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圈的稳态说课课件1。1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456887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圈的稳态说课课件1。1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生物圈的稳态说课课件1。1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生物圈的稳态说课课件1。1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生物圈的稳态说课课件1。1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生物圈的稳态说课课件1。1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圈的稳态说课课件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圈的稳态说课课件1。1(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 琦,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第一节 生物圈的稳态,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策略,三.教学过程,说课内容,四.教学评价,五.板书提纲,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们知道,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纵观当代世界,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粮食、资源、环境、健康等问题日益突出,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仅靠几代人,几个地区的改变是无法实现和完成的,这是涉及全人类的问题。所以,教材编排生物圈的稳态是时代的需要和呼唤,也是教材编排的一大特色.生物圈的稳态作为第九章第一节内容,主要讲述了生物圈稳态的概念,稳态的维持,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生物圈多样性的价值及其保护。前面第八章中

2、学习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而本节内容又是我们进一步讨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前提,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在本单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不同的教学内容决定着不同的教学目标。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而高考改革的目标是真正把具有创新和实践等能力的高素质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据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

3、能 : 掌握生物圈的概念及组成; 掌握生物圈稳态的内涵和能够自我维持的原因; 通过学习,了解酸雨、温室效应等全球性环境问题与生物圈稳态的关系; 生物圈的保护与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培养学生从中获取和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过实验和相关信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能力; 通过资料的整理、分析,归纳,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以及将知识加工整合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一.教材分析,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掌握生物圈的形成过程; 通过学习,掌握生物圈稳态能够自我维持的过程; 全球性环境问题影响生物圈稳态的过程; 了解实现人类社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过程; 通过

4、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学会并掌握观察问题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 通过实验和相关信息,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通过资料的整理、分析,归纳,学会思维发散的方法以及对知识的加工整合、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生物圈的概念,理解生物与无机环境的和谐统一,树立和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引导同学们养成以保护环境为荣,污染环境为耻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通过学习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理解生物圈稳态的原因,树立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观点; 通过了解全球性环境问题,理解人类生存、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增强优化环境和保护环境的紧迫感

5、; 将成果以多媒体等形式展现出来,使学生有较强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信心。,一.教材分析,(三)重点的确定,确定的依据:生物圈是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协同发展的统一整体,理解生物圈的概念,是进一步学习生物圈的稳态、生物圈稳态的自我调节的基础。而只有掌握生物圈稳态的维持,才能进一步树立人类社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观点,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真切地反映了生物与无机环境的关系,阐述了人类面临的严峻的环境形势,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强调了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生物圈的概念和维持稳态的原因; (2)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与生物圈 稳态的关系。,一.教材分析,一.教材

6、分析,(四)难点的确定,确定的依据:因为在生物圈这一大范围内理解稳态的维持,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但是可以通过理解其中某一生态系统或某一方面稳态的维持(如:生物圈号)来突破难点,学生在活动中会搜集到大量的资料和学习到一些相关的知识,但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是零散的、无序的。为此,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总结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难点:(1)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2)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总结。,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后,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定的教学条件,灵活机动和富有智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内容、媒体、评价技术、组织形式、方法和各种手段等,以便形成有效率意义

7、的教学方案的原理、原则和方式。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和使用既有教师的参与,又有学生的介入,真正体现教和学的统一。,二.教学策略,(1)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初中生物、化学和高一地理知识的学习后,对环保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高中生物第八章的学习,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调节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对学习生物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因扩大了生态系统的范围,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使学生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一方面要从复习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入手,通过展示生物圈组成的相关图片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量收集有关生物圈的材料,再现身边熟悉和经历的生态知识,这些都有助于本节课的学习。

8、,二.教学策略,(2)教法分析:根据本节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教学目标及学情,由生物组联合语文组、地理组和信息部举办以“ 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为主题的“学生电脑制作幻灯片暨学生普通话演讲 ”比赛和摄影比赛,采用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合作交流,学科渗透,多媒体应用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二.教学策略,(3)学法指导:新课标指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掌握学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本节课学习的重要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为学

9、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创造有利的条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二.教学策略,(4)课堂情景创设:,通过素材的收集、多媒体展示、摄影作品展览、背景音乐的播放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浓厚课堂氛围,让学生争做课堂的主人。,三.教学过程,教学结构流程设计,资料收集,资料整理,成果展示,成果作品化,教师总结,从5月10日至5月24日为资料准备阶段,由生物组和地理组教师分别从生物和地理两个角度制定若干小课题,将每班学生按其特长,合理搭配,分成几个研究小组,指导各小组选定课题内容,从生物圈的组成、土壤的形成、酸雨及温室效应的形成和危害收集有关文字

10、材料、图片、视频、图表等资料。,1、资料收集,地球是怎样形成的 土壤的形成条件 你身边的空气变味了吗 你知道“痛痛”病吗 “水俣病”是怎样造成的 “赤潮”“水华”是怎样形成的 “DDT”“TNT”的化学名称是什么 “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是怎么回事 酸雨是如何形成的 什么是“白色污染” 青藏铁路是如何解决生态问题的 你了解南极冰川吗 调查你身边的塑料制品的处理方式 你所生活的环境中一次性卫生筷的使用调查 海啸、台风的危害是什么 注:符合主题的小课题可自行选材。,可供学生参考的小课题,大气污染,酸雨的危害,温室效应,水源污染,2、资料整理,从5月25日至5月27日为资料整理阶段,学生在活动中会

11、搜集到大量的资料和学习到一些相关的知识,但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是零散的、无序的。在相关科目老师的指导下,让他们对这些知识、资料进行认真地、细致地梳理,通过组内协作学习的方式,使知识逐步系统化、有序化。,从5月28日至6月2日为成果作品化阶段,由信息技术组教师指导学生将学习成果以电脑多媒体形式呈现,语文组老师指导学生写好演讲稿,各小组选出普通话较好和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进行演讲准备,美术组老师指导学生对摄影作品进行分类和整理。,3、成果作品化,4、成果展示,从6月3日至6月4日,是作品初选阶段,学生将定型的作品先上交,由各学科组教师组成的评委对学生作品进行初选。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这个富有纪

12、念意义的日子里,将选出的优秀作品以多媒体和演讲及摄影作品展的形式举行比赛,组织本级全体学生听讲、观看,最后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并尽量扩大奖励面,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生物组和地理组教师根据各学科知识结构,再利用一节课的时间,从生物圈的组成、维持稳态的原因以及破坏稳态的因素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要性等方面,对学生已经整理和展示的内容进行归类总结,使知识进一步条理化、系统化。,5、教师总结,设计参赛评分表,但要体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探究能力、操作技能、分析问题思路,知识理解及表达交流能力的全面评价,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和师生之间、同学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1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热情。而通过比赛和课堂总结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的各个方面,这本身己经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了更好的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可设计适当的课堂练习加以强化。,四.教学评价,(1)效果反馈,参 赛 作 品 评 分 表,课堂反馈练习,一、填充题 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_、_的全部和_。 2生物圈维持正常运转的动力是_。 二、判断题 1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和就是生物圈。 2生物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3人类活动不会影响生物圈的稳态。 二、简答题 从物质循环利用的角度看,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与生物圈的有什么不同?对你所接触到的某项工农业生产活动,从生态学角度提出改进的建议。,本节课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更好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达到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知识体系建构的双重目标,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效率、突破难点,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四.教学评价,(2)预期教学效果,第一节:生物圈的稳态,五.板书提纲,一、生物圈的概念 二、生物圈的组成三、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 四、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五、生物圈的保护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大气圈 水圈 土壤圈,为了我们的家园,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