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绪论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469177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3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绪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11、2绪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11、2绪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11、2绪论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11、2绪论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2绪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绪论(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文学批评史 刘定祥 2011、2-2011、6,中国文学批评史讲授目录,导论 第一章:先秦文论 第二章:两汉文论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论 第四章:唐代文论 第五章:宋金元文论 第六章:明代文论 第七章:清代文论 第八章:近代文论,导 论,一、课程名称,两大名称: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 简称为“古代文论”。,曹丕的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王粲长于辞赋,徐幹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

2、、蔡不过也。”,正确的名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学理论,即古代人对文学的基本看法和对文学创作经验与发展规律的总结;一是文学批评,即古人对作家、作品所作的具体评论。从这些理论与批评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人的文学观念及其演变,他们的创作经验和批评方法,他们的审美标准和审美趣味等等。,二、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内容,(一)对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家的介绍与批评。 (二)对古代重要的文学理论学说的阐释,或者讲解与阐释。 (三)对重要文学观念演变轨迹的勾勒。,孔子 “兴观群怨”说 屈原离骚(司马迁认为“盖自怨生”) 荀子.赋:“天下不治,请陈佹诗 。” 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发愤著书”杜甫

3、 天末怀李白 “文章憎命达,魑魅chmi喜人过” 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四)对古代重要文学理论批评篇章和专著的导读,(五)介绍古人对古代重要作家作品以及文体等的评介的情况。,三、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作用,(一) 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能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欧洲:典型、典型性、 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古代文学理论不讲形象 。 中国的文学作品基本样式:诗、文、赋,元明清之后出现戏曲小说 。 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学理论,多讲语言美, 声色之美,抒情写景美。,(二)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文学史。韩愈:“文从字顺各识职”,“惟陈言之务去

4、,文心雕龙,凡五十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四部分。前五篇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即所谓“文之枢纽”,全书的理论纲领, 自明诗至书记二十篇分体裁评论历代文章的发展,并指出各体文章的写作要领。自神思至总术十九篇则打通各种文体论述写作中的诸项问题。如论作家的思维活动、论作家个人因素与风格的关系、论各体文章都必须具备的优良文风、论内容与辞采的关系等,亦论及声律、章句、对偶、比兴、夸张、运用典故等具体的写作手法与技巧。自时序至程器五篇可视为附论,所论历代文章与时代条件的关系、创作与自然景物的关系、鉴赏与批评应有的态度方法等,亦颇为重要。最后一篇为序志,即作者自序。,(三)有助于我们鉴赏,阅读鉴赏

5、古代文学作品。,钟嵘诗品对曹植的评价:“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四)提高我们的写作修养和写作技能。,脂砚斋评红楼梦 金圣叹评水浒,四、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阶段,(一)学术界三种观点,1、郭绍虞“三分法 ” (1)先秦到南北朝, 文学观念的演进期。 (2)隋唐到北宋,文学观念的复古期。 (3)南宋到现代(现代到) 文学批评的完成期。,认为隋唐到北宋为文学观念的复古期,不够全面。,从隋唐到北宋,散文观念复古。如韩愈“文以载道”,柳宗元“文以明道” 。但唐宋诗歌理论有进步。,2、王运熙先生 “四分法”。,(1)先秦两汉时期,为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发展期。 (2)魏晋南北朝时

6、期,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繁荣期。 (3)唐宋是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深入开掘期。 (4)元明清是传统诗文理论的总结期,新兴戏曲小说理论的发展期。,3、张少康先生的“五分法”,(1)先秦萌芽产生期。 (2)汉魏六朝是发展成熟期. (3)唐宋金元是深入开掘期. (4)明清繁荣鼎盛期. (5)近代是中西结合期。,明清是繁荣鼎盛期不对,明清时期文学理论量大增,但总结性强, 继承性强,而创造性差。,(二)我们的分法:,先秦:萌芽产生期 特点:1.先秦时期文论资料都是片段言论, 多数散见在先秦诸子之中,其次夹杂于诗经、左传、尚书。2. 先秦时期的文论(散文理论)、艺术论、诗论、乐论结合一起。3

7、 .先秦时期的文论以儒、道两家的理论最突出。,汉魏六朝:发展成熟期,汉代: 1.出现了若干单篇论文, 或者单篇文学理论批评的论文。 毛诗序(诗大序) 班固两都赋序(如 “赋者,古诗之流也”句) 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 王逸的楚辞章句序,2.汉代的文学理论指导思想比较保守,为儒家的指导思想。 3.依经立论 。,魏晋南北朝时期 :,1.产生了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的篇章或论著:典论论文、文赋、文心雕龙、诗品 2.研究范围扩大 。 典论论文提出“建安七子”, 讨论了文体“四科八体”: “奏议宜雅,书论宜理, 铭诔尚实,诗赋欲丽”。,3.指导思想与汉代相比,是大解放 4.南朝骈文理论大发展,,唐宋;深化拓展期

8、,1.唐宋时期的文学理论的资料超过了以往各代文学理论批评资料的总和 .诗话、词话、选本大量产生。郭绍虞整理的宋诗话就有一百三十多部 2. 指导思想上唐宋跟汉代和魏晋南北朝相比,是儒家思想重新抬头 。 3.唐宋时期,尤其宋代,艺术趣味,审美标准发生了重大变化,普遍崇尚恬淡闲远之美。,梅尧臣 :“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 苏轼 “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 王安石“看似平淡却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程颐说文章要 “天工生出一枝花。”,元明清:传统诗文理论的总结期,新兴戏曲小说理论的发展期 。,1、传统的诗文理论继续发展 模仿性强,创造性差,继承性强,总结性强。 2、文学理论资料多, 超过了

9、以往所有时代 3、小说、戏曲创作因接近下层,市民意识和封建意识都很浓烈。,近代:中西结合,梁启超论小说和群治之关系 王国维人间词话,五、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表现形式和特点。,1、片断言论,语录式。 孔子论语 2、论文形式,即单篇论文。主要是书信和序跋。 文赋、典论论文、毛诗序、诗品序、楚辞章句序、太史公自序、答李翊书。,3、论诗绝句。开创者杜甫戏为六绝句:“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苏轼论画诗: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4、专著形式 文心雕龙 宋代的诗话、词话,都算专著。5、资料汇编:南宋胡仔的苕溪渔隐丛

10、话,清何文焕的历代诗话。此后,丁福保又编了历代诗话续编6、诗文词选评或者叫评选,唐人选唐诗、茅坤的唐宋八大家文钞。,7、小说、戏曲评点 金圣叹、李贽、脂砚斋、毛宗岗父子等,批评文本的形态有专著、散见于子书的篇章之中、选集的编撰思想、文人间往来的书信、各种文集的序跋、笔记诗话词话、小说戏剧的评点等等。,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特点有三,1、材料比较零散,成体系的专著很少。只有文心雕龙、沧浪诗话、原诗等几部。许多论述散见于经史子集、书信序跋、笔记评点之中。还有相当数量的不成体系的诗话、词话。,2、偏重于具体批评和审美欣赏,所以中国古代文论多数是对作家作品的赏析评论,文学理论的建构和研究比较薄弱。,3

11、、在理论阐释和具体评论时,并不注重逻辑分析与透彻说理,而是偏重直觉体验式思维,喜欢借助形象加以描述,需要读者调动想象和联想,通过琢磨体会,才能把握。,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把唐朝的诗歌的风格列为二十四种风格,他说杜诗风格沉郁顿挫,说李白的诗的风格是飘逸。,文论中还喜欢用“风”、“骨”、“气”、“力”、“神”、“韵”等品评人物的词语来评论文学作品。,七、学习古代文论课的方法与要求,1、熟读原著,背会重点论述。 2、积极思维,提高感悟能力。 3、把握特点,善于联系打通(与古代思想史、文学史、文学概论、美学等课紧密联系)。,附录一:阅读书目,周振甫 文心雕龙注释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年版 郭绍虞 诗品集解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郭绍虞 沧浪诗话校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年版 舒芜等人编 中国近代文论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年版,滕咸惠校注 人间词话齐鲁书社 1981年版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4-1947 ,1999年3月百花文艺出版社重印 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 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3年 朱东润撰(章培恒导读)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 郭绍虞 王文生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10月新1版 蒋述卓等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文论学术研究史上海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8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