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时讲练通:分层达标 训练 5.1(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507498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课时讲练通:分层达标 训练 5.1(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课时讲练通:分层达标 训练 5.1(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课时讲练通:分层达标 训练 5.1(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课时讲练通:分层达标 训练 5.1(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课时讲练通:分层达标 训练 5.1(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课时讲练通:分层达标 训练 5.1(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课时讲练通:分层达标 训练 5.1(人教版必修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馨提示:此套题为 Word 版,请按住 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分层达标分层达标训练训练【基础达标基础达标】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据此回答 1、2 题。1.下列关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理环境要素由大气、水、生物和土壤四部分组成B.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C.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D.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地域差异2.关于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

2、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B.生产功能是指绿色植物生产量C.平衡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性质保持固定不变D.平衡功能是静态平衡3.关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就某个较小的地区而言,当砍伐森林、开垦坡地、过度放牧后,地表植被减少,则这个地区整个自然地理环境会受到影响B.一个地区的水土流失,说明了这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具有个性差异C.某一自然环境要素的变化,只能对当地的整个自然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不会对其他地区产生任何影响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就是指各组成要素之间有时紧密联系,有时是独立的个体4.下图反映了地理要素间的哪一功能( )A.生产功能B.平衡功能C.消费功能D.选择功能(201

3、2银川高一检测)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物相互作用图,完成 5、6 题。5.图中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6.该示意图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B.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C.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7.读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内容:A_,B_,C_。(2)在图上补画出相应的箭头,图中反映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_、_、_。(3)写出陆地环境各要素间能量交换

4、和物质迁移的几种循环:_、_、_等。(4)该图反映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试分析各要素与整体的关系。【能力提升能力提升】一、选择题一、选择题如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回答 1、2题。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A.aB.bC.cD.d2.能表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A.aB.bC.cD.d(2012惠州高一检测)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下图完成 3、4 题。3.判断方框、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土壤水分增多库区蒸发量增大蒸腾作用加强植被覆盖率

5、增加A.B.C.D.4.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特征B.区域性特征C.差异性特征D.不稳定性特征如下图中所示 M 是绿色植物。据此回答 57 题。5.图示内容与森林的下列哪种作用较为吻合(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C.减弱噪声,美化环境D.过滤空气,净化大气6.图中内容造成了哪些结果( )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改变了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和空间把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A.B.C.D.7.图中内容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整体功能B.平衡功能C.调节功能D.生产功能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8.阅读我国某地区的自然景观综

6、合标志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示最有可能是我国的_地区,该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突出反映了地理环境的_性。(2)该地区河流出现汛期的季节一般是在_和_,其原因分别是_。(3)若该地区森林面积锐减,则对本区内的土壤和河流有何主要影响?9.(探究性学习)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黄土高原的土壤受流水侵蚀,逐渐失去了肥沃的表土层,土壤肥力逐渐下降。在土壤受到侵蚀的同时,地面被流水侵蚀形成沟谷。长期的流水侵蚀使沟谷不断加长和加深,进而平坦的高原面被沟谷切割成破碎状。已被人类严重破坏的自然植被,高度和覆盖率随水土流失继续下降,并与土壤表土层同步消失。河流携带的泥沙在黄河的下游沉积,河道淤

7、高,河流改道,形成泛滥平原。(1)阅读以上材料,你能在下图中完成黄土高原水文、地貌、土壤、生物和人类影响的过程吗?(2)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是如何形成的?请说说你的观点。答案解析答案解析【基础达标】1、2.【解析】1 选 B,2 选 A。第 1 题,地形、岩石亦属于地理环境要素,某一要素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整体性,而不是形成了地域差异。第 2 题,B 项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氧气,平衡功能是保持相对不变而不是固定不变,是相对的动态平衡而不是静止的平衡。3.【解析】选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自然

8、地理环境的统一整体,各要素间“牵一发而动全身” 。就某个较小的地区而言,当砍伐森林、开垦坡地、过度放牧后,地表植被减少,则这个地区整个自然地理环境会受到影响。一个地区的水土流失,说明了这个地区的整个地理环境受到影响,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联系是经常性的,不是间断的。另外某一自然环境要素的变化,不仅仅对当地的整个自然环境产生一定影响,还会对其他地区产生影响。4.【解析】选 B。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的整体,各要素相互作用能产生新功能,平衡功能就是其中之一。5、6.【解析】5 选 B,6 选 C。第 5 题,农业生产的灌溉,使土壤湿度增加,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土壤热容量增大,最高温度降

9、低;蒸腾作用增强,降水会增加,因此选择 B 项。第 6 题,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环境其他要素发生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7.【解析】本题以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图为背景,考查物质循环的种类和能量交换的过程。各个地理要素之间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整体,这也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体现。答案:(1)水文 气候 植被(2)画图略。 相互渗透 相互制约 相互联系(3)水循环 地壳物质循环 生物循环(可互换)(4)陆地环境的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能力提升】1、2.【解析

10、】1 选 A,2 选 B。第 1 题,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大小、流量的季节变化、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而这些方面与河流流域内的气候密切相关。松花江地处东北温带季风气候区,而珠江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两条河流由于气候不同,而水文特征不同。第 2 题,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主要是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图中箭头 b 表示水文对地貌的影响。【规律方法】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方法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各要素在特征上保持协调一致,并与总体特征相统一。另

11、一方面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为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环境状态的变化,即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3、4.【解析】3 选 C,4 选 A。第 3 题,修建水库一方面使得库区土壤水分增多,给植被生长提供更多水分,植被覆盖率增加,进一步导致蒸腾作用加强,使水库周围降水增多;另一方面水面增大,导致库区蒸发量增大,水库周围降水增多。第 4 题,该图反映了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57.【解析】5 选 D,6 选 D,7 选 D。第 5 题,图示反映的是生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具有过滤空气、净化大气的作用。第 6 题,光合作用

12、实现了能量的转换和物质形式的改变,也使化学元素发生了迁移,联系了有机界和无机界。第 7 题,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8.【解析】根据图中的“三面环山、平原中开” , “冷湿的温带季风气候” , “色暗、肥沃的土壤”等信息,可判断该地为我国的东北地区;东北地区的河流一年一般有两次汛期;本区森林锐减,水土流失会加剧,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加大。答案:(1)东北 整体(2)春季 夏季 春汛的主要原因是春季季节性积雪融化;夏汛主要是夏季风带来丰沛降水(3)对土壤:腐殖质减少,水土流失加剧使得土层变薄,肥力下降。对河流:含沙量增加;降水多时易形成洪水,无降水时河流水量锐减甚至断流。9.【解析】 “人类破坏植被”是关键词,破坏植被的结果是导致黄土高原流水侵蚀加剧,土壤肥力下降、沟壑纵横;流失的泥沙进入黄河,使河床抬高、河流改道,泥沙淤积为沉积地貌。答案:(1)(2)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是在水文、地貌、生物、土壤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过程中形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