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政治(山西专版·选修2)一轮复习课件:专题5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520285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7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考政治(山西专版·选修2)一轮复习课件:专题5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2届高考政治(山西专版·选修2)一轮复习课件:专题5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2届高考政治(山西专版·选修2)一轮复习课件:专题5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2届高考政治(山西专版·选修2)一轮复习课件:专题5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2届高考政治(山西专版·选修2)一轮复习课件:专题5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高考政治(山西专版·选修2)一轮复习课件:专题5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考政治(山西专版·选修2)一轮复习课件:专题5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选修2,经济学常识,专题五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作用 (1)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建立:建国之初,我国经济结构简单,物质基础薄弱。在此情况下参照苏联的模式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特点: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2)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 第一,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国家的经济独立,进而巩固了国家的政治独立;第二,抑制了多年来一直困扰我国的恶性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增加了财政收入;第三,在生产力

2、发展水平低的情况下,国家通过对国民收入分配的直接控制,保证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实现了社会公平。,(3)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及其影响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追求“一大、二公、三纯”致使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不利于方便群众生活。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不分,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不利于社会化生产的发展。,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严重影响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发挥。选择什么样的经济体制离不开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所面临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选择计划经济体制具有必然性。,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

3、探索 (1)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业快速发展。面对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发挥市场作用的事实,我们党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2)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党的十二大后商品经济在我国发展起来,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我国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在党的十三大上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经济运行模式,要求实现计划和市场的有机统一。 (3)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改革的目标,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彻底突破了计划体制的框架。,(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意

4、义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明确指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消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过程体现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

5、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转变政府管理经济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2)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 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工程。市场主体主要有三类:企业、家庭和政府。其中最基本的是企业。 (3)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 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十四大以来我国价格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

6、逐步形成,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大大增强。我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开始形成。,(4)建立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宏观调控体系包括调控目标、任务、手段、方式等。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十四大以后,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我国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1)市场主体。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2)市场体系。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3)宏观调

7、控。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4)收入分配制度。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5)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进一步解放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这一体制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以为解决我国经济

8、发展的不平衡、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供体制保证。 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扩大开放,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2)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提供制度保障。 健全就业、收入和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就业,规范分配,实现社会和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提供良好的环境。,建立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基础。 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增强政府宏观调控经济的有效性。 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

9、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市场范围,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保力度,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可以提高我国的整体竞争力。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不会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2009江苏36A)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津巴布韦总理穆加贝时,曾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作过评价。他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

10、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简述邓小平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认识的创新及其意义。,【答案】邓小平认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消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本题以邓小平同志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评价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知识的能力。要记准教材相关知识,并能结合材料加以适当解释。,认为“西方国家的现代企业制度能为我国市场经济培育出合格的市场主体” (1)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工程。企业是最基本的市场主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使企业真正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不断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2)西方国家的现代企业制度可以为我国企业制度的改革提供有用的参考,但不能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的模式。我们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与西方的现代企业制度在所有制性质上有着本质区别。立足我国国情,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企业制度的不断创新,才能为我国市场经济培育出合格的市场主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