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配反思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54542860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35.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配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六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配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六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配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六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配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六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配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配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配反思(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整体分析第五单元整体分析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文章中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这样就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课文,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自己的真情回忆,展现了鲁迅的音容笑貌,读来使人历历在目。阿累的一面,文中的对话和外貌描写十分传神,字里行间倾注着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三篇文章之后,教材安排了臧克家的诗歌有的人。四篇课文都是引导学生潜心研读、感受人物形象的极好范本。“口语交际习作”中的口语交际,让学生交流“留在心里的印象”,习作让

2、学生根据两则材料选择一个完成,一是写自己的小伙伴,一是续编发生在自己和小伙伴之间的一个故事。“回顾拓展五”中的“交流平台”一是交流学生心目中的鲁迅形象;二是交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日积月累”安排读背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趣味语文”则讲述了鲁迅少年时的一个有趣的故事。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与鲁迅相关的资料,如,鲁迅写的故乡、巴金写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周海婴写的父亲的写作、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都可以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读读,让鲁迅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教法与学法:教法与学法: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关系阅读的重点培养学生理解.观察

3、.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法学法:在教法上第一我会利用导语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用朗读感悟情境用声音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让学生入境动情;第二我会采用“读.找.品.诵”为主要训练方式鼓励学生多读在读中促悟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在学法上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注重学生的交流合作观察体会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发展。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 27 个生字,会写 30 个生字,正确读写有关的词语,能借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2.预习课文,可通过看注释,感知课文大意。3.能正确.流利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4 体会悟出鲁迅先生的高贵品质。5.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课 题17 少年闰土备课人赵 菁教学目标1会写 7 个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2能快速地默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3概括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根据画面展开联想。4整体感知闰土的形象。体会在旧中国深重的黑暗下,闰土身上的健康、机灵、纯朴和勇敢。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闰土的形象。教学难点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课时安排2 课时教具准备课前了解旧社会封建家庭的生活方式,了解文中提到的动物

5、;多媒体图片;网络教室。 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直接导入,激发兴趣1、介绍朋友: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新朋友,他叫闰土。(补)2、打招呼:与朋友初次见面,谁能与闰土打个招呼?指名说(过渡:看来同学们都会打招呼,想不想赶快了解我们的这位朋友?)3、鲁迅先生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也像你们一样想起了他三十年前儿时的伙伴,当母亲和他提起这位朋友时,他的脑里就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画面。静静地音乐声中听老师讲述闰土刺查的故事。说说听了故事之后的感受。 他就是鲁迅小说故乡板书:闰土(出示课文插图)播放课文中闰土刺猹的画面。中的主人公少年闰土。二、整体感知课文(一)你想认识这位少年吗?细细

6、地读读课文。(二)学生反馈交流。 (板书学生对闰土和“我”的认识。 )三、提出问题,互释疑点,保留问题鲁迅的文章语言精辟,同学们在初读课文中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做好记号。先由四人小组长组织,进行组内交流,再把你们解决不了的写在黑板上,看看大家是否能够相互解决一部分。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2、反馈交流,部分问题存疑。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疑问点。四、学习闰土的外貌方案一:由学生问题进入第一自然段教学。1、请同学们找一找二人初次见面时闰土是怎样的形象。2、指名读,同学们仔细听,听完后说说闰土的形象有什么样的特点。3、老师给大家捎来一顶绍兴的小毡帽,我们找个

7、小朋友戴一戴。仔细观察,戴上毡帽的小朋友像闰土吗?区分紫色又白又嫩,体会闰土的健康。4、抓住重点词,亲切地朗读这句话。闰土是一个健康的孩子,形象非常可爱,可惜课文中没有写到“我”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再读读课文,(看出闰土是一个纯朴、活泼的 孩子)你们能不能根据闰土的形象特点来想象一下“我”会有怎样的形象?注意:要有想象力,但要有根据,合乎逻辑。5、学习作者对闰土外貌的描写,将大家对“我”的设想用几句话写一写。6、 反馈交流,师生评价。7、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这样想的缘由,我们到下节课可以继续研究。五、教学第一段画面:正是这不同于我的外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让我最记忆犹新的则是看瓜刺猹

8、的闰土。(一)轻轻地读读这段话,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二)反馈交流,体味提升。1、第一句教学:(1)指名读第一句。同桌互读,并且把认为读得好的同桌推荐给大家。再请这些同学齐读。学生评价。学习读。(2)教师点播:在闰土奔驰在一望无际的海边时,我在哪里?试想,每每回忆起这幅画面时,我的心中是一种怎样的感受?(3)深情地读读这段话,把这幅画面,把这个小英雄深深刻在脑中。2、第二句教学:(1)刺猹闰土不仅健康可爱,还非常勇敢,看插图中的少年分明是一个小英雄。(2)不同形式的体味朗读,鼓励生生之间的评价羡慕、向往与赏识。(3)小英雄的形象是否也刻在你的脑中了?闭上眼睛,再把这个形象回味一下:

9、“其间”3、指导背诵本段。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直入主题1、谈话: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少年闰土 。请同学们先看大屏幕。2、出示刺猹的图片。师引述: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在做什么呢?谁能把这幅画的内容续下去?请全班的同学看图,背诵第一自然段。小结:看来同学们对上一节课的内容掌握得不错。这幅画可以看出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呢?(机智勇敢)3、过渡:闰土还不只机智勇敢,他还有很多特点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二、品读体会1、课文讲了闰土几件事?你对哪一件事情最感兴趣?2、 在这四件事中,我们还能了解到闰土

10、的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学习课文。出示阅读提示:自由阅读课文,体会课文是怎样捕鸟、拾贝、刺猹、观鱼通过人物的对话,外貌、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把你印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段落或句子多读几遍,然后和老师同学交流讨论。(1)闰土是个捕鸟高手。(2)闰土很勇敢。(3)简略学习“捡贝壳” 、 “看跳鱼儿”部分:体会闰土的自由自在3、小结:综合闰土给“我”讲的这四件事,我们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重点理解:“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师:“无穷无

11、尽的希奇的事”指哪些事?“他们”指谁?“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是指什么?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4、小结:由于环境的不同,闰土和文中的“我”对生活有不同的理解。5、争辩研读,深入理解课文作者鲁迅是如此的向往闰土的生活,那闰土和作者相比,谁的生活有意思呢?同学们!如果要你选择,你是向往闰土的生活还是课文中“我”的生活? 请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也可以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以及鲁迅的作品来谈。6、展开想象,训练口语。A、过渡:与闰土相处了一个月, “我”与他已经(1)指作者没有见过或没有玩过的事。(2)和作者一样的富家子弟。(3)深宅大院,没有接触初会、见识少。(4)羡慕之情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可惜

12、正月过去了,闰土必须回家了。当时会发生怎样感人的情景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想象一下“我”和闰土分别时会说些什么?B、谁能结合图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再说一说。C、课文是怎样写的呢?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D、课文最后说他们从此没有再见面,其实三十年后,他们俩又见面了,不过三十年后的闰土改变太大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改变的呢?有兴趣知道的同学,请去找鲁迅的小说故乡来读读吧!板书设计少年闰土紫色小圆脸 雪地捕鸟头戴小毡帽 海边拾贝颈套银项圈 看瓜刺猹潮汛看鱼“我”盼望 喜欢 羡慕 向往 佩服 难舍难分教学反思在对课文第十六自然段“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时,我引导学生先理解第十四自

13、然段“我素不知道天下有着许多新鲜事”有了这一个过度句的理解,学生再理解“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就容易多了。课 题181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备课人赵 菁年少健美 天真活泼聪明能干 勇敢、见识广教学目标1会写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2学习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通过具体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的高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 小标题,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4理解五段课文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 5.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 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教学难点体会鲁迅的精神和品质。课时安排3 课时教具准备课前收

14、集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了不起的伟人。 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闰土吗?说说闰土给你留下的印象。闰土这个朋友是谁介绍给我们的?他在介绍闰土时用了哪些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从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中,感受他崇高的精神。 (版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这节课,我们要完成以下目标。出示小黑板(熟读课文,采取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新词,概括各段段意,练习给各段加上小标题,初步理解课语文内容。 )(明确目标)二、初读课文,自学课文1、自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回顾上篇课文,又可以作为本课的导入。的

15、字可借助字典弄清楚。2、再浏览一遍,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可分为几段?你怎么知道的?3、同桌讨论。总结归纳段意(第一段讲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第二讲伯父跟“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第三段讲鲁迅先生在谈笑中抨击旧社会。第四段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黄包车工人。第五段讲阿三对鲁迅先生的回忆。 )4、刚才大家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段意,你能用更简洁的语言给每个段加个小标题吗?教师指导学生加小标题。教师讲解拟小标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二是摘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语句作小标题。5、选择其中一到两个段落放声朗读,要读准字音,读得流利。想想如何加小标题。6、生分小组讨论研究

16、。7、教师小结。 (板书:谈水浒传 ;谈碰壁;救助车夫、女佣回忆)三、再次默读课文,想想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出示中心句,齐读两遍。二、学习二、四、五段(重点、难点的学习)1、从哪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少,为别人想得多”?提出自学要求:找到相关的句子勾出来,自由读,结合自己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想想理由,并在旁边用铅笔批注出来。2、小组交流。预设:(一)谈水浒传部分(学生勾到了这段相关的句子,如: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 那天临走,伯父送我两本书)师: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重点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