10-_班级管理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54546108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PPTX 页数:48 大小:188.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_班级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10-_班级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10-_班级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10-_班级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10-_班级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_班级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_班级管理(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第一节 班级与班级管理,一、班级,(一)班级的概念 1、定义 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成的,有固定人数的基本教育单位。 班级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最先提出班级一词。,2、特点 (1)学习性 (2)不成熟性 (3)教育性 (4)社会性,(二)班级组织的发展 1、17世纪夸美纽斯在代表作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 2、18世纪赫尔巴特进一步设计和实施了班级教学。 3、19世纪,英国学校中出现“导生制”。 4、中国采用班级

2、授课制的班级组织形式,最早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三)班级的功能 1、社会功能 (1)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 (2)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 (3)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 (4)提供角色学习的条件,培养社会角色,2、个体化功能 (1)促进发展功能 (2)满足需求功能 (3)诊断功能 (4)矫正功能,二、班级管理,(一)班级管理的概念 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班主任和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二)班级管理的功能和目的 1、功能

3、 (1)主要功能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基本功能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3)重要功能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2、目的 实现教育目的,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三)班级管理的内容 1、班级组织建设 (1)内容 第一,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第二,指导班级建设 (2)班级组织建构的原则 第一,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第二,目标一致的原则 第三,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2、班级制度管理 3、班级教学管理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心,教学质量管理是班级教学管理的核心。 (1)明确教学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2)建立行之有效的班级教学秩序 (3)建立班级管理指挥系统 4、班级活动管

4、理,(四)班级管理的模式 1、班级常规管理 (1)概念 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班级常规管理是建立良好班集体的基本要素。 (2)内容 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定的有关班集体与学生管理的制度 学校根据教育目标、上级有关指示制定的学校常规制度 班集体根据学校要求和班级实际情况讨论制定的班级规范,(3)作用 是建立良好班集体的基本要素 有利于建立一个健康、活泼、积极、有效的班集体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2、班级平行管理 (1)内涵 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2)要求 实施对班集体与个

5、别学生双管齐下、互相渗透的管理,既要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教育功能,使其真正成为教育的力量,又要通过转化个别学生来促进班集体的管理与发展。,4、班级目标管理 (1)内涵 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 (2)要求 围绕全体成员共同确立的班级奋斗目标,将学生个体发展与班级进一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在目标的引导下,实施学生的自我管理。,(五)当前我国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存在的问题 (1)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

6、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2、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3)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第十章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第二节 良好班集体的培养,一、班集体的概念,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关系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二、班集体的特征,(一)明确的共同目标 当班级成员具有共同的目标定向时,便会在认识上、行动上保持一致,相互之间形成一定的依存性,这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 (二)一定的组织结构,有利的领导集体 (三)共同生活的准则,健全的规章制度 (四)集体

7、成员之间相互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五)宽松的个性发展空间,三、班集体的教育作用,(一)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与适用能力 (三)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四、班集体的发展阶段,(一)班集体初建期的松散全体阶段 (二)班集体巩固期的合作群体阶段 (三)班集体成熟的集体阶段,五、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一)确定班集体发展的目标 (二)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三)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四)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五)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第十章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第三节 班主任工作概述,一、班主任的概念,(一)定义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

8、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 (二)地位 (三)作用 1、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2、班主任是实现教育目的,促进学生发展的骨干力量 3、班主任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桥梁,是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中介,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二)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三)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三、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权威型 属于支配性指导,侧重与领导与服从的关系上实施影响,无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以僵硬的对策为基础,只给予统一强制的指导,或一味的斥责、威胁,学生的活动性显著降低,消极性、依存性行为增多。,(二)放任

9、型 属于不干预性指导,对班级管理不做过多干预,以容忍的态度对待班级生活的冲突,不主动组织班级活动,学生在无指导的班级生活中,有目的的活动水平低下,违背团体原则的自发行为增多。,(三)民主型 属于综合性指导,善于倾听学生意见,不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能灵活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以此为基础引出学生的自发行为,促进班级同学的思想在合作中进行交流,学生在民主型领导方式的引导下,行为较稳定,自主积极的行为较多。,四、班主任工作的任务,(一)首要任务 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二)中心任务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是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五、班主任工作的内

10、容与方法,(一)了解和研究学生 1、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意义 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包括: (1)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 (2)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差异 (3)了解学生个体的需求 2、了解学生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学生的方法 分析书面材料法、调查法、观察法、谈话法,(二)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级管理的中心工作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三)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1、协调本班各任课教师的工作,充分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 2、协助和指导班级团队活动 3、争

11、取运用家庭和社会教育力量,(四)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 1、学习指导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 2、学习活动管理 上课、课外作业、考试、学生的集体自修等,3、生活指导 (1)对学生进行礼仪常规教育 (2)指导学生日常交往 (3)指导学生搞好生理卫生 (4)指导学生遵纪守法 (5)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4、生活管理 考勤、日常作息安排、维持各种纪律活动、清洁卫生、执行守则、维持学生正常秩序,(五)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 (六)建立学生档案 1、收集 2、整理 3、鉴定 4、保管,(七)操行评定 1、操行评定的概念 操

12、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 2、操行评定的意义 (1)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2)有利于家长了解子女的 综合表现 (3)有利于科任教师了解学生,3、操行评定的原则 (1)体现素质教育思想 (2)公平、客观 (3)促进学生发展,4、操行评语的基本写法 (1)谈心式 (2)描述性 (3)过程性 (4)感情性,5、操行评定的一般步骤 (1)学生自评 (2)小组评议 (3)过程性 (4)情感性,6、班主任做好操行评定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要实事求是,抓主要问题,评定要准确反映学生思想品德的全面表现和发展趋

13、势 (2)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并适当指出他们的不足 (3)评语要简明、具体、贴切,严防用词不当伤害学生的情感,(八)班会活动的组织 1、班会的概念 班会是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的指导下,一般由学生干部主持进行的全班性会务活动。 班会的特征是集体性、自主性、针对性。,2、班会的类型 (1)常规班会 (2)生活班会 (3)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依据教育目标,指导学生围绕一定主题,由学生自己主持、组织进行的班会活动。 主题班会是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九)偶发事件的处理 1、偶发事件概念 偶发事件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发生的事先难以预料、出现频率较低,但必须迅速做出反应、加以特殊处理的事件。 2、偶

14、发事件的特点 突发性、紧迫性、冲击性、多样性,3、偶发事件处理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客观性原则 (3)有效性原则 (4)可接受原则 (5)冷处理原则,4、偶发事件处理的办法 (1)沉着冷静面对 (2)机智果断应对 (3)公平民主处理 (4)善于总结引导,(十)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十一)个别教育工作 1、先进生工作 2、后进生工作,七、班主任的基本素质,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对班主任的素质条件作了具体的要求。 (一)心理素质 (二)道德素质 (三)知识素质 (四)能力素质,八、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与作用,1、班主任是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 2、班主任是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 3、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为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提供了保障 4、班主任是联系各科任课教师的纽带、是学校班级间互相联系的纽带,同时也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各方面教育力量的桥梁。,第九章 德育,第三节 德育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