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教育创新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54438623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受教育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感受教育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感受教育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感受教育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感受教育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受教育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受教育创新(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感受教育创新,1.中国教育的历史与现实,2.蓬勃的当代中国教育,3.不断创新 立志成才,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应天书院,书院深深、先贤大哲、尊师重教之风绵绵千年,请你用简短的语言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教育传统的认识。,1 经济发展,2 科技发展,3 人才竞争,教育,依靠,依靠,依靠,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人 才,科技,经济发展,(基础),人口 - 教育=沉重的包袱,人口 + 教育=丰富的资源,徐州师范大

2、学新校区主体教学楼,徐州师范学校,矿大南湖校区,中国矿业大学老校区,小组合作:,你还了解哪些教育形式? 交流你对这些教育形式的了解?,基础教育在改革中迅速发展。 远程教育方兴未艾。 职业教育初具规模。 民办教育迅速发展,举措,如: A、2001年教育部作出规定,进一步放宽参 加高考的条件,取消年龄和婚否的限制。结 果当年全国就出现25岁以上的考生16265人, 最大的73岁,实际录取25岁以上学生1924人, 其中50岁以上的2人。,你知道吗?,2002年全国年龄最大的考生、汪侠的高考成绩为213分,被南京医科大学录取为旁听生,安排在5年制的临床医学一大班中。,2003年,广东4名打工女深受没

3、有文化谋生艰难,回家乡小学重新读书,成为学习尤为勤奋的“大学生”。你如何看待以上这些材料?谈谈你得到的启示?,教育关系子孙后代,和广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迎接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接受良好的教育,已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一生的命运。,知识改变命运,初中毕业后,我们可以选择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专和技校,但不少家长认为,选择上普通高中,升大学是最好的出路,你认为呢?,升上名牌大学,成为白领,才能成才,有前途!,条条大道通罗马,成才之路在自己的脚下,大学并非唯一!,思维运动:,看图说话,1)我国与日本、美国在读大学生人数比较,2)我国与日本、

4、美国经济实力比较,中国教育发展现状,各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对联解读,(2)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育创新,科技创新,自主创新-深圳,思维运动:,你在教育创新中应该如何做?,知识小卡片,1、我国从去年开始准备用三年时间 安排60亿元支持中西部 学校危方改 造 。5年后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 教室,农村小学具备卫星教学收视 点。使农村学生享受远程教育 。,加大教育投入,2、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从去年开始推行 “一费制”收费制度的方法,深化教育改革,3、我国科技部宣布:“十五”期间的12个 重大科技专项总投入近200亿元。,加大科技投入,4、教育部3月26日公布,中小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进行修订,增加了

5、符合时代特征的内容。如诚实守信、加强实践、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网络文明、安全自护、远离毒品等。,深化教育改革,5、从2000年开始,我国设立了最高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已经有七位科学家获此殊荣。今年评选出了连续6年空缺的国家技术发明奖 ,由黄伯云和张立同两位科学家摘取桂冠 。,注重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 ) A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 B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C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D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A B D,练一练:,材料一:三国科技实力对照表,材料二:三国(地区)符合科学素养条件人口表,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材料一说明我国的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材料二说明我国民族文化素质还不高。,实施教育战略的举措:,加大教育、科技投入;注重教育改革和科技创新;注重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讨论:阅读以上图表,我们可以得到那些信息和启示。,探究 在当今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才能适应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除了在学校上课。我们还可以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各种途径来学习,请你设计一个学习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