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打造发展新引擎

上传人:j****h 文档编号:54486205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力打造发展新引擎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合力打造发展新引擎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合力打造发展新引擎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合力打造发展新引擎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合力打造发展新引擎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力打造发展新引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力打造发展新引擎(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南方日报2004-07-07 合力打造发展新引擎合力打造发展新引擎李美仪面对日益激烈国内外人才竞争,当前和未来发展的新动力在哪里?二零零四年七月七日召开的广东省科技教育人才大会强调,科技教育人才作为新世纪新阶段带动广东实现新跨越的强大引擎,需要全省社会各界合力打造。今后广东的发展关键在科技,基础在教育,核心在人才。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粤战略和人才战略的过程中,广东对科技、教育、人才工作做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必将为广东省经济建设、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围绕科技教育人才大会重点工作,特别邀请袁兆亿、陈斯毅、陈少兵、张铁明等专家谈如何贯彻落实全

2、省科技教育人才大会精神,推进广东省科技教育人才改革和发展问题。 用人体制创新是关键(广东省人才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袁兆亿)坚持以人才强省作为统领战略人才强省战略是广东省现阶段发展必然要采取的战略模式,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举措。这一制度安排必然会对广东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人才强省战略不但要在宏观上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统领战略,而且必须实实在在地渗透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有效带动全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惟此才能真正实现广东竞争力的提升。审视广东省人才工作的状况,当前应继续在以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以体制创新促进人才强省战略健康发展国力之争,人才之争,从更高层面来讲就是用人体制之争。体制因

3、素是影响人才强省战略的关键,人才工作的效果作为一种表象,其背后无不体现出体制的影响力量。目前广东省人才战略对体制发展的要求客观上已超越人为设计的体制本身,但是目前不少地方和部门在更新观念,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推进人才体制的适应性调整和改革方面仍显力度不足。人才发挥作用的前提应该是观念和体制的创新。任何发展战略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其实质在于期望通过上层建筑来推进经济基础的进步,这种进步不仅仅是在某些数量上的达标,更重要的是必须实现内涵上的超越。当我们面对着不断创新的当代经济基础模式,2如果体制创新乏力,将难以保证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协调发展。毫无疑问,加快体制创新已成为实现广东省人才强省战略目标的关

4、键要素。根据产业发展需求主动推进人才结构调整目前广东省人才结构调整的宏观系统运作效果尚不理想,人才引进不断,教育规模也在迅速扩大,但是根据广东产业的目前发展以及未来趋势所进行的人才结构调整仍然很不到位。特别是广东省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大省,但是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紧缺的情况仍较严重。长期以来,全国各地人才不断流向广东的客观事实,在一定程度上淡薄了广东主动参与人才竞争的紧迫意识。经济发展了人才自然来的思维模式对做好人才工作形成很大干扰。人才流动的市场特征使其必然带有一定的自发性,面对广东省产业发展的需求,如果政府不能及时地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和调控,促进广东省人才结构的合理调整,那么必将对广东省产业的健

5、康快速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从而延缓人才强省战略目标的实现。全力提升人才强省战略与经济发展的结合度当前,不少地方的人才战略与经济发展的结合度仍然较低,人才、经济“两张皮”的现象以各种方式不同程度地存在。人口素质是人才战略的基础,人口的整体素质还直接影响到我们承接高技术产业转移的能力。近年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部分高技术产业正逐步向海外转移,新加坡、印度等国成为其选择的主要对象国。良机稍纵即逝,如果我们不重视人才战略与经济发展的结合,加快培养起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大军,就很可能错过世界高技术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在参与世界经济大循环中将出现处于下游环节的不利局面。为此必须进一步明确人才工作的战略定位,

6、选准人才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结合点,才能在内涵上促进广东省经济发展的同时真正体现人才战略的本来意义。充分形成人才合理流动的良好局面一个成熟的现代社会对人才流动的要求是必然的客观规律,只有通过人才流动才能更好地带动技术、信息等创新要素之间的互动,才能更好地促进产业的发展。虽然,我们一直在大力引进海内外人才,但是对于省内现有人才的流动和发挥作用问题远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不少地方和单位人才积压和低效率的情况仍然较严重。特别是在如何通过合理的人才流动,达到大面积调动广3大人才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方面尚未找到有效的途径,这里面既有体制上的原因,也有观念、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拓宽技能人才成长

7、通道(广东省劳动保障厅培训就业处处长、高级经济师陈斯毅)我国加入 WTO 后,世界制造业正进一步向我国沿海地区转移。广东要抓住这个重要的机遇,真正建设成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就必须切实改变生产一线技术工人短缺、素质偏低,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状况,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掌握先进制造技术、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现代制造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其主要特征是信息技术渗透到制造业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使现代制造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必须根据技能人才成长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大力发展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事业等途径,拓宽技能人才成长的通道。一是要大力发展中

8、等职业教育,为高技能人才成长奠定基础。中等职业学校(含中专、技校、职中和成人中专)是培养中级技术工人的重要园地。从全国来看,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由于受观念、体制、政策、投入等多方面的影响,发展滞后,中等职业学校规模小,招生所占比例低,发展慢,成为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培养技术工人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瓶颈制约。从我国国情、省情和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来看,当前必须重点通过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大幅度提高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从而为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建议未来三年内,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应当提高到 70%左右,其中有 50%左右的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二是要充分发挥企业在职

9、业培训方面的积极作用,切实加强岗位培训和校企合作培训。近年来,在企业改制过程中,相当一部分企业借剥离企业办社会之机,撤销了企业举办的学校和培训机构,陷入了忽视职业岗位培训的误区。有的企业只是对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没有对技术工人进行岗位培训,忽视了“短板效应”。当前尤其要针对技术工人短缺的情况,加强企业职工岗位培训,结合本企业生产实际,开展岗位培训和技能提升活动。同时,要根据企业需求,充分发挥企业技能带头人和生产设备的作用,依托企业生产场地、设备和技术能力,探索建立校企合作办学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新模式,建立4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或技师工作站,与各类职业院校合作办学,开展“订单式”培训;完

10、善以师带徒制度,发挥技师的技能带头人作用。三是要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调整,构建中职与高职相互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疏通高技能人才成长的通道。从目标定位来看,高职院校应当成为培养掌握先进技术的高技能人才的摇篮。我认为,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根据技术进步、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定位,深化改革,抓紧调整专业设置,改革学制和课程设置,更新教材,改变教学模式和方法。特别是要改变传统的招生制度和方法,改变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和只在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生的做法,拓宽招生对象,实行面向中职毕业生和社会上具有同等学历或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自主招生,择优录取,从而打通中职毕业生或具有中级职业资格

11、证书的人员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的通道,形成中职与高职相互衔接、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四是要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重视和发展职业培训事业,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现代职业培训体系,为加快培养技能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持。在技能人才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而职业培训是终身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能人才成长过程最重要的支持。在现代社会,随着技术进步的不断加速,知识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对技术工人进行终身的职业培训是十分重要的。应当鼓励和引导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举办职业培训实体,采取非学历教育、短期培训、工学交替等多种形式,对没有机会接受学校教育的广大劳动者,进行有

12、针对性的、多层次的职业技能训练。 高教应成为高科技经济的“发动机”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副研究员、科技管理博士,陈少兵)广东高科技产业的“发动机”运转乏力每当人们提到现代高科技产业,就会想起世界高科技产业的两个摇篮:硅谷和 128 公路地区,而提到硅谷就一定会想到它的策源地斯坦福大学,提到128 公路地区就会想到麻省理工学院。以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为杰出代表的研究型大学,在高科技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中所起的决定性和持续性作用,使学者和政策制定者们把高等教育看成“区域和国家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但一个非常令人遗憾的现象是:作为全国最大的高科技产品生产和出口大省,我们5在谈论广东高科技产业蓬

13、勃发展时,好象怎么也与广东的高校沾不上边,在广东省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中很少能寻觅到广东高校的踪影目前活跃在广东省高科技产业领域、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 57%的内源型高科技企业的创业者大部分来自外省,技术主要来自外省,技术团队也主要由毕业于外省高校的技术人员担纲。作为融入国际高科技经济体系、实施 R&D 全球化、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科技资源的重大举措,广东省的高科技企业率先把自己的研发机构设在了国外和国内知识资源丰富的中心城市,但目前设在省内大学的研究开发机构的数量远远少于设在省外的研究开发机构的数量,相应地这些企业的研发机构聘用广东省高校技术人员的人数和投入到设在广东省大学的研发机构的经费,与

14、省外机构相比少多了。大学科技园和校办科技企业没有形成气候,与高新区相隔较远(如广州) ,联系不多(如深圳) ,因而没有形成共生关系。广东省的高科技产业采取“拿来主义”实现了比较成功的发展,因此有人认为没有广东省高等教育的支撑,广东一样建成了高科技大省,言下之意是产业和高等教育可以分离。难道我们的高科技经济就不需要“发动机”?我们的高科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真的不需要广东省高等教育的支撑?回答是否定的。观念落后和制度缺陷阻碍了“发动机”功能发挥广东省的高等教育从规模上讲在全国还是处在前列的,从质量上看与高等教育发达的省份也没有很大差距,但它没能发挥出高科技产业“发动机”的功能,没能成为地区经济最主要

15、的推动力,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制度设计的缺陷和观念落后是重要的两个方面。首先是观念问题。广东省的高等院校没有真正把地区经济和高科技产业发展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即使喊出了这样的口号但实际上也缺乏这种观念。当前广东的校园创业精神和创业文化比较淡漠,岭南文化中的一些消极因素以及“围墙”教育影响很深,人才的培养模式跟不上时代步伐。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短期效益等造成的“重商”型商业文化气息在校园占了上风,创新、创业气息不浓。工科院校、工科专业的观念尤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没能和科技、经济界面建立相应联系。不少学校普遍存在介入经济和科技活动不利于建立名校、提高学校知名度的观念,甚至把大学教育和经济活动割

16、裂开来。事实上发6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各大学往往比较专注于满足本地经济的需要,通过实验室、合作研究带动经济发展,通过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这些大学提升学校知名度。其次是制度设计存在缺陷。到目前为止,广东省还没有建立起符合广东省自身特点的各类科研经费资助机制、专利等利益分享机制、竞争规则和激励机制。从各类科研课题的选题、各种类型的奖励机制到知识成果的转让,都没能突出体现大学的知识产业化功能,鼓励大学服务于产业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在政策层面上,鼓励大学加强与产业界联系的政策远远不够,尤其缺乏可操作的政策,造成广东省知识创新界面与科技创新界面之间的联系不紧密;知识产权的利用、转移、保护的措施跟不上,没能起到推动知识向高科技产业流动、扩散、渗透的作用。此外,高等教育的“内功”不够、工科专业水平不够高是制度缺陷的外在表现。知识产业化没有成为大学与产业间的纽带是制度缺陷的关键。中介机构、大学科技园、专门从事培育学校小公司的风险投资等等,是密切大学与产业界联系的重要纽带,但广东省这几个方面发育不全或是根本没有发展起来。大学和产业间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