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433999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DOC 页数:80 大小:21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粤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粤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粤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粤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粤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粤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粤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粤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打开科学之门第一课时:图中藏着什么?探访生物王国1寻找生命第一课时:草地里有什么?第二课时:我知道的生物2红番茄第一课时:活动 1:观察番茄活动 2:观察番茄叶拓展:各种各样的叶子活动 3:研究番茄花第二课时:活动 4:番茄的果实里有什么?活动 5:比较番茄和其他的植物3小白兔第一课时:活动 1:观察兔子的外形活动 2:认识兔子第二课时:活动 3:小白兔爱吃什么?走进水世界4清清的水第一课时:活动 1:哪杯是纯水?第二课时:活动 2:给水变个样活动 3:往水里加点东西拓展:茶叶会溶解吗?第三课时:活动 4:怎样加快溶解?

2、. 11拓展:浊水变清. 12第四课时:. 12活动 5:欣赏美丽的水体. 125生命之水. 12第一课时:活动 1:我一天喝多少水?11/10. 13拓展:动物都需要水吗?. 13第二课时:活动 2:植物也“喝水”?. 13网上学:珍惜水资源. 14认识空气. 146看不见的空气. 14设计思路. 15第一课时:活动 1 :空气在哪里?. 15活动 2:“捕捉”空气. 16第二课时:活动 3:空气占据空间吗?11/20. 16活动 4:压缩空气. 167离不开的空气. 17第三课时:活动 1:人与空气. 17活动 2:豆芽的生长. 18第四课时:网上学: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空气环境?. 187从

3、岩石到土壤. 198坚硬的岩石. 20第一课时:活动 1:观察石头. 20:活动 2:给石头分类. 20第二课时:拓展:岩石里有什么?. 21第三课时:网上学:岩石展览会. 229。松软的土壤. 22第一课时:活动 1:哪里有土壤. 23活动 2:观察土壤. 24第二课时:活动 3:研究土壤的组成. 25第三课时:拓展:砂土、壤土和黏土. 26第四课时:拓展:从岩石到土壤. 26打开科学之门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通过观察自然界的一些现象,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神奇和科学的奥秘。(2)通过简单的实验科学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能力培养:(1)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方法:观察

4、、实验、猜想、分析等。(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说出从观察中所感悟到的科学道理。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培养探究事物的精神。(2)培养学生爱提问题,会提问题,想知道“为什么” ,并尝试用科学的办法进行验证的科学精神。单元综述打开科学之门是全套科学教材的引导课,本课内容不包含教育部颁发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知识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或许对什么是科学还没有清晰的概念,但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生活知识积累和推理判断的能力,同时也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本课设计了五项活动,一连提出了五个问题。目的主要是为了一开始就能激发起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强烈兴趣。

5、 本课所设计的几个科学问题,是本着有趣味、不复杂,但凭学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又不可能轻易判断或解答的问题。同时,它们又是与观察、实验、猜想、分析等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有关的问题。目的是使学生在对奇妙的科学问题感兴趣的同时,又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有具体实际的亲身了解和感受。动物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题材,因此设计的第一个问题是动物的拟态现象:通过从背景中寻找动物的活动,使学生感受自然界的奇妙无穷和多姿多彩,同时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能力。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石英砂粒表面图像的猜测。目的也是让孩子们形象地感受大千世界的奇妙和巨大空间尺度差异之间的相似性,同时了解到科学研究中的观察并不仅靠单纯的人的感觉器官,很多时

6、候需要借助其他的科学设备来延伸我们的视野。第三个问题是解释冰棍周围白雾的成因。估计大多数学生很难分析出正确的答案。通过这个活动主要是使学生认识到依据经验的判断往往并不是科学的事实,推断应该通过设计相应的实验来验证。科学是一门需要实验验证的学科。第四个问题是一个课堂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一个不太复杂而又似乎违反常识的实验过程,体验到学会科学知识,就能解释很多平时认为是不可思议的现象。第五个问题是对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一个小测验。同时也将科学的本质、科学研究的特点和科学家的形象以简明扼要的语言告诉了学生。求知欲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性,而且年龄越小,求知的欲望越强烈。孩子们对大千世界充满了好奇

7、心,缠着大人问这问那,不断提出问题,原因就是孩子们想弄懂所有的事情。科学家的内心活动实际与孩子们一样,想了解所有的事,想解释事物是如何发展变化以及这个世界的存在方式。从这一课开始,学生们将伴着科学教材不断成长,不断地积累科学知识。科学课程不光是为学生讲授科学知识,领略自然的奥秘;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树立学生的科学观念,教会学生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以打开科学之门作为开篇,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探究的欲望,初步地认识什么是科学,了解科学研究的一些最基本的方法。建议本课使用 2 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图中藏着什么?导入:出示课本“动物的伪装图片第 1 幅木叶虫 第幅花螳螂(若

8、虫) 第幅竹节虫 第幅枯叶螳螂提问:这四幅图片中藏着四种昆虫,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讲述:自然界有这种隐藏本领的动物很多,我们一起跟着科学家的摄像机,看看动物伪装的本领。视频:动物的伪装。目的:通过从背景中寻找动物的活动,使学生感受自然界的奇妙无穷和多姿多彩。 ” 这是什么?导入:出示石英砂粒表面图像图片。提问:猜一猜这是什么?活动:拿一颗实物砂粒让学生观察、比较,说实物与图片有什么不同。欣赏图片:显微镜下的世界目的:让学生了解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但是在科学研究中,光凭感觉器官观察到的内容是有限的,常常需要借助一些科学仪器和设备来延伸观察的尺度和范围。“白雾”从哪里来?导入:出示冰棍。

9、提问:仔细观察冰棍周围,你有什么发现?观察:仔细观察冰棍周围的“白雾” ,你认为这些“白雾”是从哪里来?讨论:学生边观察边讨论“白雾”是从哪里来。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质疑:你有什么方法能证明你的猜想?交流:学生汇报方法,教师对问题进行分析,一起确定解决的方案。活动:学生进行验证实验。归纳:你的猜想正确吗?讲讲你的理由。目的: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可以用科学实验的方法来验证。教后记:学生对科学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白雾问题不管怎样提示,学生都说不到点子上。可能是天气真是太热了,学生难以观察到白雾。另外,许多同学没不带冰棍来。第二课时:纸锅也能烧水吗?提问:纸锅能烧水吗

10、?交流:学生自己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联系生活的实践经验讲出自己的理由。媒体:播放“纸锅烧水”视频。材料:纸盒或纸杯装满水、酒精灯、三角架。汇报:学生一边观察实验,一边描述实验现象,填写课本“我的发现” 。归纳: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他们认为纸放在火上就会燃烧,用纸盒来烧水有些不可思议。但是,动手做一做实验,就能知道真相。所以我们要大胆假设,敢于尝试,就能知道其中的奥秘。你会提问题吗?讲述:科学家都是一些爱思考、爱提问的人,伟大的科学家往往从疑问开始,探索科学的海洋里有无穷无尽的知识与奥秘。任务:你对自然现象或科学现象有什么疑问,请你把它写下来。我们将通过以后科学课的学习,逐步找到答案。目的:对学生

1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一个小测验。知道科学就是发现问题,提出疑问,问问“为什么” ,研究问题,回答疑问,探究“为什么” 。教后记:整节课我都和学生在实验室做纸锅烧水的试验,出于安全考虑,在酒精灯上加了石棉网,但这样热量就来得少了很多,结果快下课时,也只烧到了冒汽泡的份,与学生想象中的沸腾现象有距离。探访生物王国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认识生命和非生命。(2)了解生物和非生物的主要特征与区别。(3)学会在周围事物中初步认识生命。能力培养:(1)培养观察、整理、比较、分类的能力。(2)对生命与非生命的分类进行猜测。(3)学习通过研究代表物体而归纳出该类物体一般特征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

12、乐于与人合作。(2)培养自主研究情操。(3)感受世界的丰富性。1寻找生命第一课时:草地里有什么?任务:找一片草地,在草地上划出一定的范围。讨论:一小片草地里会有什么?(1)小组讨论如何开展研究(2)学生汇报、交流(3)教师提示记录要求、物品保存、小组合作等要求。活动:学生观察、寻找,把看到的物体全部记录下来。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并说说自己分类的理由。归纳:有生命的物体的特点是能从小长大,会繁殖后代,又叫做生物。非生命物体则没有这些特点,又叫做非生物。第二课时:我知道的生物导入:出示课本图片。讨论:你见过这些生物吗?你知道这些生物的名字吗?交流:(1)说说你知道的生物的名字,并在小组中互相学

13、习。(2)你认为这些生物可以分成几类?说说你的理由。延伸:谈谈你最喜欢的动物或植物,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教后记:学生在草地上找到了很多东西,记在了本子上,但对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说得较少。2红番茄科学知识:(1)以番茄为例,能从形态上认识植物的六大器官。(2)丰富对叶的认识,了解叶的丰富多彩。(3)在花和果实的研究上了解植物花和果实的结构,学会解剖与多角度的观察。(4)学习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植物进行比较,认识更多的植物。能力培养:(1)了解观察植物外形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2)学会简单的解剖技能。(3)种植番茄或其他植物。(4)学习通过研究代表植物进一步认识植物。情感态度

14、价值观:(1)感受植物的多样性。(2)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第一课时:活动 1:观察番茄导入:出示番茄的全株图提问:你瞧,它就是长番茄的植物了,你认真观察一下,你发现它由哪几部分组成,可以叫出各部分的名字吗?观察:分组观察番茄图片,交流各自的发现,并记录观察结果。归纳:番茄各部分的名称:根、茎、叶、花、果实,果实里还有种子。活动 2:观察番茄叶导入:出示番茄叶、玉米叶标本或图片提问:番茄和玉米都是我们常见的植物,认真观察一下,它们的叶子有什么不同之处?观察:分组观察玉米和番茄叶子标本或图片,找出他们在颜色、大小、形状上的差异。并将番茄叶子的样子画下来。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归纳:两者的叶子都是

15、绿色的,番茄是复叶、玉米叶子是长条形的。交流:说说各自的发现。例如:叶子大小、形状、厚薄等各不相同,但大部分叶子都是绿色的,叶子上有叶脉。拓展:各种各样的叶子图中几种叶子各不相同,但它们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我们可以从叶片、叶脉、叶柄等引导学生认识叶的共同点。课本中给出了形态、颜色、厚薄等多方面各不相同的银杏叶、荷叶、桑叶、枫叶、爬山虎叶、玉米叶。这里涉及有形状、颜色的比较,也可能出现叶柄长短、粗细的比较。比较过程中描述叶的形状,为这种形状找一个形象的说法是主要活动,比较中,会自然而然地说到叶的各个部分,这样就为找相同点建立了基础。 教后记:学生在学校的生物园里没有找到蕃茄叶,不过此时刚好茄子正

16、开花,活动 3:研究番茄花导入:出示番茄花图片提问:一朵小小花能孕育一个美味的番茄,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这朵番茄花是怎样的?观察:分组观察番茄图片,找出他们颜色、大小、形状等特点。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提问:这朵花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每部分是怎样的?观察:找出一朵花有几部分及各部分的特点。交流:说说各自的发现。小结:番茄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教后记:学生在学校的生物园里没有找到蕃茄花,不过此时刚好茄子正开花,所以让学生观察了茄子花。第二课时:活动 4:番茄的果实里有什么?导入:出示番茄果实实物。提问:番茄大家经常吃,你能用具体的语言介绍一下它吗?观察:学生分组观察番茄。汇报:学生介绍观察结果。提问:要全面的了解番茄,我们可以把它解剖开,找出它更多的特点。具体要求:(1)注意用刀安全。(2)解剖的方向可纵切或横切。(3)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汇报:果实里有肥厚的果皮(俗称:果肉)和种子。活动 5:比较番茄和其他的植物导入:出示番茄、玉米和凤仙花图片提问:我们通过学习,发现番茄植株是由六大部分组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