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非淋巴 细胞白血病中医护理方案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54455988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非淋巴 细胞白血病中医护理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急性非淋巴 细胞白血病中医护理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急性非淋巴 细胞白血病中医护理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急性非淋巴 细胞白血病中医护理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急性非淋巴 细胞白血病中医护理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性非淋巴 细胞白血病中医护理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非淋巴 细胞白血病中医护理方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 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局、卫生厅局中医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 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保持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我司组织重点 专科护理协作组在梳理、验证和优化各地有效中医护理方案、技术的基础上,制定了促脉证 (阵发性心房颤动)等 20 个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工作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司医疗管理处。联系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医疗管理处 廖穆熙 邴媛媛电 话:01059957689 59957687 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护理方案 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

2、血病中医护理方案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方案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 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方案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护理方案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乳腺癌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护理方案 丹毒中医护理方案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 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护理方案 呕吐(急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 紫癜风(过敏性紫癜)中医护理方案 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方案 胃癌中医护理方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 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方案 护理方案附

3、录 1 护理方案附录 2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中医护理方案(试 行)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邪盛正虚证:面色苍白,头晕,疲乏无力,活动后心慌气短,或发热,出血,骨痛。舌质淡,苔薄白。(二)邪热炽盛证:壮热口渴,皮现紫癜,齿鼻渗血,血色鲜红。舌质红,苔黄。(三)痰瘀互结证:瘰疬痰核,胁下包块,按之坚硬,时有胀痛,或伴有低热、盗汗,面色不华。舌质暗,苔腻。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疲乏无力1.注意休息,适当活动,重度贫血者,卧床休息,限制探视。2.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皮肤和黏膜以及自觉症状,监测血红蛋白值及白细胞、粒细胞、血小板计数等。3.心慌气短伴头晕明显者,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4.遵医嘱耳

4、穴贴压,取穴心、神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等穴。粒细胞缺乏(0.5109/L)的患者禁用。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脾俞、肾俞、足三里等穴。(二)发热1.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变化,准确监测、记录体温。2.高热者可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置冰袋,或使用冰毯机物理降温,遵医嘱给予退热药物,热退汗出时,及时更换衣裤、被褥,防止受凉。3.保证休息,限制陪住和探视,避免交叉感染。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合谷、曲池、耳尖等穴。有出血倾向的患者禁用。5.遵医嘱中药熏洗或中药湿敷。(三)骨痛1.卧床休息,减少活动,改变体位时动作轻缓。2.保持肢体功能位,避免受压,可给予局部冷敷,以减轻疼痛。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太阳、印

5、堂、头维、上星、百会、风池、风府、列缺、合谷、阿是穴等穴。有出血倾向的患者禁用。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脑、额、枕、神门、肝等穴。粒细胞缺乏(0.5109/L)的患者禁用。(四)出血1.观察出血的部位、色、质、量的变化及病情症状,出现面色苍白、气息短促、出冷汗、四肢厥冷或突然间的剧烈头痛等症状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2.局部出血护理:(1)鼻腔出血: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报告医师,遵医嘱用云南白药棉球填塞鼻腔,如出血量大且位置较深时请耳鼻喉科会诊填塞;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内鼻、肺、肾上腺、额等穴,粒细胞缺乏(0.5109/L)的患者禁用。(2)牙龈出血:报告医师,遵医嘱用棉棒蘸止血药物局部按压

6、,或用云南白药/三七粉棉球外敷牙龈或遵医嘱予凉血止血类中药汤剂含漱止血,做好口腔护理。(3)皮肤黏膜出血:注意出血部位观察和皮肤保护,治疗或注射后穿刺局部应按压 15 分钟以上,避免出血。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 1) 。2.中药含漱:遵医嘱实施中药含漱,每日 5 次(晨起、睡前、三餐后及出血时) ,每次 23 遍,每遍 1020ml。先用清水漱口,然后口含中药 30 秒,再行冲击性漱口 1 分钟,使漱口液充分接触牙龈齿缝及口腔黏膜。中药漱口后 10 分钟内禁止刷牙、饮水及进食。3.注射给药(1)亚砷酸注射液:稀释后 34 小时内输注,可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注

7、意观察胃肠道反应。(2)三尖杉注射液:易损害心肌及心脏传导,输液速度小于 40 滴/分,注意观察心律及血压的变化。(3)其他详见附录 1。(二)特色技术1.耳穴贴压(详见附录 2) 。2.穴位贴敷(详见附录 2) 。3.穴位按摩(详见附录 2) 。4.中药熏洗(详见附录 2) 。5.中药湿敷(详见附录 2) 。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病室安静整洁,定时开窗通风。2.保证充分的休息,限制陪住和探视,重症患者卧床休息,粒细胞缺乏的患者(0.5109/L)实行保护性隔离。3.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口腔清洁,经常漱口,用软毛牙刷刷牙,避免挖鼻孔、用力擤鼻涕等。4.指导患者保持大便通畅,

8、便后用温水清洗肛周,女性患者注意经期卫生。5指导患者适度活动,避免磕碰、外伤,洗浴用水不宜过热,不可用力搔抓皮肤,保持皮肤清洁。(二)饮食指导1.邪盛正虚证:宜食益气养阴的食品,如银耳、山药、莲子等;忌食寒凉冰冷的食品,如海鲜、绿豆等。2.邪热炽盛证:宜食清热解毒的食品,如冬瓜、绿豆、竹笋等;忌食温热辛辣的食品,如羊肉、辣椒等。3.痰瘀互结证:宜食祛瘀化痰的食品,可选用杏仁、白萝卜、陈皮等;忌食肥甘厚腻的食品,如肥肉、奶油等。4.发热患者多饮水或果汁,如西瓜汁、梨汁、桔汁或用鲜芦根煎汤代茶饮,汗出较多者,可适量饮用淡盐水,脾胃虚寒者慎用。5.贫血患者宜食富含铁的食品,如豌豆、黑豆、芝麻酱、蛋黄

9、、血豆腐、猪肝等。6.有出血倾向患者避免食用坚硬或带骨刺的食品,如坚果、排骨、鱼虾等。(三)情志调理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如发病诱因、治疗方法及化疗时注意事项等,使患者正确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2.注意调节情志,宜平淡静志,避免七情过激和外界不良刺激,可采用移情疗法、暗示疗法等,及时发泄抑郁情绪,化郁为畅。3.定期组织病友会,患者通过沟通交流,增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五、护理难点PICC 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高。解决思路:1.患者骨髓抑制期要监测血象及体温,每日评估导管情况,如发现穿刺局部红肿、疼痛及出现分泌物等,及时处理。2.患者化疗期间可沿置入 PICC 导管

10、的血管走向外敷金黄膏或血管保护膜。3.教会患者 PICC 置管的自我护理方法,如日常活动、洗澡的注意事项以及自我观察知识等。六、护理效果评价 附: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 科室: 入院日期: 出院日期: 住院天数: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ID: 文化程度: 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 否证候诊断:邪盛正虚证 邪热炽盛证 痰瘀互结证 其他: 一、护理效果评价 主要症状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中医护理技术护理效果疲乏无力1.活动与休息 2.评估皮肤、黏膜及血象 3.氧 疗 4.其他护理措施: 1.耳穴贴压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11、 2.穴位贴敷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3.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请注明,下同)好 较好 一般 差 发热1.体温监测 2.高热护理 3.生活起居 4.其他护理措施:1.穴位按摩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2.中药熏洗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3.中药湿敷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4.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好 较好 一般 差 骨痛1.活动与休息 2.保持肢体功能位 3.局部冷敷 4.其他护理措施: 1.穴位按摩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2.耳穴贴压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3.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12、好 较好 一般 差 出血1.评估出血情况 2.鼻腔护理 3.口腔护理 4.皮肤护理 5.其他护理措施: 1.耳穴贴压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2.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好 较好 一般 差 其他 (请注明)1. 2. 3.好 较好 一般 差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价项目 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满意一般不满意耳穴贴压穴位贴敷穴位按摩中药熏洗中药湿敷中 医 护 理 技 术健康指导/签 名责任护士签名:上级护士或护士长签名: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实用性强 实用性较强 实用性一般 不实用 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 技术职

13、称 完成日期 护士长签字: 附录附录 1 1:中药应用注意事项中药应用注意事项一、内服汤剂1.服药时间一般情况下每剂药分 23 次服用,具体服药时间可根据药物的性能、功效、病情遵医嘱选择适宜的服药时间,例如:解表药、清热药宜饭前一小时服用,服用解表剂应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以助汗出;消食化积药,通常饭后服;泻下药宜饭前服;驱虫药应在早晨空腹服;安神药宜睡前服;补益药宜空腹服;驱虫剂宜空腹服,尤以睡前服用为妥,忌油腻、香甜食物;急诊用药遵医嘱。2.服药温度一般情况宜采用温服法,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情况应遵医嘱服用。3.服药剂量成人一般每次服用 200ml,心衰及限制入量的患者每次宜服 100ml

14、,老年人、儿童应遵医嘱服用。 二、内服中成药1.内服中成药一般用温开水(或药引)送服,散剂用水或汤药冲服。2.用药前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提醒医生关注。3.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对婴幼儿、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尤应注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4.服用胶囊不能锉碎或咬破;合剂、混悬剂、糖浆剂、口服液等不能稀释,应摇匀后直接服用;如番泻叶、胖大海等应用沸水浸泡后代茶饮。三、中药注射剂1.用药前认真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2.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调配要求、给药速度予以配置及给药。3.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现配现用,严禁混合配伍。4.中西注射剂联用时,应将中西药分开使用,前后使用间隔液。5

15、.除有特殊说明,不宜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同时共用一条静脉通路。6.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尤其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尤应加强巡视和监测,出现异常,立即停药,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7.发生过敏反应的护理(1)立即停药,更换输液管路,通知医生。(2)封存发生不良反应的药液及管路,按要求送检。(3)做好过敏标识,明确告知患者及家属,避免再次用药。(4)过敏反应治疗期间,指导患者清淡饮食,禁食鱼腥发物。四、外用中药的使用使用前注意皮肤干燥、清洁,必要时局部清创。应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灼热、发红、瘙痒、刺痛等局部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如出现头晕、恶心、心慌、气促等症状,应立即停止用药,同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并报告医师。过敏体质者慎用。附录 2: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一、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注意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