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性质说课稿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445287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氧气的性质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氧气的性质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氧气的性质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氧气的性质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氧气的性质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氧气的性质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氧气的性质说课稿(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氧气的性质,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氧气的性质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 氧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氧气是维持一切生命活动和物质燃烧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本节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知识氧气的用途入手,引出氧气的物理性质,进一步通过实验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最后总结出氧化反应和氧化物的概念,层层深入,符合初中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3、初步了解氧化反应、氧化物的定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1、掌握观察和表

2、达化学反应的基本方法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有关氧气性质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自然的精神,(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观察和分析综合能力。 难点:实验现象的描述。,二、说教法,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认知情况,本节课除了老师讲解和演示外,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氧气的物理性质主要采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氧气的化学性质主要采用教师演示和学生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三、说学法,氧气是新教材中系统地认识气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是以后学习其它物质的基础,因此,形成一个

3、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本节课学法指导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人的正常感观习惯,指导学生先按色、态、味的顺序去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再通过自主阅读去了解氧气的溶解性和密度等物理性质,培养学生形成一个观察以及描述物质物理性质的正确习惯顺序。对氧气的化学性质,先由教师演示一个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如何观察、描述实验现象以及如何正确的表达化学反应,余下实验由学生分组进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及观察、分析能力,使学生通过探究自主学习。,四、说教学过程,1、通过录像,引出本节的主题:氧气的性质。(设计意图是:通过动画引发学生学习本节的兴趣。) 2、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具体的做

4、法有以下四步:(1)出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观察,并指导学生如何闻气体的气味。(2)通过氧气瓶的放置方法以及氧气的收集方法两个问题的提问引导 学生对氧气的密度和溶解性进行猜测,然后阅读课本证实自己的猜想。(3)多媒体展示氧气物理性质表,请同学们填写(4)指导学生描述某一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都是从色、态、味、密度、溶解性等几方面进行的。这样经过观察、自主学习、列表总结既对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了指导,也有利于学生对氧气物理性质的记忆。,3、实验探究,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做法如下:(1)教师演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讲解实验的注意事项并引导学生如何观察和总结实验现象。(2)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木炭和蜡

5、烛分别在氧气中的燃烧,并观察和归纳实验的现象。(3)教师巡回观察,随时指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4)学生交流,师生共同归纳实验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氧化反应和氧化物的定义。经过实验探究,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氧气的化学性质,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总结实验现象的能力,为以后更好地利用实验来探究自然科学知识打下基础。,4、通过物质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引导学生从分子的角度思考原因。通过学生的共同讨论得出结论:单位体积的气体中氧气分子数越多物质燃烧的越剧烈。通过这个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学会用微观知识解释宏观现象。 5、归纳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本节所学知识点,将学生所学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和再现。 6、在线测试:通过几个典型习题的练习使学生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7、布置作业:使学生持续学习。,板书设计,第三节氧气的性质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密度大于空气,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1.实验探究:与木炭、铁丝、蜡烛的对比反应2.单位体积氧气分子越多燃烧越剧烈 三、氧化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