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养肾谈抗衰老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4438683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3.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养肾谈抗衰老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从养肾谈抗衰老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从养肾谈抗衰老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从养肾谈抗衰老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从养肾谈抗衰老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养肾谈抗衰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养肾谈抗衰老(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长发育。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正是由于肾中精气的盛衰变化,而呈现出生、长、壮、老的不同生理状态。人至老年,。肾精衰退,形体也逐渐衰老,显出老态之像。养肾、补肾不仅是重要疾病治疗方法之一,补肾填精还是延缓衰老和治疗老年性疾病的重要手段。而冬季是养肾正当时,老年人可在冬令时节注意蓄养阴精,养肾防寒。,Chapter1.肾的生理功能的重要性 Chapter2.肾的衰退机制 Chapter3.肾虚与衰老 Chapter4.补肾为主的单味药的现代研究(部分) Chapter5.冬季养肾之法,1肾生理功能 肾藏精:储存封藏肾精 ,促进人体生长发育 ,生殖繁衍 。参与血液的生成 抗邪致病

2、肾主水液:升清降浊 司膀胱开合 推动其他脏腑的功能活动肾主纳气: 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肾藏志 主恐 2 肾生理特性 肾主封藏:对精气的蛰藏内守 藏真阴而寓真阳 附:命门之说 难经提出右肾命门,老年人肾脏衰退机制,1.中医认识: 老年人的衰老是渐进的,是整体水平上的物质匮乏和机能低下,痰浊、瘀血是随五脏衰老逐渐形成的。老年人大多肾气已衰,中气虚乏,易受邪致病。 年龄方面:中医历代医家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衰老理论。中医理论认为肾主藏精,肾所藏之精是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同时依赖于后天之精的不断培育和充养。人的生殖能力和生长发育及衰老过程,主要是由肾的精气

3、盛衰所决定的。,幼年时期:肾的精气逐渐充盛则开始齿更发长的发育变化。 青春期: 的精气充盛,发育完全,则产生了“天癸”,性机能逐渐成熟而有生殖能力。 老年时期: 肾的精气渐衰,性机能和生殖能力随之减退,形体逐渐衰弱老。,素问。上古天真论以问答的形式,提出了人的生殖能力盛衰与相伴相随的生长,衰老过程的主导因素是肾气衰竭,说“五八,肾气衰,发坠齿槁,八八,天葵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肾气衰竭主导衰老发生与进展的机制有两点: 1肾气代表人体的真元精气、 2肾气衰竭影响其他脏腑,间接促进衰老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明确指出了机体生、长、壮、老、已的自然规律

4、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体质方面:体质,又称禀赋、禀质、气禀、形质、气质等,即人体的质量。体质是人体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功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换句话说,体质是禀受于先天,受后天影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既病之后多见虚证,或虚中夹实。因此治病用药尤须审慎。正如清代医家叶天士所论,对老年病的治疗应审体质、保真气、慎劫夺。,2.西医认识,从检验数据上看: 根据肾功能检查指标化验结果,临床上一般把肾功能分为四期; ()正常期检测结果 均正常; ()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肝酐清除率降至 正常值的

5、,肌酐和 尿素氮正常; ()失代偿期 肌酐清除率常降至正常值的以下,肌酐大于微摩尔升(毫克分升),尿素氮增高; ()尿毒症期 尿毒氮大于微摩尔升(毫克分升),肾功能检查指标项目:血尿素氮(BUN) 参考值:正常情况:二乙酰肟显色法 1.86.8mmolL 尿素酶钠氏显色法 3.26.1mmolL。临床意义:增高: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障碍,心衰、休克、烧伤、失水、大量内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 肾功能检查指标项目:血尿素参考值:正常情况:3.27.0mmolL 临床意义:升高表示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障

6、碍,心衰、休克、烧伤、失水、大量内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 肾功能检查指标项目:血肌酐参考值:正常情况:成人 男79.6132.6molL 女70.7106.1molL 小儿26.562.0molL 全血88.4159.1molL。临床意义:增加:肾衰、尿毒症、心衰、巨人症、肢端肥大症、水杨酸盐类治疗等。减少:进行性肌萎缩,白血病,贫血等。 肾功能检查指标项目:血尿酸参考值:正常情况:成人 男149417molL 女89357molL 60岁 男250476molL 女190434molL。,肾虚与衰老,肾虚衰老学说是中医学传统的衰老学说,认为肾虚是衰老的根本原

7、因+肾中精气由盛渐亏是导致机体组织结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的内在机制,补肾填精是延缓衰老根本大法,肾中精气是生命机体的原始物质,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原始动力;同时,肾元精气又有一个由弱到强、至盛而衰的发展变化规律。生命活动进行到一定阶段,肾元精气逐渐亏虚,由此而决定的结构和功能也开始减退,因而机体的衰老也就必然发生。肾元精气虽有自身变化的规律,又受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因而生命个体的衰老速度各不相同、寿命长短存在差异。,补肾为主的单味药的现代研究(部分),鹿茸 又名:斑龙珠、花鹿茸、马鹿茸其性味:甘、咸、温归经:肝肾二经 临床应 用 (1)强身健体:适用于肾阳虚衰、精血不足虚衰之体。配伍人参、菟丝子、

8、枸杞子等服之效佳。,(2)肾阳不足之阳痿早泄、耳鸣目昏、腰痛足软、小便白浊。配伍人参、熟地黄、枸杞子等药。如参茸固本丸。,(3)精血亏虚,筋骨无力或小儿发育不良、骨软行迟、囟门不合等。如加味地黄丸。,(4)冲任虚寒,崩中漏下,赤白不止。本品补肝肾、调冲任、固带脉。常配伍熟地黄、山萸肉、山药等。如鹿茸散。,(5)阴疽内陷或疮疡久溃不敛,脓水清稀。配伍黄芪、阿胶、当归等。,用法用量:每日12克为末冲服,或入丸、散、酒剂。使用注意:(1)服用宜从小量开始,缓缓增加,不宜骤用大量,以防阳升风动,头晕目赤。,(2)凡阴虚阳亢,血分有热,胃火炽盛,或肺有痰热及外感热病均应忌服。,肉苁蓉 又名:肉松茸、大芸

9、、地精等。性味:味甘酸咸,性温。归经:入肾、大肠经。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男子阳痿、女子不孕、腰膝冷痛、血枯便秘。,(1)治疗肾虚患者:对肾虚型神经衰弱,有精神不振、体倦、腰酸、健忘、听力减退的患者,尤为适宜。常配枸杞子、五味子、麦门冬、黄精、玉竹等。,(2)治疗老人气虚血虚所致的便秘。,使用注意:(1)一般用淡苁蓉,偶用咸苁蓉,乃取其有固涩作用,治小便频数和滑精。(2)大便溏泄,以及实热便秘者不宜用。 此外还有,巴戟天、仙茅、补骨脂、骨碎补、制狗脊等中药在现代补肾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冬季养肾之法,1起居有常,生活规律,2调摄饮食,辨证食补,3注意保暖,加强锻炼,4心情平和,生活自得,冬季

10、养肾之法,1起居有常,生活规律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早睡以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迟起以固阴精,日出而做,以避严寒、求温暖。也就是说,冬日阳气肃杀,夜间尤甚,要早卧迟起。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阴阳调和,则机体健康早。现代医学也认为,冬季气候寒冷,患有心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等疾的老年人,应在一天中气温较低的时间段应注意防寒保暖,避免诱发和加重旧疾。睡眠时间老人不宜少于10小时,且有睡意即就枕,不可强打精神。古人主张“子午觉”,即子时(夜间点至凌晨1点)和午时(上午点至1点)睡觉。卧姿以右侧卧位,“卧如弓”最好。,2调摄饮食,辨证食补 肾主咸味,心主苦味,冬季

11、饮食宜减咸增苦,以补心气、固肾气。饮食应为温阳保阴之品,忌生冷和粘、硬食物。注意合理搭配,多选用富含铁的食物(如紫菜、柿子、香菇、黑木耳).富含钙的食物(如豆制品、青豆、藕粉、油菜、紫菜、奶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小白菜、少量鸡蛋)和富含维生素B2的食物(如黑豆、香菇、奶粉、杏仁)。营养专家提倡晨起食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特别是羊肉粥、糯米红枣百合粥、八宝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适宜。药补不如食补,中医有“虚则补之”、“寒则温之”之说,但进补前应辨清肾阴虚还是肾阳虚:阴虚之人应适当多食些鸭肉、鸡肉、海参、枸杞等,补虚益气、养胃生津;肾阳虚者,可选服羊肉、狗肉、木耳、大枣、乌鸡等。

12、,3注意保暖,加强锻炼老年人器官功能减弱,适应性差,易被寒邪侵袭,诱发和加重疾病。所以,冬季衣着要松软轻便、贴身、保暖,不能骤寒骤热,不能过厚。颜色宜选深色,以增加保暖效果。“冬季戴棉帽,如同穿棉袄。”老年人还应注意对头、鼻、颈、背、手、脚等重要部位的保暖。俗语说:“寒从脚起” 。脚掌远离心脏,表面脂肪薄,是皮温最低的部位,睡前用温水洗脚并搓脚心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可补肾健脑,壮腰强身,增强记忆。经常保持脚的清洁干燥,袜子勤洗勤换。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老年人可根据自身健康状况,打太极拳或做慢跑、散步、跳绳、球类等运动,增强体质,抵御寒冷。坚持适度锻炼很重要,但要量力而行,切不可过度过猛,避

13、免寒侵体内和过多泄汗,损伤阳气,故应避免在大风、大雾、雨雪等恶劣天气中锻炼。,4心情平和,生活自得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 “怒伤旰”、“喜伤心”、“恩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从中医角度讲,五脏与人的性格情绪都有关系。冬季是闭藏的季节,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恶化与人的心理状态相关。因此,老年人应避免忧伤、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刺激。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老年病可由不良心理因素引起,如大喜大怒可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而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脑溢血,甚至猝死。所以保持情绪乐观、精神愉快、心态平和、豁达开朗至关重要。,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补肾名方,主治证均属肝肾阴虚,治当滋补肝肾之阴。本方构思巧妙

14、,配伍精当,故清代费伯雄称其为“补方之正鹄“。 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这六味中药组成。最早是“八味地黄丸”,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后来,宋代名医、儿科专家钱乙把八味地黄丸里面的附子和桂枝这种温补的药物去掉了,变成了现在的六味地黄丸,并用它来治疗小儿先天不足,发育迟缓等病症。,直接补法,熟地黄补肾阴,益精髓为君;山萸肉补肝肾,敛虚火,干山药既可补肾,又可健脾,共为臣药;阴虚则火旺,故配丹皮凉血清热,以泻肝肾虚火;肾虚则水湿不能渗利,故用茯苓、泽泻以利水湿。全方“三补“与“三泻“并用,但以“补“为主,以“泻“为辅,故三味“补药“用量偏重,三味“泻药“用量较轻。,方论熟地黄补

15、肾阴,益精髓为君;山萸肉补肝肾,敛虚火,干山药既可补肾,又可健脾,共为臣药;阴虚则火旺,故配丹皮凉血清热,以泻肝肾虚火;肾虚则水湿不能渗利,故用茯苓、泽泻以利水湿。全方“三补“与“三泻“并用,但以“补“为主,以“泻“为辅,故三味“补药“用量偏重,三味“泻药“用量较轻 地黄丸 - 主治,肝肾阻虚,头目眩晕,眼花耳聋,咽喉燥痛,腰膝酸软,自汗盗汗,骨蒸劳热,遗精早泄,消渴引饮,小便频数,尿血便血,虚火牙痛,齿龈出血,须发早白;,妇女月经先期,经来量少;小儿囟开不合,羸瘦骨蒸,行迟、语迟、齿迟,舌红少苔,脉细数。现用于慢性肾炎、高血压、糖尿病、神经衰弱,甲状腺机能亢进、肺结核、中心性视网膜炎、视神经炎以及各种肿瘤晚期属肝肾阴虚者。此外用于养生保健,抗衰老,治疗早衰所表现的各类证候。,参考文献,中医补肾养身法马汴梁主编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钱增年,等老年学杂志1990;(4):237俞征宙,等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2):80姚培发,等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6):2莫启忠,等老年药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1;(2):4 文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党莉莉医学硕士邱根全教授医药与保健201110 5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