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哉我上中也!!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4442644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6.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壮哉我上中也!!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壮哉我上中也!!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壮哉我上中也!!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壮哉我上中也!!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壮哉我上中也!!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壮哉我上中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壮哉我上中也!!(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聚焦志趣、激发潜能”为导向的创新人才早期培育新路初探,上海中学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总结报告,上海市上海中学校长 唐盛昌,序 言,1、构建创新型国家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对创新人才早期培育提出新挑战现有教育体制在培育学生立志上过于宏大而缺乏基于一定责任、领域的方向明确,在兴趣上关注广泛激发而缺乏聚焦,在个性、潜能上有所关注但缺乏认识、开发的具体方略学生在不同领域的创新潜能是不同的,关键是要发现哪些学生在哪些领域有更强的创新潜能,并助其激发创新思维与创新人格的面上培育是重要的,但只有在其聚焦的兴趣领域、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的培育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效,序 言,2、上海中学创新素养培育实验初步形成了一条创

2、新人才早期培育的新路 以聚焦志趣、激发潜能为导向,“志”:让学生将发展的志向与对社会的理想、信念、责任及一定领域联系起来,激发创新动力 “趣”:让学生在兴趣体验基础上逐步聚焦,促进个性化知识构成,形成创新素养培育的重点领域 “能”:让学生在聚集兴趣领域的基础上,形成未来发展指向性意愿,个性化地发展其创新潜能, 以激发兴趣与潜能的发展型课程(包括专门课程)与基于感兴趣领域的课题、项目研究为主要途径 以促进学生志、趣、能交融的高选择性课程体系为载体 以人力资源优化、全方位的数字平台为支撑系统,3、创新人才早期培育新路探索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校的发展,实验获得的理论及实践成果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一、创

3、新素养培育实验概览,(一)实验概况 1、参与实验学生 三年以来全校共有1151名学生参与实验 2008年创设科技实验班(首届学生45名,其中2人中途出国),主要关注学生在科技领域的创新素养培育,以专门课程学习与课题、项目探究为主要实施途径,三年中招收科技班学生127人;数学实验班主要关注学生在学科特别是数学领域的创新素养培育,以拓展加深的学科潜能开发课程与学科竞赛为主要实施途径,三年中招收数学班学生112人 2011届参与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的学生已顺利毕业,全年级共389人,2、模 式, 强化模式 一年半学完基础课程,数、理、化采用双语双课本学习 科技班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工程、信息科技五个

4、专门方向,学生先选择2个专题进行学习,然后聚焦到一个领域学习与探究 科技班专门课程相当或略高于国外大学预科,关注基于专门课程学习基础上的课题、项目研究,以高校、科研院所专家授课、指导为主 科技班人手一台电脑,推进学生基于数字平台(含创新实验室)学习、探究 数学班专门课程注重小班化学科竞赛辅导,以本校教师为主、高校教师为辅, 一般模式 平行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主要由学校课程图谱的选择性学习加以推进 从实验班进一步拓展到实验组的探索,2010增设金融、节能汽车、人体医学实验组,2011年增设法学实验组,3、课程体系, 重立志的资优生德育课程图谱: 基础型关注国家规定科目的深化与自主开发资优生必修课(

5、如CPS、双I、LO、48小时适应性生存训练),发展型共有39个科目150多个模块可选学,促进认识、实践、体验、反思统一 重激趣的学习领域课程图谱:基础型关注核心知识基础上的因材施教,上海标准+上中纲要;发展型共涉及七个学习领域14个学科范畴,有720多个科目/模块可选学 重挖潜的优势潜能开发课程图谱:在学习领域图谱选择学习基础上深化,以课题研究等形式推进,涉及生物、工程、信息、化学、物理等10多个领域,4、资 源, 以课程、课题、项目、实验室为突破,与上海交通大学等15所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实质性合作, 2008-2010学年间,共邀请140余名博士、副教授以上的专家学者来校授课, 其中包括院

6、士、以及973首席科学家 以科技班专门课程第一学期授课为例,校外专家授课实录光盘累计有320多盘,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已超过52%,教师平均年龄在 32岁左右全英语授课师资超过150名,海归人员39人,(1)人力资源优化:以本校教师为主,推进校内与校外师资优势互补 注重与资优生发展需求匹配的校内师资队伍优化, 个性化地开发学生创新潜能,充分借助校外资源十分必要:上海中学为上海市科协首个设在中学的“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工作站”;2011学年第一学期,每周一个下午10多个专家来校对平行班创新社学生10个方向30个课题进行研究指导,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一览表,4、资 源,激光通讯基础实验室,上中数字

7、化管理系统示意图,(2)数字平台支撑 三年里新建现代仪器分析等10多个现代数字化创新实验室,累计达29个 学生发展型课程网上选课,走班学习与课题研究性学习基于网络平台管理 形成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运用云计算、物联网技术,感受数字科技魅力,2008年前与2008年后建设的现代数字化实验室一览表,学校现代数字化创新实验室一览表, 学校数字化设施建设,激活学生创新激情与专业智慧,为学生基于一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物质基础 云计算、物联网的运用,让学生感受现代科技,开拓创新思路, 研究性学习网络平台的应用保证所有学生按照时间节点顺利实施课题研究,4、资 源,(二)实验成效,(2)在提升速度方面,强

8、化模式明显高于一般模式,中考平均成绩从高到低依次为平行班(599.3)、科技班(598.2)、数学班(596.4) 高考平均成绩从高到低依次为科技班(547.8)、数学班(541.1)、平行班(533.9),1、实践成效 (1)在学生升学方面:整体态势良好,强化模式更为显著2011届毕业生中,99%进入全国重点大学与国外名校,有24%的学生进入清华、北大、港大、港科大等国内顶级大学(科技班为51.2%,数学班为40%);有48%的学生进入复旦、交大、浙大、中国人大等全国排名前十的大学(科技班为41.1%,数学班为40%);申请出国的学生(约5%)全部进入美国排名前40及日本排名前10的大学(科

9、技班为7%,数学班为20%),1、实践成效, 首届科技班三年来,共获得国际奖项5个、国家级16个,市级120个。科技班学生发表论文8篇(2篇SCI),国家专利2个 数学班连续三年有学生获世界奥数金牌,其中2个满分;参加数学冬令营以上竞赛级别有17人次,获全国一等奖51名;理化生计获全国一等奖22名 2008-2010学年上中学生共获国际奖项17个,国家级266个,市级792个,(3)在学生获奖方面,强化模式影响下的学生仍保持较高竞赛等第,2、理论成果,(2)论著 资优生教育乐育菁英的追求对创新人才早期培育新路进行了剖析 孩子怎样读名校从案例分析角度揭示资优生成长与创新人才早期培育规律 高中国际

10、课程的实践与研究通过对国际课程的研究,把握课程改革先进元素,(1)论文 在人民教育课程教材教法中小学管理等核心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 三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中小学学校管理全文转载,2、理论成果,(3)形成创新人才早期识别与培育的四个维度八个核心衡量指标(注:这些指标主要显现在科技领域的创新人才早期识别与培育),二、创新人才早期培育新路启迪,(一)激活学生内动力,1、责任与思想境界,(1)智力水平相仿的学生,志向、责任与思想境界直接影响学生创新的内动力与未来发展高度(学生认同率达到91.1%),(2)锻造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提升学生创新的视野,(数据来自于对2011届、2012届

11、、2013届数学班、科技班、平行班2班学生的调查,采用SPSS10.0处理,发放问卷334份,有效问卷315份,以下大部分数据来源于此),(对科技班,学校注重他们人文素养锻炼,包括人文读本研讨、社会考察、自身价值认识),(3)促进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明确创新与社会责任的紧密关联,提升志趣聚焦的能力与水平,上中CPS活动(三年里学生累计完成创新实践项目2400多个)、国情民风国际风云社会实践课程开展,学生社会活动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增强,科技班学生更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温州、井冈山、南京等地考察),(一)激活学生内动力,(一)激活学生内动力,2、兴趣与潜能匹配,(1)促进学生志趣与潜能的匹配,是激发学

12、生创新内动力的另一重要维度(学生认同率为94.9%), 学生案例:张YJ,从生物走向工程;孙XD,在计算机与化学的迷茫中抉择,后选定化学,深入开发化学方面的创新潜能,获得持续提升, 聚焦志趣促进学生进一步主动寻找并明确自己的创新潜能领域, 创新素养的提升必须关注趣能匹配,(一)激活学生内动力,(2)聚焦志趣、激发潜能的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需要多次选择、互为激励、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迷茫期、高原期和飞跃期,(3)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出迷茫期、高原期,持续产生飞跃期, 综合运用目标激发、群体激发、创新激发、成败激发等多元激发方式, 群体激发对于学生飞跃期的产生十分重要,创新激

13、发、成败激发对于不同类型学生的激励效能不同,(一)激活学生内动力, 关注长期目标定位与短期目标达成,激发学生不断产生飞跃,(4)聚焦一定领域,不断更新的目标激励与内在努力,使学生持续飞跃, 学生志趣聚焦程度不同,突破高原期、走出迷茫期的动力不同,对教师点拨的需求度也大不相同,(5)高水平教师显著促进学生在趣能匹配基础上的创新, 在推进学生趣能匹配的过程中,学生对教师的专业智慧(如学科功底、知识视野、持续的学习能力、校本课程教材开发能力)要求更高志趣聚焦程度高的学生对教师的学科英语能力、敬业精神与人文底蕴要求更高,(一)激活学生内动力,(二)养成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最重要的指标是思维的批判性、深刻

14、性与思维的跳跃性与缜密性,1、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1)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建立在感兴趣领域深而广的个性化知识积淀之上,学生案例:如印J在老师的引导下,借助化学教研组给学生开的书单引领,在高中学习了大学有机、无机、分析等化学各分支学科内容,开展橡胶改性沥青的紫外老化探索的课题研究,论文发表在合成材料的老化与应用(CSSCI)上, 有了深而广的个性化知识基础,学生思考问题更深刻,更容易出创新成果,(2)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在不同领域的表现不同, 数学更强调思维的深刻性,但实验学科更多的是强烈的探究性与创新性,(二)养成创新思维,(3)在学生感兴趣的领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会得到更好的彰显

15、与最大的发展(图表显示出学生认同率),2、思维的跳跃性、缜密性,(二)养成创新思维,(1)思维的跳跃性和缜密性在兴趣聚焦领域里更为突显,是潜能高低的重要判别指标,聂ZP,在考场中推理出“复变函数中最大模定理” 的证明,并把这个结论应用到解题过程中,(2)思维的跳跃性和缜密性是学生创新实践中最积极、最有价值的部分,世界数学奥数金牌学生牟晓生在解题过程中受到启发,后完成高质量论文模为素数的连续二次非剩余,(二)养成创新思维,(3)课题探究是锤炼学生思维跳跃性、缜密性的重要载体, 课题探究锻炼学生多方面的科学思维品质, 跨学科的课题研究对交叉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要(学生认同率为96.5%),(

16、三)孕育创新人格,1、钻研与痴迷,(1)对感兴趣领域,学生显现出勇于钻研的精神与痴迷的态度 对于感兴趣领域的钻研与痴迷,具有阶段性。可以是一个阶段关注某一个或几个领域,一段时期后集中某一个领域钻研或发现更感兴趣的领域而转向;也可以是一直关注选定的某个领域不断深入钻研 对感兴趣领域的钻研与痴迷,能使学生高效能专注与主动学习、探究,推动创新人格的持续提升,学生案例:万XQ,在学校的选择学习中,对生命科学不断钻研与产生痴迷,每天利用课余一个小时的时间阅读普通生物学等大学专业读物,遨游生物学的海洋,后选择进入生命科学专业深造 学生案例:王JY,先在科技班学习工程专门方向,在这个过程中体验了媒体团的 工作,产生了对传媒的兴趣而改选文科,(三)孕育创新人格,(2)对其他领域的态度主要有重视、正视、漠视三种,不同的态度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趋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