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膜硬度第二节空气喷涂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458322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3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漆膜硬度第二节空气喷涂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漆膜硬度第二节空气喷涂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漆膜硬度第二节空气喷涂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漆膜硬度第二节空气喷涂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漆膜硬度第二节空气喷涂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漆膜硬度第二节空气喷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漆膜硬度第二节空气喷涂(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次课,1、掌握漆膜质量的检验内容及检验方法。 2、掌握喷涂过程中产生漆膜缺陷的原因。 3、掌握喷涂过程中产生漆膜缺陷的防治方法。,教学要求:,第二节 空气喷涂,七、漆膜质量的检验及漆膜缺陷的防治 漆膜质量检验的概念 (一)漆膜的检验 1、漆膜检验的内容,第二节 空气喷涂,2、对底漆、中涂层漆膜的检验 (1)内容: (2)检验标准较宽松 3、对面漆膜的检验 (1)内容 (2)检验标准差别 4、现场面漆质量检验的主要内容,第二节 空气喷涂,(1)漆膜颜色 a、对照颜色样板 b、色差仪检验,第二节 空气喷涂,(2)漆膜光泽 a、测量仪器及标准 b、提高精度 ()当光泽度低于30%时 ()当光泽

2、度为30%-70%时 ()当光泽度大于70%时 c、有的光泽度仪可同时测出两个角度得值 d、数据比较,第二节 空气喷涂,(3)漆膜的表面状态 a、标准有差异 b、漆膜表面状态的内容 c、检测方法,第二节 空气喷涂,(4)漆膜厚度 a、膜厚测定的意义 b、测量方法 (5)漆膜硬度,第二节 空气喷涂,(6)漆膜干燥程度 a、欠烘未干透的影响 b、漆膜过烘的影响 c、现场检测方法 ()涂膜无变化 ()漆膜变色、失光、易出现干裂剥落,第二节 空气喷涂,(二)、涂装过程中常见的涂膜缺陷及防治方法 1、流挂 指在涂覆和固化期涂膜出现下边缘较厚或流痕的现象。,第二节 空气喷涂,(1)主要原因 喷涂操作不当,

3、重枪过多,喷枪运行速度过慢。 涂料喷出量过多或次喷涂过厚。 涂料黏度偏低。 环境温度过低。,第二节 空气喷涂,(2)防治方法 调整喷涂距离,保持喷枪对被涂物表面的垂直状态,减少重枪,调整喷枪运行速度,均匀喷徐。 调整喷枪出漆量,一次喷涂厚度控制在20m左右。 调整涂料的施工粘度 提高施工环境温度。,第二节 空气喷涂,2、颗粒 涂膜中的凸起物呈颗粒状分布在整个或局部表面上的现象。 (1)主要原因 被涂物表面不洁净 喷涂环境洁净度差 操作者工作服、手套掉纤维。 涂料的内杂质未过滤滤干净,第二节 空气喷涂,喷漆室温度过高,风速过大或溶剂挥发太快 喷枪及涂料管内有漆皮 涂料变质 漆雾过多过粗,漆粘度过

4、高 压缩空气不洁净,第二节 空气喷涂,(2)防治方法 洁净被涂物表面,磨掉颗粒并用粘性擦布擦净或用洁净空气吹净被涂物表面尘埃。 保持输调漆室、喷漆室、晾干室和烘干室内洁净,送给的空气除尘要充分 操作者要穿戴不掉纤维的不起静电的洁净工作眼及手套。 喷涂前将涂料过滤干净,过滤装置要经常清理或更换,第二节 空气喷涂,降低喷漆室温度和通风量,加高沸点的溶剂。(一般根据季节变化调整稀释剂配方) 喷枪等器具用后要用溶剂清洗干净备用 不使用变质或分散不良的涂料 调整油漆粘度,调整喷枪雾化状态,注意喷涂距离,喷涂顺序和喷漆室风速。 净化压缩空气,第二节 空气喷涂,3、橘皮在喷涂时不能形成平滑的涂膜面,而成类似

5、橘皮状的凹凸现象。 (1)主要原因 涂料粘度过高,流平性差 压缩空气压力低,出漆量大喷具不佳,导致雾化不良。 喷涂距离过远或过近 被涂物和环境温度偏高,喷漆室风速过大,溶剂挥发过快,漆膜流平时间短。 涂层过薄或过厚: 涂料品种差异,第二节 空气喷涂,(2)防治方法 补加稀释剂,降低涂料粘度改善涂料流平性, 选用合适的压缩空气压力,调整喷枪出漆量,选用雾化性能好的喷枪。 调整合适的喷徐距离。 降低被涂物和环境温度,调整合适的风速;增加高沸点溶剂组分;延长漆膜流平时间;不宜过早烘烤 掌握合适的喷涂厚度。 选用流平好、橘皮度小的涂料,第二节 空气喷涂,4、缩孔、抽缩被徐物表面存在的(或混入涂料中的)

6、异物(如油、水等)的影响,涂料不能均匀附着,产生抽缩而露出被涂面的现象。露底面积大的且不规则的称为抽缩。呈圆形(直径为0.10.2mm的称为缩孔;在圆孔内有颗粒的称为“鱼眼”,第二节 空气喷涂,(1)主要原因 所用涂料表面张力偏高,对缩孔的敏感性强。 被涂面不净,附着有油、水、灰尘、硅酮等异物或涂料内混入有害异物; 压缩空气含有油、水。 徐装环境空气不清洁,有灰尘、油雾、漆雾污染。 工件前处理除理不净。,第二节 空气喷涂,(2)防治方法 选用对缩孔敏感性不强的涂料 涂装车间设备使用的润滑油水能落到工件上,润滑油及生产用辅料等绝对不能含有对油漆有害的物质,特别是硅酮,各种材料使用前要进行试验检查

7、。 确保压缩空气无油无水。 确保涂装环境清洁,无灰尘、油雾、漆雾等污染 提高前处理除油工序质量,第二节 空气喷涂,5、针孔 在涂膜上产生针状小孔或像皮革的毛孔那样的孔的现象。 (1)主要原因 喷漆室温度过高,风速过大或,漆膜溶剂挥发过快。 漆膜挥发时间短,烘干时升温过急,漆膜表面干燥过快。 底材、底涂层(腻子)未干透 环境湿度过高。 涂料内或压缩空气内混有水分 涂料与被涂物表面温差太大,第二节 空气喷涂,(2)防治方法 降低喷漆室温度和通风量,调整溶剂组,分降低溶剂挥发速度。 延长挥发时间、烘部时升温不宜过急 确保底涂层,腻子干透,不含有水分和溶剂 改善涂装环境 防止水等异物混入溶剂或涂料中,

8、压缩空气要除净油水异物 采取措施缩小温差。,第二节 空气喷涂,6、气泡 在涂装过程中,涂膜表面呈泡状鼓起,或在涂膜中有产生气泡的现象。 (1)主要原因 溶剂挥发快,涂料粘度偏高 涂层烘干前晾干时间过短,烘干时加热过急 底材、底涂层或被涂面含有(或残留有)溶剂、水分或气体。 涂料中混有气体。 本质底材上涂氨基醇酸树脂涂料,第二节 空气喷涂,(2)防治方法 使用指定溶剂,根据涂装方法选择粘度,不宜偏高 涂层烘干前,按工艺规定价时间晾干,烘干时升温不宜过急 底材、底涂层或被涂层应干燥清洁;不含有水分和溶剂 降低涂料搅拌速度或涂料内添加消泡剂 选择与本质底材配套的涂料,第二节 空气喷涂,7、漆膜粗糙、

9、光泽差 有光泽涂层干燥后没有达到应有的光泽或涂装后不久涂层出现光泽度下降、雾状朦胧现象 (1)主要原因 喷涂距离过大,运行速度过快 一次喷涂厚度不够; 喷涂虚雾附着或喷枪雾化不良,第二节 空气喷涂,涂层过烘或烘干时新鲜空气补充不够,涂料抗烟气性差 被涂物面粗糙,对涂料吸收量大 喷涂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 涂料自身光泽差,第二节 空气喷涂,(2)防治方法 掌握合适的喷涂距离和运行速度 保证漆膜的流平厚度,(一般控制在15-20m范围内) 注意喷除顺序,保证喷漆室风速合适,减少喷涂虚雾附着,选择并调整好喷枪,保证涂料雾化良好 按规定遵守烘干条件,烘干室要适当换气。 选择合适的砂纸打磨,降低被涂物面的

10、粗糙度,适当增加喷涂次数或涂相应的封底涂料。 控制喷涂环境温度 选用光泽度高的涂料,第二节 空气喷涂,8、咬底涂面漆后底涂层被咬起脱离,产生皱纹、胀起、起泡等的现象。 (1)主要原因 底面涂层配套性不好,底涂层耐溶剂性差或面漆含有能溶胀底涂层的强溶剂; 底漆层未干透就涂下一道漆 涂层涂得过厚,第二节 空气喷涂,(2)防治方法 选择配套性良好的底面涂料; 底涂层干透后再涂下道漆 在易产生咬底的配套涂层场合,应先在底漆上喷一薄层面漆,等稍干后再喷涂,第二节 空气喷涂,9、漆膜泛白涂装过程中和刚涂完毕的涂层表明呈乳白色,产生似云那样的变白失光的现象 (1)主要原因 喷涂场所的空气湿度过高 涂料或稀释

11、剂含水或压缩空气中有水 稀释剂的低沸点组分过多 被涂物的温度低于室温,第二节 空气喷涂,(2)防治方法 控制喷涂环境的温湿度 防止涂料和稀释剂中带入水分,排放空气过滤器中的油水 增加稀释剂中的高沸点组分添加防潮剂 将被涂物在喷涂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或将其加热使之略高于环境温度。,第二节 空气喷涂,10、砂纸纹面漆涂装和十燥后仍能清楚地看到砂纸打磨纹,且影响涂层外观的现象。 (1)主要原因 使用的砂纸太粗或质量差 涂层未干透或未冷却就打磨 喷涂厚度不够,第二节 空气喷涂,(2)防治方法 按工艺要求使用打磨砂纸 涂层干透或冷却至室温后再打磨 提高喷涂厚度,第二节 空气喷涂,11、腻子残痕 涂层表面刮

12、过腻子的部位产生段痕印或失光等现象。 (1)主要原因 刮腻子部位打磨不充分。 刮腻子部位未涂底漆;腻子层吸漆量大;腻子颜色与底涂层不同。 所用腻子收缩性大,固化后收缩变形,第二节 空气喷涂,(2)防治方法 对刮腻子部位进行充分打磨。 在刮腻子部位涂封底漆或先在刮腻子部位涂一道面漆 选用收缩性小的腻子,第二节 空气喷涂,12、打磨缺陷由于打磨不彻底,不规则或打磨划伤、砂纸纹、上层面漆盖不住而造成的漆膜缺陷。 (1)主要原因 打磨工具技术状态不良或操作不认真。 砂纸质量差,有掉砂现象或使用砂纸过粗 打磨时未采用磨块,局部用力过猛 打磨后末检查被涂物的表面质量,第二节 空气喷涂,(2)防治方法 确保

13、打磨工具的技术状态良好,认真操作 选用优质粗细合适的砂纸、在用砂纸之前先将砂纸互相对磨一下,以除掉粗大砂粒,消除打磨时掉砂现象 手工打磨时应使用磨块,并注意打磨方问 打磨后应检查被涂物的表面质量,避免出现打磨不到或打磨不彻底等问题,遮盖力不良,第二节 空气喷涂,13、露底,盖底不良由于漏涂而使被涂面未涂上涂料的现象称为露底,因涂得薄或涂料遮盖力差未盖住底面的现象称盖底不良。(1)主要原因 涂料的遮盖力差或涂料在使用前未搅拌均匀 涂料的施工粘度(或固体份)偏低,涂得过薄 喷涂不仔细或被涂物形状复杂,发生漏涂现象。 底面漆的色差过大,如在深色漆面上涂亮度高的浅色漆,第二节 空气喷涂,(2)防治方法

14、 选用遮盖力强的涂料增加涂层厚度或增加喷涂道数;涂料在使用前和使用中应充分搅件。 适当提高涂料的施工粘度或选用施工固体分高的涂料,每道漆都达到规定的喷涂厚度 提高操作者喷涂的熟练程度,加强责任心 底涂层的颜色尽可能与面漆的颜色相近,第二节 空气喷涂,14、色差 刚涂装完的涂膜的色相、明度、饱和度与标准色斑有差异或在修补涂装时与原漆色有差异。 (1)主要原因 各批涂料之间有较大色差 更换涂料时,输漆管路未洗净 干燥规范不一致,尤其是在烘干场合,整件或局部过烘 补漆造成的斑印,第二节 空气喷涂,(2)防治方法 加强涂料进厂检验 换色时输漆管路一定要洗净 烘干规范(烘干时间温度)应严格控制在工艺范围

15、内。调整加热元件位置,减轻局部过烘。 力争少补漆,如需补漆则应整个部件(或有明确分界线的表面)补漆。,第二节 空气喷涂,15、漆膜欠烘未干透 涂膜干燥(自干或烘干)后未达到完全固化、手模涂膜有发湿之感,涂膜发软未达到规定硬度或存在表干里不干现象。 (1)主要原因 自干或烘干的温度、时间未达到工规范 自干场所换气不良,湿度高,温度偏低;烘干室的技术状态不佳,温度偏低,热风循环差,或烘干时间不足。 一次涂很太厚(尤其是氧化固化型涂料)。,第二节 空气喷涂,自干型涂料所含干燥剂失效,或表干型干燥剂用量过多 烘干室内被烘干物过多,热容量不同的工件同时在一个烘干室中烘干。 被涂物上有蜡、硅油、油和水 (

16、2)防治方法 严格执行干燥工艺规范 自干场所和烘干室的技术状态应达到工艺要求,第二节 空气喷涂,氧化固化型涂料一次不宜涂得太厚,如厚度超过20m,则应分几次涂装 添加干燥剂和调整表干型干燥剂的用量 不同热容量的工件应有不同的烘干规范,烘干室的装载量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严防涂层中混有油、水、蜡等有害异物,第二节 空气喷涂,16、漆膜过烘干 涂层在干燥过程中,因烘干温度过高或烘干时间过长,产生失光、变色、变脆、开裂和剥落等现象。(1)主要原因 烘干设备失控、造成供干温度过高 烘干时间过长,如在生产流水线上,被徐物停留在烘干室内或过夜,尤其在120以上烘干的场合极易造成过烘干的现象。 涂层配套和烘干规范选择不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