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课件杜甫诗二首登高共张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531650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8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课件杜甫诗二首登高共张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课件杜甫诗二首登高共张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课件杜甫诗二首登高共张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课件杜甫诗二首登高共张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课件杜甫诗二首登高共张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课件杜甫诗二首登高共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课件杜甫诗二首登高共张(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入新课,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棗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 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

2、感千愁涌上心头放声高吟: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满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是的,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位老人,走近他的生活,一起来欣赏多年前他为我们留下的这千古传唱的著名诗篇登高,登高杜甫,学习目标,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2、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 3、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4、掌握由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鉴赏技巧;,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

3、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了解写作背景,杜 甫,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简介(一),杜甫 (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诗史”,他亦被称为“诗圣”。,登高,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甚至称它是“旷代之作”

4、。 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唐诗简介,古体诗:,唐代人把诗经到汉魏六朝的诗叫做古诗,或者古体诗。,把到唐代才定型并盛行的严格按照一定的格律写作的诗称做近体诗或今体诗。 近体诗分律诗和绝句两大类。,唐诗的分类,近体诗:,唐代是我国诗歌最光辉的时期。按它发展的情况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初唐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被称为“初唐四杰” 。初唐成就最高的是陈子昂。盛唐出现了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以及王

5、维和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盛唐成就最高的是两位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中唐的代表有“元白诗派”(元稹、白居易)和“韩孟诗派”(韩愈、孟郊、贾岛、李贺)。白居易的叙事诗琵琶行和长恨歌广为传诵。晚唐时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关于唐诗:,李杜文章在, 光焰万年长。 韩愈,闻一多的评价:,四千年文化中 最庄严、最瑰丽、 最永久的一道光彩。,杜甫,杜甫的生活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望岳,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丽人行、兵车行、出塞、赴奉先咏怀,(忧国忧民),(涉世不深),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

6、,月夜、春望、羌村三首、“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登岳阳楼,(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对杜甫的评价: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朱德对杜甫的评价: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杜诗风格,诗歌是情感的艺术,诗人的风格与其情感思想的特点密不可分。 情感离不开社会现实个人经历与思想、性格的碰撞,离不开诗人在岁月中的颠簸与感悟 独特的情感内涵和情感的表达汇成作者鲜明的个人风格,感慨阔大、悲情起伏,沉郁顿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

7、士尽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问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经历,思想,志怀高远,心忧国家,情系百姓,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羹与冷炙,处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无尽感慨深沉悲情,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仕途失败,国运衰落,民不聊生,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战乱的时局把他卷入颠沛流离的人群中,使他真实而深刻地接触和认识了当时的种种社会景象。他忧国忧时,挥毫赋诗,直书情怀。留传至今的1450多首诗歌,思想与艺术造诣极高,对

8、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诗史”。他是我国诗坛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杜甫诞生1250周年邮票,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 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 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 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 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 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名句回味,1.窗含西岭千秋雪,,会当凌绝顶,,3.随风潜入夜,,朱门酒肉臭,,门泊东吴万里船。,一览众山小。,润物细无声。,路有冻死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6.

9、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2.,5.,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夜喜雨,望岳,绝句四首,杜甫草堂,杜甫,成都杜甫草堂里挂着郭沫若写的一副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16个字是对杜诗很好的概括。,人称“诗圣”,文为“诗史”。,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自由朗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七言诗的节奏 ),再读诗歌要求:读懂大意,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整体感知诗歌基调。,登高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

10、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秋风急切天空高远猿鸣悲凉,小洲水清沙白鸟儿飞舞盘旋,无边的落叶萧萧飘下,不尽长江流水滚滚奔来。,常年到处漂泊,作客他乡,于秋天更添悲凉,晚年多灾多病,今天又独自登临高台。,真遗憾国运和自身命运多艰难,两鬓白发又增添;穷途潦倒心意冷,因病戒酒不举杯。,诵读提示, 节拍要清晰,体现诗的韵律。语气要缓慢,沉重,读出“悲”的基调。 首联 节奏感要强,注意表现整个画面的气氛。 颔联 要读得气势开阔,有包容宇宙之意。“无边落 木”“不尽长江”二语要一气读出,“木”“江”二字可重读、适当延长、有余韵;

11、“萧萧”“滚滚”要拉长声音,再现木叶和江水的形象,表现诗人不尽的愁绪哀思。 颈联 是全诗的高潮,要提高声调,读得悲愤。重读“悲”“常”,描绘长年飘泊之苦;重读“病”“独”,刻画老病孤愁,以加重悲苦情绪。基调沉重,宜缓缓读出。 尾联 含无限凄凉于言外,应读得更加缓慢、沉重,让听者仔细体味诗人此刻百感交集的心态。,一、赏秋景,品意境,王国维说“诗以有境界自成高格”,所谓的境界就是意境,是诗人思想感情与 作品的生活图象的完美结合。,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哪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什么特点 ?请创造性想象,口头讲述这幅景象。,风,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意境 凄凉 悲伤,孤独无依

12、漂泊痛苦,赏秋景,品意境,天,猿,渚,沙,鸟,高远广阔,落木,长江,无边,不尽,萧萧,滚滚,生命短暂,韶光易逝,意境:苍凉、雄浑、沉郁而悲凉,沉郁,悲凉,赏秋景,品意境,下,来,广阔雄浑,壮志未酬,品语言,悟感情,作者“悲”什么?因何而“悲”?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宋代罗大经曾说颈联的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意思,你能读出几层意思来?,万里,地之远也; 秋,时之凄惨也; 作客,羁旅也; 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齿暮也; 多病,衰疾也; 台,高迥处也; 独登台,无亲朋也。 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宋代罗大经

13、曾说颈联的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意思:,从“万里”、“作客”、“百年(老年)、“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颈联字字含悲,尾联点明根由:,究竟悲从何来?,常年做客他乡的羁旅之愁,晚年多病缠身的孤独之感,日见白发增多而壮志未酬之虑以及战争带来的国难家愁。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

14、。,艰难,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喜也喝酒,忧也喝酒,但是老人却不能喝酒了,这愁闷可要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呢?,探问题,杜甫为何特爱喝酒 ?,这些有愁不能解的深沉苦闷只能郁结在诗的结尾,郁结在杜甫老人的心头。,鉴赏方法总结,意象分析法:,能尽可能了解诗人生活的时代特征和其自身境况;,展开想象与诗人形成共鸣,甚至让自己化身为诗人,体味诗人所思所想所感。,抓住诗中的形象,紧扣表现形象特征的词语,体味情感;,知人论世法:,移情入境法:,品艺术,1、对仗工整 明确:此诗八句皆对。首联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

15、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哀)。颔联、颈联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无边”“不尽”和“万里”“百年”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这首诗首联两句中,“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这样的_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_描写,整句属于_的写法。而“哀”字写猿啸声哀,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绪,这里采用的是_写法。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_ 的情态,“滚滚”写出了_的气势,这两句意境更加 _,感情更加_。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_的风格。,静态描写,动态描写,动静结合,秋风扫落叶的声态,寓情于景,大江

16、东去的雄迈气势,雄浑沉郁,慷慨低沉苍凉悲痛,沉郁顿挫,2、情景交融,作业:情景结合,想象并描绘出登高诗中的诗人形象,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这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