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甫田文学概论第二章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4471526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4.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甫田文学概论第二章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刘甫田文学概论第二章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刘甫田文学概论第二章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刘甫田文学概论第二章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刘甫田文学概论第二章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刘甫田文学概论第二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甫田文学概论第二章(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文学的审美特征,比较两段有关王熙凤的文字,看看他们在语言表述、叙述方式上有何不同?,红楼梦 第三回 托内兄如海酬训教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中国文学史第四册(游国恩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王熙凤是作者笔下第一个生动活跃的人物,是一个生命力非常充沛的角色,是封建时代大家庭中精明强干泼辣狠毒的主妇性格的高度结晶品。从她一出场就生龙活虎,如火如荼。作者一面无情地揭发凤姐一切罪行,并不遗余力地刻画她独断专行、不恤人言、不顾后果的毅力。但另一方面也深刻地剖析这位强者内心中多少矛盾与软弱之处。,一语未完,只听后院有笑语声,说:“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黛玉思忖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如此,这来者是

2、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环拥着一个丽人,从后房进来,这个人打扮与姑娘们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仙妃子,贾母笑道:“你不认得她,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辣货,南京所谓辣子,你只叫她 凤辣子就是了。”,文学作品运用描述性的、感性的语言,用形象来反映生活;而非文学体裁的作品则运用陈述性的、理性的语言,用概念来反映生活。两者的言说方式不同。,一、文学与社会科学的异同,相同之处: 1. 在来源上,都是客观世界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都属于社会意识。 2.在认识过程中,都遵循着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即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接受实践的检验。 3. 在作用上,都是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

3、筑,都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不同之处:,1. 反映的形式不同。社会科学用抽象的概念、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逻辑推理的方法,以理论的形式来反映社会生活;而文学则用具体感人的艺术形象,用形象说话,审美的形式来反映社会生活。 2. 反映的具体对象不同。社会科学一般只研究生活中某一个方面的现象和规律,以形成某一学科;而文学则以人物为中心,把整个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来反映,其表现对象是经过审美主体情感体验即心灵化的对象。,3. 对读者起作用的特点不同。社会科学主要用抽象的说理,用逻辑力量证明某种真理,以理服人,从理智上令人有所信;而文学则主要通过一幅幅具体鲜明的艺术形象,以情感人

4、,使之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作品的观点和思想。 4. 思维方式不同.社会科学主要运用抽象思维,文学艺术主要运用形象思维.,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誉为“形象化的资本论”,“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恩格斯),第一节 文学形象的含义与特征,一、文学形象的内涵及分类(一)文学形象的内涵在分析什么是艺术形象时,首先要对艺术形象与形象性因素以及非艺术的物象加以区别 所谓形象性因素是指一些生动而具体的形象性的描述,形象化的语言。,简言之,形象性因素是构成艺术形象所不可缺少的,形象性因素不光在文艺作品中有

5、,在社会科学著作中也可以存在,而艺术形象是文艺作品所独有的。“新中国站在每个人民的面前,我们应该迎接它。新中国航船的桅顶已经冒出地平线了,我们应该拍掌欢迎它。举起你的双手吧,新中国是我们的。”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所谓非艺术的“物象”,是指实物模型、科学论著中的插图等。它们要求客观、精确,按比例制作。其功能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某种抽象的科学原理,不允许渗透进作者的主观色彩,不允许对对象做艺术加工。 如生物挂图的马和徐悲鸿画的马的对比.,艺术形象的含义,指在审美理想指导下经过专门艺术加工并专供审美之用的一切艺术形象。在文学理论中也称文学形象或简称形象,它是通过语言塑造的。广义的:指文学作品显现

6、的综合的整体的艺术画面。狭义的:专指人物形象。,(二)艺术形象的分类:,可分为抒情形象和叙事形象。 抒情作品的抒情形象主要显现为情景,成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情景被称为意境。如古代诗词作品。 叙事作品中的叙事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环境形象 。叙事文学中最突出最中心的是人物形象,是构成作品的形象体系的核心。,因此当我们在分析某个叙事作品的艺术形象时,既是指那副完整的具有审美意义的有声有色的人生图画,也可以指活跃其间处于中心地位的人物形象。,(三)文学形象和其他形象的比较 1、 两组比较:,日常生活中的形象,文学形象,爱莲说 (宋)周敦颐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莫道不

7、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青松 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文学形象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形象的区别:生活形象是客观的,是一种“自在之物”,文学形象是主客观的统一。即使是生活中丑的东西、平淡的事物也可以成为艺术中美的形象。,2、,其他艺术种类的形象,文学形象,鲁迅故乡:“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 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

8、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朱自清荷塘月色:“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我真喜欢听,耳朵如鱼得水,在那音乐里栩栩游着。(张爱玲),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辛弃疾) 于沙的诗夜,在庐山写彭德怀:“他,搔一搔断发/翻一翻日记/拍一拍桌沿/把一声叹息/抛落在灯前”,文学通过语言塑造形象会用到描写法,但是更多地是用比喻法。此外文学语言的符号性,汉字本身的象形特点会唤起联想与想象,使得文学形象具有具象性和形象感。,文学形象的定义能够把主体从现实生

9、活中所获得的审美意识通过语言外化为使他人在接受过程中产生想象与联想的感性对象。,(四)、文学的语言与形象1. 言意矛盾:蕴涵在丰富的思想感情中的“意”很难用抽象的概念语言表达。“言不尽意”、“难言之苦”、“文不逮意”。 19 世纪俄国诗人纳德松感叹道:“世界上没有比语言的痛苦更强烈的痛苦了。” 刘禹锡在诗歌中咏叹过:“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 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卢延让苦吟:“莫话诗中事,诗中难更无。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2. “立象以尽意”现实存在的言意矛盾,使人们常有难言之苦、言不尽意,形象可以传达语言不可说或者说不尽的内容子曰:“书不尽言

10、,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歌曲最浪漫的事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 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直到我们老得哪儿也去不了 你还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清刘熙载诗概:“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从作品的角度看,文学的要素只有两个:,一是文学所表现的生活即形象,一是文学用来表现生活的手段即语言。语言是塑造形象的,形象是文学作品中语言运作的目的。因此,在文学作品中,与语言相比,形象不能不是更重要的因素。,在文学中,形象是比语言更重要的

11、东西,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有四个要素:宇宙、作者、作品、读者。在这四个要素中,作品处于中心位置: 一、文学作品是文学价值的承载体,整个文学活动,它的价值最终要落实到作品身上。 二、它是四要素的核心,其他三个要素要通过它才能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只有作品才是唯一具有可以永久保存的物质形式、可供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直接地具体地把握的东西。,3. 形象大于思想:,其意思,一是说,文学形象内涵的丰富、复杂、多义、含蓄,不是几个简单的概念就可以把握的;另一方面是说,由于文学形象在显示思想感情上有以上的特点,读者可能、也可以在接受过程中补充、丰富和发挥文学形象的内涵,从而获得与作家意图不一致的思想认识

12、。 “形象大于思想”是文学鉴赏中带有普遍性的现象。,鲁迅说:对于红楼梦的主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经济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辨析:,毛泽东的反对自由主义一文用了“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对联,这种描写就是所谓的文学形象。,(五) 、文学形象的特征 1、间接性指作为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它只能通过接受者的想象和联想才可能间接地被感知。如阿Q、唐吉柯德,比较三个描写女子之美的句子,看看那一句最恰当地运用了间接性的特点塑形?绝代佳人眉如翠羽,肌如白雪回眸一笑百媚生,托尔斯泰曾做过这样

13、的比喻,他说作家是电波发射机,读者是接收机,而语言是电波。电波本身不是形象,只通过接收机的功能才能形成形象。,2. 心象性,是指人们在接受文学形象时的心理活动其实是一种和语言密切相关的表象运动。文学可以将本身不具形体、难以捕捉的心理活动(某种情绪、情感、思绪、感受)转化为人能够感知的艺术形象。心象性的文学形象在诗歌中经常出现。 文学形象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具有确切的指向性、定量的模糊性和具体可感性。 宋祁玉楼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刘恒的小说伏羲伏羲:,太阳已经高过岭

14、脊,雾蒙蒙地像个让南瓜汤泡碎了的鸡蛋黄。杨金山在骡子腰上晃来晃去,脑袋上的礼帽像个掀翻了而倒扣着的灯碗,十六岁的杨天青秃头刮的白又白,在秋日肃冷的早风中闪耀着天真而健康、喜悦而生动的光芒。,3. 概括性,是指形象具有传达丰富的内在意蕴的功能。首先,通过个别概括一般,通过偶然表现必然。其次,文学形象的概括性还表现为某种感情、某种精神境界、某种道理。再次,有的形象仅为表达一种如黑格尔说的“生气”、“灵魂”、“精神”而存在。中国古代文论中称这种形象的概括方式为“传神”。此外,文学形象的概括性还表现为能传达难以言说的意念和境界。,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 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

15、在此山中。”,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月夜沈尹默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沈尹默,全诗只有四行,却清晰地勾勒了一幅“月夜”的场景:霜风,月光,高树,“我”,共同构筑了“月夜”的存在。这种看似简单的物象组合,所透露的诗意消息的确是“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的,意涵的朦胧感增加了这首诗的整体韵味。值得玩味的是这四种物象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即前两种物象与后两种物象以及后两种物象之间的关系。正是这种方位关系把诗的时间主题(“月夜”)转化为空间主题。四种物象显然都有所喻指,前两种物象也许只是铺垫性质的,是为了呈现后两种物象;而后两种物象之间的关系更加耐人寻味

16、,“我”与高树主动拉开距离,是表明了某种“遗世独立”的人格,抑或某种情感(譬如爱情)态度?值得玩味却不能完全索解。总之,这些关系所传达的意绪、体验全然不同于古典时代的意绪,在一定程度上应和了时代氛围的召唤。,思考辨析:,文学形象的概括性不同于抽象性。,二、 文学的情感性,(一)、文学与人学 文学的独立性就在于:它是以自己特殊的形式为了人而再现和表现人的创造,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呈现,正是为了人而再现和表现人这一独特文学性质,把文学的社会、文化、语言、艺术多种属性融汇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的融汇点就是人。所以对文学最简洁的表述就是“文学是人学”。,1、文学的表现对象主要是人,几乎任何一部作品都无法摆脱的内容就是人。文学可以不描写其他的一切事物,但是不能不描写人。可以说,人是文学之魂,文学舍弃了人也就成了一具无魂的僵尸。,2、文学的目的最终是为了人,文学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目的,但所有这些目的的都直接或间接地与人有关,都离不开人。柏拉图说文艺是为了使人“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列夫托尔斯泰认为“艺术家的目的”是为了“使人热爱生活”,列宁说“真正的文学”“能教导人,引导人,鼓舞人”。所有这些说法都道出了同一个意思:文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