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课件1-12章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4543091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PPT 页数:360 大小:10.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课件1-12章_第1页
第1页 / 共360页
国际经济学课件1-12章_第2页
第2页 / 共360页
国际经济学课件1-12章_第3页
第3页 / 共360页
国际经济学课件1-12章_第4页
第4页 / 共360页
国际经济学课件1-12章_第5页
第5页 / 共3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课件1-12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课件1-12章(3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章,世界贸易概览,本章概要,贸易方向与规模 引力模型 世界贸易模式的变化趋势,世界贸易的增长,谁在与谁贸易?,世界贸易地理方向的典型化事实,发达国家是世界贸易的主体(包括进口和出口) 发达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是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出口市场是发达国家 国家与邻国之间的贸易量往往较大,国际贸易的“引力模型”,“引力模型”背后的逻辑,不考虑到国界的存在,即使各国所生产的商品是同质的: 供给可向全球市场供应,那么经济总量较大的国家供给全球的商品量比较多,因此出口就多; 需求可在全球市场购买,那么经济总量较大的国向全球需求的商品量也比较多,因此进口就多。,一个高度简化的例子,表1 世界GDP和支

2、出份额表2 各国出口量(万亿美元),“引力模型”公式的一般形式,用“引力模型”解释中国贸易的地理方向,对“引力模型” 的偏离,美国的例子(来自克鲁格曼的教材),2006年美国贸易的地理方向,对“引力模型” 的偏离,欧盟各国经济总量与欧盟各国与美国的贸易量,为什么爱尔兰、荷兰、比利时与美国之间的贸易量比“引力模型”预测的要高?,国界: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国界: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世界贸易模式的变化趋势,世界贸易规模越来越大,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货物出口和进口占GDP的比重,世界贸易模式的变化趋势,在过去,主要的贸易商品很大一部分在农产

3、品和矿产品领域;而现在制造业产品是最主要的贸易商品。,世界贸易模式的变化趋势,今天,大部分的国际贸易集中在制造业产品领域,例如汽车、计算机、衣服、机器等。服务(例如运输、保险、旅游)作为一种商品在国际贸中的比重上升。矿产品和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缩小。,2005,世界贸易模式的变化趋势,在过去,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口的是初级产品,现在出口的主要是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贸易模式。,世界贸易模式的变化趋势,跨国公司和外包业务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逐渐增大。 1945年之前,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起的作用较小。 今天,许多国际贸易是在跨国公司之间进行的。例如,美国出口中的1/3和进口中的4

4、0%是由跨国公司的子公司之间进行贸易。,小结,贸易在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目前,贸易的大部分是在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间进行的。 两国的贸易量可用“引力模型”进行解释。 思考现实与“引力模型”偏离的原因,可发现其他影响两国贸易的因素。 世界贸易的主要商品从初级产品转移到工业制成品。 产业内贸易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一种重要的贸易模式。 现在,跨国公司在贸易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习题,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都是英语国家,而且人口相差不大;但是加拿大的贸易量占GDP的比重是澳大利亚的两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一个世纪之前,英国的进口主要来自相对遥远的地区:北美、拉丁美洲和亚洲;而现在,大部分英国的进口来

5、自其他欧洲国家。请从世界贸易模式的改变说明这种现象。 查阅相关统计资料,计算1990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出口商品结构、进口商品结构,制作成图或表的形式。,第2章,李嘉图模型,本章概要,比较优势的概念 李嘉图模型 李嘉图模型的洞见,比较优势的概念,比较优势的例子假定的生产变化,比较优势的概念,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X对Y的机会成本就是用来生产一定数量X的资源所能生产的Y的数量。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 一个国家如果在生产某种产品上对于其他产品生产的机会成本低就可以说这个国家在生产这种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什么决定比较优势? 技术差异(

6、李嘉图模型,Ricardian Model) 资源差异(赫克歇尔-俄林模型,Heckscher-Ohlin Model),比较优势的概念,比较优势的概念,L/aLY,L/aLX,o,李嘉图模型,基本假设: 221模型: 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 两种商品:X和Y 一种生产要素:L(劳动) 每个国家的劳动资源是固定的。 规模报酬不变,即每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是固定的. 每单位X对劳动力需求用aLX表示 每单位Y对劳动力需求用 aLY表示。 所有市场(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李嘉图模型,李嘉图模型,商品相对价格的确定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商品的价格由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决定。 世界的供给和需求 给

7、定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如何从我们的假设得到世界对两种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曲线? 一国的供给和需求 给定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如何从我们的假设得到世界对两种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曲线?,李嘉图模型,李嘉图模型,由收入最大化和效用最大化得到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借助生产可能性边界、价格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进行图形分析)。,L/aLY,L/aLX,o,A,B,C,李嘉图模型,封闭经济中的相对供给、相对需求以及商品相对价格,aLX/aLY,QX/QY,Q*X/Q*Y,a*LC/a*LW,(a) 本国,(b) 外国,李嘉图模型,开放经济中的世界相对供给、相对需求以及商品相对价格,2,1,aLX/aLY,a*LX/a*LY

8、,李嘉图模型,李嘉图模型,贸易所得 可以两种方法表现贸易的互利性: 一种方法是将贸易看做一种间接生产方式,这种间接生产方式比直接生产效率更高。 另一种方法是,研究贸易如何影响两国消费可能性。贸易前,消费可能性曲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一致;贸易扩大了各国消费选择的范围,因此提高了各国居民的福利水平。,李嘉图模型,(a) 本国,(b) 外国,贸易使消费可能性扩展,李嘉图模型,贸易模式 如果均衡点在1点,各国进行专业化生产,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本国只生产X,外国只生产Y。本国出口X,进口Y;外国出口Y,进口X。 如果均衡点在2点,则生产不是完全的专业化,本国既生产X,也生产Y,而外国只生产Y。,

9、李嘉图模型,李嘉图模型,Source: 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 World Bank,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and Orley Ashenfelter and Stepan Jurajda, “Cross-country Comparisons of Wage Rates,” working paper, Princeton University,生产率与工资,李嘉图模型的批判,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 错误见解:只有当一个国家的生产率达到足以在国际竞争中立足的水平时,它才能从自由贸易中获益。 贫民劳动论 错误见解:如果

10、来自外国的竞争建立在低工资基础上,那么这种竞争时不公平的,而且会损害其他参与竞争的国家。 剥削 错误见解:如果一个国家的工人比其他国家的工资低,那么贸易就会使得这个国家受到剥削并使福利恶化。,关键术语,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 机会成本 生产可能性边界 价格线 相对供给 相对需求 贸易所得 贫民劳动论,习题,本国共有1200单位劳动,能生产两种产品:苹果和香蕉。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3,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2。 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用香蕉衡量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贸易前,苹果对香蕉的相对价格是多少?为什么? 本国的情况与第1题相同。外国拥有800单位的劳动。外国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

11、入是5,香蕉的大内产品劳动投入是1。 画出外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画出世界的相对供给曲线。 假定世界相对需求曲线的表示如下:对苹果的需求/对香蕉的需求=香蕉的价格/苹果的价格,习题,在相对供给曲线的同一张图上画出世界相对需求曲线 苹果的均衡相对价格是多少? 描述本题的贸易模式。 说明本国和外国都可以从贸易中获利。 假定本国现有2400名工人而不是1200名,求新的均衡价格。请评论在这种情况下世界的生产效率和贸易所得。 “韩国工人每小时工资为2.5美元,如果允许韩国无限制地向美国出口,美国工人的工资将会降到这个水平。”分析这段话。 我们重点讨论了只包含了两个国家的例子。假定有许多国家能生产两种产

12、品,每个国家都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在这种情况下,贸易模式和生产模式会怎样?(提示:画出世界相对供给曲线),第3章,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本章概要,资源禀赋差异与比较优势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其他三个重要定理 里昂惕夫之谜,资源禀赋差异与比较优势,资源禀赋差异与比较优势,例:那么中国是劳动相对充裕的,相对稀缺的资源是土地。 而美国是土地相对充裕的,相对稀缺的资源是劳动。,资源禀赋差异与比较优势,资源禀赋差异与比较优势,资源禀赋差异与比较优势,生产可能性边界(要素不可替代的情况),资源禀赋差异与比较优势,要素可替代的情况 单位产品的各种要素投入是可替代的,且边际替代率递减。要素密集度 在要素相对

13、价格(工资与地租的比率,w/r)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两种商品投入的劳动和土地之间的比例,比例高的为劳动密集型产品,比例低的为土地密集型产品。,L,资源禀赋差异与比较优势,在要素相对价格给定的情况下对要素投入比例的选择,L,资源禀赋差异与比较优势,产品的要素密集度比较(要素可替代的情况),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的情况如果在任何给定要素相对价格条件下,粮食生产中所使投入的土地-劳动比率(位于FF曲线)都高于棉布生产的相应比率(位于CC曲线),那么粮食的生产是土地密集型的, 而棉布是劳动密集型的。,资源禀赋差异与比较优势,生产可能性边界(要素可替代的情况) 埃奇沃思盒装图,粮食生产中劳动的使用量,棉布生

14、产中劳动使用量,棉布生产中土地使用量,粮食生产中土地使用两,资源禀赋差异与比较优势,生产可能性边界(要素可替代的情况),资源禀赋差异与比较优势,生产可能性边界(要素可替代的情况) 如果本国是劳动相对充裕的国家,外国在土地相对充裕的国家,则,本国,外国,资源禀赋差异与比较优势,结论 如果一个国家某种要素相对其他国家充裕,则在该要素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如一个劳动力相对充裕的国家在劳动密集性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一个土地相对充裕的国家在土地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从资源禀赋的差异角度考察比较优势以及国际贸易的理论叫做要素禀赋论,也叫要素比例理论,因其由赫克歇尔和俄林较早提出,所以也叫赫

15、克歇尔-俄林理论。,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基本假设: 222模型: 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 两种商品:C和F 两种生产要素:L(劳动)和T(土地) 每个国家的劳动资源和土地是固定的。 C和F比较,C是劳动密集型产品,F是土地密集型产品。 规模报酬不变,且边际替代率递减。 生产函数在各个国家相同。 所有市场(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商品相对价格的确定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商品的价格由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决定。 供给和需求 给定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如何从我们的假设得到一国对两种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曲线?,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由收入最大化和效用最大化得到商品的供

16、给和需求(借助生产可能性边界、价格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进行图形分析)。,o,A,B,C,D,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相对供给、相对需求和相对价格,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商品相对价格的确定 贸易发生后,世界商品的相对价格介于封闭经济中两国相对价格之间。 当经济开放后,会使密集使用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的相对价格降低,而使密集使用相对充裕要素的产品相对价格提高。,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贸易模式,赫克歇尔-俄林定理:一国将出口那些密集使用相对充裕要素产品,进口那些密集使用相对匮乏要素的产品。在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中,一国并不是进行专业化生产。,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贸易所得,在贸易之前,一国在生产可能性前沿的2点进行生产和消费。贸易后,一国在1点进行生产,可以在预算线的任何一点消费,在预算线上有一段绝对要比2点的消费要好。,其他三个重要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1948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对H-O模型进行了推论:国际贸易将使不同国家间的同质生产要素的相对和绝对收益均等化,这一推论被称为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这个定理阐明,在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假设下,尽管要素没有在国际间流动,但商品的国际贸易会使要素价格在国际间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