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课件监测方案制定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541735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6.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训课件监测方案制定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培训课件监测方案制定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培训课件监测方案制定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培训课件监测方案制定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培训课件监测方案制定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训课件监测方案制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训课件监测方案制定(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监测方案制定,一、地面水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基础资料的收集 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 样品运输、保存和管理方法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一)基础资料的收集(见情景一),(二)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1. 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 (1)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居民区、工业区上下游;,(2)湖泊、水库、河口的主要入口和出口。,(3)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充分混合处、入海河流的河口处、受潮汐影响的河段和严重水土流失区。,(4)饮用水源区、水资源集中的水域、主要风景游览区、水上娱乐区及重大水力设施所在地等功能区。,(5)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线的出入口处。,

2、(6)断面位置应避开死水区、回水区、排污口处,尽量选择顺直河段、河床稳定、水流平稳、水面宽阔、无急流、无浅滩处。(7)应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重合,实现水质监测与水量监测的结合,并要求交通方便,有明显岸边标志。,2.河流监测断面的设置为评价完整江河水系的水质,需要设置背景断面、控制断面;对于某一河段,只需设置对照、控制和削减(或过境)三种断面。(1)背景断面:设在基本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用于评价一完整水系污染程度。,(2)对照断面:为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而设置。一个河段一般只设一个对照断面。 (3)控制断面:控制断面的数目应根据城市的工业布局和排污口分布情况而定,设在排污区(口

3、)下游,污水与河水基本混匀处。 (4)削减断面:是指河流受纳废水和污水后,经稀释扩散和自净作用,使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的断面,通常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削减断面,控制断面,河流监测断面设置,A,A,B,B,C,C,D,D,E,E,F,F,G,G,河流监测断面设置示意图,A-A对照断面 G-G削减断面 B-B、C-C、D-D、F-F控制断面,污染源,排污口,水流方向,自来水取水口,3.采样点位的设置设置监测断面后,应根据水面的宽度确定断面上的采样垂线,再根据采样垂线处水深确定采样点的数目和位置。(1)采样垂线设置,中泓线,有明显水流处,采样

4、垂线确定,有明显水流处,中泓线,有明显水流处,采样垂线确定,等间距设置,采样垂线确定,采样点位确定,水面下0.30.5m处,河底以上0.5m处,水深处,(2)采样点位设置,4.湖泊、水库监测垂线的布设湖泊、水库通常只设监测垂线,如有特殊情况可参照河流的有关规定设置监测断面。(1)湖(库)区的不同水域,如进水区、出水区、深水区、浅水区、湖心区、岸边区,按水体类别设置监测垂线。(2)湖(库)区若无明显功能区别,可用网格法均匀设置监测。(3)受污染物影响较大的重要湖泊、水库,应在污染物的主要输送路线上设置控制断面。(4)垂线上采样点位置和数目的确定方法与河流相同。如果存在间温层,应先测定不同水深处的

5、水温、溶解氧等参数,确定成层情况后再确定垂线上采样点的位置。,思考:当河道有支流汇入时应如何设置断面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削减断面,断面,点位,(三)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为使采集的水样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必须确定合理的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力求以最低的采样频次,取得最有时间代表性的样品,既要满足能反映水质状况的要求,又要切实可行。一般原则是:1. 饮用水源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交界断面中需要重点控制的监测断面每月至少采样一次。2. 国控水系、河流、湖、库上的监测断面,逢单月采样一次,全年六次。3. 水系的背景断面每年采样一次。,4. 受潮汐影响的监测断面

6、采样,分别在大潮期和小潮期进行。每次采集涨、退潮水样分别测定。涨潮水样应在断面处水面涨平时采样,退潮水样应在水面退平时采样。5. 如某必须项目连续三年均未检出,且在断面附近确定无新增排放源,而现有污染源排污量未增的情况下,每年可采样一次进行测定。一旦检出,或在断面附近有新的排放源或现有污染源有新增排污量时,即恢复正常采样。6. 国控监测断面(或垂线)每月采样一次,在每月5日10日内进行采样。7. 遇有特殊自然情况,或发生污染事故时,要随时增加采样频次。,(四)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要根据监测对象的性质、含量范围及测定要求等因素选择适宜的采样、监测方法和技术,其详细内容将在学习情景三、四、五中分

7、别介绍。,(五)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1.结果表达水质监测所测得的众多化学、物理以及生物学的监测数据,是描述和评价水环境质量,进行环境管理的基本依据,必须进行科学地计算和处理,并按照要求的形式在监测报告中表达出来。2.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概括了保证水质监测数据正确可靠的全部活动和措施。质量保证贯穿监测工作的全过程。3.实施计划实施计划是实施监测方案的具体安排,要切实可行,使各个环节工作有序、协调地进行。,二、地下水监测方案制订,(一)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见情景一) (二)采样点的布设1、背景值监测点的设置 设在污染区外围不受或少受污染的地方。在垂直于地下水流方向的上方设置。,2、监测井的布设

8、(1)点状污染区(渗坑、渗井和堆渣区的污 染物在含水层渗透小的地区形成的),监测井设在 距污染源最近的地方。(2)块状污染区(污灌区、污养区及缺乏卫 生设施的居民区),宜用网格布点法设置监测井。(3)条(带)状污染区(渗坑、渗井和堆渣 区的污染物在含水层渗透大地区及沿河、渠排放的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监测井设在地下水流向的 平行和垂直方向上。一般监测井在液面下0.3 0.5m处采样。,3.地下水采样井布设的原则:(1)全面掌握地下水水资源质量状况,对地下水污染进行监视、控制。(2) 根据地下水类型分区与开采强度分区,以主要开采层为主布设,兼顾深层和自流地下水。(3)尽量与现有地下水水位观测井

9、网相结合。(4) 采样井布设密度为主要供水区密,一般地区稀;城区密,农村稀;污染严重区密,非污染区稀。(5)不同水质特征的地下水区域应布设采样井。(6)专用站按监测目的与要求布设。,4.地下水采样井布设方法与要求:(1)在下列地区应布设采样井:以地下水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地区。饮水型地方病(如高氟病)高发地区。污水灌溉区,垃圾堆积处理场地区及地下水回灌区。污染严重区域。,(2)平原(含盆地)地区地下水采样井布设密度一般为1眼/200km2,重要水源地或污染严重地区可适当加密;沙漠区、山丘区、岩溶山区等可根据需要,选择典型代表区布设采样井。 (3)一般水资源质量监测及污染控制井根据区域水文地质单元状

10、况,视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可在垂直于地下水流的上方向,设置一个至数个背景值监测井。或根据本地区地下水流向、污染源分布状况及活动类型与分布特征,采用网格法或放射法布设。 (4)多级深度井应沿不同深度布设数个采样点。,(三)采样时间与频率的确定,1.背景井点每年采样一次。 2.全国重点基本站每年采样二次,丰、枯水期各一次。 3.地下水污染严重的控制井,每季度采样一次。 4.在以地下水作生活饮用水源的地区每月采样一次。 5.专用监测井按设置目的与要求确定。,三、水污染源监测方案制订,(一)采样前的调查研究(见情景一) (二)采样点的设置1.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废水排放口设置采样点监测一类污染物;在

11、工厂废水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监测二类污染物。,2.已有废水处理设施的工厂,在处理设施的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如需了解废水处理效果,还要在处理设施进口设采样点。,3.在排污渠道上,采样点应设在渠道较直、水量稳定、上游没有污水汇入处。4.某些二类污染物的监测方法尚不成熟,在总排污口处布点采样监测因干扰物质多而会影响监测结果。这时,应将采样点移至车间排污口,按废水排放量的比例折算成总排污口废水中的浓度。,(二)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 1监督性监测地方环境监测站对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每年不少于1次,如被国家或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列为年度监测的重点排污单位,应增加到2次4次。因管理或执法的需要所进行的抽查性

12、监测或企业的加密监测由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生活污水每年采样监测二次,春夏季各一次,医院污水每年采样监测4次,每季度一次。,2.企业自我监测,工业废水按生产周期和生产特点确定监测频率。一般每个生产日至少3次。排污单位为了确认自行监测的采样频次,应在正常生产条件下的一个生产周期内进行加密监测。周期在8h以内的,每小时采1次样;周期大于8h的,每2h采1次样,但每个生产周期采样次数不少于3次,采样的同时测定流量,根据加密监测结果,绘制污水污染物排放曲线(浓度时间,流量时间,总量时间),并与所掌握资料对照,如基本一致,即可据此确定企业自行监测的采样频次。根据管理需要进行污染源调查性监测时,也

13、按此频次采样。,排污单位如有污水处理设施并能正常运转使污水能稳定排放,则污染物排放曲线比较平稳,监督监测可以采瞬时样;对于排放曲线有明显变化的不稳定排放污水,要根据曲线情况分时间单元采样,再组成混合样品。正常情况下,混合样品的单元采样不得少于两次。如排放污水的流量、浓度甚至组分都有明显变化,则在各单元采样时的采样量应与当时的污水流量成比例,以使混合样品更有代表性。,3.对于污染治理、环境科研、污染源调查和评价等工作中的污水监测,其采样频次可以根据工作方案的要求另行确定。,案例:某企业生产基地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方案设计,1.前言(略) 2. 验收监测依据(略) 3. 工程概况(略) 4. 环境

14、影响评价意见及环境影响批复的要求(略),5. 验收监测评价标准,污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三级标准,标准值见右表。,6. 验收监测工作内容,6.1 验收监测工况要求验收监测应在设备正常生产工况和生产达到设计规模的75%以上时进行。 6.2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严格执行国家环保局颁发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国家有关采样、分析的标准及方法,实施全过程的质量保证。对废水样品,采集10%的现场密码平行样,在室内分析中采取平行双样、质控密码样等质控措施,质控数据应占每批分析样品的15-20%。所用玻璃仪器均经校准,分析仪器经过了周期性计量检定。,6.3废水监测内容,6.3.1废水监测内容根据水型污染源及其控制措施章节分析,本验收工程废水监测工作内容见下表。同时记录在线监测仪在污水处理站总出水口相对应的数据进行比对。,6.3.2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实训项目:校园周边餐馆生活污水污染源调查监测方案的制定,返回目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