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思品八上1-2《维护公共秩序需要道德规范》教案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505066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思品八上1-2《维护公共秩序需要道德规范》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沪教版思品八上1-2《维护公共秩序需要道德规范》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沪教版思品八上1-2《维护公共秩序需要道德规范》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沪教版思品八上1-2《维护公共秩序需要道德规范》教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沪教版思品八上1-2《维护公共秩序需要道德规范》教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思品八上1-2《维护公共秩序需要道德规范》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思品八上1-2《维护公共秩序需要道德规范》教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道德分领域和层次。道德中的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在人类社会发 展的进程中,社会公德作为社会公共生活中应遵守的行为准则,成为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 基础层次。今天,社会公德在维护公共秩序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同学们应当自觉培养公 德意识,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行为习惯。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社会公德可以从不同方面加以界定,其内涵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指社会公共生活准 则。这些公共生活准则是需要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共同遵守的基本规则。二是指与私德规范 相对应的公德规范。私德是人们在私人生活和交往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公德则是人们 在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三是指在

2、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有着广 泛的适用性的制度、守则等。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 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 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 在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在人与自 然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思考:社会公德在我国当前公共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社会公德通过社会舆论评价和人们良心的自省来提高人的思想和觉悟,从而提高人们 遵守公共生活中的秩序的自觉性,因此,它在维护公共秩序方面的

3、作用日益突出,具有无 可替代性。首先,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的必要条件。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能 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基本规范,社会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难度和成本就会大大降低,社会 成员往往就可以不产生大的纠纷,或者自行调解纠纷,化解矛盾,避免因琐碎小事而酿成 剧烈纷争和严重混乱,使人们能够在稳定而有序的环境中安居乐业。社会公德主要作用是 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公共利益。其次,社会公德是整个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础,对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建 设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最后,社会公德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民族文明的“窗口”。今 天,人们不仅要以建筑、道路等物质环境来评价某一国

4、家或地区的文明程度,也要从人们 的公德水准来衡量这个国家和地区的文明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公德水平,也是一 个国家或地区“软实力”的重要象征,是亲和力、号召力、影响力的基础性要素。社会公 德的提高对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社会公德往往是多数人的道德风 貌、道德活动现象的综合反映,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指示器。良好的社会风气使人振奋, 社会安定,生产稳定发展;恶劣的社会风气使人道德沦丧,秩序混乱,生产停滞。二、社会公德基本特征继承性。千百年来,人类在共同生活、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共同遵守的公共生活基本准则。这些准则凝结着人类的道德智慧,是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 部分。如在人际交

5、往中尊重他人、信守诺言,在公共场合注重礼貌、相互谦让等,无论在 什么社会条件下,都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基本准则。基础性。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应遵 守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是社会作为维护公共生活而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每一个社 会成员都应当具备社会公德素养。广泛性。社会公德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最广泛 的群众基础和适用范围。任何一个社会成员,无论具有何种身份、职业和地位,都必须在 公共生活遵守社会公德。简明性。社会公德大多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和风俗习惯的提炼,往往不需 要作更多的说明就能被人们理解,如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等就是基本的生活共识,

6、 “不随地吐痰”、“不乱穿马路”等公德规范,更是简捷明了。三、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1.文明礼貌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与我们 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文明礼貌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交流思想的窗口,是沟通感 情的桥梁,它反映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我国是一个具有悠 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今天,倡导和普及文明礼貌,是继承和弘扬中 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人们道德素质的迫切需要,

7、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 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的迫切需要,也是村立中国人良好国 际形象的迫切需要。思考:1、我们常用的礼貌用语有哪些?2、我们周围有哪些不文明的现象?3.助人为乐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 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 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 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把帮助别人视 为自己应做之事,看作是自己的快乐,这是每个社会成员应有的社会公德,是有

8、爱心的表 现。助人为乐对于大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养成助人为乐的美德和习惯,将是一生取之 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 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关爱他人,在对他人的 关心和帮助中获得人生的快乐。4.爱护公物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这既显 示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日 益提高,社会的公用设施得到妥善保护并保持良好状态,是使公共生活有序进行了的基本 保证,也有利于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能珍惜、爱护公物,就意

9、味着 全社会的公共财物能够物尽其用,用有所值。如果社会公共财物遭到破坏,社会利益就会 受到损害。所以,每个有责任心的公民,都应当自觉爱护公共财物。5.保护环境保护环境主要是指保护自然环境,诸如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环境、矿 产资源、动物资源等,也包括保护文物资源、文化资源、社会管理资源等人文环境。热爱 自然、保护环境是当今时代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6.遵纪守法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遵纪守法的实 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生活中,每个社会成员既要遵守国家 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也要遵守特定公共场所和单位的有关纪律规定。(一)社会

10、公德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中,在经济、科技全球化的背景下,在人类社会信息化的时代, 我国社会公德建设方面面临的环境和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第一,一些人的社会公德观念比较淡薄,如肆意破坏公共设施,认为公共设施不是自 己的私有财产,不必用心爱护,甚至将公共设施作为发泄情绪的对象。有的人丧失了起码 的公共卫生和清洁的习惯与准则,对公共生活环境不予保护,随意损害。相反,对个人生 活的空间却十分重视,为了整洁和舒适,不惜投入巨额资金,追求私生活的优越环境。这 种巨大的反差,足以证明社会公德观念的淡薄程度。第二,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的规章、制度、公约等不能得到普遍遵守。尽管各级政府、 基层

11、群众性组织、社会团体为了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健康发展,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 文明公约、乡规民约等,但其约束程度仍然有限,执行的效果仍不尽如人意,有些人视规 章、制度、公约为儿戏,我行我素,不以为然,使得对公众有益的规章、公约成了摆设, 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制约作用。第三,对陌生人警惕,冷漠有余,关心、帮助不足,对与自己有亲情、友情的人,方 可投入十分的热心,肯于关心和帮助。在这样的道德观念支配下,出现了诸多无视社会公 共生活道德的现象,如对处于危难之中的、急需帮助的陌生人缺乏应有的同情心,哪怕是 举手之劳也不愿相助;与陌生人接触时尽可能保持相当的距离;甚至不惜对陌生人采取欺 骗、欺诈等不正当的手段

12、。第四,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上缺乏基本的诚信,只要对自己有利,就不顾及对方的权 利,就可以违反契约、承诺、规则,交往中的结果往往是诚实的人成了被利用的对象,正 当利益受到侵害,不诚实的人往往从中渔利,获得不正当的利益,诚实的道德价值自然得 不到普遍的认可。第五,在人与人交往中的礼仪规范受到明显的忽视,尊重他人的基本礼仪规范未能在 日常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展现,有人甚至以礼仪是一种道德虚伪为由,否定礼仪的道德价值, 以粗鲁无礼为荣,表现出道德修养的缺失、对他人的不尊重。之所以存在这样的问题,从认识层面上看,表现为对道德之于生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甚至持冷漠的态度;把公德与自身的生活相割裂,从而产生了在

13、对待公德态度上的矛盾; 对处于发育之中的现代公共生活道德缺乏主动自觉的认同感。从现实社会的影响层面上看, 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使得人们的价值选择呈多元化趋势;作为精神生活动力和归宿的理想 与信仰价值受到冷落;部分成人群体公德素质低下对整个社会的公德状况产生了不良影响。中央电视台联合央视国际和新浪网进行了中央电视台联合央视国际和新浪网进行了“最缺乏公德的行为最缺乏公德的行为”的调查活动,共的调查活动,共 2600026000 人参与投票人参与投票 : 十种十种“最缺乏公德的行为最缺乏公德的行为”: 第一:向窗外扔污物。(票数:19112 张) 网民观点:高空抛物比乱扔垃圾更加恶劣,堪称小区环境和楼

14、下行人生命的“双重 杀手”。 第二:上公共汽车不排队,一拥而上。(票数:18644 张) 网民观点:不排队上车的危害不仅在于破坏了乘车秩序,更可怕的是它摧毁了人们 心中排队上车的想法。 第三:旅游景点、名胜古迹上乱写乱刻。(票数:17905 张) 网民观点:刻字留念逞一时之乐,却给中华文明造成永久的伤害,这是真正的败家。第四:宠物随地大小便,主人不清理。(票数:17624 张) 网民观点:宠物粪便除了影响市容外,还增加了一些传染疾病的可能,不可小视。 第五:行人翻栏杆、随意穿行马路。(票数:17596 张) 网民观点:马路的对面对路人的确是一种诱惑,然而这种诱惑的背后却是一场生命 的赌博,切莫

15、把生命当儿戏。 第六:下雨天开车溅湿行人。(票数:17560 张) 网民观点: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开车者在行人面前不能恃强凌弱,雨天行车慢为 先。 第七:公交车上,年轻人不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 17036 票) 网民观点:老弱病残孕没有座位,表面上是文明乘车环境欠佳,实际上却证明了某 些人同情心的严重缺失。 第八:传播垃圾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票数:16828) 网民观点:垃圾信息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严重搔扰,稍不留神还会陷入骗子布下的 陷阱。 第九:看电影、演出时,大声说话、喧哗、到处走动。( 16788 票) 网民观点:这些行为不仅让真正来看演出的人觉得很扫兴,而且是对别人劳动和 创作的莫大

16、不敬。 第十:在街上乱吐口香糖。(票数:16571 张) 网民观点:口香糖经过在口腔中反复咀嚼,已经粘上口腔中的多种细菌,乱吐口香 糖和随地吐痰一样恶心。?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志愿 者已成为“无偿献血”、“保护环境”的主力军。但是仍有少数大学生在社会公共生活中 表现出某些陋习。 课堂习题: 1. 请列举出你看到的十个不文明行为 2. 北京大学 2006 年首次组织了“校园十大不文明行为”评选,“官方版”: 3. 1.迟到旷课;2.随地吐痰;3.践踏草坪;4.在宿舍影响他人休息;5.乱扔垃 圾;6.占座不到;7.考试作弊;8.损坏公物;9.公共场所情侣举止过度亲密; 10.上课和自习时不关手机。 四、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1.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公德植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体现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共 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是对以往社会公德进行扬弃的结果。我国的社会公德传统是密不可分 的。改革开放为我国社会公德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的发展使我国 公共生活的领域进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