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453672 上传时间:2017-08-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来源:攀枝花市三中 作者:奚 刚 点击数:933 日期: 2010-07-05 16:58:48 -指导研究性学习的体会奚 刚“教育在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我们的教学,决不再是封闭式的单纯接受模式,它应该是开放的、综合的、多元的,有助于学生多方面智能发展的体系。改进课堂教学,使学生“乐学、活学”,达到“学实、学活”的目的,是我们当今要研究的重大课题。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使我们对学生教育出现了质的变化,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学关系、学习方法、评价体系正在显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和发展,自我

2、动手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正逐步深入人心。在研究性学习开展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对研究性学习进行更深入的认识和更深刻的反思,以进一步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深入开展,以取得更大的教育辉煌。一、对研究性学习的探究研究性学习关注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及问题解决,更关注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关注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与主体性人格的培养。同时,探究性学习是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使学生的多种智能得到全面的发展。通过探究性学习的研究,我们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研究课堂方式的改革,而且还在于研究怎样培养会学习的人,怎样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怎样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要创

3、设和谐的氛围。师生关系是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才能勇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指导学习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贯彻“民主原则”、“无错原则”、“激励原则”等等。树立“人人平等”的思想,培养“人人善问”的习惯,激发“人人求新”的欲望,提供“人人动手”的条件,给予“人人成功”的机会,创设轻松活泼的校风和人际关系。我们一方面在校本地理课程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开设专题研究课,学生自选的课题涉及方方面面。比如“我市退耕还林情况调查”,“我市游资源调查”、“攀枝花的交通调查”、“攀枝花的城市规划”等;另一方面是在所有课程中贯彻研究性学习方式,研究课堂

4、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会学、善学和思维创新;研究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处于良好的准备状态等等。我们总结了探究性学习的实施方法,那就是:诱发情趣、重视参与;提倡质颖、鼓励创新;倡导合作、激活思维;扩大视野、积极探究。在实施研究性课程的过程中,一方面不可能所有的知识都是通过学生自己探究出来的;另一方面探究能力的根基还在于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探究性学习并不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相抵触,没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人。研究性学习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使学生在各方面素质得到和

5、谐发展。二、实施研究性学习途径探讨传统式学习习惯是依靠教师、教材、书本,获取一些脑中的知识或思想。他偏重于“背诵”、“记忆”和“理解”。研究性学习正是使学生逐步摆脱教师、教材、书本的一个过程,它的最终归宿正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个人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最终形成独立学习的能力。一是要让学生养成制定学习方案的习惯。优良的学习方案使学习过程“有序、有致”,产生“多、快”的学习功效,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研究性学习实施之初,必须要精心地组织、促使学生敏锐地发现问题,即研究的方向和内容,并根据这个方面和和内容,制定科学、详实、严谨的学习方案,以后就依照这个方案实施研究性学习。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

6、习方案,实际上也就是选择了不同的学习方向、学习习惯和学习内容,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个性化色彩。平时学习过程中,教师多问几个“为什么”,多作几个假设和设想,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正确选择学习策略,科学地制定学习方案,并由此去学习、观察、实践、发展知识。二是养成学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重组、整合、应用”的习惯。研究性学习的最大特点就是知识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此,在进行学习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像,勾沉旧事,感知新事,用跨学科知识或同学科的其他知识来解释当前学习内容,理解当前学习内容,并把当前学习内容积累到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中。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打好知识基础以后,还鼓励学生把新知识转到实践应用中

7、去,即把学到的“死”知识,运用到“活”的实践中去,在应用中发展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将知识转换成能力,学会多侧面思考、解决问题。这有助于改变传统学习中只注重书本知识的理解和分析的疾痼。传统学习只注重知识本身,忽略了知识的来源和运用,结果只能是缺少了创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现在到 2000 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指出,学校教育新的目标三级层次依次为:(1)态度和技能;(2)实用技术;(3)知识-优先重视的是态度和技能。这种新的目标三级层次与传统的优先顺序正好相反,这正因为“现在人们知识,具有坚实行为素养的人(关心变化和革新,有批判精神和团结精神,富于责任感和思想自主的人)更适合于学习和更新自己的专

8、业和文化知识。他们在需要时知道如何通过图书馆和计算机获取新信息。行为和能力也是在掌握和实践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三、在研究性学习中体会和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传统的学习内容的获得完全依赖于“课堂、教材”,知识面窄,且不能相互沟通,是相互孤立的死知识。研究性学习是对跨学科、跨知识体系的一次重新整合与融会贯通。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涉及到教师、教材、管理、教法、评价机制等方面,就教师来说,教了多少并不重要,关键就是要看自己的学生学到了多少。1、学法研究重点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法是注重教师教学的艺术,忽视了作为主体的学生的学法。现代教学观念强调的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对立统一,力求通过多种方式的指导,

9、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革命化的指导与培养。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对于教师来说,须把学法作为研究的重心,注重学习的过程,轻教学的效果。我们说,“教”是完全为“学”服务的。教得“非常好”,学得太差,等于是白教、白好;教得很差,学得很好,说明了“教”得并不差。这充分说明,研究“学”是我们教学法的价值趋向。如何教“学”才是我们孜孜以求的工作。2、讲授原理。研究性学习讲求师生互动,因此单一的课堂传授模式必然适应不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如语文课堂中,陈旧与烦琐的讲解、分析已是落后的教学方法。与其让学生被动听陈旧、烦琐的东西,还不如让教师讲授这些“陈旧、烦琐”的东西在什么地方可以查到,代表着一个什么样的观点,让学生

10、自己动手去获得知识。所以说,开展研究性学习,不再要求教师诗书满腹、无所不知。在有些情况之下,老师的知识远不如学生。但老师的“聪明”与“价值”,恰恰就体现在资料的查找与原理的讲解上。只有我们传授内容的变革,学习方式才能革新,学生个性差异(包括学习结果)才能尽现。3、评价机制的改变。当前的学习评价机制依然是“一张试卷、一个分数”定终身,这个评价机制忽略了学生的个性测试,太多随意、偶然性的因素,因此其测试结果的信度、效度是难以取得统一的。这种测试方式与江主席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成才的标准”以及当前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是有所相悖的。实施研究性学习就 注重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成绩评价机制。对当前来说,能不能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能不能进行自主学习,是衡量研究性学习是否取得成功的标准。教师不能再用固定的模式、套路、思维来评判一位学生的优劣,对学生的评价应当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多侧面地灵活评价,发现并赞扬学生的每一点滴的进步。只有注意到“生生差异”,才能看到学生在不同方向取得了不同的进步,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潜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