筏形基础平法识图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54539834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3.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筏形基础平法识图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筏形基础平法识图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筏形基础平法识图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筏形基础平法识图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筏形基础平法识图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筏形基础平法识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筏形基础平法识图(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筏板基础,壹,筏板基础的基础知识,第一节、筏板基础的基础知识,、筏板基础的分类及组成,造价通 造价实战培训专家,基础主梁,基础平板,梁板式筏形基础,基础次梁,基础梁,跨中平板,平板式筏形基础,柱下板带,构造一,构造二,基础平板,平板式,梁板式,壹,筏板基础的基础知识,第一节、筏板基础的基础知识,造价通 造价实战培训专家,梁板式筏形基础制图规则,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分类,高板位梁板式筏基(梁顶与板顶一平) 梁板式筏基 低板位梁板式筏基(梁底与底顶一平) 中板位梁板式筏基(板在梁的中部),(二)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筏板基础平法施工图,是利用平面图把所有信息 都表达在平面图上形成平面注

2、写方式,特别复杂的辅 以截面注写方式。 梁板式筏形基础一般规定 当绘制基础平面布置图时,应将所支承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或混合结构的柱、墙平面一起绘制。 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法施工图将其分解为基础梁和基础底板分别进行表达。,梁板式筏形基础构件编号,3.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板的平面注写 的平面注写方式为: 具体内容如下: 基础平板编号 截面尺寸 配筋 基础梁底面标高高差(相对于筏形基础平板底面标高),3.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板的平面注写 基础主梁JZL与基础次梁JCL 的平面注写方式为: 具体内容如下: 基础平板编号 截面尺寸 配筋 基础梁底面标高高差(相对于筏形基础平板底面标高),必注内容,选注

3、内容,集中标注,原位标注,JZL、JCL、LPB,JZL和JCL集中标注具体规定如下: (1)注写基础梁编号 (2)注写基础梁截面尺寸。以bh,表示梁截面宽度与高度。 当为加腋梁时,用bh Yc1c2表示,其中c1为腋长, c2为腋高。 (3)注写基础梁的配筋 1)注写基础梁箍筋 当采用一种箍筋间距时,注写钢筋级别、直径、间距与肢数(写在括号内) 当采用两种箍筋时,用“/”分隔不同箍筋,按照从基础梁 两端向跨中的顺序注写。先注写第1段箍筋(在前面加注箍 数),在斜线后再注写第2段箍筋(不再加注箍数),2)注写基础梁的底部、顶部及侧面纵向钢筋 以B打头,先注写梁底部贯通纵筋(不应少于底部受力钢筋

4、总截面面积的1/3),当跨中所注根数少于箍筋肢数时,需要在跨中加设架立筋以固定箍筋,注写时,用加号“+”将贯通纵筋与架立筋相联,架立筋注写在加号后面的括号。 以T打头,注写梁顶部贯通纵筋值。注写时用分号“;”将底部与顶部纵筋分隔开,如有个别跨与其不同,按原位注写的规定标注。 当梁底部或顶部贯通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以大写字母G打头注写基础梁两侧面对称设置的纵向 构造钢筋的总配筋值(当梁腹板高度hw不小于450mm时,根据需要配置)。 当需要配置抗扭纵向钢筋时,梁两个侧面设置的抗扭纵向钢筋以N打头。,(4)注写基础梁底面标高高差 有高差时:如“高板位”与“中板位”

5、基础梁的底面与基础 平板底面标高的高差值。 无高差时不注:如“低板位”筏形基础的基础梁。,指相对于筏形基础平板底面标高的高差值,高板位,中板位,低板位,梁板式筏形基础,实例,JZL和JCL原位标注具体规定如下: (1)注写梁端(支座)区域的底部全部纵筋,系包括已经 集中注写过的贯通纵筋在内的所有纵筋: 1)当梁端(支座)区域的底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 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2)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 筋相联。,3)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底部纵筋配置不同时,需在支座 两边分别标注;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底部纵筋相同时,可仅 在支座的一边标注配筋值。 4)当梁端(支

6、座)区域的底部全部纵筋与集中注写过的 贯通纵筋相同时,可不再重复做原位标注。 5)加腋梁加腋部位钢筋,需在设置加腋的支座处以Y打 头注写在括号内。,(2)注写基础梁的附加箍筋或(反扣)吊筋。 将其直接画在平面图中的主梁上,用线引注总配筋值 (附加箍筋的肢数注在括号内),当多数附加箍筋或(反扣) 吊筋相同时,可在基础梁平法施工图上同一注明,少数与统 一注明值不同时,再原位标注。 (3)当基础梁外伸部位变截面高度时,在该部位原位注写 bh1/h2,h1为根部截面高度,h2为尽端截面高度。 (4)注写修正内容。 当在基础梁上集中标注的某项内容(如梁截面尺寸、 箍筋、底部与顶部贯通纵筋或架立筋、梁侧面

7、纵向构造钢筋、梁底面标高高差等)不适用于某跨或某外伸部分时,则将其修正内容原位标注在该跨或该外伸部位,施工时原位标注取值优先。,3. 外伸部位的变截面高度尺寸,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板LPB的平面注写 板底部与顶部贯通纵筋的集中标注 板底部附加非贯通纵筋的原位标注,集中标注,引注位置,应在所表达的相同板区双向均为第一跨(X与Y双向首跨)的板上引出(图面从左至右为X向,从下到上为Y向),板区划分条件,板厚相同、基础平板底部与顶部贯通纵筋配置相同的区域为同一板区,(1)注写平板的编号。 (2)注写基础平板的截面尺寸。 注写h=XXX表示板厚。 (3)注写基础平板的底部与顶部贯通纵筋及其总长度。 先注写X

8、向底部(B打头)贯通纵筋与顶部(T打头)贯通纵筋及纵向长度范围;再注写Y向底部(B打头)贯通纵筋与顶部(T打头)贯通纵筋及纵向长度范围。 贯通纵筋的总长度注写在括号中,注写方式为“跨数及有无外伸”,其表达形式为(xx)(无外伸)、 (xxA)(一端有外伸)或 (xxB)(两端有外伸)。 注:基础平板的跨数以构成柱网的主轴线为准;,集中标注规定,当某跨底部贯通纵筋或顶部贯通纵筋的配置,在跨内有两种不同间距时, 先注写跨内两端的第一种间距,并在前面加注纵筋根数(以表示其分布的范围); 再注写跨中部的第二种间距(不需加注根数);两者用“/”分隔。,LPB1 h=500 X:B12C22200/150

9、;T10C20200/150;(5B) Y:B12C20250/200;T10C18250/200;(7A),原位标注,注写位置,在配置相同跨的第一跨表达(当在基础梁悬挑部位单独配置时则在原位表达)。 在配置相同跨的第一跨(或基础梁外伸部位),垂直于基础梁绘制一段中粗虚线,在虚线上注写编号(如、等)、配筋值、横向布置跨数及是否布置到外伸部位。,内容,板底部附加非贯通纵筋向两边跨内的伸出长度值注写在线段的下方位置。 当该筋向两侧对称伸出时,可仅在一侧标注,另一侧不注;当布置在边梁下时,向基础平板外伸部位一侧的伸出长度与方式按标准构造,设计不注。 底部附加非贯通筋相同者,可仅注写一处,其他只注写编

10、号。,注写修正内容,当集中标注的某些内容不适用于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板区的某一板跨时,应由设计者在该板跨内注明,施工时应按注明内容取用。,注:,当若干基础梁下基础平板的底部非贯通纵筋配置相同时(其底部、顶部的贯通纵筋可以不同),可仅在一根基础梁下做原位注写,并在其他梁上注明“该梁下基础平板底部附加非贯通纵筋同XX基础梁”,“隔一布一” 底部附加非贯通纵筋与贯通纵筋交错插空布置,即“隔一根贯通纵筋,布一根非贯通纵筋”,其标注间距与底部贯通纵筋相同(两者实际组合后的间距为各自标注间距的1/2)。非贯通纵筋的直径可以和贯通纵筋相同,也可以不同。施工布置时,第一根钢筋应布置贯通纵筋。,实 例,平板式筏形基

11、础平法施工图,系在基础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平面注写方式表达。,(三)平板式筏形基础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平板式筏形基础由柱下板带、跨中板带构成; 柱下板带ZXB与跨中板带KZB的平面注写 分板带底部与顶部贯通纵筋的集中标注 板带底部附加非贯通纵筋的原位标注两部分。 当设计不分板带时,则可按基础平板BPB进行表达。,板 带 注 写 实 例,柱下板带、跨中板带的平面注写 集中标注的内容有: 编号: 截面尺寸 用b=xxxx表示板带宽度(基础平板厚度在图注中说明) 底部与顶部贯通纵筋。底部与顶部非贯通纵筋的注写规则与布置方式与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基础平板相同。,原位标注的内容有:,底部附加非贯通筋,注写内容,

12、以一段与板带同向的中粗虚线代表附加非贯通筋 柱下板带:贯穿其柱下区域绘制 跨中板带:横贯柱轴线绘制 在虚线上注写底部附加非贯通纵筋的编号、钢筋级别、直径、间距,以及自柱中线分别向两侧跨内的伸出长度值。,ZXB,KZB,隔一布一,柱下板带或跨中板带底部附加非贯通纵筋与贯通纵筋交错插空布置,其标注间距与底部贯通纵筋相同(两者实际组合后的间距为各自标注间距的1/2),注写修正内容,当在柱下板带、跨中板带上集中标注的某些内容(如截面尺寸、底部与顶部贯通纵筋等)不适用于某跨或某外伸部分时,则将修正的数值原位标注在该跨或该外伸部位,施工时原位标注取值优先。,板 带 注 写 实 例,3.平板式筏形基础平板BPB的平面注写方式,板底部与顶部贯通纵筋的集中标注 板底部附加非贯通纵筋的原位标注,集中标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