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美学的内涵及其研究范畴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535597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8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视美学的内涵及其研究范畴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影视美学的内涵及其研究范畴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影视美学的内涵及其研究范畴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影视美学的内涵及其研究范畴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影视美学的内涵及其研究范畴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影视美学的内涵及其研究范畴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视美学的内涵及其研究范畴课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影视美学的内涵及其研究范畴,第一节 对当前某些认识的质疑,严格说来,关于电影美学的探讨是自80年代肇始,伴随着对各种电影理论讨论的逐步展开而渐见其端倪,显其轮廓的。,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历史短,对什么是电影美学?其内涵与研究范畴的看法不尽一致,也是可以理解的。可就在影视美学自身含义尚不明晰之际,80年代末中国又开始大量引进西方的后现代理论,接着又出现了无可否认的后现代现象。,于是在经济和文化双重转型的背景下提出的“走向世界”和“多元化”,又使“影视美学”的基本概念变得越来越模糊,越来越不易把握。而到了90年代后期,一切都反转过来,又变得一谈影视,就成了反美学、反哲学,甚至反理性;一切都在

2、游戏中、在刺激里、在视听构筑的幻影内的飘飘然。这种混乱现象如不加以廓清,则极不利于电影美学,电视美学的健康发展。,1,关于“电视美学”的问题,在尚未出现电视之前,影视美学主要当然是指电影美学,这大概算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但即使在电视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大众艺术后,“电视艺术美学”的出现仍是滞后的。而且,“电视艺术美学”论者多数是从电影美学中借用概念、术语、理论和分析法。实际上,说到底“电视(艺术)美学”至今仍未真正独立。,电视美学尚未真正独立,就美学而言,电视艺术与电影究竟有多少不同。最常见的错误即是将“美的”直接与“美学”划等号。而且,如前所言,不少人为提升“电视美学”的学术档次,认为电视美

3、学也应“站在哲学的高度”,对电视美的创造与审美的基本规律作出解释和概括,而谈着谈着,却越来越形而下,于是就将“什么是美的”和“什么是美”混同起来。,什么是美的什么是美,又如,对于象“电视谈话类节目”、“电视综艺类节目”等,似乎用“审美”、“艺术特征”这样的术语更恰当些,因为的确不是任何一种具有审美观赏性的节目都能上升为“学”的。,在国外,电视研究通常也是分成带有艺术属性的娱乐节目和以传媒为主的电视信息栏目两大系列。如在美国,一般将电视连续剧、情景喜剧、综艺节目、日间肥皂剧、谈话节目、猜奖节目、儿童节目、以及体育、音乐等专栏节目都归入娱乐节目中。电视信息栏目,则包括新闻报道、新闻杂志和纪录片等等

4、。这种信息传媒不仅要求迅捷,而且注重真实性,例如,70年代的水门事件和90年代的克林顿总统绯闻,都是采取连续性跟踪报道的。,在70年代的“水门事件”中,电视听证、内幕揭露、破坏性的录音磁带、民意测验总之,电视靠它的新闻传媒手段推动了一位总统的弹劾。,为此,美国的卡茨等人以大众传媒为出发点,认为电视作为一种媒介应尽最大努力来满足现代人的各种需要,如对信息、知识和认识的需要,对感情体验的需要,对人格构成以及增强自信、稳定感的需要等等。特别应满足社会性的综合需要,注重加强人际关系的需要。这些当然都与美学有关。,但又不能简单地说“这就是美学”,因为这是从传播学角度,而非从审美角度来谈电视的。如何将观众

5、的需要和接受心理同影视美学的一般理论相糅合,又怎样从影视美学的立场引伸出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等相关理论,似至今仍没较系统地从理论上说清楚。,美学,社会学 心理学 文化学,关系如何?,另外,就象电影可分为电影理论、电影史、电影批评一样,电视也可以分为相应的三大板块,于是就又出现了将电视美学与电视理论(包括制作理论),电视批评(主要是电视剧评论)混为一谈的现象。,诚然,提升电视艺术的格调和品位,从美学的立场来审视电视作品的愿望都是好的,但任何一种电视(艺术)美学,首先应当是电视(艺术)的“美学”,亦即应从“美学”的立场来谈电视,不然就无法继续讨论下去,而且将导致美学研究的泛化,甚至庸俗化和变质。

6、,2,关于电影美学的研究,什么是“电影美学” ?,其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如何定位 ?,看法尚未取得一致,一般都承认电影美学应是整个美学研究中的一个部门或分科。它既与电影所反映的哲学观、社会思潮有关,为此要研究电影与现实的关系,与人的关系(外部的和内部的),也同电影艺术的特点及其规律性密不可分。,其实,在西方,电影美学的分类也不统一。,有的将电影与心理学联系起来,把心理学作为电影美学的基础,如格式塔心理学派的鲁道夫爱因汉姆的电影作为艺术,雨果明斯特贝格发表的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让马扎莱的电影与心理学、让米特里的电影美学与心理学等 。,有的是从“电影本性论”来表述自己的美学观的,如大名鼎鼎的巴赞和克

7、拉考尔。,还有从电影艺术形式的发展过程来探讨电影的美学特性的,往往将经验总结、技巧(如特写、剪辑、镜头)等与风格、形式结合在一起,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贝拉巴拉兹的电影美学。,更有从社会思潮、哲学原理结合镜头表现来分析电影美学的,这就出现了社会学电影理论、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电影中的结构主义美学、符号学美学(如麦茨、艾柯等等)。,当然,也可从电影流派或断代史的角度来论述自己的美学观,如从中国的左翼电影、国防电影、“十七年电影”,西方的先锋派、抽象电影、超现实主义电影、书法派、法国“新浪潮”电影、电影手册派、地下电影、黑色电影等等来强调电影美学的流向,随着流派的不断变化,电影史的不断发展,美学观念和审

8、美方法也不断更新。而且,上述种种电影美学理论,往往既各自标举各自的观点、理念,又自觉不自觉地互相交叉、互相影响,这就形成了电影美学的多元化阐释与电影美学性质之混乱的并存局面,,有必要提及的是,麦茨在其电影语言一书里的分类。认为可以将当代西方电影的研究分为四大类,即电影批评、电影史、电影理论和电影学。其中电影学泛指“电影科学”,也有人称之为“研究电影作为审美、社会等现象的科学”。它是由心理学、精神病学、美学、社会学、教育学、生物学等,电影之外的其他学科组成的对电影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按此说法,电影美学不仅不是电影理论,而且是完全独立于电影之外的一门与电影相关的学科。但实际上电影批评、电影理论都

9、涉及到电影美学的本质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所以电影学应当是一个内涵更大的统称,电影理论、美学、批评、电影发展史、电影分析法,心理学等都是它的分科。,本世纪80年代初,中国电影界对电影美学的争鸣和探讨,应该说是一次极具学术意义的理论撞击,它至少说明中国电影理论正在提出自己的美学体系构想。不仅对中国电影理论,而且对世界电影界在电影美学认识上的规范性都提出了挑战。遗憾的是探讨、争鸣之余,尚未来得及对“电影美学”作系统的整理、归纳和总结,西方当代电影已经开始大量涌进我们那被封闭得太久的国门。,与此同时,西方现代电影理论和批评方法也不断被引进国内。这种积极参与文化批判,并迅速改变传统“政治道德”一体化的开

10、放局面,对中国影视业的反思、改革和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应当指出的是,中国电影界在对“电影美学”理念尚未理清头绪之际,又一次受到了西方电影和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冲击,客观上在影视研究视域中也造成了某种程度的更不规范。,特别是紧接着“娱乐”功能从过去的受抑制到一下子得到民众的普遍关注,武侠小说、流行歌曲、情景喜剧、健美操、美容、卡拉OK等勃然兴起,风靡全国,电影也从一种大众最喜欢的文化娱乐逐渐走向娱乐文化。,进入90年代后,伴随着“享受生活”和感性刺激的需要,娱乐性被广泛地得以认同,后现代现象悄然而至,不知不觉中也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当娱乐文化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强调是一种产业、一种文

11、化消费的主渠道后,美学理性也就随同哲学思辨、文化反思一起被淡化了,甚至被消解了。“影视美学”在相当程度上只是作为一顶高雅的帽子可随意戴在任何一种理论的或非理论的表述上。,然而,80年代中后期,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文化队伍中的各路豪杰重又纷纷登场亮相,充分显示出新一代知识精英的不甘寂寞,中国电影界第五代导演的崛起,更使一位“从小心理和性格就压抑、扭曲”,却又“由衷地欣赏和赞美那生命的舒展和辉煌,并渴望将这一情感在艺术中加以抒发”的电影奇才张艺谋,凭着自己的天赋、自信和坚忍不拔的努力,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位杰出的文化英雄。,而正当张艺谋等第五代导演开始在电影文本和叙述风格中实践着新的审美情趣时,

12、80年代中期,中国电影界除翻译或重版了西方电影理论著作,杂志上不断出现零星的译文外,也出现了中国学者较系统介绍西方电影美学思想的著作,如李幼蒸的当代西方电影美学思想就是一本很有影响力的书。,同时,属电影外部的西方现当代美学理论的被引进和得以系统介绍,也对中国电影美学研究产生了极大影响,如分析美学(维特根斯坦、韦兹、麦克唐娜等)、现象学美学、存在主义美学、荣格的“集体无意识”、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以及接踵而至的后现代理论的大量涌现,如罗兰巴特、福柯、利奥塔、霍克海默、德里达、直至被称为后现代“教父”的杰姆逊。现代主义理论与后现代理论虽有承继关系,但二者间本身就存在着诸多相对立的观点和思想。

13、,29在电影研究中,对西方美学理论的归类应当更科学些、合理些,不然,极易导致影视美学总态势的偏颇。这当然不是说方法不重要,而是讲应把方法与理念看作两个不同系列来理解。自80年代相继出现了不少有关影视美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后,90年代又出现了一批新的著作,如朱小丰的现代电影美学导论、胡安仁的电影美学、姚晓蒙的电影美学、彭吉象的电影:银幕世界的魅力、王志敏的电影美学分析原理、现代电影美学基础、刘隆民的电视美学等。,总之,先提出一些质疑或商榷,并非针对具体的研究者。所论也只一家之言,不一定都恰当。目的无非是想提请诸学人一起来理清影视美学研究中一些基本命题或构想,让研究既更深入、精细,也更合乎逻辑,更具规

14、范性。,第二节 影视美学的一般内涵及其研究范畴,尽管对有关影视美学的一些认识提出了质疑,但要较准确地回答影视美学的内涵,即阐明它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仍是十分困难的。,首先,影视美学是随着电影、电视艺术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的,正像许多学者所指出的那样,今天的电影与100年前,甚至70年前的电影已不能相提并论,今天电视艺术的发展与电视刚诞生时的状况相比,更是大相径庭。,其次,过去我们都习惯于将美学视为哲学性质的学科。直至今日,在传统美学的研究领域中哲学意味仍然是首位的。如此,作为美学的一个分支,影视美学照理也应属于艺术哲学范畴。然而,影视艺术本质上就是一种大众艺术,即使电影中充满了哲理和诗

15、学精神,电影也毕竟是电影,而不是哲学著作,更不用说电视传媒的大众性质了。,有什么样的内涵就有什么样的研究范畴,把什么内容定为其研究对象,影视美学的内在规定性也就昭然揭示。为此,有必要从美学的视域对影视美学的性质做一整合性反思,以便我们廓清影视美学的内涵和研究范畴。,1,美学视域中的影视美学,首先,影视美学只是美学之一种,从美学的立场看,它所占的分额是有限的。今天,中国当代的美学研究大致可分成如下几大板块:,(1)美学原理(基础)研究。如美的本质、审美关系的一般理论、美的分类、 美的形态等等。(2)中国古典美学。其中又可分为中国美学史和各种学术流派的美学观点的研究,如儒、道、佛的美学思想及其相互

16、关系,等等。(3)西方美学。包括西方经典(传统)美学,现代西方美学和后现代主义的美学(抑或也可以说是某种程度上的“反美学”)。也可从史和学派、思潮的角度去作研究。,(4)中外美学比较研究,重点是中西美学比较。 (5)门类美学,如小说美学、诗歌美学、书法美学、音乐美学、绘画美学、雕塑美学、影视美学、舞蹈美学、建筑美学等等。(6)实用美学(技术美学),如音响美学、摄影美学、工艺美学、旅游美学、包装装潢美学、广告美学、服饰美学、设计美学等等。其中,有的也可包括在门类美学研究中,有的则多半应归属于审美范畴。,影视美学是门类美学之一种,鉴于影视艺术有赖于技术的特点,它又必然与实用美学相关。而且,不管是何种美学研究都会受到文化演变和走向的影响,尤其是影视艺术同大众文化,传播学的关系更为直接,受当代文化的影响特别深刻,同时又深刻地反作用于当代的文化走向,所以,即使理论上美学仍属哲学性质,影视美学的具体研究也不能完全与之相对应。,电视的后现代性则更为流行化,所以影视美学既有哲学属性又具社会属性。更何况中国出版的美学教材原则上也都对美学的不同看法分成几大种(三种或四种不等),如一般认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