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纲解剖(修改)1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544445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6.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纲解剖(修改)1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鱼纲解剖(修改)1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鱼纲解剖(修改)1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鱼纲解剖(修改)1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鱼纲解剖(修改)1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鱼纲解剖(修改)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纲解剖(修改)1(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六章,第一节 概 述,一、概念:体被骨鳞、以鳃呼吸、用鳍游泳和凭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包括硬骨鱼和软骨鱼两大类。(1)最低等的有颌类。(2)最大的一个纲:22 000多种。超过其他各纲总和。(3)最适应水生的一个类群。,二、生活环境复杂、生活方式多样从赤道到两极;由高原山溪到万米深海,都有鱼类生存海产鱼约占58.2,淡水鱼占41.2,洄游鱼类占0.6%三、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大小悬殊大:兰鲸长达30m,重超十几吨。最小的鱼体长仅12mm。适温幅度广:花鳉栖息于52山间温泉;黑鱼生活于0以下的北极四、起源演化 出现于古生代志留纪,到泥盆纪已演化出四大类(棘鱼、盾皮鱼、软骨鱼和硬骨鱼类)。

2、到新生代达到全盛,成为脊椎动物最大类群。,第二节 鱼类的形态特征和生理机能鱼类是适应于水中生活的一大类群,因此,其形态特征和生理机能都适应于水中生活。以鲫鱼为代表,介绍鱼纲特征:,一、生活习性 鲫鱼分布广泛,适应力强,可生活于各种水草丛生的淡水水体。为底栖、杂食鱼类,以水草、浮游生物、底栖动物为食。 二、体形和皮肤 体纺锤形:左右侧扁。 体色银灰:背部较深,各鳍灰色。 体表粘滑:可减少游泳时与水的摩擦力。 体分三部:头、躯干和尾。,头 部 口端位,外鼻孔1对,眼1对,无眼睑和瞬膜。 鱼类只有内耳。鳃盖骨质,后缘鳃盖膜膜质,裂缝为鳃孔,是鳃腔水流的出口。躯干部:鳃盖后缘至肛门。尾 部:前方有肛门

3、,肛后为尿殖孔。具鳞片和鳍。 1、侧线:体侧有带小孔的鳞片,称为侧线鳞,侧线鳞有规律地排列形成的纹线,称为侧线。偶鳍:胸鳍、腹鳍各1对,呈垂直位排列; 2、鳍奇鳍:背鳍、尾鳍和臀鳍各1个。,身体分部,4)棍棒形:躯体沿长轴延长成棍棒状,适应于洞穴生活,游泳能力很差。如黄鳝、鳗鱼等,1)纺锤形:体呈流线形,能减少运动时的阻力,游动速度快,如鲨鱼、马鲛鱼、鲤鱼、青鱼等。,2)平扁形:身体上下扁平,动作迟钝,适应于底栖生活,如牙鲆、舌鳎鱼等。,3)侧扁形:身体左右扁平,游泳能力相对较差,有的只能随水飘流,如鲳鱼、鳊鱼、翻车鱼等。,1、鱼类体型,2、,盾鳞 硬鳞 骨鳞,鳞,圆鳞栉鳞,(1)鳞片类型,(

4、2)鳞式 侧线鳞:有侧线器官穿孔的鳞片,侧线鳞的数目,侧线上鳞的数目,侧线下鳞的数目,背鳍起点至侧线之间的鳞片数,臀鳍起点至侧线之间的鳞片数,56 鲫鱼的鳞式:2830 57,侧 线:鱼类体表的特殊皮肤感受器。 作用: 感知水流; 感知水压; 感知低频振动等。,背鳍、臀鳍、尾鳍 种类胸鳍、腹鳍 软骨鱼类:角质鳍条支持,外覆鳍膜;鱼翅。 硬骨鱼类:骨质鳍条支持,鳍条间有鳍膜相连。 鳍棘:不分支、不分节的硬棘。骨质鳍条软鳍条:柔软、分节,远端分支。鳍的种类、鳍条构成和数目是分类依据之一。,3、鳍,腹鳍类型,腹鳍的位置 1腹鳍腹位 腹鳍在胸鳍之后。 2腹鳍胸位 腹鳍在胸鳍之前、鳃盖之后。 3腹鳍喉位

5、 腹鳍在两鳃盖之间。,(圆口类或幼鱼),(鲨类或鲟类),(大多数硬骨鱼),尾鳍类型,根椐:尾椎和尾鳍的形状可分为三种类型: 原尾型:尾椎末端平直,将尾鳍分成对称的上、下两叶。 歪尾型:尾椎末端上翘,伸入尾鳍上叶,将尾鳍分成不对称的二部分 正尾型:尾椎末端仅达尾鳍基部,末端稍上翘,但尾鳍外形仍对称。,鳍式:鱼鳍的组成和鳍条类型、数目是重要分类依据。书面表达鳍的种类和鳍条数目的方式为鳍式。 D 背鳍(dorsal fin);A 臀鳍(anal fin);P 胸鳍(pectoral fin);V 腹鳍(pelvic fin);C 尾鳍(caudal fin) 鲻鱼:D. IV,I-8; A. III

6、-8; P. 1617; V: I-5; C. 14,大写罗马数字 代表鳍棘数目,逗号表示背鳍分离,阿拉伯数字表示软鳍条数目,- 表示鳍棘和软鳍条相连,鳍棘或软鳍条范围,意义:背鳍2个,D14鳍棘;D2 1鳍棘后连8软条;臀鳍1个,3鳍棘后连8软条;胸鳍仅软条1617条;腹鳍1鳍棘后接5软条;尾鳍软条14条,三、内部构造,(一)皮肤及其衍生物 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 1、表皮:多层细胞构成,无角质层,富含单细胞粘液腺分泌粘液,作用: 减少游泳时与水的摩擦; 保持鱼体不受病菌侵袭; 有助于体内渗透压的调节。 2、真皮:皮下的结缔组织,分布有血管、神经、感觉和色素细胞等。 真皮衍生物: 骨鳞:鳞片

7、前缘埋在真皮里,后缘光滑,无缺刻,露出体外,由表皮包被,相邻鳞片覆瓦状排列。,(二)骨骼系统,硬骨鱼类的骨骼主为硬骨。 1、按其位置分为: 外骨骼:骨质鳞片骨质鳍条;中轴骨:包括头骨、脊柱和肋骨, 内骨骼 (埋于肌肉下) 附肢骨:包括带骨(肩带腰带)、支鳍骨 2、按其形成方式可分为: 软骨性硬骨 骨片形成经过软骨阶段 膜 性 硬 骨 不经软骨阶段,真皮和结缔组织直接骨化成,鱼类的骨骼,头 骨,中轴骨 axial skeleton,1.头骨 : 脑颅:完整,包围脑、视、听、嗅等器官。 咽颅:脑颅下方,消化管前段,支持口、舌、鳃的弧形软骨。 7对咽弓组成。包括:颌弓(第1对) 上颌:前颌骨、上颌骨

8、、方骨等下颌:齿骨、隅骨、关节骨舌弓(第2对) 鳃弓(第3-7对):下咽骨,最后1对无鳃丝,鲤科鱼上生咽喉齿。 鳃盖骨:覆盖在咽腔外侧。,咽弓,脊柱和肋骨,2脊柱:由许多脊椎骨连接而成,分躯干椎和尾椎。 躯干椎:椎体、髓弓、椎管、髓棘、锥体横突(腹侧与肋骨相关节) 尾 椎:椎体、髓弓、椎管、髓棘、脉弓、脉棘(无横突,但有脉弓和脉棘,尾动、静脉从脉弓中通过)。 3. 肋骨 发达,肋骨沿着腹壁向下包围;腹端游离;,鱼类的双凹型椎体,躯干椎和尾椎椎体背面均有髓弓和髓棘。 髓弓内椎管是脊髓的通道。,椎体:双凹型,凹处有残余的脊索。 椎体为脊椎骨的主要部分。,附肢骨骼,1.奇鳍骨 :与脊柱密切相关,为平

9、衡器。由深埋在体内的支鳍骨所支持。 2.带骨和偶鳍骨: (1)带骨 肩带:硬骨鱼:肩胛、乌喙、锁骨、上锁骨、后锁骨。上锁骨与头部后颞骨相连软骨鱼:肩胛骨,乌喙骨。不与头部相连,乌喙骨与支鳍骨形成关节。 腰带:硬骨鱼:1对无名骨。软骨鱼:1对坐耻杆骨形成一字型,位于泄殖孔前方。 (2)偶鳍骨:胸鳍、腹鳍 3.鳍骨类型: 双列型:由若干骨块形成中轴,两侧排列辐鳍骨。 单列型:中轴后侧辐鳍骨退化。,韦伯氏器 Webers organ: 鲤科鱼类前3块脊椎的一部分变成。 韦伯氏小骨包括: 三角骨(捶骨)后端接鳔壁 间插骨(砧骨) 舟 骨(蹬骨)接内耳围淋巴腔 作用:听觉,感受声波。水中声波引起鳔内气体

10、振动,通过韦伯氏器传导到内耳。,韦伯氏小骨,骨骼系统特点,1.脊柱代替脊索成为身体中轴。 2.脊椎骨分化为躯干椎和尾椎。 3.椎体双凹型,凹内有残留脊索。 4.头骨骨块较多,愈合少。脑颅、咽颅舌接式连接,借舌颌骨连接。 5.出现成对的附肢骨,但与中轴骨不相连。 6.软骨(软骨鱼)或硬骨(硬骨鱼,骨化程度不同)。,舌接式:鱼的舌颌骨上端固着于脑颅,下端与下颌相连。这种脑颅与咽颅借舌颌骨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方式。,(三)肌肉系统,特点:分化程度不高。肌节和肌隔组成。 头部肌肉不发达。 躯干部及尾部肌肉发达。由若干肌节组成。 体侧肌被水平侧隔(结缔组织)分成轴上肌与轴下肌两部分。 各鳍肌肉都不发达。,P

11、364,肌肉的发生,轴上肌躯干、尾部肌肉 轴下肌中轴肌 眼 肌头部肌肉 鳃下肌舌下肌附肢肌 奇鳍肌偶鳍肌,体节肌,肌肉分类,眼 肌 头部肌肉 鳃下肌舌下肌轴上肌 躯肌尾肌轴下肌附肢肌 奇鳍肌偶鳍肌,红肌:需氧代谢。水平隔上下或脊柱两侧,肌红蛋白、血液多。 白肌:厌氧代谢。红肌深部,肌红蛋白少。,大侧肌:最大最重要,位于躯体两侧,大侧肌,发电器官,种类:具发电器官的鱼约百余种。 位置:因种而异。电鳐在头两侧;长颌鱼在尾两侧;电鳗在身体前、腹、后部三处。 电压、电流:高达100600伏。每细胞电位差约0.1v,发电器官总动作电位是各电细胞电位差之和。 作用:防御、摄食,起声纳作用,释放电脉冲与同伴

12、联络。 构成:由肌细胞特化成盘形电细胞(电板)构成。电细胞排列成圆柱状,外包胶状结缔组织。 静止状态,外正内负,不产生电流。动作状态,外负内正,产生电流。,(四)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及消化腺组成。 消化管:口咽腔食道肠肛门体外。 口咽腔:口咽腔界限不明显。颌:无齿;舌:不能活动;咽喉齿:第5对鳃弓,压碎食物(形状和数目因鱼而异,鲫鱼每侧4枚、1列,齿式44;鲤鱼每侧5枚,排成3列,齿式113311)。鳃耙:鳃弓内侧,滤食、保护鳃丝,形态数目因种而异; 食道:很短,咽后; 肠:胃肠分化不明显; 肛门。 消化腺:肝胰脏,不规则,位于肠系膜上。,(五)呼吸系统,鲫鱼终生用鳃作呼吸。 骨质鳃盖骨膜质鳃盖

13、膜保护,以鳃孔通外界 1鳃 4对全鳃。 全鳃:弧形的鳃弓和二列鳃丝组成。两个半鳃组成一个全鳃。 半鳃:其一列鳃丝被称之为半鳃。 鳃丝有入鳃血管和出鳃血管穿过,为气体交换场所。毛细血管中血流方向和水流方向相反,对气体的交换过程非常有利(氧的摄入率80%,若同方向,则仅为10%),气体交换机制:当水流经过鳃瓣进行气体交换时,水流方向与次级鳃丝毛细血管中的血流方向相反,这种逆流系统保证了接触鳃的水总是在更新,提高血液对水中氧的摄入率(80%,若同方向,则仅为10%)。,硬骨鱼的鳃,鱼的咽部有5个鳃裂。鳃组成:鳃弓:着生鳃丝和鳃耙的骨架。鳃丝:起源于外胚层。2列,组成鳃 片,上有丰富毛细血管,进行气体

14、交换 鳃耙:鳃弓内缘,为滤食器官。形态与食性相关:肉食性:数量少,粗短杂食性或草食性:数量少而短浮游生物:数量多,细长稠密,鳃 来源:外胚层。鳃弓 组成 鳃瓣:鳃丝 鳃耙 鳃裂:硬骨鱼 5对,外有鳃盖软骨鱼 大多5对,无鳃盖 鳃隔:硬骨鱼退化软骨鱼发达,鳃瓣,体腔背侧充满气体的囊状结构。消化管突起分离形成。 作用: 调节比重:大多数鱼借鳔内气体改变,调节浮沉。急速游泳、底栖、深海鱼类都没有鳔。 呼吸作用:少数鱼如肺鱼、总鳍鱼鳔具呼吸作用。 辅助听觉:在鲤形目鱼类,水内声波引起鳔内气体作同样振幅的波动可通过韦氏小骨传导到内耳。 辅助发声:鳔肌肉收缩时,鳔管放气发声如鲤科鱼类,鳗鲡,大小黄鱼等,2

15、、鳔,据鳔与食道间有无鳔管相通,分: 喉鳔类:有鳔管和食道相通 闭鳔类:没有鳔管(红腺,卵圆窗) 闭鳔类气体调节:通过红腺产生和卵圆窗吸收调节。 红腺: 鳔前腹内壁上。红腺处毛细血管丰富,其上皮细胞分泌乳酸和血液中的碳酸酐酶共同作用可刺激血液中的碳酸氢盐释放出CO2,促使HbO2释放O2 卵圆区:鳔后背方内壁上的囊状结构,鳔内气体由卵圆区渗入邻近血管 ,气体被吸收。,鳔的分类及气体调节,韦伯氏器鲤科鱼类鳔和内耳间。特殊感觉:高频、低强度的声音,辅助呼吸器官,皮肤:皮肤表面布满血管。鳗鲡,鲇鱼,弹涂鱼 口咽腔粘膜:口咽腔血管丰富,有许多乳头突起。黄鳝 肠管:肠管扁平上皮,血管丰富,细胞间出现血管

16、淋巴,吞入空气肠内完成气体交换。如泥鳅; 鳃上器:鳃弓上方,部分鳃弓特化而成摺鳃。乌鳢,攀鲈,胡子鲇; 气囊:鳃腔顶壁上的气囊,微血管及退化鳃丝形成的呼吸小岛,具呼吸作用。合鳃目的双肺鱼 鳔呼吸:肺鱼,雀鳝,(六) 循环系统,特点: 1)单循环:血液循环途径为一个大圈,血液每循环一周只经心脏1次血液从静脉窦_心房_心室_动脉球(动脉圆锥)_入鳃动脉_鳃毛细血管网进行气体交换。心脏内为静脉血。 2)心脏小,重量不到体重的1(一般0.2%)。 1心房1心室,软骨鱼有动脉圆锥,硬骨鱼有动脉球 3)血量少(平均1.5-3%),血液循环速度慢(心跳频率18-20次/分)。 以上特点是鱼类对代谢水平较低的水生生活的适应。,硬骨鱼,软骨鱼,燕鳐(飞鱼):心脏比例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