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外伤分析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516836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4.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喉外伤分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喉外伤分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喉外伤分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喉外伤分析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喉外伤分析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喉外伤分析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喉外伤分析课件(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耳鼻咽喉科学Otolaryngology,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耳鼻咽喉教研室连 荣,讲授内容,喉外伤 喉的急性炎症 喉的慢性炎症,喉 外 伤,喉 外 伤,外部伤,内部伤,闭合性,开放性,第一节 闭合性喉外伤,病因:外界暴力直接打击喉部所致 临床表现 1.喉部疼痛及压痛 2.声音嘶哑或失声 3.咯血 4.颈部皮下气肿 5.呼吸困难,检查 1.直接检查 2.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 3.喉部CT 诊断 病史 + 检查,治疗 (1)消炎、镇痛类药物应用 (2)手术,防止喉狭窄 (3)如有呼吸困难者,应作气管切开。 (4)鼻饲 710天,第二节 开放性喉外伤,病因 (1)斗殴时喉部被锐器切伤,或用刀剪类锐

2、器自杀, (2)交通事故中喉部被碎玻璃切伤或被尖锐的金属物刺伤, (3)意外的爆炸事故中喉部被碎片击伤, (4)战争中喉部被弹片、枪弹击中。,临床表现 出血 皮下气肿 呼吸困难 声嘶 吞咽困难 伤口情况,治疗 1.抢救措施,主要是止血、抗休克和解除呼吸困难。 (1)止血; (2)抗休克; (3)解除呼吸困难,气管切开; (4)及早应用抗生素、止血药物和破伤风抗毒素。,治疗 2.手术治疗 (1)清创, (2)修复, (3)放置喉膜, (4)放置鼻饲管,第三节 喉烫伤及烧灼伤,病因 (1)火灾时,吸入高温的烟尘、气体,此时常合并头面部烧伤。 (2)误咽强酸、强碱等化学腐蚀剂, (3)吸入热的液体或

3、热蒸汽 (4)战时遇到毒气、氯气等有毒气体的袭击,临床表现 1.轻型 如损伤在声门区以上,病人可有声嘶、喉痛,同时伴有咽痛、吞咽困难、鼻毛烧焦、鼻口、粘膜充血。 2.中型 损伤在气管隆突水平以上,此时除有轻型的临床表现之外还有刺激性咳嗽、气急。 3.重型 损伤以达支气管、肺泡,除有中型的临床表现之外,临床上可出现剧烈咳嗽,脓血痰。,诊断 1.病史 2.检查 3.支气管镜检查 治疗 1.轻型 全身:抗生素;局部:雾化吸入 2.中型 气管切开 3.重型 全身大剂量抗生素,气管切开,抗休克,损伤性喉肉芽肿,环杓关节脱位,喉插管损伤,急性会厌炎,急性会厌炎(acute epiglotitis):是一种

4、以声门上会厌为主的急性炎症,又称急性声门上喉炎,该病发展极快,死亡率甚高、成人、儿童均可发病,冬春多见,成人多见,男多于女,27:1。,病因: 1、感染:最常见,最主要的原因,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等,亦可与病毒混合感染。2、变态反应:因变应原引起变态反应性炎症,可继发细菌,病毒感染,其发生急性喉阻塞的机会远高于感染所引起的急性会厌炎。 3、其他:因异物、外伤、化学损伤等所引起急性炎症.,病理: 急性卡他型, 急性水肿型(变态反应引起), 急性溃疡型(少见、但凶险)。,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起病急,畏寒发热,T3839。精神萎糜,面色苍白,头痛,全身不适等。 2、局部症状:主要是剧烈咽喉痛

5、,吞咽时加重,严重时连唾液也难咽下。吸气性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很少有声嘶。,检查:,急性病容,重者可有呼吸困难,口咽正常,会厌充血、肿胀、呈球形,如形成会厌脓肿,由可见黄白脓点,喉内结构不能窥及,儿童应行X线侧位片,显示会厌肿大。 诊断: 剧烈咽喉疼痛,吞咽加重,讲话含糊。查口咽正常,喉镜检可见会厌充血、肿胀。,治 疗,1、抗感染:全身应用足量抗生素和激素。 2、气管切开;应用抗生素、激素呼吸困难无改善者,应及时气管切开。 3、有会厌脓肿形成者,应切开排脓。 4、有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者,应补液,保持电解质平衡。,急性喉炎,急性喉炎(acute laryngitis):是喉粘膜的急性卡他性炎症,男

6、多于女,好发于冬春季,若发生于儿童则病情多较严重,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病因: 1、全身因素:伤风感冒,烟酒过度致抵抗力,开始为病毒,后继发感染。 2、职业因素:过多吸入粉尘、有害气体、烟熏等。 3、用声过度:讲话过多、大喊大叫,剧烈咳嗽等。 4、外伤:异物刺激,检查治疗时器械损伤,临床表现:,1、全身症状:常继发于上感,多为上感之症状,轻者鼻塞、流涕、咽痛,重者畏寒,发热、乏力。 2、局部症状:主要为声音嘶哑,可伴有喉痛,咳嗽多痰。 3、体征:喉镜下喉粘膜弥漫性对称性充血肿胀,尤其是声带充血、肥厚,活动好。 诊断:结合病史,症状及喉镜检查多能确诊。,治疗:,(1)首先应禁声,使

7、声带休息。 (2)雾化吸入:超声雾化吸入有助于消炎、消肿及分泌物排出。 (3)如病情较重,有细菌感染时应用抗生素和激素,可酌情加用清热、解毒中药。 (4)中药胖大海等对急性喉炎有一定的疗效,小儿急性喉炎,多见于6个月3岁的儿童, 其表现与成人不同: 因小儿抗抵力差,加之喉腔声门狭小,粘膜下淋巴管丰富,组织疏松,炎症时肿胀明显,极易发生喉阻塞,引起呼吸困难。 另外,小儿的咳嗽功能差,下呼吸道及喉部分泌物不易咳出。,一、病因:和成人相似,多继发于上感,也可继发于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 二、临床表现:起病较急,主要症状为声嘶,咳嗽(空空样),吸气性喉喘鸣和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凹征,可伴有发热,烦躁

8、不安、无力等。 如行喉镜检查:可见喉部粘膜充血、肿胀,分泌物附着,尤其是声门下粘膜因肿胀向中间隆起。,诊断及鉴别诊断:,1、气管支气管异物:病史、体征,放射检查。 2、喉白喉:少见,咽部和喉部伪膜,白喉杆菌 3、喉痉挛 发作时间短,无声嘶及“空空”样咳嗽。,治疗:应按急诊对待,一旦诊断应立即采取措施解除呼吸困难。 1、及早应用足量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控制感染,减轻和消除喉粘膜肿胀。 2、超声雾化吸入,吸氧。 3、如呼吸困难仍无好转,则应及时行气管切开 4、支持疗法:注意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适当应用镇静剂,使患儿安静,避免哭闹,减少体力消耗,减轻呼吸困难。,预防: 加强儿童保健工作,增强体质

9、,提高对呼吸道感染的防御能力,切实做好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减少急性传染病的发病率,在流感,麻疹等病流行期,不带小儿去公共场所,以防传染。,小儿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acutelaryngoutracheobranchitis):是上、下呼吸道同时患病的急性弥漫性炎症,多见于2岁左右幼儿,冬季发病率高,病变危险,死亡率极高,但自抗生素应用以来,死亡率已有明显下降。,一、病因:由病毒合并细菌感染引起(主要是已型流感杆菌),加之小儿呼吸道狭小,免疫功能低下,且咳嗽功能不强,致更易发生本病。 二、病理: 喉、气管、支气管,粘膜呈弥漫性充血,粘脓性分泌物,稠厚不易咳出,严重者可能粘膜上皮坏死及纤维蛋白

10、渗出,形成伪膜或干痂,堵塞气管、支气管,引起阻塞部位以下阻塞性肺气肿、肺不张。,临床表现:除有小儿急性喉炎的临床表现外,尚具有以下特点: 1全身症状较明显且严重,如高热、精神萎靡、皮肤苍白,脉搏细速等中毒症状。 2呼吸困难重:混合性呼吸困难,可有烦躁,发绀等症状。 3肺部体征明显:两肺可有干湿性罗音,X线示肺纹理增粗,气肿或不张。,四、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兼有急性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的症状和体征。而有无肺部体征是鉴别急性喉炎和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的要点。 五、治疗: 1及时使用足量抗生素及类固醇激素,以控制感染,减少渗出和水肿。 2雾化吸入或蒸气吸入,避免呼吸道分泌物过于干燥。保持室内湿度

11、和温度。 3如有喉阻塞症状,下呼吸分泌物多不易咳出时,应及早行气管切开。,4维持下呼吸道通畅,气管切开后应随时吸痰,气管内滴药,随时清理渗出物,亦可同时应用稀化粘液,改善呼吸道纤毛运动的药物。 5重视全身支持疗法,给予足够的营养,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保护心脏。 6治疗时忌用吗啡类及阿托品类药物,以免抑制呼吸和使呼吸道分泌物更加干燥。,慢性喉炎,chronic laryngitis:是喉部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将其分为慢性单纯性、肥厚性和萎缩性。,病因: 1用声过度:多见于长期用声人员:教师、营业员、小商贩、纺织厂职工。 2反复发作的急性喉炎,未经适当治疗,演变成慢性喉炎。 3邻近器管的慢性炎

12、症诱发或有害气体、粉尘的刺激或烟、酒过度。,二、病理 三、临床表现: 1、声嘶:是其主要症状,轻重不一,初为间歇性持续性,禁声后减轻。 2、喉部干躁、不适、分泌物增多,讲话时有喉痛、费力感。 四、检查:喉镜所见 1、慢性单纯性:喉粘膜充血、肿胀、声带呈粉红色,边缘变钝,表面有粘痰。,2肥厚性喉炎:以室带肥厚多见,常遮盖部分声带,声带肥厚,边缘变钝。 3萎缩性喉炎:喉粘膜变薄,干燥,甚至痂皮形成,声门闭合时有梭形裂缝。 五、诊断: 主要根据早期声嘶,结合喉镜检查(声嘶鉴别)。,六、治疗:,1去除病因:如及时治疗急性喉炎,避免过度用声,戒烟酒,控制邻近器管炎症,改善工作环境,注意正确的发声方法。

13、2雾化吸入:庆大、地米、糜蛋白酶、VC等药物,雾吸12次天。 3中药的应用:黄氏响声丸,清音丸,喉症丸。,七、预防:1针对病因及时治疗。 2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工作环境。 3职业用噪者,注意正确发声法,尤其感冒时,且不可发声过度。,声带小结,vocal cord nodules:又称歌唱者小结,由炎性组织形成,多为双侧声带前、中13交界处对称性结节状隆起。,一、病因:多由发声方法不当或过度发高音所致,故多见于长期过度发声者,教师等。 声带前23是膜部,后13是软骨部,前、中13交界处即是膜部的中点,在发声时该处振幅最大,用声过度或用声不当会导致该处形成小结。,二、病理:分三个阶段:早期呈水肿状外

14、观似小息肉;中期纤维化及透明样变性,外观较坚实;晚期与中期相似,但表面上皮增厚及角化,外观苍白。 三、临床表现:主要为声嘶,初期轻、间歇性,时好时坏,渐呈持续性。 四、检查:喉镜下见双侧声带前、中13交界处有对称性结节状隆起,早期呈粉红色息肉状,病程长者呈白色结节状,表面光滑,发声时妨碍声带闭合。,五、诊断:症状检查 六、治疗:,1、禁声使声带充分休息,早期者可自行消失。儿童者也可能在青春发育期自行消失。 2、药物治疗:抗生素、V-C、激素。 3、保守治疗无效者, 应手术切除。,声带息肉,好发于一侧声带的前、中13交界处边缘,为半透明、白色或粉红色表面光滑的肿物,多为单侧,也可双侧,是引起声音

15、嘶哑的常见疾病之一。,一、病因:多与长期发声不当、长期不良刺激,慢性炎症,职业用声等有关。 二、病理:主要是声带膜部边缘上、下的Reinke间隙发生局限性水肿、血管扩张或出血,表面覆盖正常的鳞状上皮,形成白色或粉红色的椭圆形肿物。,三、临床表现:主要是声音嘶哑,其程度与息肉的大小和部位有关。愈大愈哑,息肉位于声带边缘者愈哑,严重者可引起失音,堵塞声门者致吸性喉鸣及呼吸困难。 喉镜下见:一侧声带前、中13处有半透明,白色或粉红色肿物,有蒂或广基,随呼吸上下活动。,四、诊断:,病史、喉镜、确诊靠依病检,40岁以上应和喉癌签别。 五、治疗: 1、初起时应禁声、应用抗生素、激素、V-C、抗过敏,雾化吸入等保守治疗。 2、息肉形成者,应手术切除,方法多种,视情况而定,可在间接喉镜、纤维喉镜、直接喉镜下,支撑喉镜显微镜下切除,亦可配合激光切除。,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