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口问题,三、物价问题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441208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人口问题,三、物价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二、人口问题,三、物价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二、人口问题,三、物价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二、人口问题,三、物价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二、人口问题,三、物价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人口问题,三、物价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人口问题,三、物价问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人口问题,1、人口问题的出现 1741年:1.5亿, 1762年:2亿, 1790年:3亿, 中国古代人口发展的几次高峰: 西汉末年(公元2年)不到6千万, 南宋时期,一亿, 明代万历年间,1.5亿,人口增长50%, 乾隆晚期,三亿。,,康熙:“今人民富庶,食众田寡,山巅尽行耕种,朕常以为忧也。” 雍正:“国家承平日久,生齿殷繁,地土所出仅可赡给,偶遇荒歉,民食为艰,将来户口日增,何以为业?”。 乾隆 ,“十年九忧旱”。 人口和物价都是世界性现象。18世纪,中国人口从1.5亿增长到3.13亿,增幅是108%,世界人口从6.41亿增长到9.19亿,增幅为43.37%。,2、粮食革命:,人口增

2、长的原因:土地开垦增加,农工商业发展、作物产量提高、婴儿死亡率降低、政府的政策如永不加赋等。 但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美洲新大陆的玉米、番薯、西红柿、土豆、花生等农作物新品种开始向旧大陆传播,其中至关重要的玉米和番薯。在18世纪传到欧洲,以至法国年鉴学派史学家布罗代尔称之为十八世纪的食物革命。,3、解决人口膨胀问题的办法:,解决人口膨胀问题的思路:a、传统对策:鼓励垦荒为主,辅以兴修水利、轻徭薄赋、完善仓储赈济制度等。b、新途径:发展工商业、城镇服务性行业和农村手工业及其他副业来吸纳过剩人口。c、还有一种方式:海外移民和海外贸易。,清王朝采取的对策:,1)继续鼓励垦荒。 2)移民边远地区。两湖、

3、四川、云贵、陕西等,湖广填四川、闯关东、走西口。四川:垦田:170万亩4600万亩。人口:800多万4400多万。 3)海外贸易和发展工矿业。广东和福建:南洋贸易兴盛 4)发展商品经济:长江三角洲和太湖流域工商业和农村工副业工业化,思考题:,中国为什么没走江南模式、英国模式? 1、封闭 2、没有发展工商业等其他模式的强烈需要 3、农业发展有足够的潜力。(今天耕地25亿亩)中国不是发展型的农业,而是增长型的农业。,三、物价问题,经济学家认为:物价持续缓慢的增长是有助于经济发展的,保持在1%多一点的通货膨胀率就是保持了一个非常好的经济环境。 清朝最高统治者认为人口膨胀是造成物价持续上涨的主要因素。

4、没有看到世界形势。,1、物价问题的出现:,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初冬,康熙论及粮价时说:“今岁不特田禾大收,即芝麻、棉花皆得收获,可为什么如此丰年而米粟尚贵?”皆由人穷地少故耳。 雍正五年(1727)的谕旨民间之食指愈多,所人不足以供所出,是以米少而价贵,此亦理之必然者也。,乾隆十二年,乾隆针对物价问题:“朕反复思之,不能深悉其故,亦未得善处之方。”乾隆令各省督抚陈奏原因和对策。 此次讨论持续了十几个月,大多数督抚在覆奏时把米价持续上涨归因于生齿日繁,以及政府采买过多、风俗日奢、米谷出洋等方面。,2、物价上涨的原因:,1)白银内流:明代已经开始,但由于海禁,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康熙二十三(1

5、684)年开放海禁,对外贸易中出超地位。 乾隆末年,每年输入中国的银元数400500万元。中国本土出产的白银充其量不过5000万两上下。 1700-1830年间(康熙39年道光10年),仅广州一口就输入白银4亿(2.8亿两)。,2)各级政府铸造的制钱的供应量的急剧增多。银钱比价一两白银=1000枚制钱 从乾隆初到嘉庆初,70年间,国家每年以30亿文铸钱投放到流通领域。 贵金属货币量要与市场货币发行量保持一致。 3)商品经济活跃,使市场上货币流通的速度加快。经济规律:通货膨胀:商品价值量、货币总量、货币流通速度,,物价上涨的特点,A、物价有升有降,但总的趋势是沿着一条上下波动的曲线缓慢上升。 钱

6、泳:雍正、乾隆初,那里米价每升十文,乾隆二十年(1756),涨至三十五六文,后连岁丰稔,价渐复旧,但每升十五六文为常价。至五十年大旱,则每升五十六七文。自此以后,无论荒熟,总在二十七八至三十四五之间为常价。,B、通货膨胀的压力并不严重“康熙、雍正以及乾隆之初,民间百物之估,按之于今,大率一益而三,是今之币轻已甚矣。”18世纪前后百余年,价格总水平上涨了300%,年通货膨胀率在1.1%,是一种非常好的经济现象。 从理论上,持续百年的物价的缓慢上升,正是康雍乾盛世经济繁荣的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也是它的重要表征之一。 物价上涨也是一种世界性现象。,3、物价上涨的后果:,收支平衡的经济体制: 岁入:

7、地丁银:2900万3000万,占6070%。盐税、海关税及其他杂税 共计4000万两 岁出: 军费:北京:400万,外省:1700万文职官员开销:俸禄、养廉:600万国家公共事业:漕运、驿站、河工、海塘 如遇特殊情况,如军需、各种自然灾害等,就要 户部银富商捐输捐监捐纳,漕运:号称天庾之贡。120万两:修造漕船,行粮、月粮 河工、海塘:部定例价或官发例价严重背离现实价格水平。嘉庆十一年(1806)大学士戴君元以河道总督前往清江浦河工,运土每方需一千七八百文,较之例价每方8分银高出20倍以上。只得“宽估实收,通融册报”。乾隆后期,浙江海宁大石塘,短缺200万两之多。 文武官兵俸禄、俸饷、养廉:贪污腐败,4、 国家所采取的措施:,微调官价,稍加津贴: 贪廉贪征,转嫁官民: 对官员陋规之类灰色收入姑息:“不败露则苟免,既败露则应问,较之婪赃,究为有间。” 评价:从维持农业经济和社会结构稳定、以达到王朝长治久安的高度出发,才凛然世守不加赋的祖训。固守追求稳定的基本政治目标,甚至为此而不惜以牺牲发展与改革为代价,其结果不仅贻误了中国社会在近代转型前夜发展的机遇,而且欲求社会稳定也不可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