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 全 (多文字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4438370 上传时间:2018-09-13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5.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工艺美术  全 (多文字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国工艺美术  全 (多文字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中国工艺美术  全 (多文字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中国工艺美术  全 (多文字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中国工艺美术  全 (多文字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工艺美术 全 (多文字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工艺美术 全 (多文字版)(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工艺美术,文明古国的见证者,浑朴的原始社会工艺美术,原始社会距今200万年至4000多年前,之前一直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到距今2万年至1万年前出现磨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以彩陶的出现为界线。 彩陶即为挂彩的陶器。两大著名文化代表: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 仰韶文化又分为半坡类型(代表作有人面鱼纹盆)和庙底沟类型(代表作有勾连纹钵)。 马家窑文化又分为马家窑类型(代表作有舞蹈盆)、半山类型(代表作有菱纹壶)和马厂类型(代表作有蛙纹壶)。,原始工艺美术审美特征: 1、功能美:功能的直观形态化所体现的美,来自器物的实用功能。 2、造型美:物品的造型,包含物品的外形和结构等因素。 3、装饰

2、之美:以实用性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装饰工艺美术主要是指附丽于器物上的装饰。 关于彩陶上的纹饰意义的思考: 几何纹饰对自然的抽象,传统宇宙观的雏形。 动物纹饰狩猎场景的再现或祈祷。 植物纹饰定居农耕文化的产物。 人物纹饰对自身开始关注。 总体特点:虽注重审美性和功能性的统一,但这一时期工艺美术品宗教意义大于审美意义。,值得注意的还有龙山文化的代表以造型见长的黑陶,良渚文化的代表玉琮。 结论:早期先民物我不分的巫术观念,崇信万物有灵,而促成史前艺术创造的主要动力。种种遗迹显示:旧石器时代后期的先民已经有意识地在装饰自己,表达原始思维。 自己的思考:因为是文明的起源时期,故对于当下的艺术和文明追根溯源

3、,反思现在的行为和其诞生时的本质意义。 人面鱼纹盆 马家窑彩豆,半山类型 马厂类型,凝重的青铜时代夏、商、周,这个时期主要指公元前2070年夏建立到公元前256年东周灭亡。在这个时期,国家形成,进入到奴隶社会,又在春秋末年完成到封建社会的过度。 夏商周三代的工艺美术,以殷商和西周的工艺美术为代表。而商周的工艺美术又以青铜器为代表。在这一时代青铜器为主导,集铸造工艺、器物造型、纹样装饰和铭文书法于一体,成为中国美术风格发展中装饰风格最典型的代表。故被称为“青铜时代”。 “藏礼于法”是青铜器时代的主要精神内涵。,产生条件: 1、奴隶制社会出现国家政权。 2、意识形态:政教合一。 3、青铜器成为奴隶

4、主与奴隶沟通的一个工具。 分别的艺术特征: 1、商代的青铜器,厚重华丽,充满神秘威慑的色彩。特别是具有权力和礼仪象征、国家政权象征的鼎。如司母戊方鼎。 2、周代的青铜器,神秘色彩淡化,风格趋向简朴、典雅之美,其所具有的礼仪纪念性质也更加明显的体现出来。如大盂鼎。 3、春秋战国的青铜器,器形轻灵奇巧,装饰手法写实。代表作有莲鹤方壶、镶嵌图像纹壶等。,推论青铜器的演变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象征意义到审美意义,更具审美性。 青铜器的分期: 1、滥觞期:青铜初兴,粗制草创,纹饰简陋,乏美可赏。 2、勃古期:形制厚重,镂刻深沉,纹饰凌厉神秘。 3、开放期:刻镂渐浅,饕餮降低为附庸。青铜器的解体期。 4、

5、新式期:堕落式与精进期两种。 自己的思考:事物具有矛盾性,有了气势难免失之于细节,有了精细难免失之于气势,故器物见成败,小节大节决定终生。 彩陶和青铜器都以装饰见长,多种多样的纹饰具有神秘的魅力。 自己的思考:野性的召唤和凤图腾的提出。,同时在这一时期,玉器、漆器、陶瓷等方面都和青铜器相呼应,体现出时代的浓郁特色:“礼”。 结论:商周工艺美术较原始社会有很大的不同,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社会制度,新的材料和工艺以及延伸出的新的宗教观充分体现在工艺美术上。 商代的社会政治和宗教特点充分体现在工艺美术品上,青铜礼器上神秘、怪诞、恐怖的浓厚气息是其集中反映。西周吸取商亡的教训注意约束统治内部的行为,加强

6、礼制维护奴隶制统治的等级和秩序也通过青铜礼器反映出来。春秋晚期奴隶制开始瓦解,社会动荡、思想活跃的特点同样得到体现。造型、装饰及其所展示的艺术风格成为统治阶级表达意志的特殊语言。这些构成了商周工艺美术的典型性。 自己的思考:礼之为物,运用之妙,存乎于心。,恢宏雄浑的秦汉工艺美术,这一时期指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秦建立到公元220年东汉灭亡,形成了统一的封建集权的国家。 秦立国以法家思想为主,故影响到工艺美术的写实倾向,如秦始皇兵马俑。 西汉建国之初,崇尚黄老之学,社会上厚葬风气盛行,引起明器的盛行,如画像石、画像砖和陶俑的制作。到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到达封建社会的高峰,故有气势与古拙两大特征。

7、如霍去病墓及其石刻,循石造型,不求形似,重视象征意义。到西汉末,国力衰退,盛世气象不复存在,转而更注重现实生活。 东汉刘秀建国,封建豪强势力在社会中起主导作用,中央集权被削弱,现实生活题材被广泛运用。如东汉说唱俑,说明当时社会生活的丰富性与当时的精神面貌。工艺空前提高,如长信宫灯,达到了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统一。,秦代风格淳朴,崇尚务实精神,语意平直,不重文采。最有特色是陶塑作品。另外,画像石画像砖也开始发展,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大量漆器,是秦代漆器工艺的代表。 汉代风格古拙,崇尚象征意义。陶塑作品既有气势宏伟的大型雕塑群,又有反映现实题材的作品。铜器向生活日用器皿发展,铜灯和铜镜广为盛行。另

8、外瓦当也比较有特色,如四象瓦当。刺绣得到普及,工艺更加先进,纹样更富有立体感(思考:金石学的意义)。汉代更出现类似近代的大型龙窑,使炉温升高受热均匀,为瓷器的烧制成熟创作前提条件。 小结:1、秦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而辉煌的时期,其政治、思想、文化、伦理等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这时期的工艺美术是按自己的民族发展规律产生的,这使它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和时代风貌。,2、秦汉处在封建社会的开创和开拓时期,在工艺美术的理论和实践上,许多问题常常在战国开花而在汉代结果,从而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艺术风格。 3、汉代艺术风格画面处理突出一个动字,构图上突出一个满字,形象处理上突出一个变字。 汉代工艺美

9、术一方面显得笨拙而幼稚,一方面又显得古朴而有气势,这正是汉代艺术魅力的所在。 自己的思考:1、思想指导实践。 2、百川归海(战国至汉代),亢龙有悔(汉末期和魏晋南北朝的突破)。,清秀隽永的六朝工艺美术,这一时期指的时间是从公元220年魏建立到公元589年隋完成统一。这一时期,政局混乱、战争频繁,引起了人口的大迁徙,深化了民族融合程度。从而丰富了工艺美术的内容,也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战乱引起人们思想意识上的觉醒,玄学和清谈的兴起,佛教得到广泛传播,从而引导了工艺美术的发展导向。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史上,是个十分重要的转折期,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的时代特征影响

10、着工艺美术的面貌和发展,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中外艺术的交流和融合(如克孜尔千佛洞的键陀罗风格,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普及,辟邪的出现)。,2、各民族文化艺术的交融和融合(如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制,人口迁徙带来的融合,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丰富了中原汉族的固有文化传统,从而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新的面貌和特色)。 3、工艺美术装饰纹样的变化(这时在许多工艺器物开始出现以植物花卉为主体的设计倾向,首先出现的植物花卉纹样是莲花纹和忍冬纹,体现崇尚自然、植物花卉的审美取向是思想上是一大解放)。 具体表现: 进入瓷器时代(北白南青),鸡头壶、莲花尊、魂瓶为代表器型,莲花纹和忍冬纹为代表纹样。 三国两

11、晋时期四川出产的蜀锦最著名,至南朝时江南地区染织工艺已发展起来,六朝时期的丝织纹样更加样式化形成几何分割线。,佛教艺术壁画、建筑、雕塑三位一体。 壁画如敦煌莫高窟为主要代表,北朝壁画常以红、白、蓝、绿等隆重的颜色为基调。 建筑如寺庙传入我国后,与我国木结构建筑相结合,扩为宫殿式庙宇,南方多修佛寺北方以石窟寺为主。 雕塑如四大石窟的佛教造像,与地方特色结合在一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历史文献价值。 织绣专家出现,印染发达,品种多样,刺绣技艺提高,绣像随之产生。 服饰发生变化,如谢公屐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很大关系。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融合形成新的时代特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自己的思考:领带

12、的产生与现在。 金银细工在六朝时代很有发展,与斗富风气有关。,总结:由雄伟浑朴转入深沉隽秀,思想性、宗教性、文学性、艺术性等方面都有相当的深入。 1、题材内容上体现着宇宙观的新选择,“秀骨清像”,艺术风格上具有清秀、空灵、雅逸的时代特征。 2、社会动乱人们向往安定,佛教乘时兴起。反映工艺美术上,陶瓷、织绣、金属、石雕均有佛像内容的形象的表现。工艺美术宗教化以及受外来形式和风格的影响,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特色。 3、六朝美学思想上崇尚“芙蓉出水”天然美,重适用求简洁。 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有过渡作用,“气韵生动”、“清秀隽雅”是时代风格和突出特征。 自己的思考:雅之弊,无豪气,病梅馆记。,清釉莲花碗

13、三国青瓷水柱 西晋青釉盘口壶 青瓷双流鸡首壶,博大富丽的隋唐工艺美术(含五代),这一时期指的是公元581年隋建立到公元960年五代结束。在这一时期隋文帝统一,使社会暂时安定经济初步恢复。到唐太宗和唐玄宗时期国家统一,疆域广阔,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手工艺高度发达,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科学文化,使唐朝成为世界上第一等繁荣昌盛的封建大帝国。五代时期不断地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只在长江以南地区出现较为发展的局面。 隋代短暂的过渡统一,便迎来了如日中天的唐朝。唐朝是一个艺术文学成就非常高的时代。诗、书、画、歌舞,以及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各门类艺术,都得到长足发展。唐代的工艺美术也非常发达

14、,织锦、陶瓷、金银器、漆器、木工等,都远远超过了前代。唐代的装饰艺术达到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清新活泼,富丽丰满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具体体现 隋代白瓷烧制成功是一项突出的成就。 唐代的陶瓷:1、青瓷:越窑“类玉、类冰”;2、白瓷:邢窑“类银、类雪”;3、彩瓷:彩釉瓷和釉下彩绘及绞釉绞胎等多种瓷器;4、唐三彩(定义及新罗三彩、奈良三彩)。 隋代的丝织生产北方以河北定州为中心,南方仍以蜀锦闻名。印染工艺出现夹颉等新技术。 唐代的丝织生产中心由北方向南方转移,唐锦主要花纹众多,纬线提花,清新活泼、华丽流畅。唐代的印染工艺更多。唐代的刺绣工艺除辫绣外,还有平绣、打点绣等等手法。 隋唐时期的金属工艺,

15、以金银器和铜器最为发达。 唐代经历着自古以来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的过渡阶段。家具由矮向高发展。,因佛教的盛行,菩萨像在唐代彩塑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莫高窟彩塑具有突出特点,将泥塑与色彩、壁画相结合达到统一效果(奉先寺)。 昭陵六骏(“起位”的创作技巧) 顺陵和乾陵(政治要求和外来风格) 五代是继辉煌的大唐帝国以后各国分裂的时期。北方战乱频繁,经济文化中心转移到南方,尤其是南唐和西蜀,一度居于全国领先地位(丝织、漆器和青瓷都有较大的发展)。 小结:隋时间较短故影响不深,主要为唐代做好铺垫。五代战乱频繁故生产力发展不快,也没有什么深刻影响。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特点主要以唐朝为中心。 唐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

16、都有巨大的进步,从而促进了工艺美术的发展。城市作坊手工业成为唐代手工业的基本形态,使广大劳动人民的经验的到发展,手工业技术大大提高。,唐朝与亚洲各国在经济、文化方面有着频繁的交往和密切联系,故使唐朝得以吸收外来文化形成博大的时代特色。 唐代工艺美术的风格摆脱前代古拙的特色代之以清新华丽、丰满端庄的特点。多种装饰技法的应用,大大丰富了唐代工艺美术的艺术表现力,使工艺美术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艺术的魅力。 因为这时期国力的全面强盛,工艺艺术品在艺术上、技术上和生产规模上都远远超越了前代。 不仅影响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方向,也影响了世界。 博大、富丽、气势、宽容、精巧、传承与创新、吸收和引进。 自己的思考:1、盛极必衰。2、北大的兼容并包与唐代的宽容的类似之处,故海纳百川,有容乃大。3、南北交融,历史的选择。多元到一元,一元到多元,指导着发展。,宋元(辽金)的工艺美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