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心电图识读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529690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2.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心电图识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常见心电图识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常见心电图识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常见心电图识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常见心电图识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心电图识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心电图识读课件(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U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心电图基本知识,概 念,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正常人心电模式图,正常人心电模式图,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意义,P波:代表心房去极化 QRS波:代表左右心室去极化过程 T波:心室复极化过程 P-R间期:兴奋由心房传至心室的时间 Q-T间期:心室开始兴奋到完全复极至RP 的时间 S-T段:心室处于完全兴奋状态,P 波,形态:在、aVF、V4-V6 导联中均向上,aVR 导联向下 时间:正常人小于0.12s 振幅:在肢体导联小于0.25mv,胸导联小于0.2mv P-R间期:成年人的P-R间期为0.1

2、2-0.20S。在老年人及心动过缓的情况下, P-R间期可略延长,但不超过0.22S。,QRS波群,时间:0.06-0.10S,最宽不超过0.11S。 波形和振幅:V1、V2导联多呈rS型,V1的R波一般不超过1.0mv。 V5、V6导联可呈qR、qRs、Rs或R型,R波振幅不超过2.5mv。在V3、 V4导联,R波和S波的振幅大致相等。aVR导联的QRS主波向下,可呈QS、rS、rSr或Qr型,aVR的R波一般不超过0.5。导联的R波小于1.5mv,aVL导联的R波小于1.2mv,aVF导联的R波小于2.0mv。 、导联的QRS波群在没有电轴偏移的情况下,其主波一般向上。,Q波和T波,Q波:

3、除aVR导联外,正常的Q波振幅应小于同导联中R波的1/4,时间应小于0.04S。 V1、V2导联中不应有q波,但可呈QS型。 T波:(1)方向:大多和QRS主波的方向一致。若V1的T波向上,则V2-V6导联就不应再向下。(2)振幅:除、aVL、aVF、V1-V3导联外,T波的振幅一般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T波在胸导联有时可高达1.2-1.5mv尚属正常。,ST段 QT间期和U波,ST段: 在任一导联ST段下移不超过0.05mv,ST段上抬在V1-V2导联不超过0.3mv,V3不超过0.5mv V4-V6与肢体导联不超过0.1mv。 Q-T间期 :正常范围为0.32-0.44S。Q-Tc

4、就是R-R间期为1s(心率60次/分)时的Q-T间期。Q-Tc的正常上限为0.44S。 U波:U波方向大体与T波相一致。U波明显增高见于血钾过低。,如何阅读心电图?,通 读,通读心电图,注意记录的心电图是否为12 导联心电图,如果记录导联不完整可影响心电图的最后诊断。 判断各导联连接是否正确,最常见的错误是将两上肢导联线连接颠倒,使6个肢体导联的心电图图形酷似右位心改变,导联心电图各波(包括P波) 倒置,但胸前导联却无右位心的特征性改变。,细 看,观察各导联P波形态、极向、时限和频率是否 正常,重点为、avR、avF、V1 导联,正常时为窦性心律,否则为异位心律。 测量QRS波时限、极向和振幅

5、高度,这些测量 值均在正常范围(0.060.10s) ,即心电图正常,否则为异常。注意测量QRS 波时限应选择12导联中最宽的QRS 波测量。 测量PR间期长度,其短于0.12s 或长于0.20s 均为异常。 观察并测量ST段、T波,ST 段压低、抬高超过 正常值均为异常。T波低平、倒置也视为不正常。,电轴初步判断,针锋相对:右偏 背道而驰:左偏 (左手) (右手),电轴精确计算,心率的计算方法,只需测量一个R-R(或P-P)间期的秒数,然后被60除即可求出。 测量6秒内P波或QRS波群出现的数目。在长条心电图上,以P波或QRS波群起始部作为起点,测量至6秒处作为终点,清点6秒内P波或QRS波

6、群的数目,乘以10(在纸速为25mm/s时,15厘米为6秒钟),即为每分种的心率。 心动过缓的心律(周期数/每6秒),如何快速计算心率?,一个RR间期大格数(5个小格) 心率1 3002 1503 100 4 755 606 50,心律判断,注意图中的异常波型,间歇及规则否:在每个QRS波前寻找这P波 在每个P 波后寻找QRS波 测量这PR间期 测量QRS波群,心电图诊断步骤与报告内容,目前对心电图诊断与报告的基本内容按一定顺序进行,在阅读和解释心电图时,应就心电图中可看到的所有表现进行分析 与描述,主要包括: 1.基本心律:确定心电图的基本心律为窦性心 律,还是异位节律,并确定心率。 2.传

7、导间期:测量PR间期、ST段、QT 间期,标出 具体数值。 3.心电轴:测量QRS波电轴。 4.描述QRS波时限、形态。 5.描述ST段和T波。,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窦性心动过速(Sinus tachycardia),可能原因:1.正常(运动,情绪激动等)2.心衰、乏氧、胸腔积液3.血中儿茶酚胺类物质增多4.发热5.疼痛反应 治疗:1.去除可能因素2.受体阻滞剂,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Sinus bradycardia),病因:可见于运动员、熟睡或迷走神经反射,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在临床上常见于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治疗:1.去除基本病因;2.阿托品或异丙肾; 3.如有血流动力学障

8、碍应及时安置人工起搏器。,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Sinus pause or arrest),心电图特点在较正常PP间期显著较长间期内无P波发生,长的PP间期与基本窦性PP间期无倍数关系。 临床意义治疗参照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sinoatrial block,SAB),心电图特点: 1.一度体表心电图无法诊断; 2.二度I型为PP间期进行性缩短,直至出现一次长PP间期,该长PP间期小于基本PP间期的两倍; 3.二度II型的长PP间期为基本PP间期的两倍。 4.三度者与窦性停搏难以鉴别。,窦房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症(sick sinus syndrome),1.持续而显

9、著的窦性心动过缓; 2.窦性停搏与窦房传导阻滞; 3.窦房传导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并存; 4.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症 5.在未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情况下,房颤动心室率缓慢,或其发作前后有窦缓和/或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6.房室交界区性逸搏心律等。,病态窦房结综合症(SSS),心电生理检查:1. 固有心率2. 窦房结恢复时间和窦房传导时间 治疗:无症状者无需治疗,有症状者,应安装起搏器。,房性期前收缩(Atrial premature beats),心电图特点:提前发生的P波,形态与窦性不同;QRS形态与窦性时相同(无室内差异性传导时);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临床意义:多半发生于病理状态,但一般无需特殊

10、治疗。,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Atrial tachycardia),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点: 1.心房率150200bpm; 2.P波形态与窦性不同; 3.常伴有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4.P波之间等电位线仍然存在; 5.刺激迷走神经不能终止; 6.发作开始心率逐渐加速。,房性心动过速治疗: 洋地黄中毒引起者:停用洋地黄,补钾,可选利多卡因、苯妥因钠及普奈洛尔等。 非洋地黄引起者:减慢心室率;可用IC类或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转复心律;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考虑射频消融。1.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 较为少见,治疗同阵发性室上速。2.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常发生于慢阻肺或心衰患者,也可见于洋地黄中毒。

11、,房 扑(Atrial flutter,AF),病因:阵发性可见于正常人,持续性者见于多种心肺疾病。 心电图特征: 1.心房活动呈现规律的锯齿状扑动波,其间等电位线消失,频率一般在250300bpm; 2.心室率规则或不规则,取决于房室传导比例是否衡定; 3.QRS波群与窦性相同。,房 扑,治疗: 原发病治疗; 电复律或超速起搏; 控制心室率: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或洋地黄; 药物复律:注意复律前应用药物减慢心室率。常用药物有A、C和类。 射频消融:适用于顽固性者。,房 扑,房 颤,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病因 阵发性、持续性、孤立性。 临床表现 症状与心室率

12、快慢有关; 体征: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室率不规则、脉膊短绌; 房颤患者心室率变规则的可能情况:恢复窦性心律;房速;房扑并有固定房室传导比例;交界性心动过速或室速;如心室率极慢并规则,可能是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特点 P波消失,代之以f波,频率350600bpm; 心室率极不规则,通常在100160bpm; QRS形态通常正常。,心房颤动,复律: 禁忌症:病因未除(如低钾)、心房大、房颤持续时间1年、SSS无起搏器保护。 复律前的准备: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确定有无附壁血栓;华法令:INR控制在2.03.0;肝素:紧急复律时可以应用。 电复律:电转复推荐使用200J或者更高;危险主要是栓塞和心律

13、失常。 药物复律:奎尼丁、普罗帕酮(心律平)、胺碘酮(可达龙)。,心房颤动,窦性心律的维持 上述复律药物亦可用于窦性心律的维持。 控制心室率 通常情况下,当静息时心室率在60-80bpm,中量运动时90-115 bpm即被认为是心率已经得到控制; 常用药物有:-受体阻断剂、洋地黄、钙通道拮抗剂、胺碘酮; AFFIRM试验结果提示,控制心室率可能比转复窦性心律对患者更有益处。 预防血栓栓塞 除60岁的孤立性房颤外,其他都需抗凝治疗; 华法令:安全有效,使INR保持在2.03.0; 阿斯匹林:不能耐受华法令的可给阿斯匹林300mg/天。,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阵发性室上性心动

14、过速(PSVT),心电图特点:1.心率150250bpm;2.QRS形态正常;3.P波逆行性,常埋藏于QRS中;4.突发突止。 发病机制:存在房室结双径路:、双路径,当房性期前收缩发生于适当时间,下传时受阻于快径,经慢径前传至心室,由于传导缓慢,原先处于不应期的快径恢复兴奋性,冲动经快径返回心房,反复折返,形成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 1. 终止发作 迷走神经刺激法; 腺苷与钙拮抗剂,首选腺苷,其次为维拉帕米,静推; 其他药物:胺碘酮、洋地黄、阻滞剂等,不作为常规; 直流电复律: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首选。 2. 预防复发 首选射频消融,可以根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非阵

15、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点1. 逐渐开始,逐渐中止;2. 心室率70150bpm;3. QRS波群形态正常。 临床意义 主要针对病因。,交界性期前收缩(Junctional beats),心电图特点:1. 提前出现QRS及逆行P波,逆行P波可位于QRS之前,之中或之后;2. QRS形态正常。 临床意义:多无需治疗。,交界性期前收缩,交界性逸搏(Junctional escape beats),心电图特点:1.较正常PP间期长的间歇后出现一个正常的QRS波群,P波缺失或逆行P位于QRS之前或之后;2.逸搏心律为连续交界区逸搏,频率3560bpm。 临床意义:一般无需治疗。,交界性逸搏,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第二度型房室传导阻滞,度房室传导阻滞,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 (Premature ventricular beats),成对、多源、多形室性期前收缩,病因:可发生于正常人,亦可发生于各种病理状态。 心电图特点:1. 提前出现QRS,宽大畸形,ST-T与主波方向相反;2. 配对间期恒定;3. 代偿间歇完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