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思品七上3-2《学会尊重体谅父母》教案2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505074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思品七上3-2《学会尊重体谅父母》教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沪教版思品七上3-2《学会尊重体谅父母》教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沪教版思品七上3-2《学会尊重体谅父母》教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沪教版思品七上3-2《学会尊重体谅父母》教案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沪教版思品七上3-2《学会尊重体谅父母》教案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沪教版思品七上3-2《学会尊重体谅父母》教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思品七上3-2《学会尊重体谅父母》教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课第三课 关爱父母关爱父母 学会孝敬学会孝敬第二框第二框 学会尊重体谅父母学会尊重体谅父母淞谊中学淞谊中学 徐芸琦徐芸琦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孝敬,以及怎样在生活中尊重父母、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慰藉父母。2过程与方法:通过同学讲故事、辩一辩、小调查、情景分析等活动,让学生从内心认同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在比较、分析、反思中认识自己在孝敬父母方面的不足之处。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同学关爱父母和孝敬父母的感情,激发崇尚关爱父母、尊敬长辈的品质,保持为父母尽一份心的良好的行为和习惯。二、教学准备二、教学准备1从网络上、日常生活中收集相关资料、图片。2归

2、纳整理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三、三、教学环节设计:教学环节设计:1引入图片“都江堰、汶川、九寨沟五彩池”美景以及“汶川大地震”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大事。2介绍汶川大地震中的感人故事,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学会尊重体谅父母。3学生讲故事,了解孝敬的含义及表现。4阅读教材,了解尊重、理解、体谅、慰藉父母的具体表现。5导之以行: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6漫画欣赏,提升理解。四、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图片欣赏】四川美景:都江堰、汶川、九寨沟五彩池【导入新课】【媒体显示】汶川大地震照片2008 年 5 月 12 日 14 点 28 分,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发生了里氏 8 级强烈

3、地震,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地震造成无数房屋垮塌,人员伤亡惨重。在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了一幕幕的感人画面。这些感人故事确实值得人们流泪,值得人们敬佩,让我们来读一读这些故事。【媒体显示】感人一幕:双亲舍身护孩子北川,2008 年 5 月 14 日,在父母身下与死神抗争四十多小时后,三岁的小女孩宋欣宜终于获救,照片中救援人员正在喂她喝牛奶。灾难来临时,父母以脆弱的身躯拼死保护着她,直到双双逝去。父母的爱感动了上天,让孩子得救了,小欣宜父母的在天之灵可以安慰了!【媒体显示】感人一幕 最后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伟大的母亲,当救援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人们小心地

4、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大概有 3、4 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救援人员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手机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媒体显示】感人一幕:大爱无声铸师魂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 4 个学生,4 个学生都获救了,谭老师却不幸遇难。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感天动地!妻子张关蓉为牺牲的丈夫痛哭不已!这种痛谁能承受!愿得救的

5、孩子健康成长,让谭老师的在天之灵得到安慰!天灾无情,人间有爱!面对灾难,父母、老师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孩子,救援人员的倾力救援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社会各界的关怀一定能帮助他们坚强地活下去。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命,努力回报社会,对他们来说就是报答父母、师长和社会的最好方式。珍惜生命,学会感恩,正是这些故事留给我们的启迪。那么,我们又该用怎样的行动来感恩父母长辈呢?今天我们共同来探讨这个话题。【出示课题】第三课 关爱父母 学会孝敬第二框 学会尊重体谅父母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历史上曾经留下了很多孝敬父母的动人故事。生:阅读课本 P42 知识窗、P43 阅读天地师: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

6、天下,他亲尝汤药,侍奉母亲从不懈怠。现在,我们有背着父亲读大学的黄昆。父亲因意外瘫痪,还生了严重的褥疮,医生都说他的父亲活不长了。小黄相信天无绝人之路,一边照顾父亲一边读大学,还要在课余时间打工。在他的悉心照顾下,瘫痪的父亲身体有了好转。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来讲讲孝敬父母的故事。(古今中外、身边的或你孝敬父母的故事)【媒体显示】故事会故事的主角主人公如何对待长辈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学生活动】交流孝敬父母的故事。师:讲了这么多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能不能给孝敬下个定义。【媒体显示】1什么是孝敬?生:略。【媒体显示】“孝敬”是指对父母长辈的孝顺和尊敬。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师:在孝敬父母的

7、同时,不要忘了关心和照顾其他的长辈。比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含辛茹苦地养大了父母亲,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爸爸妈妈,更没有我们,他们有的还承担了照顾第三代的责任,他们为家庭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他们老了,需要照顾了,我们就更应该孝敬他们。孝敬祖父母、外祖父母也是孝敬父母的表现,甚至是那些和我们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我们也应该孝顺和尊敬。为了表达对老年人的尊敬,在我们国家把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重阳节”,现在又把这一节日定为“敬老节”。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青少年要继承和发扬这个优良传统,具体说来就是要做到:尊重、理解、体谅、慰藉父母。【媒体显示】2孝敬父母的表现:尊重父母、理

8、解父母、体谅父母、慰藉父母。师: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尊重、理解、体谅、慰藉父母的具体表现。生:阅读教材并朗读相关知识点。【媒体显示】 尊重父母: 尊重父母的人格和情感,尊重父母的教育和劳动; 与父母交谈时,要认真聆听,对父母要有礼貌; 有事外出要事先征得父母的同意,时刻让父母了解三个“W” 。(WHEN:什么时候回家;WHO:和谁在一起;WHERE:在什么地方) 理解父母:通过换位思考,理解父母苦心,学会心平气和地与父母沟通。 体谅父母:及时体察父母的心情,凡事想着父母,协助父母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慰藉父母:在父母遇到困难时,要尽作子女的力量,为父母分忧解难。师:刚才和同学交流了孝敬父母的故

9、事,老师发现讲自身故事的很少。那么,你觉得自己孝敬父母吗?生:略师:请同学们阅读并完成 P44 的操作平台,看看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生:完成 P44 操作平台师:为什么不愿于父母一同外出?生:畅所欲言师:不愿与父母一同外出是不孝敬父母的表现吗?生:略师:(归纳)“不愿于父母一同外出”的确是不孝敬父母的表现。作为子女有责任关心父母,陪他们聊聊天,出去走走,增进与父母间的情感。即使有特殊原因不能陪同,也应该心平气和地与父母沟通,把你的真实想法告诉他们,这才是孝敬父母的表现。师:在刚才的交流中,老师发现有些同学觉得父母太唠叨了,你有过这样的想法吗?生:如实回答(此现象较为普遍)师:知道了孝敬的具

10、体表现,你是否做到了孝敬父母呢,出现具体情况又该如何处理呢?【操作平台】父母的唠叨生:填写表格“你的态度是”话中的含义:父母“唠叨”些什么:你的态度是:孝敬父母的做法是: (尊重、理解、体谅、慰藉父母)师:(指出部分做法是不尊重父母的表现)孝敬父母可以表现在许多方面,其中最重 要的一条就是要尊重父母。师:让我们改掉不尊重父母的举动,面对父母的唠叨试着去理解他们。生:填写“话中的含义”并回答。师:父母的唠叨,是关心我们的表现,希望我们能够健康成长,因此,我们要经常站在父母的角度,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学会理解父母。即使有不认同的,也要心平气和的去和他们沟通,这才是理解父母的正确态度。父母的每一句话

11、都体现出他们对我们的关心,要孝敬父母就是要在行动中尊重、理解、体谅、慰藉父母。生:填写“孝敬父母的做法”并回答。师;除了父母的唠叨外,我们还会和父母发生矛盾和分歧,这时该怎样做呢?【媒体显示】想想他们该怎么做?情境一学生小张的父亲最近下岗了,家庭生活暂时靠母亲一人维持。看想想该到班级里不少同学有了手机,他也想买一个。母亲提出由于家庭困难,缓一些时候再买。情境二初一(2)班的小李家境富裕,他向父母提出要买一个手机,没想到父母一口回绝了他的要求。生:略 师:父母为我们的成长费尽心血,我们凡事要多为父母着想,不要给家长提不合理的要求,即使父母有委屈自己的地方,也要给予谅解,理解父母的难处,学会心平气

12、和地与他们沟通。在父母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尽力为父母分忧解难,多陪他们说说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多关心父母,给他们泡一杯茶,削一只苹果,说一句舒心的话,都可以让他们感动,给他们安慰。最后,请同学们观看一组漫画,想一想我们该用怎样的行动,努力做到:尊重、理解、体谅、慰藉父母。【媒体出示】一组漫画【归纳总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抚育我们的成长,为我们倾注毕生的心血,让我们满怀一颗感恩的心,牢记父母给予的一切,用真情回报父母的辛劳和恩情。五、学习训练与评价提示五、学习训练与评价提示 本课采用了讲故事、辩论、情景分析等学习训练方式,学生的参与面广且积极性较高。针对课堂上每位学生的表现,教师可给予及时的表扬,并计入学生成长手册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