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腹泻病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4513148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4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婴幼儿腹泻病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婴幼儿腹泻病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婴幼儿腹泻病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婴幼儿腹泻病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婴幼儿腹泻病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婴幼儿腹泻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婴幼儿腹泻病(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婴 幼 儿 腹 泻,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小儿消化内科,15岁儿童的死亡原因,多病原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腹泻 呕吐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死 亡 原 因,脱水 电解质紊乱 营养不良 合并严重感染,03岁儿童急性腹泻发病情况,腹泻病原检出率的月份分布,夏 季 腹 泻、月 病 原 体 埃希氏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感染,秋 季 腹 泻10、11、12月 病 原 体轮状病毒感染,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细胞内液(40%),血浆(5%),间 质 液,小儿年龄越小,体液占体重的百分比就相对越多,其增多的成分主要是细胞外液中的间质液。,不同年龄小儿体液总量及分布 新生儿 1岁 2 14岁

2、体液总量 80 70 65 5560 细胞内液 35 40 40 4045 细胞外液 45 30 25 1520 间 质 液 40 25 20 1015 血 浆 5 5 5 5,体液的成分 细胞内液: K+, Mg+,HPO4- 细胞外液: Na+,CL-,HCO3-,在新生儿时期各成分变化较大,血钾、氯较高,碳酸氢根较低。,体液的交换小儿每代谢100kal热量,约需消耗水120 150ml,且年龄越小, 所需热量越高,需水量越多。,人体代谢100kcal热量所消耗的水分(ml),不显性失水 肺 14皮 肤 28 出汗(室温20时) 20 大 便 8 小 便 5080 合 计 120150,各

3、年龄组每日所需水量,年 龄 ml / kg 1 岁 120150 1 岁 100130 4 岁 90110 7 岁 7090 11 岁 5080 成 人 4050,渗 透 压,溶质对水的吸引能力,高,低,渗 透 压,单 位:毫渗量Osmol/L正常值:280320mOsm/L低渗性:320mOsm/L,张 力,溶液在体内维持渗透压的能力。阿弗加德罗定律,1毫摩尔的任何物质含有6.021023离子,溶于1升水中产生1个渗量。,0.9%NaCl Na+CL- 在每1L水中含9gNaCl,其分子量是(Na)23 + (Cl)35.5=58.5,摩尔浓度 = 9000mg 58.5 =154 mmol

4、,渗透压为 154 mOsm/L。其渗透压为154 mOsml/L 2 = 308mOsml/L。等张液。,5%GS中每100ml内含有5gGS,其分子量是180,即5%GS的摩尔浓度= 5000mg180=278 mmol/ L。等渗液。GS输入体内后分解为H2O和CO2,不计算张力。10%GS(556 mmol/ L)则为高渗液。,儿科常用的几种液体,GS : (等渗)(高渗) 0.9%NS:份NS份1.4%NaHCO3配成:等张溶液扩容 NaHCO3: 1.4%NaHCO3(等渗) 5% NaHCO 3 (高渗液),5%NaHCO3 1ml/kg 或1.4%NaHCO3 4ml/kg ,

5、可提高血浆CO2CP 1mmol/L或VoL%。,10%氯化钾溶液用于纠正低钾血症或用于维持生理需要量。 见尿补钾,补钾浓度约 0.2% .3%,慢滴,忌推。,ORS液成份: 氯化钠3.5克 碳酸氢钠2.5克 氯化钾1.5克 葡萄糖20克 加水至1000ml 适用于能口服且脱水不严重的急性腹泻病人,ORS液成份: 氯化钠3.5g/L,枸橼酸钠2.9g/L 氯化钾1.5g/L 葡萄糖20g/L 加水至1000ml 适用于能口服且脱水不严重的急性腹泻病人,常见的混合溶液的组成及应用,溶液名称 张力 溶液组成(份)5%GS NS 1.4% NaHCO3 3:2:1 1/2张 3 2 1 4:3:2

6、2/3张 3 4 2 1:1液 1/2张 1 1 2:1液 等张 2 1 4:1液 1/5张 4 1 生理维持 1/3张 4 1(0.15%KCl),病 因,感染性非感染性,病原体食物 日用品 手 玩具消化道 肠道感染,肠 道 内 感 染,病因,消 化 道 内 感 染,细 菌 肠道内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胎儿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 致腹泻大肠杆菌 产毒性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粘附-集聚性大肠杆菌 空肠弯曲菌 耶尔森氏菌 鼠伤寒杆菌 金葡菌,细菌感染,轮状病毒最多见病毒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变性、脱落小肠粘膜重吸收能力受损腹泻,病毒感染,腹

7、泻,粘液,病 毒 轮状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其 他 霉 菌寄 生 虫,消 化 道 外 感 染,呼吸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 中耳炎,非感染因素,饮食不当 进食过量 食物成分不当 突然改变饮食习惯 进食过少 饥饿性腹泻,消化障碍,腹泻,病因,气候影响 天气炎热, 消化液分泌减少 腹部受凉, 肠蠕动增快等,肠酶的缺陷 原发性或继发性小肠双糖酶缺乏 其它 食物过敏, 急性中毒等,病因,饮食因素,饮食不规则肠酶的缺乏过敏或其他肠道手术后,气候因素 寒冷和炎热可使消化功能紊乱,细菌肠毒素的作用: 细菌 附着于肠粘膜上肠毒素肠道的水和电解质分泌增加腹泻,细菌感染引起腹泻的机理,水泻,脱水,腹泻,肠道外感染,感

8、染性疾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病原体 病原体毒素 发热肠道内感染 消化功能紊乱腹泻,病因,发 病 机 理,消化功能紊乱 非感染性腹泻多见 食物 积聚、发酵、腐败 肠蠕动 腹泻、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细 菌 肠 毒 素 作 用,病原体 肠毒素 水分及盐分(Na+,CL- ) ,炎症 肠痉挛、腹痛、腹泻(水样便)、呕吐、腹胀(中毒性肠麻痹)和中毒症状。镜检一般较少见红、白细胞。,细菌侵袭肠粘膜的作用,细菌 肠粘膜组织 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溃疡和渗出 水分和电解质吸收障碍 粘液脓血便和水泻。,病毒性肠炎的发病机理,轮状病毒 小肠粘膜 肠绒毛破坏 Na+,水电解质吸收障碍 肠道渗透压

9、渗入大量的水分 水泻。镜检多为阴性或少量白细胞。,临 床 表 现,感染性 霍乱痢疾其它感染性腹泻食饵性腹泻非感染性 症状性腹泻过敏性腹泻其它腹泻,临 床 表 现,胃肠道症状和体征 腹泻 大便次数增多 蛋花汤样大便性质改变 稀糊状粘液脓血样 呕吐 其它症状 腹胀、腹痛、肠鸣音活跃,病程分类,急性腹泻病 病程在2周内 迁延性腹泻病 病程在2周至2个月 慢性腹泻 病程在2个月以上病情分类 轻型 无脱水, 无中毒症状 中型 轻至中度脱水, 轻度中毒症状 重型 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按腹泻持续时间分类: 急性腹泻:病程 2周 迁延性腹泻:病程2周2月 慢性腹泻:病程 2月,急性水样便腹泻:4次/天

10、细菌性痢疾:稀烂脓血便 急性腹泻:病程1周 迁延性腹泻:病程2周2月 慢性腹泻:病程2月,根据临床症状分型,轻型腹泻 重型腹泻 大便次数 10次日 10次日 大便量 10ml/kg.次 10ml/kg.次 脱水症状 无/不明显 重度脱水 中毒症状 无 明显,胃 肠 道 症 状,上吐下泻 大便三多: 量多、水多、次多,全身中毒症状,发热 腹胀 拒食 神经系统的异常表现 (烦躁不安, 精神萎靡, 嗜睡等),全身中毒症状,发热、胃纳差或拒奶 中毒性肠麻痹 中枢神经系统表现,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脱水:吐泻丢失体液过多和摄入量减少所致,明确脱水的程度和性质。,脱 水 程 度,失水量(占体重%) 轻度 1

11、0%,累积损失水量 轻度 50mlkg 中度 50100mlkg 重度 100120mlkg,精神状态 轻度 稍差 中度 萎靡/烦躁不安 重度 神志不清,皮肤弹性 轻 度 可 中 度 较差 重 度 极差,前囟眼窝 轻 度 稍凹 中 度 明显凹陷 重 度 极度凹陷,唇粘膜 轻 度 稍干 中 度 干燥 重 度 干裂,哭、尿 轻 度 有泪尿稍减 中度 泪少尿明显减少 重度 无泪.无尿或少尿,酸中毒 轻 度 无 中 度 轻或中度 重 度 中或重度,末梢循环 轻度 好 中度 稍差 重度 极差,灰白冰冷,休克,小儿腹泻脱水程度判断及处理,腹泻无脱水的判断及处理,一般状况: 良好 眼窝凹陷: 无 口渴或饮水

12、异常:无 皮肤弹性:弹性好 处理:预防脱水预防营养不良密切观察病情,腹泻有脱水的判断及处理,一般状况:烦躁或有激惹 眼窝凹陷: 有 口渴或饮水异常:喝水有过急、烦渴 皮肤弹性:皮肤恢复原状较慢 处理:口服补液4h后重新评估脱水情况指导家庭护理,腹泻伴严重脱水的判断及处理,一般状况: 嗜睡或昏迷 眼窝凹陷: 有 口渴或饮水异常:不能饮水或不佳 皮肤弹性:弹性恢复慢(2s) 处理:及时转送至有条件的医疗单 位,给予静脉补液;在转院前或转院途中,指导母亲给小儿喂ORS液,脱水性质,血清钠离子 高渗性脱水 150mmol/L 等渗性脱水 130150mmol/L 低渗性脱水 130mmol/L,体液变化 高渗性 细胞内液细胞外液 等渗性 渗透压细胞内=细胞外细胞外液 低渗性 细胞外液渗透压细胞外液,病 因 高渗性 高热,水丢过多补高渗液体,进水量 等渗性 腹泻.呕吐等引起 低渗性 腹泻.呕吐时间长用水多,用盐少长期禁盐,用利尿剂,临床症状 高渗性 较轻有高热及惊厥 等渗性 轻,吐泻 低渗性 重,皮肤干燥 高渗性 明显 等渗性 一般 低渗性 不明显,末梢循环衰竭高渗性 不易等渗性 不易 低渗性 易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