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语文版中考语文第12讲议论文阅读检测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491808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语文版中考语文第12讲议论文阅读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语文版中考语文第12讲议论文阅读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语文版中考语文第12讲议论文阅读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语文版中考语文第12讲议论文阅读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语文版中考语文第12讲议论文阅读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语文版中考语文第12讲议论文阅读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语文版中考语文第12讲议论文阅读检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 1212 讲讲 议论文阅读议论文阅读一、 (2016桂林)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能没有家不能没有家 梁衡 一个人品德和能力的养成有三个来源,学校的知识灌输、社会实践的磨炼和家庭的 熏陶培养。家庭是这链条上的第一环。人一落地是一张白纸,先由家庭教育来定底色。家 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最大的不同是:无条件的“爱” ,以爱来暖化孩子,煨弯、定型。 学校教育有前提,讲纪律、讲成绩;社会教育有前提,讲原则、讲利害。家庭里的爱,这 种博大、包容的爱比社会上同志、朋友式的爱至少多出两个特点。 一是绝对的负责。父母的一切行为动机都是为了孩子,没有隔阂、猜疑,不计教育 成本。大人是以牺牲自己的心态来呵护

2、孩子,就像一只老母鸡硬是要用自己的体温把一颗 冰冷的蛋焐成一只小鸡,并且一直保护到它独立。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小孩子不吃饭,父母 会追着哄着去喂饭;不加衣服,父母追着去给他添衣。有不懂事的孩子说:“我不吃难道 你饿呀?”确实,父母肚子不饿,但心中疼。同时又因为有了这种无私的、负责的态度, 才敢进行最彻底的教育,不必保留,不用多心,坚决引导孩子向最好的标准看齐,随时涤 除他哪怕是最小的毛病,甚至用打骂的手段。 (A)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在成人社交 场合看到某人吃相不雅,举止太俗时,就暗说:家教不好。但说归说,这时谁也不肯去行 教育责任,指破他的缺点了。因身份不便,顾虑太多。有些毛病必须在家庭教育中去

3、克服, 有些习惯必须在家庭环境中培养,错过这个环境、氛围,永难再补。 二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因为有了动机上的无私、负责,才会有效果上的无微不至。 孩子彻底生活在一个自由王国中,他所有的潜能可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孩子有什么想法 不会看人脸色而止步,不会自我束缚而罢休。甚至撒娇、恶作剧也是一种天性的舒展。这 样,他的全部天才基因都会完整地保留下来,将来随着外部条件的到来,就可能长成这样 那样的大家、人才,甚至伟人。但是一进入社会教育,哪怕是最初的幼儿园教育都是某种 程度的修理、裁剪、规范统一,是规范教育不是舒展教育、创造教育。家庭教育中的无微 不至,充分自由,将一去不复返。当然,人总得从家庭教育升到

4、学校教育阶段,但绝不能 缺少家庭教育。 (B) 其实,家庭给人的温暖和关爱,以及由此产生的特殊的教育作用还不止于孩童阶段, 它将一直伴随人的终生。表现为夫妻间、兄弟姐妹间、子女与老人间的坦诚指错、交流、 开导、帮助等,这都是任何社会集体所办不到的。 (C)我们细想一下,一个人成家之后在 亲人面前又不知改了多少缺点,得到了多少鼓励,学到了多少东西。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继 续教育机构,但常忽略了这个终身家庭教育机构。一个独身的人或寄人篱下的人将失去多 少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 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家庭这个细胞它将无缘发展。虽然,曾有志士仁人说过“匈奴未 灭,何以家为”的壮语,但那是特殊情况,甘愿牺牲小家为了

5、天下人都能有一个安定的家。 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牺牲前在其著名的与妻书中说:“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 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 ”赵一曼烈士对儿子说:“你长大成人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 亲是为祖国而牺牲的。 ”乱世舍小家是为救国家;盛世则要思和小家而固大家。恩格斯说 家庭就像一个苹果,切掉一半就不再是苹果。当年林则徐说,烟若不禁,政府将无可充之 银,无可征之丁。现在如果都由这样的家庭组成社会,国家将无可育之才、可用之才。社 会要增加多少本该可以在家庭圈子里消化的矛盾。 西厢记说,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我则为天下计,愿情缘血缘总相续,小家大家皆欢喜。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B )A家庭教育的特

6、点是无条件的“爱” ,以爱来暖化孩子,煨弯、定型。 B人不能缺少家庭教育。 C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D盛世则要思和小家而固大家。 (解析:第段提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正面论述家庭教育的最重要性,第 再次提出“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家庭这个细胞它将无缘发展”的观点,由此得出论点为 “人不能缺少家庭教育” 。 ) 2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B ) A第段“人一落地是一张白纸,先由家庭教育来定底色”一句采用的是比喻论证的 方法。 B第段之间是并列关系,所以这两段的位置可以调换。 C第段是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补充论述,与段构成因果关系。 D第段加点的“最基本”一词删掉后,不影响观点的准确表述

7、。 (解析:A 项这句只是一个单纯的比喻句,并没有起到论证论点的作用,不能说是比喻 论证;C 项第段与段并不是因果关系,而是递进的关系;D 项不能删去, “最基 本”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 3.下列事实论据放在原文中哪一处最恰当( C ) 球王贝利少年吸烟时,被父亲发现,但父亲没打骂孩子,而是好朋友间谈话似的, 向儿子解释如果抽烟喝酒就踢不好球的道理,然后让他自己决定今后怎么办。直到许多 年后,贝利向人反省说,当时要是父亲狠狠打骂他,可能会激起他的反抗。由此可见, 家人对孩子的尊重和开导,对于他的成长,以及后来在事业上的成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A (A)处 B (B)处 C (C)处 D

8、 (D)处 (解析:这则事实论据讲述的是球王贝利的父亲对孩子的温暖和关爱一直影响着贝利, 对他的成长和事业上的成功起到了重大作用,由此可得出应放在 C 处,因为第论述了 “家庭给人的温暖和关爱,以及由此产生的特殊的教育作用还不止于孩童阶段,它将 一直伴随人的终生” 。 )二、 (2016长沙中考改编)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担当是引领人生的旗帜担当是引领人生的旗帜 在短短两万多字的论语中, “君子”这个词竟出现了一百多次。大圣人孔子在为 我们勾勒出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君子形象的同时,也提出了君子最基本的人格标准:做一个 有担当的人。担当精神,是我们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若想在成功的道路上走

9、得更远,就应该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拥有担当精神呢? 担当是一种责任。玄奘西去印度,跋山涉水,历经千难万险,始终牢记取经的职责, 行程五万余里,终于将佛教圣经带到了中国并发扬光大。 【甲】由此可见,责任是我们拥有 担当精神的首要条件,在历史的长河里,许多有志之士身处困境时,都是依靠责任感克服 重重困难,担当起自己的责任的。 担当是一种勇气。鸦片祸国之际,林则徐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的勇气挺身而出,披肝沥胆,虎门销烟;戊戌变法时,谭嗣同毅然拒绝他人劝他逃跑的建 议,以“我自横刀向天笑”的勇气直面保守派的屠刀,以鲜血捍卫了自己的变法思想。由 此可见,勇气是我们拥有

10、担当的重要条件,我们只有有了勇气,才能更好的保家卫国。 担当是一种境界。古往今来,有许多义士仁人,心怀天下苍生,向我们诠释着担当的境界。虽然遭遇贬谪,范仲淹依然保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 【乙】孔子曾经说过:“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整天只想着自 己的小家庭,那么这个人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君子。由此可见,境界能使我们的担当变得 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当我们从“小我”的世界走出,拥有放眼天下的胸怀时,我们所做 的一切就会被注入时间的防腐剂,流芳千古。 担当是生命水平高下的水银柱,是引领我们书写美好人生的旗帜。一代又一代,一 辈又一辈,先人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

11、们:做人,必须要有所担当! 1.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最简明的一项是( D ) A. 君子的担当。 B. 若想成为君子,就必须有所担当。 C. 担当是引领人生的旗帜。 D. 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 (解析:由首段“我们若想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就应该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以及 至段“我们应该怎样才能拥有担当精神呢”可知本文是围绕“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 来写的,中心论点可概括为“我们应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 。 ) 2.下面四句话中选择最恰当的两句分别填入文中的【甲】 【乙】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司马迁因“李陵之祸”饱受摧残,但不忘自己的使命,依然坚持写作,创作出堪称 “史家

12、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著史记 。 在痛苦失意中,李白并没有丧失信心,依然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虽然茅屋被秋风吹破,境遇困苦的杜甫仍心怀天下,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 下寒士俱欢颜” 。 虽然有高官厚禄的诱惑,庄子还是选择在濮水边悠然垂钓,享受山林中晴岚落日的美 好。A. B.C. D. (解析:【甲】对应第段围绕担当是一种责任,身处困境仍依靠责任感克服困难。 句中的“饱受摧残,但不忘自己的使命,创作出史记 ”可知司马迁强烈的责任。 【乙】 对应第五段围绕担当是一种境界,心怀天下的境界。句中杜甫自己遭遇困苦依然心忧 天下,符合心怀天下的境界。故选,即 B。 ) 3.选

13、文第段中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C ) A.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B.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C.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D.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 4.下列对本文论证结构和论证思路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 A.本文采用分总的结构,采用设问的方式有问有答的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有担当精 神,最后得出结论“做人,必须有所担当” 。 B.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提出观点,然后从三个方面正反论证怎样才能有担当精 神,最后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C.文章第段是并列关系,论证担当精神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D. 文章第段引出中心论点“我们若想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就应该培养自己的 担当精神。 ”第段论述了怎样

14、才能有担当精神,第段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解析:A 项本文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方式;B 项文章没有擦用正反论证;C 项文章 第段不是并列关系,而是递进关系。 )三、 (2016襄阳中考改编)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 吴黎宏 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对我 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 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待人真诚却嫌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这些问题, 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

15、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 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通过读论语 菜根谭 小窗幽记 ,懂得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学会了换位思考。由是,心智 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社会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对的事情很多, 烦恼总是难免。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化解。对我而言, 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 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被烤得烟消云散。读诗经 ,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 野上奔腾;读庄子

16、,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 ;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 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而且,读书的愉 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 读书可以防止浮躁贪婪,让心灵宁静淡泊。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 尤其作为一名干部,不时对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行校正,十分重要。对我来说,向书中的古 代圣贤寻求教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孟子说: “养心莫善于寡欲” ;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得“收 放心” ,磨炼自己的心性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来。一定意义上,业余时 间坚持读书,对世俗生活保持一份超然心态,能使人远离庸俗无聊,不被五光十色的诱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