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_第4章(土体中的应力)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4438959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PPTX 页数:69 大小:4.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力学_第4章(土体中的应力)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土力学_第4章(土体中的应力)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土力学_第4章(土体中的应力)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土力学_第4章(土体中的应力)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土力学_第4章(土体中的应力)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力学_第4章(土体中的应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力学_第4章(土体中的应力)(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土体中的应力,应力是材料发生破坏的根本原因,破坏形式有:断裂与流动(矿山岩石力学-P41,高磊,机械工业出版社,年;材料力学,P,刘鸿文,高等教育出版社,年),台湾高雄大桥断裂部分,中新网2013年4月24日电 据法新社报道,孟加拉国首都达卡郊区一栋有多家服装厂的8层楼房24日倒塌,医生称已造成至少82人死亡,700人受伤。,1,土体的自重应力,2,基底压力,3,地基(土体)中的附加应力,4,有效应力原理,5,应力路径应力变化的描述,6,地上建筑与土体的关系,迪拜风帆酒店(七星级、楼高340米),迪拜塔(楼高828米,169层,比台湾101楼还要高出321米),世界第一高楼,1,地上建

2、筑与土体的关系,上海中心大厦,632米、121层,中国第一高楼,天津富力广东大厦(439米),中国第二高楼,重宾保利(楼高290米,58层?,又名大拇指),重庆第一高楼,华西村龙希国际大酒店 (楼高328米,74层,30亿人民币,又名黄金屋),中国农村第一高楼,建筑物,基础,地基,建筑物的受力传递路线,重中之重,如果地基出了问题,结果如何?,广西“楼歪歪”,福州“楼歪歪”,韩国“楼歪歪”,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一)物体内一个点的应力状态,6个应力分量:,M,土体的自重应力,2,平衡微分方程;几何方程;物理方程(本构关系);边界条件,边界条件:应力边界;位移边界和混合边界,6个应力分量,6个应

3、变分量,3个位移分量,15个未知数,15个方程。,(二)土体的自重应力,(1)土体中的应力产生的原因有两个:自身重量引起的自重应力其他荷载引起的附加应力,(2)土的自重应力,定义:由土体本身的有效重量而产生的应力。,地下水位以上用天然容重 地下水位以下用浮容重 ,(3)地基中的侧限应力状态,定义:指侧向应变为零的一种应力状态。地基在自重作用下的应力状态就属于这种。,(a)一层土的情况,(b)多层土的情况, 竖直方向的自重应力, 水平方向的自重应力,土的侧压力系数,泊松比,(三)土体的自重应力计算,o,定义:上部荷载通过基础传递给地基,在地基表面处产生的压力称为基底压力,也叫接触压力(单位KPa

4、),基底压力,3,(1)中心荷载,R -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KN,A -基础面积,m2,p 基底压力,kPa,(a)矩形基础,(b)条形基础(长度大于宽度5倍),R1 沿基础长度方向所受的单位长度上的荷载,KN/m,B -基础宽度,m,(2)偏心荷载,e 合力R 的偏心距,m,B -基础宽度,m,A -基础面积,m2,(a)矩形基础,(b)条形基础,R1 沿基础长度方向1m所受的合力,KN/m,B -基础宽度,m,(3)偏心斜向荷载,偏心斜向荷载:水平荷载垂直荷载,垂直荷载 Rv 按照前面讲的进行计算;,水平荷载 RH 产生的基底压力,则分为两种情况:,假设水平向的基底压力PH为均匀分布:,假

5、设水平向的基底压力PH与该点的铅直向基底压力Pv成正比:,定义:基底以下土体中任一点处、由基底压力引起的应力,称为地基中的附加应力。,(一) 铅直集中荷载作用下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布西奈斯克 Boussinesq 解,1885 年),K 铅直向附加应力分布系数,无因次(查图),地基(土体)中的附加应力,4,布辛奈斯克(Boussinesq )法国著名物理家和数学家,对数学物理、流体力学和固体力学都有贡献。,Valentin Joseph Boussinesq (1842-1929),问题:(1)集中力引起的附加应力分布规律?(2)应力泡?(3)多个集中力作用下的附加应力计算?,(二) 水平集

6、中荷载作用下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西罗第 Cerruti 解,? 年),(三)矩形基础的附加应力,(1)均匀分布铅直荷载作用下,Kc 均布铅直荷载对矩形地基角点C下的附加应力分布系数,无因次(查表),角点法,问题:(1)如何用角点法求矩形基础中心位置下的地基土中附加应力?,简化后得出:,利用角点法计算任意位置下的附加应力,(a)矩形内任一点M之下的附加应力:,(b)矩形边界上任一点M之下的附加应力:,(c)矩形外任一点M之下的附加应力:,注意:划分后的长、宽边!,(2)三角形分布铅直荷载作用下,Kc 三角形铅直荷载对矩形地基角点C下的附加应力分布系数,无因次(查表),pt 三角形铅直荷载中的最

7、大值,问题:(1)三角形分布铅直荷载的矩形基础,如何求最大荷载边上一点处的地基土中附加应力?,(3)均匀分布水平荷载作用下,Kh 均布水平荷载对矩形地基角点A和C下的附加应力分布系数,无因次(查表),ph均布水平荷载,问题:(1)水平分布荷载作用下,矩形基础短边B的中心连线处的附加应力的大小如何确定?,(4)梯形分布的铅直荷载及均布水平荷载同时作用下,P,(四) 条形基础的附加应力,(1)均布铅直线荷载情况-弗拉曼解(Flamant),P0 单位长度的线荷载,KN/m,任意一点,(2)条形均布铅直荷载情况,堤、坝、挡土墙下地基土中任意一点的竖向应力,附加应力分布系数,无因次(查表),(3)三角

8、形分布的铅直荷载情况,z,pt,附加应力分布系数,无因次(查表),(4)均分布水平荷载的情况,z,x,y,A,B,ph, 附加应力分布系数,无因次(查表),Ph均布水平荷载,C,(5)梯形分布的铅直荷载,(五)土中附加应力的其它问题,(1)附加应力的分布规律,应力泡,(2)实际工程中土体中的应力的分布规律数值计算,边坡应力与位移矢量图,圆孔板受力后的周边应力分布规律,计算应力的目的,土体的变形与强度,并不取决于全部应力(总应力),土是散体介质:土粒、水、气,问题:(1)三者如何来承担总应力?(2)三者之间如何转化的?(3)三者和材料(土)的变形与强度之间的关系?,太沙基1936年提出了:(1)

9、有效应力原理(2)饱和土的固结理论,诠释:散体介质与连续固体介质之间应力-应变关系上的重大差异。,(1)有效应力原理提出的背景,有效应力原理,5,(2)有效应力原理的基本概念(太沙基1923年发现这个问题,1936年发表英文论文提出。),饱和土中两种应力形态,孔隙水压力承担法向应力,不能承担剪应力。 颗粒间应力颗粒之间接触面承担并传递的应力。,a-a断面竖向力平衡:,有效应力原理的表达式,有效应力原理的要点两点,饱和土体内任一平面上受到的总应力可分为两部分和u,并且:土的变形(压缩)与强度的变化都只取决于有效应力的变化。,一般地,,有效应力,已知总应力、测定孔隙水压,则计算,孔隙水压力本身不能

10、使土发生变形和强度的变化,叫中性应力。,非饱和土,毕肖普(Bishop A. W.)1960年提出了修正的有效应力公式:,ua-气压,uw-水压,(3)饱和土中孔隙水压力和有效应力计算,自重应力情况 (侧限应变条件),静水位条件地下水以下应力,总应力 :单位土柱和水柱的总重量,水位线以上: = z( B=H1) 水位线以下: = H1+sat (z- H1)( A = H1+satH2),孔隙水压力 u :静水压强,u = w (z- H1) u A = wH2,有效应力 : = - u,Z,o,水位线以上: = = z (u=0) 水位线以下: = - u= H1+(sat-w)(z-H1)

11、- w (z- H1) A点 : A = H1+(sat-w)H2= H1+H2,B,有效应力分布曲线,地面,A,自重应力情况 (侧限应变条件),静水位条件地下水下降,A点应力,总应力 :单位土柱和水柱的总重量,A = H1+satH2,孔隙水压力 u :静水压强,u A = wH2,有效应力 :,A = - u= H1+(sat-w)H2= H1+H2,原地下水位,地下水位下降会引起 增大,土会产生压缩,这是城市抽水引起地面沉降的一个主要原因。,两者之差: A =( H1+H2 )- (H1+H2)= ( - ) H 0,H,Z,o,自重应力情况 (侧限应变条件),静水位条件水面以下 应力分

12、布,总应力 :单位土柱和水柱的总重量,A = wH1+satH2,孔隙水压力 u :静水压强,u = w z,有效应力 : = - u= (z-H1),A = H1+satH2-w(H1+H2)= H2,H1,H2,= - u,土体表面,水位,A,这就是水面以下土体不会因为水面的变化而产生变化。,Z,o, = wH1+sat (z-H1),u A = w(H1+H2),A点:,自重应力情况 (侧限应变条件),静水位条件 - 存在毛细饱和区,总应力 :单位土柱和水柱的总重量,区地下水位以下,u = w z (H1+Hc) B点:uB = 0 A点:uA = wH2,有效应力 : = - u,H1

13、,H2,地面,A,毛细饱 和区,Hc,H,区-毛细饱和区,u = -w(H1 +Hc-z) C点: uc = -wHc B点:uB = 0,负的孔隙水压力!,Z,o,有效应力分布曲线,B,C,区: = z C点 c = H1 区: = H1+sat (z- H1) B点 B = H1+satHc 区: = H1+sat (z- H1) A点 A= H1+satH,区: = = z C点 c = H1 区: = H1+ wHc +(z - H1) C点 c = H1+wHc B点 B = H1 +satHc 区: = H1 + wHc +(z - H1) A点 A= H1+satH-wH2,孔隙

14、水压力 u,自重应力情况 (侧限应变条件),稳定渗流条件 两种工况,(1)按含水层性质分类,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2)按埋藏条件不同,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自重应力情况 (侧限应变条件),稳定渗流条件向上渗流,A点有效应力,土水整体分析,总应力 :单位土柱和水柱的总重量, = sat H,孔隙水压力:净水压强,u = w(H+h),有效应力:, = -u= sat H- w H-w h=H - w h,渗透压力,向上渗流使得有效应力减小(生产流土、管涌),自重应力情况 (侧限应变条件),稳定渗流条件向下渗流,A点有效应力,土水整体分析,总应力 :单位土柱和水柱的总重量, = sat H,孔隙水压力:净水压强,u = w(H-h),有效应力:, = -u= sat H- w H+w h=H +w h,渗透压力,向下渗流使得有效应力增加,可导致土层发生压密变形,称渗流压密,自重应力情况 (侧限应变条件),稳定渗流条件向上渗流,A点有效应力,孔隙水压力:净水压强,u = w(H+h),有效应力:自重应力+渗透力,取土骨架为隔离体, = H - w h,自重应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