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内胸痛心痹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4544425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内胸痛心痹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内胸痛心痹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内胸痛心痹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内胸痛心痹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内胸痛心痹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内胸痛心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内胸痛心痹(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韶关学院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彭 卫,胸 痹 心 痛,胸痹,概 念 源 流 病因病机 证候特征 诊 断 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胸 痹 心 痛,胸痹,胸 痹 心 痛,胸病位在心脉 痹痹阻不通 心痛膻中或左胸部 憋闷、疼痛,膻中,左胸膺,病 变 部 位,左 胸 疼 痛,胸痹心痛是由于正气亏虚、痰浊、瘀血、气滞、寒凝而引起心脉痹阻不畅,临床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轻者-短暂胸闷、隐痛或不适感 重者-剧烈疼痛、压榨样绞痛 伴心悸、气短、喘促、惊恐、面白、冷汗,概念,正虚、痰浊、瘀血、气滞、寒凝 心脉痹阻不畅 膻中、左侧胸膺闷痛 胸痹心痛,心绞痛 心肌梗塞,胸痹心痛 冠心病,

2、素问.痹论: “心痹者,脉不通.” 素问.调经论: “寒气积于胸中.寒独 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 素问.藏气法时论:“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 。” 灵枢.厥病:“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源 流,金匮要略 设专篇论述 提出“阳微而阴弦”的病机 创栝蒌薤白半夏汤、栝蒌 薤白白酒汤、乌头赤石脂 丸等方剂。 世医得效方创苏合香丸 证治准绳 创失笑散 医林改错 创血府逐瘀汤,源流,病 因 病 机,病因,病机,肾阳虚衰 心气不足 心阳不振 肾阴不足 心阴亏虚 脉道失润 心火偏旺 灼津成痰 伤脾生痰 痰浊阻络 忧思伤脾 痰瘀交阻 郁怒伤肝 气滞

3、痰阻 寒凝气滞 胸阳不展 心脉痹阻 胸痹心痛 厥脱,年迈体虚,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寒邪内侵,1. 年老体虚、饮食不当、 情志失调、寒邪内侵 2. 心脉痹阻 3. 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 本虚标实 4. 本虚-气、血、阴、阳虚 标实-气滞、寒凝、痰浊、血瘀,病因病机,病因,病机,病位,病理 性质,1、证候特征 1)年龄:中老年 2)部位:左侧胸膺 、膻中 3)症状:憋闷、疼痛(隐、胀、刺、绞、灼痛) 4)放射:肩、背、前臂、咽、胃脘、中、小指 5)时间:突发、短暂 6)伴证:心悸、气短、喘促、惊恐、面色苍白、 冷汗出、脉结代 7)诱因:情志波动、气候变化、暴食、过劳或无 2、心电图:心肌缺血,运动

4、试验阳性,证候特征及诊断,1)证候:心痛甚,时间长,大于30分钟,服药无效,伴汗出,面白,肢冷,甚至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2)实验室检查:心肌酶谱、心电图变化,真心痛诊断,真心痛,胸痹心痛 胸 痛 胃痛 胁痛,鉴别诊断,部位 左胸膺膻中 胸部 上 腹部 胁肋部,疼痛 闷痛 呼吸运动 胀痛压痛 肋下 特点 诱因而发 转侧加剧 持续时间长 压痛,伴证 心悸短气 咳喘痰鸣 纳呆恶心 厌油 黄疸,辅检 EKG X线 胃镜钡餐 B超肝功,一、辨证要点 1)辨疼痛性质 -闷重痛轻,伴胸胁胀满,善太息 -天阴加重,痰多苔腻 -刺痛不移,夜间多发,舌质紫暗,瘀斑 -绞痛,遇冷而发,畏寒肢冷 -灼痛,兼心悸,眩

5、晕,烦热,口干盗汗 -隐痛而闷,劳累而发,伴心慌气短乏力,辨证论治,气 滞,痰 浊,血 瘀,寒 凝,心阴不足,心气不足,2)辨疼痛程度 -疼痛持续时间短暂,偶发或遇劳而 发 ,休息、服药可止。 -疼痛持续不止,频发,休息、服药 不止。 -疼痛持续数小时,服药不止,甚至 数日不休。 二、治疗原则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发作期-泻其有余(重在活血通络) 缓解期-补其不足(重在补益心气) 虚实夹杂-通补兼施 脱证先兆-益气固脱,轻,重,危,中老年 左侧胸膺 、膻中 憋闷、疼痛(隐、胀、刺、绞、灼痛) 肩、背、前臂、咽、胃脘、中、小指 突发、短暂 心悸、气短、喘促、惊恐、面色苍白、 冷汗出、脉结代

6、 情志波动、气候变化、暴食、过劳或无,胸痹心痛证候特征是什么?,1)年龄:,2)部位:,3)症状:,4)放射:,5)时间:,6)伴证:,7)诱因:,分 证 论 治,寒凝心脉,气滞心胸,痰浊闭阻,瘀血痹阻,心气不足,心阴亏损,心阳不振,邪实心脉不通 寒凝心脉 气滞心胸 痰浊闭阻 瘀血痹阻 正虚心失所养 心气虚 心血虚 心阴虚 心阳虚,1) 寒凝心脉 症状: 舌脉: 心痛如绞, 舌淡,苔薄白 心痛彻背, 脉沉紧 背痛彻心, 形寒肢冷, 冷汗自出, 心悸气短, 感寒而发,治法:祛寒活血, 宣痹通阳 方药:当归四逆汤 (桂枝、细辛、当归、芍药、甘草、通草、大枣),阴 寒 极 盛 - 乌头赤石脂丸,2)

7、气滞心胸 症状: 舌脉: 心胸满闷 , 苔薄, 隐痛阵作 , 脉细弦 痛无定处, 善太息, 脘腹胀闷, 嗳气得舒, 情志诱发,治法:疏调气机, 和血舒脉 方药:柴胡疏肝散 (柴胡、枳壳、白芍、甘草、香附、陈皮、川芎),气滞湿阻-合丹参饮 气郁化火-丹栀逍遥散 气滞血瘀-合失笑散,3)痰浊闭阻 症状: 舌脉: 胸闷重而痛轻 苔白腻 肥胖, 脉滑 痰多气短, 倦怠乏力, 纳呆便溏, 阴雨天易发,治法:通阳泄浊, 豁痰开结 方药:栝蒌薤白半夏汤 加味 (栝蒌、薤白、半夏 、厚朴 、枳实、桂 枝、茯 苓、甘草、干姜、细辛),痰郁化热-黄连温胆汤 痰瘀交阻-合桃红四物汤,4)瘀血痹阻 症状: 舌脉: 心

8、痛剧烈, 舌暗或有瘀斑 如刺如绞, 舌下瘀筋 痛有定处, 苔薄,脉弦涩 彻背彻心, 或结代促 夜间多发 胸闷心悸, 怒则加重,治法:活血化瘀 通脉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 (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柴胡、桔梗、枳壳、牛膝、生地),血瘀气滞并重-加沉香、檀香、筚拨 阳虚血瘀-加人参、附子、肉桂,5)心气不足 症状: 舌脉: 隐痛阵作 舌淡胖,边有齿印 胸闷气短, 苔薄白, 心悸, 脉细或结代 倦怠乏力, 神疲懒言, 面白汗出, 动则尤甚,治法:补养心气 鼓动心脉 方药:保元汤合 甘麦大枣汤 (人参、黄芪、甘草 、肉桂、麦冬、 大枣),心 脾 两 虚 - 养 心 汤 气 阴 两 虚 -生 脉散

9、 加味,6)心阴亏损 症状: 舌脉: 心痛时作, 舌红少津, 灼痛或闷痛 苔少或剥, 心悸怔忡, 脉细数或结代 五心烦热, 潮热盗汗, 口干,治法:滋阴清热 活血养心 方药:天王补心丹 (生地、玄参、天冬、麦冬、 人参、甘草、茯苓、柏子仁、酸枣仁、五 味子、远志、丹参、当归、桔梗、辰砂),阴虚火旺-酸枣仁汤合黄连阿胶汤 心悸怔忡-炙甘草汤 心肾阴虚-左归饮,7)心阳不振 症状: 舌脉: 胸闷而痛, 舌淡胖, 心悸气短, 苔白腻, 神疲怯寒, 脉沉细迟 面白肢冷, 汗出肢肿 动则更甚,治法:补益阳气 温振心阳 方药:参附汤合桂 枝甘草汤 (人参、附子、桂枝、 甘草),心肾阳虚-合肾气丸 阳虚水泛

10、、水气凌心-真武汤 虚阳欲脱-四逆加人参汤、参附龙牡汤,1)心痛气雾剂 8)补心气口服液 2)麝香保心丸 9)滋心阴口服液 3)九龙丹 10)川芎嗪注射液 4)冠心苏合胶囊 11)丹参注射液 5)复方丹参滴丸 12)血栓通注射液 6)心血康 13)葛根素注射液 7)心灵丸 14)脉络宁射液,急 救 药 物,李某,男,60岁,干部,就诊时间:99.3.12 主诉:左胸发作性闷痛3年,加剧2天。 患者有冠心病史3年,每逢春季多发。近2天来,气候潮湿多雨,患者自觉左胸部发作性闷痛,放射至左前臂、小指,一天发作23次,每次持续35分钟,休息后能缓解,伴头晕、心悸、恶心欲呕、气短乏力、纳呆便溏、舌淡黯,苔白厚腻,脉滑。 患者形体肥胖,平素喜吃肥甘厚味。心电图示“心肌缺血”。 诊断: 分型: 治法: 方药:,病 例 分 析,研究进展,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