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史2011秋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471494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PPT 页数:209 大小:14.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建史2011秋_第1页
第1页 / 共209页
中建史2011秋_第2页
第2页 / 共209页
中建史2011秋_第3页
第3页 / 共209页
中建史2011秋_第4页
第4页 / 共209页
中建史2011秋_第5页
第5页 / 共2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建史2011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建史2011秋(2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建筑史,(古代部分),任课教师:包海斌 课后有问题可以:,课程包含的内容,古代部分 夏商周到明清 传统建筑体系 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现代部分 清末到新中国建立 传统建筑到现代建筑的转折,为什么学习中国建筑历史,了解历史基本知识 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所必须 作为受过建筑教育的人所必须 专业发展的需要 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工程设计 长远专业发展的基础 全面人生的需要 建筑历史是历史的一部分,如何学习本课程,学习态度 本课程不是服务,而是教学 重视学习事件本身,需要端正的态度 交过学费买学分 不刻苦就可以学会 认真听讲 听讲相比自学的效果事半功倍 课堂学习是愉快的学习,并不是教材的朗读 课外阅读

2、课时有限,需要课余自学加以补充 拓展学习兴趣,学习上课纪律,尊重学习这个事情本身 纪律是学习效果的保证 不得聊天影响他人 迟到早退的处理 具体情况可以理解 实际操作不可接受,如何检验学习成果,学习目标 专业水平提高 自我检验 专业学习设计中体现 未来的检验 考试通过 期末考试是最直观的检验,但也是最低标准 学习态度作为成绩的参考 考试不通过的情况 以学会最基础的知识为基本标准 试卷的难易尺度不会下降,教材和参考书,使用教材中国建筑史第五版 东南大学 潘谷西 主编 上课并不是按照书本顺序组织 按照建筑类型学习 按照时间顺序学习 两者相结合 参考书 教材后的附录2课程参考书目 本学期需要阅读 梁思

3、成中国建筑史 中国历史文化方面 钱穆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课程安排,教学进度安排 分成几个单元学习检验 每单元包括 基本内容讲课 测验练习解题 每单元练习测验 期末考试不仅限于练习过的题目 专题展开 没有期末考试前的复习,仅有考前答疑 课后答疑 具体明确的问题,避免大而空的提问 回答在认真听课之后的问题,课堂讲解清楚的问题不予回答,课堂学习的教材和文具 A4白纸(复印纸) 不允许用涂改液 每份上交作业必须标明:学号+姓名,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绪论,多样性与主流,传统建筑多样性的原因 多民族,文化多样 地域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多样 主流为汉文化木架建筑 中国的概念变化 历史上地域的变化,木架建

4、筑的特点,优点 取材方便 森林分布广 砍伐加工方便 适应性强 结构体系适应多种生活方式 抗震耐久 施工快、维修方便、可以搬迁 缺点 木材越来越少 易失火 不耐潮湿、虫的侵蚀 结构方式有限 两者是相互转化、一体的,为什么采用木构架,采用木架的理由 木材易取得? 木材易加工? 传统文化体系是中国传统建筑采用木构架的根本原因,传统木构架的结构类型,穿斗式 抬梁式 井干式 三种类型的对比、特点、适用范围,单体建筑的构成,基本单位:间 形象特征:屋顶类型 建筑组群方式:庭院式 按照建筑与围合结构的关系 围墙 廊院 合院 空间形式 轴线 自由布局,斗拱,中国特有的结构构件 构成 常见丰字型平面形式 木块和

5、木条层叠构成,1.2屋顶形式和建筑群组成,屋顶形式 以坡屋顶为主 组合丰富 成为建筑外观的视觉中心,工官制度和匠师,工官制度 司空 将作 工部 匠师 著名大师 宇文恺 李诫 蒯(kuai三声)祥、徐杲(gao三声) 雷发达 鲁班是民间匠师的集中代表,明宫城图,鲁班,中国古建筑发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 夏、商、周、春秋,原始社会建筑,中国人类起源 北京人 原始居住方式 天然洞穴 巢居 “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下者为巢,上者营窟” 穴居 穴居和半穴居,古建筑的两种起源,巢居 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的干阑式建筑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干阑式民居,穴居 黄河流域木骨泥墙房屋 西安半坡遗址 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

6、化遗址 高台宫室,氏族时期的建筑遗址,干阑式建筑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距今约六七千年 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构房屋 榫卯是由石器加工 木骨泥墙房屋 黄河流域 由穴居演变而来,穴居、半穴居、地面建筑交替出现 郑州大河村遗址、西安半坡村遗址、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村落遗址、西安龙山文化遗址,38,河姆渡出土的构件,39,河姆渡遗址,40,河姆渡遗址,41,河姆渡遗址木构件连接,建筑木构件化石 多处采用榫卯结合 板与板间采用企口结合 距今7000年前,42,陕西陕西半坡村遗址,43,半坡遗址博物馆,44,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村落遗址,45,方形大房,46,圆形住房,奴隶社会建筑,夏、商、周、春秋 关于国家

7、夏商周断代工程 春秋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 夏 夏文化尚在探索之中 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 夏代至商代早期,院落式建筑群组合已经开始定型 商 殷商河南安阳遗址 茅茨土阶,西周和春秋时期建筑,西周 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四合院,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瓦大量开始应用,有的屋面已经全部铺瓦,出现了半瓦当 春秋 铁器应用,建筑水平提高 鲁班活动在春秋时期 全瓦当出现 砖开始应用 高台宫室(台榭) 一般在城中夯筑高数米至十多米的土台若干,上建殿堂屋宇 建筑华丽 “山节藻棁(zhuo一声)论语 “丹楹”、“刻桷(jue二声)”左传,49,二里头宫殿遗址,50,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51,商城遗址,封建社会前

8、期,战国、秦、汉、南北朝,战国的建筑,公元前475-前221年 里坊制确立 把全城分成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定时开闭的“市”中 统治者的宫殿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方,并且用城墙保护起来。 “里”和“市”:都环以高墙,由吏卒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里坊制发展至唐达到极盛期,出现了大量新城市,既是工商业大城市,又是诸侯统治的据点 城郭制度 所谓“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城,是保护国君的;郭,是看管人民的 分为城郭分设和内城外郭两种布置方式 山东临淄齐都城居民达到7万户,南北长5公里,东西宽4公里,大城西南角有小城,其中夯土台高达14米,推测是宫殿位置,战国的建筑,陕西咸阳秦国咸

9、阳一号宫殿遗址 今咸阳市东郊发掘的一座战国时高台建筑遗址 高台60米X45米,高6米 由殿堂、过厅、居室、浴室、回廊、仓库和地窖组成,其中殿堂为二层 木架不发达情况下建造大体量的方法 以夯土台为中心,周围用空间较小的木架建筑包围,战国的建筑,铁制木工工具 斧锯锥凿应用 可加工精致榫卯 筒瓦和板瓦在宫殿建筑上广泛应用 有在瓦上涂朱色的做法 装修用的砖出现,主要用在地下墓室中,但是一般仍用木材作为墓室(木椁),57,考工记 匠人营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考工记是春秋末年齐人所补。 战国时期的城市形态,58,周礼考工记记载的都城,59,周王

10、城臆想复原图,60,西周瓦构件,61,春秋瓦构件,62,春秋青铜构件,秦代的建筑,公元前221-前206年 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修驰道通达全国,筑长城以御匈奴 秦始皇陵(骊山陵) 今存遗址 东侧发现大规模兵马俑队列的埋坑,秦长城,长城起源于诸侯间的相互攻战自卫和抵御匈奴 秦统一全国后扩建,连成3千余公里的防御线 以后,历经汉、北魏、北齐、隋、金等各朝的修建,现存砖砌长城为明代遗物,秦代的山水式园林,以皇家宫苑占主导地位,主要成就于秦始皇。咸阳宫以宫为主,宫内建苑.阿房宫(上林苑及朝宫)以苑为主,苑内建宫或苑内套苑 苑囿 (上林)苑,是自秦始出的一种新的园林形式,一种带宫室的园林形式-苑,又

11、称宫苑。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帝王宫殿与园苑结合一体,是我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传统。 秦以前,中国园林形式以囿以蓄草木,养禽兽为主,而苑则基本脱离了在园林初创期的“蓄草木,养禽兽”的单一模式,内容比较丰富。,秦代园林的理水叠山,三秦记云:“秦始皇作长池,引渭水,东西二百里筑土为蓬莱山,刻石为鲸鱼,长二百丈,亦曰兰池陂” 相传在我国东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其中有仙山楼阁、珍禽怪兽、奇花异草及长生不老之药,是人们神往的仙境所在。秦始皇做了许多努力想入海登仙山,终未成功。他便在人间建了一处“仙境”,即上林苑长池中蓬莱山初步开创了一池三山的造园型制。中国园林以人工堆山的造园手法即由此开始

12、。,秦代建筑的天人观,三辅黄图“始皇穷极奢侈,筑咸阳宫,因北陵营殿,端门四达,以则紫宫,象帝居;渭水灌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说的是咸阳宫殿与天象的关系。 意思是从阿房宫出发,通过横桥阁道,直达渭北的咸阳宫:犹如天上最尊贵的泰一神,从他居住的紫宫出来,踏过阁道六星,横渡天河,直达营室星一样。 北塬上的咸阳宫“以则紫宫”,“紫宫”原是天文学的星座名称,又叫紫垣或紫微宫、紫微塬,是环绕古代被称为“帝星”的北极星周围十五颗星的总称。古人常将天象与人事相附会,北极星恒定不动,故名“帝星”,而以“紫宫”称其宫殿,表明为帝王所居。 秦以十月为岁首,那时候在紫塬之前横着银河,即“天汉”,从帝星向

13、南渡过银河是营室星,后者在文学中被称为“离宫”。以渭水象征银河,河上架桥和复道,直抵人间离宫阿房,正与天象相合。 整个设计思想弥漫神学气息,各种星象与人间秩序对应,追求人间、天地同构,皇权崇尚永恒,是一种象天法地的观念。反映了当时人们朴素的天人合一观念,追求建筑与自然的相融。,68,秦始皇陵,69,秦始皇陵陵区出土青铜构件,秦始皇陵大瓦当,70,71,秦始皇陵五角形陶水管,72,秦始皇陵石水道,汉代建筑,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建筑史上的一个繁荣期 木构架建筑渐趋成熟,后世常见的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主要木结构已经形成 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很大发展 秦砖汉瓦 木构架虽无遗物 间接资料:画像石

14、、画像砖、明器陶屋,汉代建筑的特点,明器 砖石建筑 石建筑在两汉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东汉 汉阙 四川雅安东汉高颐墓石阙 石阙立于墓前、祠庙前,或作为旌表之用立于里门之前,75,汉长安礼制建筑遗址,76,汉长安宣平门遗址,77,汉冥器,78,79,四川雅安石阙,三国、魏晋、南北朝建筑,220-589年 佛教传入 佛寺、佛塔、石窟 北魏洛阳永宁寺洛阳伽蓝记所记为前塔后殿式 舍宅为寺,前为大殿,后为讲堂,佛寺中国化,南北朝石窟,石窟寺是在山崖上开凿出来的窟洞型佛寺 敦煌莫高窟创建于366年(秦苻坚建元二年) 塔院型、佛殿型、僧院型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 甘肃天

15、水麦积山石窟,佛道之间的相互促进与竞争,老子化胡说 道教的兴起 五斗米道 精英阶层的加入 相互间的竞争,南北朝时期北方文化的影响,垂腿坐家具传入 尚未完全取代汉族席地而坐和使用低矮家具的传统 建筑内部空间加高,影响建筑增高 大型石雕像:石辟邪、石麒麟、石墓表 江苏南京梁箫景墓辟邪 河北定兴北齐石柱 顶部三开间石雕小屋,反应了当时许多建筑细部,封建社会中期,隋、唐、五代 南北宋、辽、金,隋代建筑,隋大兴城 隋文帝所建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城市 大运河 安济桥 河北赵县 28道石券,跨度达37米 敞肩拱桥 四门塔 山东历城神通寺 大业七年 建筑模型,唐代建筑,以安史之乱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社会经济文

16、化发展的新的高峰 建筑技术和艺术有巨大发展和提高,唐代建筑的发展特点,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建筑群处理愈加成熟 木建筑单体技术成熟,解决了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已经定型化 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 砖石建筑发展 建筑艺术真实成熟,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大明宫是故宫的3倍面积 大明宫中的麟德殿是太和殿的3倍 清初顾炎武在日知录中的记述,2、建筑群处理愈加成熟,单体建筑形制成熟 群体建筑轴线组织 主次明确、环境衬托主体,3、木建筑单体技术成熟,单体建筑体量宏大 斗拱规格化,出现用材制度 设计、施工水平提高,4、砖石建筑发展,三种塔的类型:楼阁式、密檐式、单层塔 仿木结构 四边形为主,5、艺术效果真实、成熟,斗拱宏大,出檐深远 宏大豪放的风格,屋顶舒展 斗拱的受力性质直接表现为建筑美 色彩明快,琉璃剪边为主,常见绿色、黄色、蓝色,宋代建筑,960-1279年 北宋统一黄河流域以南地区,北方有契丹建立的辽朝与北宋对峙,女真建立的金攻灭辽和北宋,与南宋对峙 南北宋之间,中原人口大量南迁,文化中心南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