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438472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3.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中国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中国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中国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中国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沈从文(1902-1988),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学者。笔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1918年小学毕业后随本乡土著部队到沅水流域各地,随军在川、湘、鄂、黔四省边区生活。1922年到北京自学并学习写作。1924年后开始发表作品,并与胡也频合编京报副刊和民众文艺周刊。1928年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编辑红黑、人间杂志。1930年起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教。1934年起编辑北平和天津的大公报副刊文艺。,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教授,编辑大公报、益世报等文学副刊。从1926年出版第一本

2、创作集鸭子开始,沈从文先生出版了6O余种作品集,被人称为多产作家。,第六讲 沈从文与京派文学,本讲重点:,京派文学 沈从文创作,具体重点:,京派文学 概念、成员、主要阵地 成的背景 共性特点 代表作家 京派与海派的论争 沈从文创作创作简况文学理想创作心态 作品题材作品风格关于边城,京派与海派,关键一 京派不是京味 关键二京派不是单纯的地域性的概念 关键三京派是指30年代活跃在北平和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作家群。,参考书目: 严家炎的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 杨义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京派的成员,一是二十年代末期语丝派分化后留下的偏重讲性灵、趣味的作家,如周作人、废名(冯文炳)、俞平伯等; 二是“文学

3、研究会”未曾南下的成员和新月社留下的或与新月月刊有较密切联系的作家,如梁实秋、凌叔华、沈从文等; 三是清华、北大、燕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学校的教授学者,包括一部分崭露头角的青年作家,如朱光潜、何其芳、李健吾、萧乾、李广田等人。,京派的主要阵地,骆驼草(周作人编辑,1931年创刊)大公报文艺副刊(沈从文编辑,1933年接编)水星(卞之琳、沈从文、李健吾编辑,1934年10月编辑)文学杂志(朱光潜编辑,1937年5月),京派形成的文化背景 文化边缘(1),第一,30年代,中国文化和政治的中心已经从北京转到上海,成为文化边缘的北京变得比较沉闷,但北京毕竟是文化古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特别是在经过了新

4、文化运动的洗礼之后,浓重的文化氛围为那些志趣相投的作家重新集结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京派形成的文化背景 文化边缘(2),第二,处于文化边缘的北京,远离时代的中心,加上这里的作家大多生活在大学的校园里,较少沾染上商业和党别的味道,所以,比较容易形成一种平和、恬静的创作心态。此外,这些知名高校里的著名学者教授,大多拥有雍容高贵的气质,崇尚扎实稳健的文风,因此,在对时代和社会的态度上也大多趋于保守。,京派形成的文化背景 文化边缘(3),第三,在文化边缘中能够甘于寂寞继续坚持创作的作家,大多是真正有志于文学事业的人,特别看重文学的独立价值,对于那些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政治功利性、党派性和商业性的倾向,都有

5、一种本能的排斥态度,有意识地与各种流行文学保持一定的距离。,京派文学的共同特点,1、题材的乡土化和平民性 与他们的文学态度有关。他们出于对文学的政治功利性、党派性和商业性的不满,有意识地采取一种回避时代潮流、回避现代文明、回避时尚的态度,转而从文化的而不是政治视角来表现已经被人们所淡忘的乡村生活和民间生活,注重以传统的和民间的道德重写人生。 与他们的怀旧情绪有关。他们对原本并不美好的宗法制农耕文明的理想化处理,与他们对畸形发展的现代都市文明的格格不入才促使他们认真地去挖掘乡土中国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与他们的人生态度有关。他们不但有受人尊重的地位,而且还有受人敬仰的知识和修养,他们对人生有着自己

6、独特的见解,看得很透也很淡。他们在审视的态度中含有批判,书写人生之的“常“与“变“。因此,既可以说是在时代变革之外寻求自足,也可以说是采用“以退为进“的策略来抵抗现代文明和文学的堕落。,2、审美趋向上的从容和节制他们生活在都市却热衷于以自己童年和乡土生活题材,在怀旧的情绪中去品味生活、挖掘诗意。与快速时髦的都市文明的疏离,与缓慢古雅的乡土生活的亲近,必然产生平和的创作目标和从容的写作态度,也必然会以和谐、圆融、静美的境界为自己的美学理想。,京派偏重于古典审美的牧歌田园诗风格 泛指描写农村田园生活的抒情诗,特别是表达都市人对理想化的农牧生活的向往,因此,又译为“田园诗”。 田园诗最主要的特征,并

7、不是主观理想,而是对现实的回避态度,是因为不满现实而产生的对古代单纯简朴生活的幻想。 在艺术上,牧歌或田园诗则强调抒情性手法的运用,具有悠长、舒缓、优美的特点。 文体上创造出比较成熟的小说样式 抒情体小说 把写实、记“梦”、象征结合在一起,使小说具有抒情写意的特点 语言的简约、古朴、活泼、明净,3、文体风格的抒情体格式,京派的作家,小说:沈从文、废名、萧乾、芦焚(师陀)、凌叔华、林徽因、汪曾祺等。 散文:废名、何其芳、李广田、沈从文、芦焚、吴伯萧等。 诗歌: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 “汉园三诗人”)、林庚等。 戏剧:李健吾、林徽因等。 理论:朱光潜、李健吾(刘西渭)等。,“京派的鼻祖”废名(冯

8、文炳)作品风格: “理趣”、“禅趣”和“涩味”;“平和与讽刺” 代表作品:纺纸记、菱荡、桥、莫须有先生传,海派的构成,广义的海派:是指所有的活跃在上海的作家派别,主要有三个流派: 一是左翼文学; 二是新感觉派文学; 三是鸳鸯蝴蝶派文学(“鸳鸯蝴蝶派”当时也有新旧两派之分)。旧鸳鸯蝴蝶派主要以一直致力于通俗文学创作的周瘦娟、张恨水为代表,而新鸳鸯蝴蝶派则以原来的新文学作家张资平、叶灵凤为代表。也有人把后来于40年代崛起的张爱玲作为新鸳鸯蝴蝶派的后起之秀,即海派的新代表。 狭义的海派:则主要指鸳鸯蝴蝶派。,1、表现病态的城市生活,描写在灯红酒绿的环境中人与人关系的冷漠,人们精神的寂寞、疲倦和堕落的

9、心理 。 2、描写手法上的情节的淡化与人物感官的体会与意识流 。 3、结构上以多线索并进为主,大幅度跳跃,语言上跳脱,音节短促,收放自如。,“海派”的创作特点,京派与海派的论争,1933年10月18日,沈从文在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第九期发表文学者的态度 1933年12月1日苏汶在现代4卷2期上发表了文人在上海,从人的基本生存的角度,为上海作家进行辩护。 1934年1月沈从文发表论“海派”一文。 鲁迅 “京派”和“海派” 北京是明清的帝都,上海乃各国之租界,帝都多官,租界多商,所以文人之在京者近官,没海者近商,近官者在使官得名,近商者在使商获利,而自己也赖以糊口。要而言之,不过京派是官的帮闲,海派

10、则是商的帮忙而已。,注意:沈从文在文学者的态度等文章中所说的海派,实际上使用的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强调的是文学创作者对文学创作的态度;而鲁迅在“京派”与“海派”等文章中所说的海派,则是使用的狭义概念,强调的是文学创作者对政治和社会的态度。因此,沈从文与鲁迅所说的“海派”并不是同一个概念。,沈从文创作简况在多姿多彩的现代文学史中,沈从文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受到世人的关注。他早期出版的鸭子、阿丽思中国游记、入伍后、雨后及其它、神巫之爱等作品集,深受鲁迅先生开拓的“乡土文学”影响, 包含着对湘西故土生活的叙写,作品题材新颖特异创作初露才情。30年代以后,中篇小说边城、阿黑小史、短篇小说集虎雏、月下小景、如

11、蕤集、八骏图、新与旧,散文集从文自传、湘西散记、湘西以及长篇小说长河的创作,不仅为他赢得了“多产作家”的称誉,而且为他确立了现在文学史上别人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埃德加 斯诺编译的第一次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新文学成就的作品集中就收入了沈从文的作品,并将他与巴金齐名, 称“这两位对现代中国文学的发展都有过巨大贡献”。,沈从文的文学理想,他竭力维护文学的纯粹性和严肃性,坚决反对文学的党派性和商业性。在小说创作中,对都市中的现代文明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批判,精心建造了一个美好的湘西世界。 在小说的抒情诗手法和田园诗风格方面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创作心态,“乡下人” 人生体验和角色认知,题材系列,“湘西世界

12、”和“现代都市世界”。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身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会对立互参的总体格局中获得表现的,而都市题材下的上流社会“人性的扭曲”. 题材特点:极具地域特色的湘西(从更大范围上讲则是“楚地”)的民风、民俗。 湘西题材创作也可分为“现实”和“怀旧”两种情况。,小说中的抒情风格,小说的牧歌形式、意境营造 文体意识,“性爱”描写,对性爱内容的不同态度 沈从文观察不同生命形态的重要角度(视角),要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如柏子、萧萧、八骏图等,边城中的,人性美 翠翠的情感世界 牧歌田园诗风格,沈从文的作品“以其独到

13、的思想认识和艺术表现方式,绘制了一部本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社会生活的恢宏画卷”。作品中那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促使作者以特异的湘西边陲,作为构筑善与美的“神庙”的地基。人性,作为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在沈从文笔下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因为在沈从文看来:“一部伟大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故表现人性便是他创作的中心。沈从文神往于不受“近代文明”玷污更不受其拘牵的原始古朴的人性,他创作时往往去除现实生活中严酷的政治经济关系,而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追求一种“优美、健康”的生活。,沈从文的名作边城叙述了一个

14、情节简单的故事:一个山水如画的古渡头,一户独处的人家老船工年逾古稀,小孙女翠翠情窦初开。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同时爱上了翠翠 。大老托人说媒,可翠翠偏偏对二老动了情。大老跌进了激流,二老也出走了,老船工在误会中大病一场归天了,只留下翠翠孤独地守在古渡头。故事结束了,山依然青,水依然绿,人依然那么美。如果要用两个字来概括边城, 那就是: “美”和“爱”。,边城,“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沈从文,边城以撑渡老人的外孙

15、女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追求以及与这追求相呼应的田园牧歌情调。这种情调若和当时由卑鄙的人渣组成的动荡社会相对比,简直就是一块脱离尘寰的“世外桃源”。小说边城正是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祖孙之间的亲情、兄弟之间的手足情来表现人性之美的。,翠翠与傩送这对深深爱着对方的年轻人既没有山盟海誓的豪言壮语,也没有离经叛道的骇世之举,更没有充满铜臭味的裙带交易,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的超乎自然的朴素纯情,有的只是“遵从古礼”的淳厚人性,有的只是含蕴的东方的传统美德。作者着重表现了他们行为的高尚和灵魂的美。在作者的笔下,翠翠是个天真无邪的山区女孩,她聪明、美丽、乖巧、纯朴、

16、善良。傩送是个童稚无欺的乡下小伙,他勇敢、英俊、豪爽、热情、勤劳。,爱情,第32、33段:“第二天天一亮,翠翠就同祖父起身了,用溪水洗了脸,把早上说梦的忌讳去掉了,翠翠赶忙同祖父去说昨晚上所梦的事情。爷爷,你说唱歌,我昨天就在梦里听到一种顶好听的歌声,又软又缠绵,我象跟了这声音各处飞,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得到了虎耳草,我可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我睡得真好,梦的真有趣!”,傩送用整夜的歌声表达对心上人的爱慕,让人不由想起诗经乐府里咏叹爱情的美丽诗章,这是湘西古风犹存的明证,更是这里的人把爱情视作圣洁感情的表现。翠翠的梦写了她渴望得到幸福生活的躁动心理。翠翠在睡梦中受到歌声召唤,她摘取了一捧虎尾草,准备送给意中人,一个少女纤尘未染的心豁然眼前,让人感动。作者正是通过这一对青年男女纯洁的爱情反映了人性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