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第一章 统计 从普查到抽样第一课时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508558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 第一章 统计 从普查到抽样第一课时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 第一章 统计 从普查到抽样第一课时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 第一章 统计 从普查到抽样第一课时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 第一章 统计 从普查到抽样第一课时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 第一章 统计 从普查到抽样第一课时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 第一章 统计 从普查到抽样第一课时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 第一章 统计 从普查到抽样第一课时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普查到抽样从普查到抽样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学习提示学习提示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随机抽样是必要的、科学的.教材习题探讨方法点拨习题 111.解:每种药物都有它的适用范围.例如感冒药主要用于治疗感冒症状,而感冒的人的症状又有轻有重,只对症状很轻的人进行调查,显然是片面的.要使调查做到科学合理,应当把患者分为三类:症状较轻的,症状一般的、症状较重的,对这三类人都进行调查,这样抽样的结果是科学合理的.如果只调查一种类型的患者是不合理的,抽样时应当注意这一点.2.解:某学校要作一项社会调查,调查我国国民的收入情况,某同学调查了他所在班级的收入情况,然后作了分析报告.我认为

2、这个分析报告是有问题的,这个班的情况不能全面反映我国国民的收入情况,因为这个班可能在城市,可能在农村,可能在富家子弟学校,也可能在贫困山村学校,可能在发达的沿海地区,也可能在贫困的西部,所以这样调查分析是不合理的.在这个题目中,总体是我国的国民收入,样本是这个同学所在班级的父母的收入.3.解:首先上网参阅光明日报2000 年 10 月 23 日得到有关我国人口普查的历史资料与有关数据,这样可体会搜集数据资料的过程.资料如下:早在公元前 4500 年,古巴比伦王国就举办了全国性调查,按族登记人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口统计的国家之一,也是唯一有长期不间断人口资料记录的国家,当时人口统计主要用作

3、征兵、征发劳役和赋税的一种依据.据后汉书记载,公元前 2200 年,大禹曾经“平水土、分九州、数万民”.当时“数万民”的结果是 1355 万人.因为患者的症状有轻有重,因此不能一概而论,要分成不同的层次进行抽查,这样才是科学合理的.因为要调查我国的国民收入,因此要对各层次、各阶层的家庭进行调查,对富有家庭、一般家庭、贫困家庭都要考虑,但又不能平均抽样,因为富有家庭、一般家庭和贫困家庭的数量是不同的.上网获取数据资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具有方便、快捷、准确、详实等优点,我们应掌握多种搜集资料的方法.1928 年,中国政府颁布了户口调查统计报告规则 ,进行人口调查.但由于当时的政府几乎没有进行任

4、何组织和技术上的准备,普查失败了.此后在 1937 年、1938 年、1941 年和 1946年又多次提出了人口普查的计划,由于抗战、政权更替等原因都搁置了.新中国头次人口普查用算盘汇总人口数据.新中国成立后,相继在 1953 年、1964 年、1982 年和 1990年进行了四次人口普查.在 1953 年 7 月 1 日 0 时开始的第一次人口普查是为了配合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为制定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提供依据而进行的.当时的普查项目包括本户地址、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与户主关系等六项.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采用全面的、比较科学的调查方法获得完整准确的人口统计数据,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查清

5、了全国人口的底数58796 万人.这次调查用算盘汇总数据.为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和长远规划,政府在 1964 年 7 月1 日 0 时开始了第二次人口普查.“二普”在原有的六个普查项目上增加了“本人成分” (这是“二普”特有的,充分反映当时的时代特色的项目) “文化程度”和“职业”三项,普查项目增加到九项,人口也增加到了 70499 万人.1982 年 7 月 1 日0 时,我国开始第三次人口普查.“三普”全国人口为 101541万人.联合国因“三普”的有效数据确认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减少了中国的会费.1990 年 7 月 1 日 0 时,第四次人口普查开始,目的是检验“七五”计划的执行情况,制定

6、“八五”计划.普查项目有 21个,总人口是 113274 万人.与前三次普查设立普查登记站的办法相比, “四普”改为主要由普查员入户点查询问、当场填报.国务院决定,我国将在 2000 年 11 月 1 日 0 时进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这次普查是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的调查,涉及从数据中我们看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发展,统计水平逐步提高,国力不断增强.第五次人口普查全面与国际接轨,普查更科学合理,并且按长短表进行统计,长表包含了短表,用于抽样统计,为以后统计打好基础,3 亿多户家庭、12 亿多人口,国人关注、世界瞩目.国家为这项被喻为“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的工程投入 600 万工作人员,其

7、中广东省超过 65 万.第五次人口普查在普查指标的设计、普查登记统计方法上,都尽量与国际接轨,主要体现在:普查年份的选取.按国际惯例,人口普查一般是逢“5”逢“10”进行.我国前四次普查分别在 1953 年、1964 年、1982年和 1990 年,相隔的时间不同,数据不适于纵向比较.“五普”选在相隔“四普”10 年以后的 2000 年进行,最具有科学性.先进的指标体系.“五普”分为“按户填报项目”23 项和“按人填报项目”26 项,共计 49 项,比 “四普”增加了 28项.“按人填报项目”增加了人口迁移的内容,如“出生地”“何时从何地来本乡镇街道”等.“何时从何地来本乡镇街道”不是指户口的

8、迁移,而是人们实际居住地的变化,可以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量大的实际情况.“按户填报项目”主要增加了住房的内容.使用长短表技术.并非所有人都要回答上面所有的问题.为了尽量获得全面的信息,又尽可能减少投入,普查将设计两种普查表长表和短表.通过抽样方法选出 10%的住户填报长表,长表的内容最全面,包括上述的“按户填报项目”23 项和“按人填报项目”26 项共 49 项.其他 90%的住户填报短表, “按户填报项目”9 项和“按人填报项目”10 项共 19 项.长表包含了短表,用于抽样调查统计.首次采用光电录入技术.对普查数据的整理汇总, “一普”用的是算盘, “二普”用的是手摇计算器, “三普”

9、 “四普”有了计算机,但也要人眼识别、人手键入,难免出现二次误差.“五普”首次采用光电录入,普查表的设计类似全国统考的标准化答卷卡,由计算机自动识别普查表的内容,节省了时间和使统计更迅速准确.调查报告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汇总信息,也可以针对某一问题写出详尽的调查报告.人力,也提高了准确率.据悉, “四普”从普查到最终出结果,用了一年零四个月;“五普”采用光电录入后,估计只要八个月就可以统计完毕.根据上面的资料,同学们可以自己写成调查报告,并互相交流.这里有一份调查报告供同学们参考交流.工具方法目 的人数(万)增加普查内容公元前 220年数万民征兵、劳役、赋税13551928 年1937 年

10、1938 年1941 年1946 年没有技术准备目的不明普查失败1953 年算盘配合选举58796地址、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等1964 年算盘制定长远规划70499本人成分、文化程度、职业1982 年计算机了解国情国力101541项目增加到19 项1990 年计算机普查员入户点查检验“七五”计划制定“八五”计划113274项目有 21 项2000 年计算机国情国力12950010%填长表,项目统 计 划 性计内容年代光电录入调查供抽样项目49 项,90%填短表,共192 项自主学习互动为了准确调查我国某一时期的人口总量、人口分布、民族人口、城乡人口、受教育的程度、迁移流动、就业状况、人口住房

11、等多方面情况,需要什么样的统计方法呢?为了测试某批导弹的射程、飞行速度等性能应该采取怎样的统计方法呢?第一个问题要求全面准确调查我国的人口状况, 因此应当用普查的方法进行调查.第二个问题是要测试一批导弹的技术性能,不可能把所有导弹全部测试完,所以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这一节课我们主要讨论哪些问题需用普查的方法进行调查,什么样的问题用抽样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特点各是什么?知识链接调查的目的、要求不同,应采用不同的方法,调查的问题不同,也应采取不同的方法.普查和抽样是我们调查问题的常用方法,我们必须掌握它们的特点并灵活应用.知识总结统计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对某个问题的调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普查,但这种调查方法的局限性很大,出于对费用和时间的考虑,人们认识到需要在调查中进行抽查.因为普查的工作量太大,往往为人力、财力、时间所不允许,在实施过程中易出现人为的误差;经验表明,有时一个精心设计的抽样方案,其实施的效果甚至可以胜过普查.抽样调查,就是通过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借以获得对整个总体特征的了解.如何抽取样本,直接关系到对总体估计的准确程度,因此抽样时要保证每一个个体都可能被抽到,每一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是均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