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斑分析教学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526110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雀斑分析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雀斑分析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雀斑分析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雀斑分析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雀斑分析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雀斑分析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雀斑分析教学课件(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雀斑,概 念,雀斑是一种面部状若芝麻散在,如雀卵之色,常于日晒部位出现的皮肤病。本病始发于学龄前儿童,少数至青春期发病,女多于男,多伴有家族病史。雀斑又名“雀儿斑”、“面皯蝇”、蝇皯面”、“雀子”、“雀子斑”。本病现代医学亦称为“雀斑”。,病 因 病 机,肾水不足 多因禀赋素弱,肾水不足,不能上荣于面,水亏则虚火郁于孙络血分,肾之本色显于外,故起淡黑斑点。,风邪外搏 素禀血热内蕴之体,或七情郁结,心绪烦忧,或过食辛辣,血热亢盛,再触犯风邪,入侵于皮毛腠理之间,血热与风邪相搏,阻于孙络,不能荣润肌肤,则生雀斑。,临床表现,初起好发于面部,尤其在鼻部,偶见于肩、背上方、颈或手背。皮损为淡黄或淡黑色

2、针尖大小至米粒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斑点,数目多少不定,散在或密集,对称分布,互不融合,无自觉症状。儿童期发病,青春期加重,老年期也可见到。夏季或日晒后颜色加深,数目增多,冬季色淡,数目减少。多见于皮肤白皙的女子。,分型论治,肾阴虚,治则:滋阴补肾,主穴:三阴交、曲池、足三里、太溪、阳白、太阳 、颧髎 配穴:肝俞、心俞、肾俞、脾俞,血瘀加膈俞、血海 每穴选全部主穴及34个配穴,双侧交替使用,中等刺激,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配合六味地黄丸 。,取穴:内分泌、神门、肾、面颊。 操作:用掀针刺入耳穴后,外用胶布固定。取双侧耳穴,每57日1次,5次为1个疗程,症状好转后,改为隔日1次。或穴位埋

3、王不留行籽,37日1次,10次1疗程。,艾炷点燃悬起灸合谷、曲池及面部雀斑处,视局部有温热感,皮肤出现红晕为度。隔日一次,火郁孙络,风邪外搏,治则:凉血活血,祛风散火,主穴:大椎、曲池、太冲、行间、三阴交、足三里、血海、膈俞 每穴选全部主穴及34个配穴,双侧交替使用,中等刺激,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主穴:耳尖、相应局部穴、屏尖、肾上腺、内分泌、肺、肾。 配穴:月经不调加内生殖器、卵巢。 操作:每次取耳尖、相应局部穴、屏尖、肺、内分泌中的一对穴,用三棱针放血,每穴35滴。其余穴可选34个压籽。23天1次,两耳交替,15次1疗程。,取穴:大椎、大杼、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

4、先刮大椎、大杼;再刮合谷、曲池;最后刮足三里、三阴交,出痧为度。,粉刺,概念,粉刺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其特点是颜面及胸背散在发生针尖或米粒大小的皮疹,或见黑头,能挤出粉渣样物。多见于青年男女。粉刺又名“肺风粉刺”、“面皰”、“面粉渣”、“酒刺”、“嗣面”、“风刺”,类似于现代医学的“寻常性座疮”。,病因 病机,血瘀痰结,血热偏盛,肺胃积热,外感风热,气血凝塞,分型论治,肺经风热,症状:丘疹色红,或有痒痛。舌红,苔薄 黄,脉浮数。 治则:清肺散热,主穴:百会 尺泽 曲池 大椎 合谷 肺俞 委中 配穴:四白 颧髎 下关 颊车 阿是穴。便秘配支沟、天枢。 针用泻法,中等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5、,10次1个疗程。,主穴:耳尖 肺 皮质下 丘脑 神门 内分泌 肾上腺 配穴:脾 大肠 小肠 肝。 便秘加大肠,脓庖加心,月经不调加内生殖器、卵巢。 操作:每次耳尖放血,选主穴23个,配穴23个,毫针刺,留针1520分钟。或压豆,左右交替,三天一换。,取大椎穴三棱针或梅花针点刺出血,然后拔火罐,1015分钟,出血13毫升。3日1次,10次1疗程。,取穴:大椎、肾俞、肺俞、曲池、合谷、三阴交、足三里 操作:先刮背部再刮四肢部,出痧为度。,湿热蕴结,症状:皮疹红肿疼痛,或有脓庖,口臭,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化湿通腑,主穴:内庭、中脘、公孙、曲池、合谷、肺俞、委中。 便秘配天

6、枢、支沟。 用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症状好转后改为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痰湿疑结,症状:皮疹结成囊肿,或有纳呆、便溏、舌淡胖,苔薄脉滑。 治则:消痰软坚活血化瘀,主穴:脾俞、曲池、合谷、丰隆、肺俞、天枢、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病变局部周围穴。 用平补平泻;针2030分钟,每日1次。症状好转后改为隔日1次,10次1疗程。,肥胖,人体脂肪积聚过多,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以上时即称为肥胖症。肥胖症分为单纯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不伴有明显神经或内分泌系统功能变化,临床上最为常见;后者常继发于神经、内分泌和代谢疾病,或与遗传、药物有关。,概念,临床表现,轻度肥胖常无明显症状,重度肥胖多有疲

7、乏无力,动则气促,行动迟缓;或脘痞痰多,倦怠恶热;或少气懒言,动则汗出,怕冷,甚至面浮肢肿等。 肥胖症容易合并发生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各种感染性疾病。,针刺可以使基础胃活动水平降低及餐后胃排空延迟。 针刺能降低其外周的5一羟色胺水平,使生理功能恢复正常。单纯性肥胖者的5一羟色胺含量高于正常水平,从而导致消化、呼吸、心血管和内分泌机能异常。 针刺增强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和交感-肾上腺髓质两个系统的功能,促进机体脂肪代谢,产热增加,消耗积存的脂肪。,减肥机理,减肥方法概要,仪器减肥、运动减肥、按摩减肥、 饮食减肥、药物减肥法、针灸减肥。 就针灸减肥而言包括体针减肥法、耳针 减肥

8、法、芒针减肥法、灸法、电针、 火罐、磁针。,针对女性有月经周期减肥法 女性肥胖与某些激素失衡有关,部分肥胖者有月经失调病症,更年期女性肥胖也与激素分泌失调有关。在月经后的第11-19天是减肥最佳时期,女性一般在月经后第14天排卵,雌性激素分泌到达顶峰后,此时开始减少,而孕酮分泌开始上升。雌性激素和雄性激素分泌旺盛时,会加快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吸收和消耗,所以在排卵期的前4-5天是做针灸减肥、有氧运动的最佳时机。这两种激素在体内会导致水分保存,如果不做有氧运动,可能会出现浮肿和体重增加。,辨证施治,治则:健脾化湿,调和气机,曲池 天枢 水分 中脘 足三里 三阴交,胃热:梁丘、公孙、 内

9、庭,痰湿内盛:丰隆、大横、脾俞,脾肺气虚:列缺、大渊、太白,脾肾两虚:肾俞、脾俞、气海、关元,水饮内停:水分、阴陵泉、水泉,易饥疲乏:足三里、内庭,月经不调:血海、中极、关元、命门,便秘:支沟、大肠俞,耳针处方 三焦、肺、口、脾、内分泌、饥点。 肺、脾、肾、三焦、内分泌。 口、食道、脾、胃、饥点、内分泌。 饥点、神门、脑点。 每张处方穴位,轮换交替使用。,采用埋皮内针或穴位压豆法,取单侧穴,47天更换一次,两耳交替。进食前或有饥饿感时,用手按压23分钟,67次为1疗程。,肩髃透曲池、梁丘透髀关、梁门透归来,用28号粗芒针(针长l2尺),压捻刺入反复捻转,待针感甚强时留针30分钟,每日1次,以六

10、次为1个疗程,休息1天后再进行下1个疗程。,取梁丘、公孙穴,每次针一穴,交替使用,泻法,产生强烈的针感后,再接电针仪20分钟。,注意事项,减肥最合适的年龄是在2550岁之间,适当控制饮食,不宜过分地控制饮食,特别 不主张采取饥饿疗法。不宜吃零食,油炸食品。,控制脂肪与糖的摄入量,适当增加活动量:增加脂肪的消耗是减肥治疗必要的条件。但不主张作剧烈运动,提倡耐力和持久的锻炼。对腹部肥胖的患者,在睡前作20分钟左右的腹式呼吸及按腹活动,对减少腹部脂肪及通便很有好处,带状疱疹,是感受带状疱疹病毒而引起的,以成簇水疱沿身体一侧呈带状分布排列,宛如蛇形且疼痛剧烈为特征。因其皮肤上有红斑、水疱,累累如串珠,

11、多缠腰而发,故又名缠腰火丹。亦称火带疮、蛇丹、蜘蛛疮。亦有发生于胸部及颜面部者,多见于春秋季节,痊愈后很少复发。,概念,病因病机,多发于春秋季节,以成年患者居多。好发于腰肋部、胸部或头面部,多发于身体一侧,常单侧性沿皮神经分布,不超过正中线。 发于头面部者,尤其是眼部和耳部者,病情较重,疼痛剧烈,伴有附近臖核肿痛,甚至影响视力和听觉。,发病特点,发病前患部皮肤常有感觉过敏,皮肤灼热刺痛,或伴轻度发热,全身不适等前驱症 状,疼痛有的伴随皮疹同时出现,有的出现在皮疹出现之后,皮肤刺痛轻重不等,儿童轻 微,年老体弱者疼痛剧烈,常扩大到皮损范围之外,部分中、老年患者于皮损消退后可遗 留顽固性神经痛,常

12、持续数月,甚至更久。,热重者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热象。 湿重者皮损淡红,疱壁松弛,疼痛稍轻+湿象。,临床表现,肝经郁热 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伴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脾经湿热 皮损颜色较淡,疱壁松弛,伴口渴不欲饮、纳差、胸脘痞满、大便时溏,舌红,苔黄腻,脉濡数。,瘀血阻络 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伴心烦不寐,舌紫黯,苔薄白,脉弦细。,分型论治,治法 清肝泻胆,泻热解毒。以皮损局部及手足少阳、足厥阴经穴为主。,肝经郁热,处方 皮损局部、期门、阳陵泉、太冲、支沟、风池、龙眼穴(小指尺侧第2、3骨节横纹头处),配合龙胆泻肝丸,局部围刺加

13、灸可引毒外泄 。,清肝泻火,清利三焦,治法 清热解毒,运脾化湿。以皮损局部及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穴为主。 处方 皮损局部、阴陵泉、三阴交、内庭、血海、大陵、内关,小败毒膏,每次一勺,每日2次。三妙丸,脾经湿热,治法 活血通络,化瘀止痛。以阿是穴及与其相应经脉的经穴为主。 处方 阿是穴 颜面部:风池、太阳、攒竹、四白、下关、颊车、合谷、外关。 胸胁部:皮损局部、支沟、阳陵泉、太冲。 腰腹部:皮损局部、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委中。,瘀血阻络,1. 耳针:取相应部位、肺、肝、胆、胃、皮质下、神门。用强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12次。 2. 皮肤针:取皮损周围及与病灶相应的夹脊穴或背俞穴。用重叩刺

14、法,以微出血为度。疱疹初起阶段,每日2次,待疼痛减轻疱疹开始吸收时,改为每日1次。,其他疗法,1.治疗期间忌食辛辣、鱼虾、牛羊肉等发物以及肥甘厚味。 2.保持局部干燥、清洁,避免搔抓以免感染化脓,注意休息。 3.庖疹局部外敷地榆油或如意金黄膏。 4.必要时可用紫外线照射,以防感染以助疱疹收敛。,注意事项,是一种皮疹呈多种形态,发无定处,易于糜烂流津的瘙痒性、渗出性皮肤病。据其发病性质又有浸淫疮、血风疮等名称。 本病具有对称分布,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等特点。男女老幼皆可发病,而以先 天禀赋敏感者为多,急性者多泛发全身,慢性者多固定于某些部位。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

15、起过敏反应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皮肤病。,湿疹,湿热浸淫:饮食不节(恣食五辛或发物),湿热内蕴,复感风邪,内外合邪,客于肌肤,经络受阻而发。,脾虚湿蕴:湿热浸淫日久,迁延伤脾,脾虚失运,湿邪留恋,湿热之邪 蕴于肌肤所致。,血虚风燥:湿疮多次反复发作,耗伤阴血,血虚生风化燥,肌肤失于濡养所致。,病因病机,急性:常见于头面、耳后、手足、阴囊、女阴、肛门等处,多对称分布。,慢性者多病久耗伤阴血,血虚生风生燥,乃至肌肤甲错,皮损多局限于某一部位,如小腿、手足、肘窝、膝窝、外阴、肛门等处。病程较长,时轻时重,可延至数月至数年,常反复呈急性或亚急性发作。,临床表现,湿热浸淫 发病急,可泛发全身各部,初起皮损

16、潮红灼热、肿胀,继而粟疹成片或水疱密集,渗液流津瘙痒不休,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脾虚湿蕴 发病较缓,皮损潮红、瘙痒,抓后糜烂渗出,可见鳞屑,伴纳少神疲、腹胀便溏,舌淡白胖嫩,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濡缓。,血虚风燥 病情反复发作,病程较长,皮损色黯或色素沉着,粗糙肥厚,呈苔藓样变,剧痒,皮损表面有搔痕、血痂和脱屑,伴头昏乏力、腰酸肢软、口干不欲饮,舌淡,苔白,脉弦细。,分型论治,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以足太阳膀胱经、手阳明大肠经和足太阴脾经穴为主。 处方 肺俞、曲池、委中、阴陵泉、神门。,宣肺清热而透达肌肤,清利在肌肤的湿热,搜风止痒,又可清利胃肠湿热,刺络出血,可清利在表的风湿热邪,湿热浸淫,脾虚湿蕴,治法 健脾化湿,清热止痒。以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穴为主。 处方 大都、阴陵泉、脾俞、足三里、曲池。,脾经荥穴,用泻法能清热化湿,血虚风燥,治法 养血润燥,健脾化湿。以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穴为主。 处方 血海、三阴交、足三里、曲池、膈俞、神门、郄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