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每章要点(精简)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54473955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3.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学每章要点(精简)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免疫学每章要点(精简)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免疫学每章要点(精简)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免疫学每章要点(精简)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免疫学每章要点(精简)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免疫学每章要点(精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学每章要点(精简)(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免疫球蛋白第一章:免疫球蛋白 本章要点本章要点: 1. Ig 的基本结构,功能和水解片段 2. Ig 多样性形成的机制 3. 小分子抗体的特点 4. 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嵌合抗体、改型抗体,CDR、ADCC 等概念 一、一、Ig 的基本结构、功能和水解片段的基本结构、功能和水解片段 (一一) 基本结构基本结构 1、组成:由一对较长的和一对较短的多肽链组成、组成:由一对较长的和一对较短的多肽链组成 四条多肽链长链:重链(Heavy Chain, H 链) ,450-550aa,55-57KD 短链:轻链(Light Chain, L 链) ,214aa,24KD 二硫键:H 链和

2、L 链之间,两条 H 链之间,由二硫键连接,呈 Y 型 2、命名、命名 H 链:链:分五类 、 、 、 、 链,IgD 、IgM、 IgG、 IgE、 IgA L 链:链:分两型, 型和 型 3、分区、分区 N 端:端:aa 序列变化(序列变化(110 个残基)个残基) ,C 端端 :则相对稳定:则相对稳定 可变区(Variable region, V 区)近 N 端:V 区= 1/2 L 链+ 1/4(1/5)H 链 恒定区(Constant region, C 区) 近 C 端:C 区= 1/2 L 链+ 3/4(4/5)H 链 铰链区位于 CH1 和 CH2 之间,富含脯 aa,富有弹性

3、,可自由折叠意义:能使 V 区与不同距离的抗原结合、补体结合位点易于暴露,IgM 和和 IgE 无铰链区高变区(高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HVR):):可变区中某些区域的 aa 组成和排列特别易变化或具更高的变易性 CDR(互补决定区):(互补决定区):Ig 的抗原结合部位和抗原表位互补结合部位,决定抗体的特异性 多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由含多种抗原表位的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免疫血清,含多种抗体的混合物,称多克隆抗体 (二)(二) 功能功能 1、Ig 功能区功能区L 链:链: VL 、 CL H 链:链:IgG、IgA、IgD: VH、CH1、CH2、CH3IgM、IgE:

4、VH、CH1、CH2、CH3、CH4 2、功能区的作用、功能区的作用 VL、VH: 抗原结合部位 HVR(CDR)与抗原表位结合 CH1、CL:遗传标志所在 IgG- CH2:补体结合位点,通过胎盘部位 CH3:与各种组织表面 IgG Fc 受体 (FcR)结合部位 IgM:CH3 :补体结合位点 IgE:CH2、CH3 :与肥大细胞、嗜碱性 粒细胞的( IgEFc 受体 FcR)结合部位Ig 的其他片段的其他片段 : J 链链 (Joining Chain):):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 Ig 单体作用。 SIgA:二聚体 IgM:五聚体 分泌片分泌片 SP(Secretory Piece):):

5、是 SIgA 上 的一个辅助成分上皮细胞合成,分泌到黏膜细胞表面 作用:具抵抗外分比液中蛋白水解酶的降解作用,稳定 SIgA 的作用。 (三)水解片段(三)水解片段 木瓜蛋白酶IgG 2Fab 段 + Fc 段( 抗原结合片段) (可结晶片段)胃蛋白酶IgG F(ab)2 段 + pFc段( 抗原结合片段) 碎片意义:意义:F(ab)2 段保持了与抗原结合的生物学活性,又减少了 Fc 段的生物学活性。可应用于生物制品研究,如精 致抗毒素等二、二、Ig 多样性形成的机制多样性形成的机制 1、组合造成的多样性、组合造成的多样性 众多的 V 区基因片段的组合和轻重链的组合, 众多的 V、D、J 基因

6、中,重排时每个片段只能取一个, 就存在多种 组合。 Eg.VH: 51 个基因片段,编码 CDR1、CDR2 部分的 aa DH: 30 个基因片段,编码 CDR3 中的大部分 aa JH:6 个基因片段,编码其余的 CDR3 部分的 aa 和第四个骨架区 VH 链:51 x 30 x 6 = 9180 种2、连接造成的多样性、连接造成的多样性 CDR3 区位于 V、J 和 V、D、J 片段连接处,两片段之间可插入或丢失数个核苷酸,增加了互补决定区(CDR3)的 多样性 N-氨基酸插入 3、体细胞高频突变造成的多样性、体细胞高频突变造成的多样性 成熟的 B 细胞重排的 V 区基因,往往在抗原的

7、刺激下发生点突变,突变的频率非常高(每次细胞分裂,大约每 1000 个 bp 中就有一对发生突变,而其他体细胞的突变频率为 10-10bp) 称为体细胞高频突变 三、三、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特性 1、 特异性结合抗原:特异性结合抗原: 与 Ag 的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必须是超变区与抗原的空间构象完全吻合 与抗原结合后,可介导体内的多种生理和病理效应(中和病毒、毒素,介导炎症反应) ,体外可产生凝 集、沉淀现象用于检测等 2、活化补体:、活化补体: IgM,IgG1,IgG2,IgG3-经典途径 凝聚的 IgA,IgG4,IgE -旁路途径 3、 结合结合 Fc 受体:受体:

8、Ig + Ag Ig 的 Fc 段活化 与细胞表面的 Fc 受体结合 介导 I 型超敏反应 调理吞噬作用 发挥 ADCC 作用 4、通过胎盘、通过胎盘:IgG : 唯一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母体的 IgG CH2 滋养层细胞内吞主动外排胎儿体内 吞噬囊泡中有 IgG 的 Fc 受体而无其他 Ig 受体,且 IgG 与 FcR 结合后得以避免被酶水解 四、四、小分子抗体的特点小分子抗体的特点 小分子抗体:小分子抗体: Ig-酶解酶解-提取提取 Fv 片段(片段(VH+VL)或)或 Fab 段:段: 抗原结合特异性不变, 非常适合临床诊断,肿瘤的导向治疗 用噬菌体表达技术表达人抗体片段 人抗体多肽基

9、因(VL,VH)+ 噬菌体(M13/Fd)外衣壳蛋白 III 基因的 N 端融合,转染 E.coli,噬菌 体表面出现抗体多肽 特点:特点: 仅含 V 区结构 ,免疫原性较弱 分子量小,易通过血管壁,可有效克服肿瘤灶组织对抗体的生理阻抗 无 Fc 段,不与非靶细胞的 FcR 结合,易达肿瘤病灶,适合临床诊断,肿瘤的导向治疗 与靶细胞抗原结合力较弱 半衰期短,影响到达肿瘤局部抗体的浓度 五、抗体的异质性五、抗体的异质性抗体分子的多样性 抗原抗原 A/B-机体机体-抗体抗体 A/B(识别不同抗原(识别不同抗原) Ig可变区(可变区(CDR)差异)差异 抗原抗原 A-机体机体-抗体抗体 A(IgM/

10、IgG):识别同一抗原):识别同一抗原) Ig恒定区差异恒定区差异 抗体恒定区的异质性Ig 类型 1)类与亚类:)类与亚类:类:类: IgG、 IgM 、IgA、IgD、IgE亚类:亚类:IgA:IgA1、IgA2( 1、 2)IgG:IgG1IgG4(1、 4)尚未发现尚未发现 IgM,IgD, IgE 有不同亚类有不同亚类 2)型与亚型:)型与亚型:型:型: 和和 ,:=2:1 (人)(人)亚型:亚型:1-4 四个亚型四个亚型 抗体异质性产生因素:外源性Ig 多样性 内源性Ig 血清型 Ig 多样性多样性: a.自然界多种不同的抗原(表位)诱导机体产生多种不同的特异性抗体 b.同一种抗原(

11、表位)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相同、类型不同的抗体 Ig 血清型血清型:Ig 具有双重性:a.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抗体特性b.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抗原特性 类型:同种型 :(存在同种抗体分子中的抗原表位;同一种属所有个体 Ig 分子共 有的抗原特异性标志;具种属特异性,为种属型标志,存在 IgC 区) 同种异型 :(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的 Ig 分子所具有的不同抗原特异性,因而可在同种异体间诱导 免疫反应;为个体型标志,存在 IgC 区、V 区) 独特型:(同一个体不同抗体形成细胞所产生的 Ig 分子的 V 区的抗原性不同(CDR 序列) 六、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合成六、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合成 1.

12、Ig 主要由脾、淋巴结和其他淋巴组织内的桨细胞所产生。重链和轻链分别合成,然后装配。 2.Ig 的合成过程:转录、mRNA 剪切、合成重链和轻链;在粗面内织网装配四肽链;转运、加糖基、分泌胞外。 3.B 细胞在抗原刺激后,最初只合成 IgM,后合成 IgG。 免疫球蛋白类型转换免疫球蛋白类型转换: 指一个 B 细胞克隆在分化过程中 V 区基因不变,而 CH 基因片段不断发生重排,即识别 抗原的特异性不变,但 Ig 分子的类和亚类发生变化。 Ag 机体 B 细胞 :先 IgM(VDJC) 、IgG (VDJC)V 区:V-D-J 基因不变,识别抗体能力不变C 区:C 转换为 C,从 IgM-Ig

13、G第二章:补体系统第二章:补体系统 本章要点本章要点: 补体、补体系统、MAC 的概念 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比较 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一、补体系统由补体的固有成分、补体调节蛋白和补体受体(一、补体系统由补体的固有成分、补体调节蛋白和补体受体(CR)组成)组成 1、补体的固有成分、补体的固有成分 补体成分 C1-C9,其中 C1 由 C1q,C1r,C1s 三个亚单位组成 MBL:甘露聚糖结合凝结素 丝氨酸蛋白酶 B 因子:C3 激活剂前体 D 因子:C3 激活剂前体转化酶原 P 因子:备解素 2、补体调节蛋白:、补体调节蛋白:以可溶性或膜结合形式存在 C1 抑制物 I 因子(C3b 灭活因子):对

14、 C3b 具强大而迅速的灭活作用 H 因子:C3b 灭活因子促进因子 C4bp,C8bp 3、补体受体(、补体受体(CR):):介导补体活性片段或调节蛋白生物学效应(CR1-CR5) CR1 (CD35):C3b 受体,结合 C3b,C4b抑制补体活化 促进吞噬、清除免疫复合物 -CR2 (CD21) :C3d 受体,结合 C3d,C3dg,EBV 调节 B 细胞功能 介导 EBV 感染CR2 缺陷小鼠 B 细胞数量减少 -CR3 (CD11b/CD18):整合素 2 亚家族成员 二、补体的理化性质二、补体的理化性质 1、对热不稳定,60 30 分钟灭活 2、具酶活性(除外 C1q) ,但均以

15、无活性的形式存在体液中 3、C1q 带有与抗体结合的位点 4、含量相对稳定,约占血清总球蛋白的 10%,C3 含量最高,病理状态时可升高或降低。三、补体系统的激活特点三、补体系统的激活特点 1、补体的激活过程,相继依次激活的连锁反应、补体的激活过程,相继依次激活的连锁反应活化的成分以:C3b ,C1 ,B,D 表示,灭活的成分则用: i 表示, i C3b 表示。 2、 激活过程是补体成分被消耗,裂解过程,产生一大一小两片段激活过程是补体成分被消耗,裂解过程,产生一大一小两片段, 分别以分别以 b,a 来表示来表示裂解C3C3b + C3a 3、 激活可在液相或固相上进行,其片段复合物并非固定 在细胞膜上的某一点,而是向前滚动,越移越大,类 似滚雪球 4、 系统中调控因子起控制激活作用,使之维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