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围手术期护理2016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4440766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25.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膀胱癌围手术期护理2016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膀胱癌围手术期护理2016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膀胱癌围手术期护理2016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膀胱癌围手术期护理2016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膀胱癌围手术期护理2016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膀胱癌围手术期护理201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膀胱癌围手术期护理2016(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例膀胱全切除+回肠代膀胱患者 围手术期护理,学习目标,1、了解膀胱癌相关疾病知识2、掌握膀胱癌围手术期护理 3、掌握尿路造口的护理,患者信息,床号:3床 姓名:陶有俊 性别:男 年龄:70岁 入院时间:2016.6.20 住院号:201621120 职业:农民 婚姻:已婚 文化程度:小学 入院诊断:血尿、膀胱肿物 手术史:右侧腹股沟疝术后3年 既往史:小脑萎缩 药物过敏史:头孢呋辛钠 家族史:无,辅助检查,6月20日 B超示:BPH,膀胱内低回声团块(左侧大小约1.91.5cm,右侧1.50.9cm)胆囊结石(胆囊颈部探及一枚强回声团伴影,大小1.00.6cm)6月21日 心超示:主动脉扩张

2、硬化,提示左室舒张松弛功能下降。胸片示:左侧胸膜增厚6月22日 MRI示:膀胱左前壁占位(大小约21*18mm),右侧部局限性增厚,两侧精囊未见异常信号,盆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考虑膀胱癌可能,BPH6月30日 病理诊断:浸润性尿路细胞乳头状癌7月18日 病理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病史汇报,患者系出现肉眼血尿2月伴加重1天入院,完善各项检查后,手术指征明确,患者于2016-6-24在全麻下行TUR-BT术,6月30日 病理诊断:浸润性尿路细胞乳头状癌,高级别。7-11再次在全麻下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因手术时间长,出血较多(约3000ml),术中静脉输入O型悬浮红细胞7u,术

3、毕转入ICU进一步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于7-12转回我科。遵医嘱给予抗炎、补液、止血、护胃、补充血容量对症治疗,术后携带左右盆腔引流各一根,输尿管支架、回肠代膀胱造瘘管纳入回肠集尿袋引流。现患者术后8天,未发生尿瘘、肠梗阻、大出血等并发症,各引流管通畅,回肠代膀胱接造口袋引流出黄色尿液。患者现Morse评分45分,自理能力评分55分,Braden评分16分。管道滑脱危险因子评分8分。,实验室检查,引流液颜色量,收缩压:92-146mmHg,舒张压:56-90mmHg体温:36.0-38.4(7.14至今体温正常)。,术后生命体征波动范围,目前治疗药物,护理查体流程图,护士准备 着装整齐.洗手

4、治疗盘内放体温表,听诊器 血压计,皮尺 用物准备 弯盘,棉签,手消剂 室温2224, 另备记录单,笔 环境准备 注意关闭门窗, 并 平卧,安静状态,合作 病人准备 1.生命体征检查 2.专科体检2 体检准备 3.管道检查4. 4.康复指导及出院宣教,现阶段存在的护理问题,1.留置引流管护理 2.排尿形态改变 3.营养失调 4.自理能力下降 5.下肢血栓形成危险 6.术后康复知识缺乏,7.11 P1:留置引流管护理(左右盆腔引流管、回肠代膀胱引流管) I:1.告知引流管的目的及注意事项;2.各引流分别做好标识,准确记录各管引流液色质量;3.妥善固定各引流管,防止扭曲、折叠、受压,定时挤 压引流管

5、,保持引流管通畅;4.班班交接引流管。7.18 O1 今日拔除左侧盆腔引流管,现管道滑脱危险因子评分8分。,护理问题:,7.11 P2:排尿形态改变(回肠代膀胱造口) I:1观察患者皮肤造口处血运情况2.观察引流液颜色量3. 定期更换造口袋,防止渗漏,加强造口处皮肤护理; 4.及时倾倒引流液;5.加强宣教,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更换造口袋。,7.15P3营养失调:(血白蛋白27.4g/L HB79g/L) I 1.制定饮食计划,设定合理的膳食结构2.鼓励患者少食多餐3.加强患者营养供给4.尽量选择适合患者口味的食物。5.定期遵医嘱检查患者生化指标。6适当活动增加食欲。.,7.11 P4:自理能力下

6、降(自理能力评分10分)I:1、嘱其留陪护一人2、呼叫器放于易拿易取处3、加强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4、加强巡视、严格交接班5、鼓励患者下床活动、逐渐恢复自理. 7.18 O4:现自理能力评分55分,7.13 P5 下肢血栓形成危险 (D-聚体2.34mg/l)I: 1.观察患者下肢有无疼痛、肿胀2.嘱患者适当活动3.嘱患者家属予以下肢按摩4.遵医嘱给予抗凝药物应用,7.15 P6术后康复知识缺乏 I:1.嘱患者每日适量饮水,饮水量2000-3000ml。2.进清淡易消化饮食,忌食辛辣刺激食物。3.保持造口处皮肤清洁,观察造口血运情况4.可下床活动,注意休息,劳逸结合。5.加强心理护理,与患者及时

7、沟通,保持其心情愉悦,注意保护性医疗。,膀胱的生理解剖,膀胱为锥体形囊状肌性器官,位于小骨盆腔的前部。成年人膀胱位于骨盆内,为一贮存尿液的器官。空虚时膀胱呈锥体形,充满时形状变为卵圆形,顶部可高出耻骨上缘。成人膀胱容量为300500ml尿液。膀胱底的内面有三角形区,称为膀胱三角,位于两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三者连线之间。膀胱的下部,有尿道内口,膀胱三角的两后上角是输尿管开口的地方。,概述,膀胱癌是指来源于膀胱壁上皮组织和间质组织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仅次于前列腺癌,在中国则居首位。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近年来有增加之势。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34倍,且以5060岁发病率最高。膀胱癌

8、在膀胱侧壁及后壁最多,其次为三角区和顶部,膀胱肿瘤可先后或同时伴有肾盂、输尿管、尿道肿瘤。,概述,概述,概述,病 因,1、长期接触芳香族类物质如染料、皮革、橡胶、油漆工等。 2、吸烟:吸烟是增加膀胱肿瘤发生率的主要诱因之一,吸烟者在尿中致癌物质色氨酸的代谢增加50%,当吸烟停止,色氨酸水平回复到正常。 3、体内色氨酸代谢的异常:色氨酸的异常代谢可产生一些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经过肝脏作用后排泄入膀胱,具有致癌作用。 4、尿道疾病:膀胱长期慢性感染、膀胱结石的长期刺激以及尿路梗阻,而膀胱粘膜白斑被认为是癌前期病变,可诱致癌变。 5、药物:如大量服用非那西汀类药物,已证实可致膀胱癌。 6、寄生虫病

9、:如发生在膀胱内,亦可诱发膀胱癌。 7、家族史:膀胱癌患者的直系亲属患膀胱癌的危险性约为无家族史者的2倍,年轻膀胱癌患者的直系亲属危险性更高。,病理,膀胱肿瘤占泌尿系统肿瘤第一位, 96%肿瘤生长于移行上皮, 其中恶性占90% , 且多为表浅性膀胱移行细胞癌(TCCs) , 占70% 80%.膀胱肿瘤高发年龄为50-70岁。 按生长方式分为原位癌、乳头状癌和浸润性癌。 原位癌局限在粘膜内,无乳头亦无浸润。移行细胞癌多为乳头状,鳞癌和腺癌常有浸润。 不同生长方式可单独或同时存在。,浸润深度分为:原位癌Tis;乳头状无浸润Ta; 限于固有层以内T1;浸润浅肌层T2;浸润深肌层或已穿透膀胱壁T3;浸

10、润前列腺或膀胱邻近组织T4。,病理,临床表现,血尿:反复出现的无痛性、间歇性肉眼血尿,有的仅表现为显微镜下血尿。血尿有时可自行停止或减轻,而造成好转错觉。出血量及血尿持续时间的长短与肿瘤的恶性程度、肿瘤大小、范围、数目并不成正比关系。 膀胱刺激症状:肿瘤本身的浸润、坏死、溃疡及含并感染可刺激膀胱,产生尿频、尿急。 排尿困难:由于肿瘤较大,或肿瘤发生于膀胱颈部,如肿瘤位于一侧输尿管口,可造成一侧输尿管阻塞,肾积水。 全身症状:恶心、食欲不振、发热、消瘦、贫血、恶病质等。,诊断,1.症状和体征:年龄40岁以上出现血尿和尿频等症状应考虑膀胱癌可能。2.影像学诊断B-US 可作为膀胱肿瘤的最初筛选,可

11、显示肿瘤大小 、形态 、部位及有无膀胱壁浸润。但对浅表小肿瘤或顶部、前壁肿瘤容易漏诊 X-rays 了解上尿路有无肿瘤及肿瘤对肾功能的影响,但不易发现膀胱内小肿瘤。 CT /MRI 了解肿瘤对膀胱壁的浸润深度,盆腔脏器有无受累以及有无肿大转移的淋巴结等,有助于确定肿瘤的分期(浸润性膀胱癌) 膀胱造影,3实验室诊断 尿脱落细胞检查(VUC) 作为血尿患者的初步筛选,对细胞异型性明显的原位癌及浸润癌的癌细胞有很高的检出率。4膀胱镜诊断 不仅可明确有否肿瘤, 而且可明确肿瘤的数目、大小、部位。目前认为,它仍是膀胱肿瘤诊断的最可靠的检查手段。,诊断,处理原则,膀胱癌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疗、放疗

12、、免疫治疗等方法。外科术式包括: l、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适用于肿瘤只浸润黏膜或黏膜下层,恶性程度较低基蒂较细的乳头状瘤; 2、膀胱部分切除术:肿瘤位于膀胱憩室内、输尿管开口周围或肿瘤位于经尿道手术操作盲区的患者; 3、膀胱全切术:对于膀胱肿瘤范围大,多发肿瘤、肿瘤侵犯浅肌层以上、复发肿瘤及位于膀胱三角区的肿瘤,不宜作局部切除者;肿瘤位于膀胱三角区附近;或者位于膀胱颈部的浸润性肿瘤,均应采用全膀胱切除术。,手术方式,回肠膀胱手术;是一种全膀胱切除后用自身截取的一小段回肠,建立一个新的膀胱和新的排泄途径,截取的回肠上端与左右输尿管吻合,下端与腹壁处建立一个尿路造口进行排泄。造口位于右下腹,直径

13、2一2.5Cm,突出皮肤2一3Cm。,围手术期护理,术前准备 1 心理护理 a.介绍手术的方式,造口的情形,所需使用尿液引流装备。 b.鼓励病人表达内心疑问,予确实回答,以增进信心。 c.让病人了解手术后对其工作、活动、嗜好、饮食和穿着不会有多大改变。 2.生理准备: (1)适应术后变化的锻炼:练习床上大小便,有效咳嗽,深呼吸等 (2)备血和补液,纠正贫血,增加病人的营养及抵抗力。 (3)预防感染,术前应用抗生素。 3.做好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 4.肠道准备:术前一天口服甲硝唑,术晨清洁灌肠。,术后护理 1.观察生命体征、术后切口有无渗血、肛门有无排气,及时做好记录 。

14、2.膀胱全切肠代膀胱者待胃肠蠕动恢复后试进水、进食。 3. 血压平稳后给半卧位。 4.做好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围手术期护理,术后护理 5.病情观察及护理 观察输尿管支架及回肠代膀胱引流出的尿液的色、质、量,并分别记录,通过记录可以了解双侧肾功能及回肠膀胱功能; 准确记录各残腔引流管的引流量,观察腹部体征、肛门排气、排便情况,有无恶心呕吐,及早发现出血、尿瘘、肠梗阻等并发症; 观察腹壁造口肠管血运情况,观察其颜色及有无回缩现象出现,如出现回缩,颜色变紫,则证明已出现血运障碍,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及时更换敷料,保护造瘘口周围皮肤,以免浸渍发炎。 回肠膀胱术后,尿液可潴留肠内,增加肠道对尿液

15、电解质的吸收,可造成高氯性酸中毒,故术后应定期测血电解质,及时纠正。术后给予碳酸氢钠冲洗回肠膀胱。,围手术期护理,术后护理 6、造口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造口狭窄 可以放入导尿管。 造口回缩 回缩是造口内陷低于皮肤表层,容易引起尿漏,导致造口周围皮肤损伤,选择相应特殊的造口护理产品,如凸面底盘的造口袋,粘贴时在造口四周涂防漏膏,防止漏尿。 造口脱垂 肠管由造口内向外翻出来,可能引起水肿、出血、溃疡或缺血坏死。轻者不需要做特殊处理。较重时用弹力绷带对肠造口稍加压,防止脱垂。 造口处黏膜皮肤分离 肠造口黏膜与腹壁皮肤缝合处分离,一般发生在术后1周内。处理主要是清洁,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擦干。 造口周围皮肤水肿炎症 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类型有刺激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皮肤机械性损伤。造口周围发生水肿时,可用浓氯化钠湿敷;造口周围皮肤受尿液浸湿而发生糜烂、湿疹时,可用生理盐水清洗处理选择适合个人的护理产品,正确使用产品,可常规使用一些皮肤保护产品。如皮肤过敏严重导致皮损严重,可用皮肤保护膜和溃疡粉配合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