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497851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九、《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九、《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一轮复习 经济常识 教学案第四课 产业和劳动者第二节 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盐城市龙冈中学 一、考点要求1、了解在我国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2、理解提高劳动技能、遵守职业道德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3、知道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4、理解扩大就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的重要意义与主要途径。5、理解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和程序。6、懂得劳动者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7、了解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8、理解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和意义。二、知识梳理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提高职业技能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遵守

2、职业道德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我国的就业形势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的主要措施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的意义劳动合同制度的基本含义劳动合同制度订立劳动合同的基本内容、原则及程序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意义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建立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三、解疑释难(一)误区警示1、签订劳动合同,就能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简析:签订劳动合同,确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但并不能据此认为“签订劳动合同,就能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首先,签订的劳动合同必须真实、

3、合法,如果是无效合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就很难得以维护。其次,签订劳动合同以后,具有法律约束力,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遵照执行。如果用人单位有毁约行为,或者违反当初约定肆意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而劳动者又忍气吞声、自认倒霉,或者采取极端措施向用人单位讨还公道,也往往难以维护劳动者自身的合法权益。因此,劳动者要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有关法律知识,并善于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国家也要对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问题予以高度的重视,坚决打击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种种行为。2、社会保障水平越高越好。简析:社会保障制度牵动着千家万户,涉及每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4、;对于增强企业活力;对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但是过高的社会保障水平会造成政府负担过重,不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因此,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坚持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的原则,不能认为“社会保障水平越高越好” 。(二)重点分析1、我国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1)在我国,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这些都是劳动者所拥有的基本权利。保障劳动者享有基本权利,是保障和

5、落实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力、智慧,使他们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的保证。(2)劳动者依法履行的义务包括: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制度,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2、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的重要意义第一、由于劳动者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水平,决定着产品质量的好坏,因此,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有利于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一国劳动者技能水平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技术实力甚至是生产力水平。第二、劳动者职业技能的提高,是劳动者迎接 21 世纪挑战的需要。21 世纪职业主体是技术性工作,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提出

6、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劳动者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才能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才能迎接 21 世纪的挑战。3、劳动合同制与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社会保障制度劳 动 者 的 权 利 和 义 务(1)实行劳动合同制是维护劳动者权益、体现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法律保障。(2)实行劳动合同制,用劳动合同的形式明确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将每个劳动者纳入了法制管理和保护的体系中,使劳动者在尽职尽责履行义务的前提下,各项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的维护。(3)一旦对方违反劳动合同规定,可以据理力争,依照协议规定将自己的权益找回来。4、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1)明确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2)意义:社会保障

7、制度牵动着于家万户,涉及每一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有着重要意义。(3)必要性:第一,是深化企业改革、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第二,是增强企业活力、实行减员增效的客观要求。第三,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措施。(4)实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党和国家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关心、爱护,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5、搞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及措施(l)就业是民生之本、安邦之策,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8、。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2)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措施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扩大就业总量。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正确处理深化改革、调整结构与扩大就业的关系。第一,在推动科技进步,提高产业技术水平的同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二,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三,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第四,在培育一批大型企业集团的同时,鼓励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国家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搞好就业培训和服务。劳动者要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深化改革和扩大就业提供保障

9、。(三)难点分析1、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是统一的。权利的实现要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没有权利就无所谓义务,没有义务就没有权利。劳动者在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的同时,还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只有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才能充分体现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2、固定工制度与劳动合同制度的区别3、正确看待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的职工下岗问题第一,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必然出现竞争,形成优胜劣汰;必然造成劳动者的合理流动和一部分劳动者因不能适应竞争环境而下岗待业。第二,伴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使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造成的隐性失业明朗化。第三

10、,由于改革中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企业的产品、技术和组织结构需要调整,一些职工必然要调整和转移就业岗位。第四,多年来由于搞了许多盲目建设、重复建没,造成不少国有企业招了很多职工,而产品却没有市场,经营难以维持,有些国有企业由于用人不当,管理不善,结果把企业搞垮了,造成停工停产,职工不得不下岗待业。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我国的劳动合同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联系第一,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势在必行的选择,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表现在:它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加劳动者的竞争意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二,建立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

11、要。表现在:它是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条件,它可以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活力,可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可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劳动合同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有着直接的内在联系,劳动合同制度的实行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四)问题讨论1、订立劳动合同是对劳动者自主择业的否定,不利于人才合理流动。如何认识这一观点参考答案:(1)订立劳动合同必须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原则。用人单位有权选择劳动者,劳动者也有权选择职业和用人单位,因此,订立劳动合同与自主择业并不

12、矛盾。(2)实施劳动合同制度,消除了过去“同定工”制度的弊端。劳动者可以根据市场需求与自身条件选择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也可以根据市场情况与企业发展的需要,选择录用劳动者,灵活地变动职工的数量和结构。通过人才的合理流动,有利于推动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2、有人认为,社会保障水平越高,企业就越有活力,这种观点对不对?为什么?参考答案:(1)我国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是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也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因此,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对增强企业的活力有积极的意义。(2)我国的社会保障必须同我国

13、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本着兼顾发展生产与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的原则施行。所以一定社会的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并不是随心所欲的。(3)要增强企业的活力,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必须面向市场,依靠科技进步,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开展正当竞争,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以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不能把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作为企业活力的决定因素。四、热点点击(一)背景材料2006 年“五一”劳动节前,全国总工会公布了全国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和十佳标兵,并号召全国广大职工学习他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风尚,为实现“十一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问:在

14、劳动者中间倡导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有何现实意义?参考答案:(1)遵守职业道德是劳动者应该履行的义务(2)遵守职业道德是每个劳动者基本的道德准则,能够增强劳动者的事业心和责任感(3)彻底避免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纠纷(4)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二)背景材料1、我国每年因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 GDP 损失高达 6,每年因公共安全问题夺去 20万人的生命。公共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我国政府制订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案 。2、为了更好保证公民的公共安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中华人民共和

15、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加财政社会保障投入,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分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1)建立和完善公共安全预防应急处理体系的经济意义何在?(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社会主义保障制度有何重要意义?参考答案:(1)有利于避免或减少公共安全事件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保证国家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2)是维护劳动者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减少因灾害等造成的损失。是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

16、求。是保障民权、关注民生、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之一。五、巩固练习1、近年来,我国矿难频繁发生。造成矿难频繁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矿主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强迫矿工到有安全隐患的井下作业。这一做法A侵犯了劳动者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B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C侵犯了劳动者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D说明我国的保险制度不健全2、我国政府之所以开展煤矿安全专项整治,是因为A安全生产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B安全生产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C获得劳动安全保护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D获得劳动安全保护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3、据调查,一些私营企业、甚至包括一些国有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效益,置保护女性的法律法规于不顾,在选择劳动者时公然歧视女性,这侵犯了劳动者的A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B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C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D提高职业技能的义务4、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是统一的任何义务的履行总要以享受权利为条件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