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处理场综合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4531644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5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垃圾处理场综合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垃圾处理场综合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垃圾处理场综合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垃圾处理场综合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垃圾处理场综合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垃圾处理场综合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垃圾处理场综合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家湾垃圾处理场渗滤液综合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二零零八年六月I目录第一章概述.- 1 - 1.1 工程项目的背景 - 1 - 1.1.1 工程项目的名称 - 1 - 1.1.2 工程项目的背景 - 1 - 1.1.3 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1 - 1.2 编制依据及规范- 2 - 1.2.1 编制依据- 2 - 1.2.2 采用的主要规范及标准 - 3 - 1.3 编制原则 - 3 - 1.4 研究内容 - 4 - 第二章现状评价及建设规模.- 5 - 2.1 区域概况 - 5 - 2.1.1 自然环境及气象条件 - 5 - 2.1.2 地质地貌 - 5 - 2.1.3 社

2、会环境概况 - 6 - 2.2 项目现状描述 - 7 - 2.3 建设内容及规模 - 7 - 第三章工程建设的必要性论证.- 8 - 3.1 改善环境的需要 - 8 - 3.2 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 - 8 - 3.3 原处理设施老化 - 8 - 第四章综合改造工程总体方案- 10 - 4.1 调节池改造工程方案 .- 10 - 4.1.1 加盖密闭导气处理系统 .- 10 - 4.1.2 加盖封闭导气处理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 .- 10 - 4.2 渗滤液处理改造工程方案 .- 11 - 4.2.1 渗滤液特点及影响因素 .- 11 - 4.2.2 渗滤液处理工艺 .- 12 - 第五章综合改造

3、工程设计- 17 - 5.1 气体处理系统设计 .- 17 - 5.2 调节池封闭系统设计 .- 17 - 5.2.1 气体处理 .- 17 - 5.2.2 调节池高密度聚乙烯膜表面雨水的导排 .- 17 - 5.3 渗滤液处理系统设计标准及指标 .- 17 - 5.3.1 执行标准 .- 17 - 5.3.2 设计原则.- 18 - 5.3.3 设计水量 .- 18 - 5.3.4 设计进水指标 .- 19 - 5.3.5 设计出水指标 .- 19 - 5.4 渗滤液处理系统设计工艺描述 .- 20 -II5.4.1 总体工艺 .- 20 - 5.4.2 水量平衡计算.- 21 - 5.4.

4、3 两级碟管式反渗透系统主要参数.- 23 - 5.4.4 去除效果预测.- 23 - 第六章项目的环境影响及保护监测.- 25 - 6.1 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 25 - 6.2 环境保护措施 .- 26 - 6.2.1 设计标准 .- 26 - 6.2.2 环境影响的缓解措施 .- 26 - 6.3 环境监测 .- 28 - 6.3.1 环境本底监测内容 .- 28 - 6.3.2 工程运行过程中的环境监测 .- 28 - 6.3.3 环境监测设备 .- 29 - 第七章工程风险分析.- 30 - 7.1 项目主要风险因素 .- 30 - 7.2 风险防范对策 .- 31 - 第八章

5、安全与职业卫生.- 34 - 8.1 编制依据 .- 34 - 8.2 重要性 .- 34 - 8.3 安全设施与管理 .- 34 - 8.3.1 安全防护措施 .- 34 - 8.3.2 安全管理 .- 35 - 8.4 劳动保护 .- 35 - 第九章项目管理与计划实施- 36 - 9.1 运行管理 .- 36 - 9.1.1 组织管理措施 .- 36 - 9.1.2 技术管理措施 .- 36 - 9.2 劳动定员 .- 36 - 9.2.1 人员编制 .- 36 - 9.2.2 人员培训 .- 36 - 9.3 项目实施- 37 - 9.3.2 实施计划与进度 .- 37 - 9.3.3

6、 工程的承发包及设备采购 .- 37 - 第十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39 - 10.1 投资估算 - 39 - 10.2 资金筹措 - 39 - 10.3 工程投资估算表 - 39 - 第十一章 结论与建议- 41 - 11.1 结论 - 41 - 11.2 建议 - 41 -XX 市黄家湾垃圾处理场综合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 -第一章 概述1.1 工程项目的背景1.1.1 工程项目的名称项目名称:XX 市黄家湾垃圾处理场综合改造工程项目业主:XX 市城市投资建设开发有限公司项目建设地点:XX 市黄家湾垃圾填埋场1.1.2 工程项目的背景XX 市是一座水电旅游明星城市。近年来,随着经济

7、的发展,XX 市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市政设施也得到较大的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自 2005 年 XX 市提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在全省率先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的目标以来,全市各部门和市民广泛参与,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建工作。国家环保总局在 2002 年公布的关于实施城市垃圾填埋气体收集利用国家行动方案中,明确鼓励城市垃圾填埋气体收集利用,同时还鼓励民间资本和私营企业以及国际商业机构进入中国城市垃圾处理领域。 “鼓励企业参与,吸取国内外的成功经验,鼓励扶持开发商从事商业化运作” 。 京都协议书正式生效后,企业可以在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参与到清洁生产

8、机制()中来获CDM取部分收益,从而使得填埋气项目更有意义。黄家湾垃圾处理场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建设是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必建项目,是达到国家环保部新颁布的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标准和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验收的基本条件。1.1.3 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填埋场伴生的二次污染物,主要来源于降水和垃圾本身的内含水。由于液体在流动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可能影响到渗滤液的性质,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以及生物因素,所以渗滤液的性质在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内变动。垃圾渗滤液的组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色度大、毒性强,不仅含有大量XX 市黄家湾垃圾处理场综合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 -有机污染物,还含有各

9、类重金属污染物,是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垃圾渗滤液的不当处置,还会危及地下水的安全,若不加处理而直接排入环境,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以保护环境为目的,对渗滤液进行处理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由于渗滤液在调节池中停留时间长,蒸发量大,主要的可挥发性恶臭物质散发到空气中形成臭气,在大气压较低时,恶臭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速度低,因而大气中的恶臭浓度大,调节池产生的恶臭严重影响填埋场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对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提出了严格要求,现有和新建生活垃圾填埋场都应建有较完备的污水处理设施,渗滤液需经过处理后达到标准规定的排放限制才能直接排放。对于现有生活垃圾填埋

10、场标准实施后 3 年内无法满足规定的排放浓度限制要求的,应满足生活垃圾渗滤液应经过预处理,均匀注入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并不超过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额定的污水处理能力等要求才可将生活垃圾渗滤液送往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XX 市目前的垃圾渗滤液是经预处理后接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但作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环保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实现建设较完备的污水处理设施,渗滤液经处理后达标排放。黄家湾垃圾填埋场现有的渗滤液处理设施已完全不能满足处理要求。为保证 2011 年渗滤液的处理,需彻底改建垃圾处理场的渗滤液处理设施,该工艺必须在原技术上重新设计,满足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1.2 编

11、制依据及规范1.2.1 编制依据(1) 宜昌黄家湾垃圾填埋场总平面图 (2)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CJJ172001)(3)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2008)(4)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200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1995(6) 市发改委关于XX 市黄家湾垃圾处理场综合改造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XX 市黄家湾垃圾处理场综合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3 -1.2.2 采用的主要规范及标准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GJJ17-200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

12、50015-200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9-2001)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 (GB50069-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1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3-94)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58-9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

13、0054-9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 年版) (GB50057-94)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GB50062-9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H3838-200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1.3 编制原则(1) 执行国家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2) 在垃圾填埋作业规划的指导下,使作业计划与工程建设相结合,工程建设与城镇发展相协调,解决渗滤液排放对填埋场及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充分发挥项目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XX 市黄家湾垃圾处理场综合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4 -(3) 积极采用先进技术,选择国内外先进、可靠、高效、运

14、行管理方便、维修维护简便的设备;(4) 采用高效节能,简单易行的处理工艺,确保渗滤液处理效果,节省工程投资,降低运行成本,并为将来发展及水质变化留有余地;(5) 妥善处理、处置渗滤液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浓缩液和废气避免造成二次污染;(6) 为确保渗滤液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转,供电系统需有较高的可靠性,采用目前已有的电源并配置备用发电机,同时运行设备应有足够的备用率;(7) 采用可靠的控制系统,做到技术可靠,经济合理;(8) 结合项目的要求,按现行政策进行静态和动态经济分析和评估。1.4 研究内容本研究报告对项目的工程实施、所在的区域环境概况进行分析,论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重点对黄家湾垃圾场渗滤液调节池

15、封闭改造以及渗滤液的处理改造进行考察,确定改造处理方案及工艺设计,对环境影响、工程风险、项目管理以及资金筹措进行预测与评价,最后提出结论与建议。XX 市黄家湾垃圾处理场综合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5 -第二章 现状评价及建设规模2.1 区域概况2.1.1 自然环境及气象条件XX 市位于 XX 省西南部, “扼川鄂咽喉”,为三峡门户,地处东经 1101511204,北纬 29553134,是鄂西南山区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地势西高东低,形成了山地、丘陵、平原自西向东的地带性分布。同时,由于长江、清江及其支流的深切、冲刷及沉积作用,全境地势又呈现山谷相间和平原广布的特色。X

16、X 市城区地处东经 1100811128,北纬 30343049,横跨长江两岸。XX 市是举世闻名的葛洲坝工程和三峡工程所在地,三峡大坝坝址距城区仅 38 公里;长江黄金水道与南北大动脉焦柳铁路在境内交汇。XX 市在气候上处于中亚热带和准亚热带交汇地带,热量资源丰富,水热条件十分良好。同时,受山地地貌条件的影响,形成了不少小气候环境,从而形成全境春旱、夏热、秋迟、冬暖以及特殊的三峡冬暖区与垂直气候分布特征。XX 市城区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6.8,最高温日在 8 月,夏季月均气温 32.9;最低温日在 1 月,冬季月均气温 1.9。极端最高气温 40,最低气温9.8。平均日照时数 1742.6 小时,日照时数百分比 40。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四季无明显风向变化,平均风速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给排水/暖通与智能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