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课件】麻疹监测方案介绍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472244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训课件】麻疹监测方案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培训课件】麻疹监测方案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培训课件】麻疹监测方案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培训课件】麻疹监测方案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培训课件】麻疹监测方案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训课件】麻疹监测方案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训课件】麻疹监测方案介绍(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麻疹监测方案介绍,监测目的,及时发现麻疹病例,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 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人群免疫状况,确定易感人群,加强预测预警。 了解麻疹病毒学特征,追踪病毒来源、传播轨迹。 评价预防控制效果,为适时调整消除麻疹策略措施提供依据。,单病监测系统,监测方案修订的主要内容,病例定义及分类 合格血标本及标本采集问题 血清学检测 监测内容 单病系统定制,监测病例定义,与2003年监测方案定义保持一致: 从消除麻疹的角度出发,将所有麻疹疑似病例作为监测对象 麻疹疑似病例定义为: 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 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麻疹

2、病例分类的修订,现行方案以流病资料和实验室结果进行分类 疑似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 确诊病例 实验室确诊病例 临床确诊病例(流行病学依据) 排除病例,新方案主要按照实验室检测和流调结果进行分类 疑似病例 实验室诊断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 排除病例 新方案使病例分类与大疫情分类保持一致 便于两个系统数据的对接,流行病学信息对病例分类的作用,临床诊断病例 与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有流行病学联系 确定诊断把握度大 与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无流行病学联系 确定诊断把握度小,无标本病例 暴发疫情,未采集标本病例 标本采集时机不佳,导致结果阴性 检测试剂问题,流行病学信息对病例分类的作用,排除病例 与实验室确诊的其它发热

3、、出疹性病例是否有流行病学联系 有,排除把握大 无,排除把握小,无标本病例 风疹暴发疫情中未采集标本病例,病例分类:实验室诊断病例,麻疹疑似病例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者 从麻疹疑似病例的标本中分离到麻疹病毒或检测到麻疹病毒基因者,病例分类:临床诊断病例-1,麻疹疑似病例无标本,且无其它原因可以明确解释者; 出疹后3天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阴性者, 且无其它原因可以明确解释者; 第二份血?,病例分类:临床诊断病例-2,出疹后428天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阴性,但与实验室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联系者,且无其他明确诊断者; 前提:符合疑似病例定义 考虑试剂问题

4、,可再次复核 在暴发疫情中可能出现,病例分类:排除病例-1,麻疹疑似病例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阴性、风疹IgM抗体阳性,或经实验室确诊为其它发热出疹性疾病者; 风疹监测?,病例分类:排除病例-2,麻疹疑似病例无标本,或出疹后3天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阴性,但有其它原因可以明确解释者 如与风疹实验室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联系,病例分类:排除病例-3,麻疹疑似病例出疹后428天采集的血标本麻疹IgM抗体阴性,但 与实验室确诊病例无明确流行病学联系 或有其他明确诊断,麻疹疑似病例分类图示,合格血标本问题,2003版方案中规定:出疹后3天内采集的血标本定义为不合格血 合格血检测结果作为病例分类

5、的依据 3天内采血检测麻疹阳性不合格血 不利于提高血标本采集率 不适合作为直接考核指标 新方案修改计划 病例分类定义中直接写明采血时间 合格血标本定义仅限于标本状态 对于3天内鼓励采血,阴性血可再采第二份血标本,监测内容,病例报告 病例监测 暴发疫情监测 预测预警 免疫水平、疫苗效价、免疫成功率监测,病例报告,按国家近年新发布的规范执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消除麻疹行动计划 已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 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城市6小时以内,农村12小时以内报至当地

6、县级CDC,24小时寄出。县级CDC网络直报。,突发事件相关信息,在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厂矿等集体单位7天内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疑似病例,应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的要求报告。,病例监测,流行病学监测 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病例调查和个案管理 主动监测 实验室监测 实验室网络 血清学检测 病原学检测 生物安全 质量控制,标本的采集与运送,医疗单位负责就诊病例血标本采集 填写标本送检表,通知CDC 县CDC负责组织未就诊病例血标本采集 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理、主动搜索发现 采集的血标本应在24小时内送至县CDC 县CDC收到标本后,48小时内送达本地麻疹

7、血清学实验室 血清和标本送检表 发现暴发疫情时,血标本要快速送检。 并采集出疹早期病原学标本送省CDC进行病毒分离,合格血标本的基本要求 出疹后28天内采集, 血清量不少于0.5ml, 无溶血,无污染; 28条件下保存、运送。 出疹后3天内血标本麻疹IgM阴性或可疑病例 出疹后428天采集第2份血标本。,病例调查和个案管理,每例麻疹疑似病例都应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报告地县级CDC负责疑似病例个案调查、标本采集和送检工作。 接到报告后48小时内完成流调,填写“个案调查表” 完成调查后48小时内录入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跨县区就诊者返回现住址等原因无法完成调查、采样的 报告地CDC将信息

8、反馈至现住址所在地CDC,由现住址CDC最终完成调查、标本采集和送检工作。 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的同时,报告地和现住址CDC均应对患者居住地或活动场所进行调查,了解麻疹传播情况。,主动监测,县级CDC和乡镇级预防保健单位,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每旬到辖区内相关医疗单位进行麻疹疑似病例的主动监测,并记录主动监测完成情况。,实验室监测,全国麻疹实验室网络:由国家、省、市三级CDC麻疹实验室组成 国家级:麻疹病毒基因定型 省级:病毒分离 市级:血清学检测任务 有条件的县级CDC或医疗单位,经省级CDC认可,可承担麻疹血清学检测工作。,血清学检测,承担血清学检测任务的麻疹实验室 收到血清标本后3

9、天内完成麻疹IgM检测, 麻疹IgM阴性标本,应进行风疹IgM检测 血清IgM抗体检测统一应用ELISA方法,病原学检测,省级麻疹实验室负责麻疹病毒分离工作 接到标本的28天内完成病毒分离 分离到的毒株28天内送国家实验室基因定型 国家麻疹实验室在收到毒株标本14天内完成基因定型,并将结果反馈给送检单位。,暴发疫情监测,现阶段麻疹暴发定义为: 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天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或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天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暴发疫情应采取的措施-1,疫情报告 立即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如果暴发疫情达到突发事件的级别

10、,同时报告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 病例调查与核实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县级CDC具体实施。 县级CDC在24小时内到达现场开展调查。 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模,或出现死亡病例的,市级必须参与调查; 达到较大及以上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病例的,省级必须参与调查。 每起麻疹暴发疫情 疑似病例均应进行个案流调 采集暴发早期病例血清学标本立即送检,核实暴发性质。 采集新发病例病原学标本,送省级进行病毒分离。,暴发疫情应采取的措施-2,主动搜索 对医疗单位开展病例主动搜索,必要时开展社区病例主动搜索; 对出现暴发疫情的托幼机构、学校要核查晨检记录和因病缺课记录; 对发

11、生疫情的用工单位,应核查其务工人员进出登记和健康状况记录。 流行因素调查:综合分析暴发原因 调查和评估疫情发生地及周边地区15岁以下儿童麻疹疫苗接种情况、学校查验接种证工作开展情况 病例免疫史 开展医院感染调查 病例居住环境和当地人口流动情况等 预防控制措施评价 对采取的应急接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传染源管理等措施进行分析 评价控制效果,预测疫情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控制策略和措施。 县级CDC在疫情处理完毕后7天内完成调查报告,逐级上报,同时填写麻疹暴发疫情汇总信息表,录入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预测预警,定期组织有关专家,结合历年麻疹疫情、接种率及人群免疫状况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对当地麻疹

12、疫情发生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及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预防控制工作建议。 在麻疹流行季节,要指定专人对辖区内网络直报系统麻疹疫情进行实时监测,早期识别可能的暴发疫情,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供预警信息。,免疫水平、疫苗效价和免疫成功率监测,健康人群免疫水平监测 兼顾监测具有连续性、代表性的同时,重点考虑常规免疫规划工作薄弱和流动人口聚集的地区。 每个点监测对象分为8个年龄组:1岁、12岁、34岁、56岁、710岁、1014岁、1519岁、20岁的健康人群,或者根据当地麻疹发病的年龄特点、人口流动情况,适当调整分组。 每个年龄组3050人。 抽样方法、检测方法、检测试剂的科学统一很关键。 麻疹疫苗效

13、价监测 每年选择2条疫苗运输路线,开展麻疹疫苗效价监测。 免疫成功率监测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开展。,信息的录入和管理,传染病报告卡信息由病例报告单位录入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流行病学个案调查信息由县级CDC于调查完成后2日内录入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有关工作规范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另行制定 实验室检测结果由检测单位于检测完成后24小时内录入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并将检测报告反馈至标本送检单位。 县级CDC根据流行病学信息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对病例进行最终分类。 原始资料: 流行病学原始资料由县级CDC保存; 实验室检测原始记录由检测单位保存。,信息交流与反馈,定期对当地麻疹监测资料进

14、行汇总, 综合分析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评价当地接种率和人群免疫水平 监测结果与意见 及时反馈给下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报上级CDC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职责-2,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全省麻疹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指导; 建立和完善本省的麻疹监测网络; 指导和参与麻疹暴发疫情调查; 对本省监测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定期分析和反馈; 进行麻疹病毒分离;对本省麻疹实验室网络进行考核; 对本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对本省麻疹监测系统进行管理和质量控制; 组织开展本省麻疹免疫水平、疫苗效价和免疫成功率监测工作,并按相应要求上报监测结果; 对本省麻疹监测系统运转状况进行督导、评价。 市级疾病

15、预防控制中心 为全市麻疹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指导; 对本市监测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定期分析和反馈; 开展麻疹疑似病例血清学检测和结果反馈; 指导和参与麻疹暴发疫情调查; 对本市各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对本市麻疹监测系统运转状况进行督导、评价。,各级职责-3,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负责具体实施麻疹监测工作; 开展麻疹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信息录入; 负责麻疹疑似病例标本的收集、采集和运送; 定期对辖区内医疗单位开展麻疹疑似病例主动监测; 对本辖区监测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定期分析和反馈; 对本辖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开展辖区内麻疹暴发疫情的调查与处理。 医疗单位 负责麻疹病例的报告和就诊病例

16、的标本采集工作, 协助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运送工作; 对本单位医护人员进行培训; 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对病人进行隔离和医疗救治,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监测指标,监测系统敏感性指标 麻疹监测病例中的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 以省为单位2/10万 达到1/10万的县区比例80 监测系统及时性指标 麻疹疑似病例48小时完整调查率80 实验室血清检测结果7天内及时报告率80 监测系统特异性指标 麻疹疑似病例血标本采集率80 麻疹暴发疫情血清学确诊率90 采集病原学标本的暴发疫情占总起数百分比80,监测指标说明-1,排除病例是指 根据病例分类定义,经实验室检测、临床诊断或流行病学调查等排除麻疹的疑似病例。 麻疹疑似病例48小时完整调查率48小时内进行完整个案调查疑似病例数 100报告疑似病例总数 其中,48小时是指 调查日期距接到病例报告日期的间隔。 完整个案调查是指: 完整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住址等人口学信息, 有核心的出疹日期、标本采集情况及日期、免疫状态、最后一剂麻疹疫苗接种时间以及流行病学接触史等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