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繁母牛饲养管理技术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531649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能繁母牛饲养管理技术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能繁母牛饲养管理技术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能繁母牛饲养管理技术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能繁母牛饲养管理技术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能繁母牛饲养管理技术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能繁母牛饲养管理技术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繁母牛饲养管理技术课件(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能繁母牛的饲养管理技术,金泰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摘要,能繁母牛是肉牛生产发展的“牛鼻子”,要促进肉牛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必须要提高能繁母牛的繁殖力。,前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偏好以及膳食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牛肉的消费总量不断增长,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选择的事物。广西是一个山区省份,山多地少,这种特殊的生态和农业生产资源条件使广西省一直将畜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点产业。养牛业是其中的一个主要方面。广西有悠久养牛历史,肉牛饲养经验丰富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应看到,作为肉牛生产“牛鼻子”的能繁母牛却一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据有关调查显示,近年来广西肉牛存栏小有增加同时

2、,母牛的存栏却有减少趋势,养牛经济效益低,养母牛经济效益更低,许多农户把能繁母牛当成育肥牛养,很少当成基础母牛。能繁母牛的饲养俨然成为了制约肉牛产业发展的瓶颈,要促进肉牛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必须要提高能繁母牛繁殖力。,试问,影响能繁母牛繁殖力的因素 要提高能繁母牛的繁殖力,首先要清楚的了解影响母牛繁殖力的因素有哪些,这有利于在提高母牛繁殖力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影响母牛繁殖力的因素,遗传因素 营养因素 环境因素 疾病因素 精液品质 输精技术 饲养管理,遗传因素,牛是单胎动物,双胎率约为0.5%,且.双胎的遗传力很低,双卵率和双犊率遗传力分别为0.07和0.03。奶牛的繁殖力是一个低遗传

3、力性状,通过遗传选育提高奶牛繁殖力十分困难。,营养因素,充足的营养对能繁母牛的发情、配种、受胎以及犊牛的成活都起着重要作用。在日常饲养过程中,对母牛营养影响较大的主要体现在能量、蛋白质、矿物质以及维生素等几个方面。 能量不足,会影响幼龄母牛正常发育,推迟母牛适配年龄,可能导致缩短其有效生殖时间。成年母牛长期能量过低会导致发情症状不明显或只排卵不发情,也会推迟母牛产后发情时间,致使母牛产犊间隔拖长且繁殖力降低。蛋白质不足,不但影响能繁母牛发情、受胎和产犊,也会使牛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同时还会使粗纤维的消化率降低,影响牛繁殖与健康。另外,由于贵州农村饲养条件限制,所用粗饲料质量较差,且长期饲喂单一

4、饲草,这些饲料不能满足母牛对微量元素、矿物质和维生素需求,从而导致母牛体质瘦弱,甚至生殖机能也受到破坏和紊乱。,营养因素,对繁殖母牛应给予合理的饲养,搭配合理的日粮。营养对母牛的发情、配种、受胎以及犊牛成活起决定性的作用。能量水平长期不足,不但影响幼龄母牛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可以推迟性成熟和适配年龄,造成一生的有效生殖时间的缩短。成年母牛如果长期能量过低,会导致发情征状不明显或只排卵而不发情。牛产后能量过低,也会推迟产后发情日期,对于妊娠母牛来讲,由于能量不足而带来流产、死胎、分娩无力或出生软弱的犊牛等现象,从而造成母牛的平均产犊间隔拖长、繁殖力降低。相反能量水平过高也影响母牛的受胎率。蛋白质

5、缺乏,不但影响牛的发情、受胎和妊娠,也会使牛体重下降、食欲减退,还会使粗纤维的消化率下降,影响牛的健康与繁殖。矿物质中,磷对牛的繁殖力影响最大,缺磷会推迟性成熟,严重时,性周期停止。此外,一些微量元素如钴、铜、碘、锰等对牛的繁殖和健康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维生素A不足时容易流产或产死胎、弱胎,常常发生胎衣不下等情况。,生态环境因素,家畜生活的自然环境中,光照、温度的季节性变化,都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通过生殖内分泌系统,引起生殖生理的反应,对繁殖力产生影响。母牛在炎热的夏季,配种受胎率降低。冬季发情、受胎率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光照时间短和单一营养不均衡所致。夏季的高温会缩短发情持续期并减少发情的表

6、现。总之,不论温度的过高须具备理想的环境条件:凉爽的气候、适宜的湿度、较长的光照和丰富的营养。,疾病因素,疾病因素引起不孕引起不孕的疾病包括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类。传染性疾病有布氏杆菌病、滴虫病。非传染疾病有阴道炎、卵巢炎、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子宫囊肿、子宫颈炎等发情。疾病、气候、营养或泌乳等情况可引起母牛不发情也不排卵。,精液品质,种公牛的精液品质则是关键因素。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解冻精液后,精子活力必须达到0.3以上才能进行输精。在生产中如发现母牛早晨接受爬跨则傍晚输精1次,第2天早上再输1次。中午或午前发现爬跨则第2天早上输精1次,下午再配1次。也可进行直肠检查,根据生殖道状况和卵泡发育状况

7、决定输精,一般是2期配,3期必配,即卵泡明显增大,泡壁薄,波动明,输精最佳。,输精技术,某些新手,由于经验不足,业务水平低,不能及时发现母牛发情,引起漏配,鉴定发情牛不准确引起误配,或配种不适时(过早、过晚)不能受精,以及人工授精时精液处理不当,造成精液品质下降,输精操作不规范,输精部位不正确。另外,精子活力或密度不够等,均会降低母牛繁殖率。提高配种员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在人工授精技术过程中,一定要遵守操作规程,从发情鉴定,清洗和消毒器械、采精、精液处理、冷冻、保存及输精,是一整套非常细致严密的操作,各个环节紧密联系,任何一个环节掌握不好,都能造成失配、不孕的后果。人工授精员除掌握一般技术外,

8、要特别熟练掌握直肠检查技术,能区别子宫卵巢正常与否;善于鉴别真假发情牛、早期妊娠牛。严防损伤母牛泌尿生殖道。精液要准确输到要求部位,提高母牛受胎率,饲养管理(重点讲),饲养肉用母牛,主要目的是维持健康,能够保证连年产犊。但目前农村中并不能到每年从每头母牛哪里得到一头犊牛,其主要原因就是母牛饲养不当,母牛受配率和受胎率较低造成的。,1、空杯和妊娠后期母牛的饲养管理。,成年空杯母牛要保持中等膘情,正常发情,能按时参加配种。母牛怀孕前5个月胎儿生长发育缓慢,可以和空杯母牛一样,以粗饲料为主,适当搭配少量精料,组成日粮。如果处在青草季节,母牛可以完全饲喂青草,而不用饲喂精料。但是青草要种类多,品质好,

9、母牛能够吃饱。,母牛妊娠后期,即怀孕的第6-9个月,胎儿生长发育快,从母体需要较多的营养物质,同时母牛在体内也需蓄积一定的养分,以保证产犊后的泌乳。此时,应按照饲养标准配合日粮,应当是以青饲料为主,适当搭配精料。精料选择当地资源丰富的农副产品,如小麦麸、棉籽饼、糟粕类等,再搭配少量的玉米等谷物饲料。要特别注意矿物质、维生素的补充。,母牛要每天饲喂2-3次,每天要饮水3次,饮水要清洁、新鲜,冬季水温要不低于15度,不饮冰水,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母牛既不能过瘦,也不能过肥,保持中上等膘情。母牛在管理上要加强刷拭和运动,特别是第一胎母牛,除刷拭,要进行乳房按摩,以利产后犊牛哺乳。妊娠后期要注意做好

10、保胎工作,防止母牛发生碰撞、滑倒、拥挤、顶架,以免发生流产。,2、围产期母牛的饲养管理,所谓围产期就是母牛分娩前15天和分娩后15天,母牛分娩前后的饲养管理。在此期间内母牛生理上变化很大,所以在饲养管理上要特别注意,使之安全分娩,保证母子健康、平安。 一般母牛的妊娠期为283天或285天,可以从配种日期推算预产期,简便的方法是:用配种月份减3,日数家10计算。,按照预产期调整饲养,做好接产的准备工作。妊娠母牛给精料较多时,在预产期的前2-3天应适当控制精料量,且精料可提高一些麦麸的含量,减喂食盐,不喂甜菜渣、酒糟等,喂給优质的干草。 有产房应将产房消毒,铺垫褥草,让母牛进住产房,且保持安静、干

11、燥。没有产房,也应在预产期的一周前,清扫牛床,铲除牛粪和杂物,铺垫褥草,保持牛床卫生、干燥。,母牛分娩,在犊牛出生后,就会站起来舐食犊牛身上的胎水。由于分娩母牛体力消耗很多,应让其安静休息,并及时喂給温热的麦麸钙盐汤,既10-20千克温水,加入500-1000克麦麸、50克食盐、50克碳酸钙和红糖250-500克,以利于母牛恢复体力和胎衣排出。母牛产后的15天,又称为恢复期,此期间母牛消化机能较弱,不应急于增加精料的饲喂量,应让其采食优质的青干草。注意观察母牛采食、反刍和粪便情况,乳房消肿,恶露排出,就可在分娩后4-5日起,逐渐增加精料喂量,同时注意供给充足的饮水,并牵出舍外,晒晒太阳,进行日

12、光浴。,3、哺乳母牛的饲养管理。,母牛的泌乳量直接影响着哺乳期犊牛的生长发育,也就是说,只有按照饲养标准,加强哺乳母牛的饲养管理,才能提高哺乳期犊牛的日增重和断奶体重。,母牛产后饲养全面,特别是饲料中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充足,加之运动合理,母牛子宫恢复就快。一般产后4周子宫颈外口闭锁,40天左右便可完全恢复,在此发情配种。肉牛在产后60-90天受配率较高,因此在产前一个月和产后两个月要加强饲养,补充饲料,使母牛在产后80天之内再次妊娠,保证母牛一年一犊,从而提高母牛繁殖成活率,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牛经济效益。,总结,提高繁殖力的途径,主要是针对影响繁殖力的因素,从加强营养和饲养管理,提高繁殖技术和繁殖疾病的治疗等方面入手,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应用现代先进的繁殖技术,开发潜在的繁殖力,最大限度的提高家畜繁殖能力。,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