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和化学用语专题复习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432682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和化学用语专题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和化学用语专题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和化学用语专题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和化学用语专题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和化学用语专题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和化学用语专题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和化学用语专题复习(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点突破重点突破重点重点 1 物物质质的的组组成、性成、性质质和分和分类类考点解考点解读读本专题的知识内容大多在初中化学教材中,且主要为“了解”或“理解”层次的,鉴于高考命题对该部分知识多 为判断型的“以概念考查概念”形式,故复习时还应回扣教材,真正理解概念及其内涵与外延,并掌握其一般含义 与特殊实例。在考试大纲中,它主要涵盖以下几项基本要求:(1)了解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 念的含义;初步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 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5)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

2、相互 联系。 典例典例调调研研题题型一:型一:对对物物质质的分子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考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考查查【调研 1】下列有关原子、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D.分子的大小及质量都比原子大 【解题思路】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原子的质量和种类在反应前后并没有变化,但原子可通过其 他非化学手段实现再分,如通过核裂变能使一种放射性原子变成其他几种原子。也不能说分子的质量和大小一定 比原子大,例如一个水分子的质量要比一个铜原子的质量小。 【参考答案】 AC 【评价探究】

3、 化学基本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而化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构成概念题的题干情景的主要骨干, 因此在理解相关概念时,宜仔细领会概念的实质,了解其典例与特例,了解概念的文句描述规律,只有这样,才 能灵活应对概念题。 这类题目常以判断正误的形式命制,常见的设障点有:改变限定的条件、量和单位,改变关键词,如“是” “都是”“一定是”“常温”“气体”等,改变概念的参照标准及参照系,如“12 g 碳(没有指明12C)所含原子个数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缺少限制因素,如“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发散类比】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或离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相互变化及其变化过程中能 量关系的科学。

4、原子、分子、离子和元素的比较见下表:概念特征举例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有大小和质量、运动、呈电中性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晶体):金刚石、SiO2、SiC、石墨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有大小和质量、运动、呈电中性,分子间有一定间隙和作用力,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单原子分子除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非金属单质、非金属的氢化物及氧化物、酸类、大多数有机物离子离子是指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带正电荷或负电荷,半径与相应原子的不同,式量与所带电荷无关,电子层结构及性质与相应原子的不同离子化合物、强碱、大多数盐、低价金属氧化物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

5、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它们带有的电荷数可以不同,具有的化合价可以不同,所以同一元素的不同粒子具有的性质也可不同地壳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前五种):O 48.6%;Si 26.3%;Al 7.73%;Fe 4.75%;Ca 3.45%题题型二:考型二:考查查酸、碱、酸、碱、盐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联系系【调研 2】将下列物质按酸、碱、盐分类依次排列正确的是 A.硫酸、纯碱、石灰石 B.硫化氢、烧碱、胆矾 C.石炭酸、熟石膏、醋酸钠 D.磷酸、乙醇钠、苛性钾 【解题思路】酸是指“凡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 H+的化合物”。依此判断 H2SO4、H2S、

6、H3PO4都可认为是酸类; 碱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 OH的化合物”,故 Na2CO3属于盐类;NaOH 属于碱类,2CaSO4H2O 属于盐 类,C2H5ONa 不属于碱(但其会水解而显强碱性) ;按盐的概念分析知:CaCO3、CuSO47H2O、CH3COONa 均属 于盐类,而苛性钾(KOH)属于碱类。 【参考答案】B 【评价探究】了解常见物质的名称及其俗名和所属类别,是学生学好、高考高好化学的基础。该类试题通常以常 见物质入手,考查学生的化学基本功,若考生不明确相应名称的物质的化学成分,就很难对它们进行正确分类。【相关链接】酸、碱、盐反应特例:(1)酸与碱:一般来说,酸与碱发生

7、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下列情况例外。 酸碱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如:2Fe(OH)3+6HI=2FeI2+I2+6H2O;3Fe(OH)2+10HNO3=3Fe(NO3)3+NO+8H2O; 某些有机反应,如:HCOOH+2Cu(OH)2 Cu2O+CO2+3H2O(2)酸与盐:一般来说,酸与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但下列情况例外:酸与盐之间的氧化 还原反应,如:2FeCl3+H2S=2FeCl2+S+2HCl; 2FeCl3+2HI=2FeCl2+I2+2HCl;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酸与盐之间的化合,如:Ca3(PO4)2+4H3PO4=3Ca(H2PO

8、4)2;Ca3(PO4)2+2H2SO4=Ca(H2PO4)2+2CaSO4。 题题型三:考型三:考查查物理物理变变化和化学化和化学变变化的区化的区别别和和联联系系【调研 3】化学变化不能实现的是 一种原子变为另一种原子 一种离子变成另一种离子 一种分子变成另一种分子一种单质变成另 一种单质 一个质子变成一个中子 一种同素异形体变成另一种同素异形体 混合物变成各成分纯净物 有毒有污染的物质变为无毒无公害的物质用有机物小分子合成生命体 克隆 金属变成非金属 点石1112成金A. B. C. D.以上均不正确1111【解题思路】涉及原子核的变化,属于核物理范畴;属于化学过程;一个质子俘获一个电子变

9、成一 个中子,属于核变化;如石墨合成金刚石等是化学过程;混合物分离可用物理方法,也可用化学方法实现; 可通过化学反应的手段处理有害物质;属于生物学范畴,不能仅通过化学手段实现; 涉及原子核的变化;11可以通过化学手段使含金(属)矿石转化为金(属)单质(化学法冶金) 。12【参考答案】A 【评价探究】化学变化所能实现的仅是原子与分子(或离子)的相互转化,在整个过程中,原子不会发生改变。 该题可谓“全景”展示了化学变化的方方面面,对有些不太容易理解的描述宜采取“举例法”,即通过通俗的实例来 予以理解,这也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辩证方法。【误点警示】 (1)同素异形体间的互变是化学变化;(2)无水物形

10、成结晶水合物,结晶水合物的失水,都是化学 变化;(3)溶解过程存在物理和化学变化,其中,扩散过程是物理变化,离解、水合过程是化学变化。同时须注 意下列现象的区别与联系:活性炭吸附气体,Na2O、NaOH、Na2O2吸收 CO2;气割、气焊;金属的导电 与电解质溶液的导电;真假升华;汽油去油污,碱液洗去油污;石油分馏与裂化、煤的干馏;氯气溶 于水及氯气液化,氨气溶于水及氨气液化;苯使溴水层褪色,己烯使溴水褪色,苯酚溶液使溴水褪色;制氧 气的两种方法:氯酸钾分解法和液态空气分离法。蛋白质的盐析和变性,胶体的聚沉。题型四:综合考查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调研 4】20 世纪伟大的化学家鲍林是一位化学

11、结构大师,因其对化学键的本质及对 复杂物质结构的解释而获得 1954 年度诺贝尔化学奖。1994 年这位世纪老人谢世时, 人们打开他的办公室,发现里面有块黑板,画得满满的,其中有一结构式如右图所示, 老人为什么画这个结构?它在自然界存在吗?它是炸药吗?它能合成吗?它有什么性质不得而知,这是鲍林留给世人的一个谜。也许这是一个永远无法解开的谜,也许你有朝一日不经意间就解 开了它。请你对这个结构做一番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它的分子式是_。 (2)该分子中的所有原子是否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_。 (填“可能”或“不可能”) (3)该分子的侧链相当于叠氮酸根,它类似于一种叫叠氮酸铅的雷管起爆剂,因此

12、有人预测它是一种炸药,如果 它在没有氧气参与的条件下发生爆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两种单质和两种化合物)是 _;如果在有足量氧气参与的条件下发生爆炸,那么 1mol 该化合物爆炸时需要消耗_摩尔 氧气。 【解题思路】本题将物质结构知识、价键理论、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点整合在一个全新的情境中。第(1) 、 (2) 两问,紧扣了 8 电子稳定结构、稠环结构的特点、单键的可旋转性等分子结构基础知识,运用了类比思维、空间 想象力等基本技能;第(3)题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分析、推测反应产物。 (1)从结构特点看,此分子中 N、C、O 原子均达到 8 电子稳定结构,分子除 O 原子上连有 H

13、原子外,其它原子 均不连 H 原子,故分子式为 C6H2N10O2。 (2)从结构简式可知,该分子中的碳原子结构与稠环芳香烃环状结构中的碳原子结构相同,且三个碳、氮六元环 与相应的稠环结构互为等电子体,类比稠环结构可知,环上的 C、N 原子必在同一平面内;环状结构侧链上的 C- N 键、C-O 键均为单键,可旋转,且 N、O 原子均可在环状平面上,通过旋转 C-N 键、C-O 键可以把所有原子摆 在同一平面内。 (3)该分子中只有 C、N、H、O 四种元素,该物质在无氧爆炸时生成的单质只可能是 C、N2,生成的化合物中 必有一种是 H2O,另一种是 CO 还是 NO 呢?由两种思路可得到答案。

14、定量分析:该分子中所有 C 原子均为+4 价, N 原子中有 7 个为-3 价,1 个为-1 价,2 个为 O 价,若 C、N 全部生成单质,则 C 原子得电子总数为 46=24,N 原子失电子总数为 37+1=22,电子得失总数不相等,因而 C 原子中必有一个只得 2e-生成 CO;定性分析:生成 CO 比生成 NO 更容易,因而另一种化合物是 CO。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6H2N10O25C+CO+5N2+H2O。若有 足量 O2参与的条件下发生爆炸,则生成物中 C、CO 均被氧化为 CO2,此条件下 N2不能被 O2氧化,即 2C6H2N10O2+11O212CO2+10N2+2H2O

15、。因而 1mol 该化合物爆炸时需要消耗氧气 5.5mol。 【参考答案】 (1)C6H2N10O2 (2)可能 (3)C6H2N10O25C+CO+5N2+H2O 5.5mol 【知识链接】化学知识在战争中的应用日益重要,例如炸药、烟幕弹、信号弹、化学毒剂、催泪弹、照明弹等等。 常见的炸药有:黑火药、“黄色炸药”(苦味酸,C6H3N3O7) 、“TNT”、硝化甘油、“火棉”、硝铵。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分别为KNO3、S、C ()n NH4NO3。 其中“黄色炸药”在爆炸是时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2C6H3N3O7C11CO3H2O3N2。合成“火棉”的化学方程式为 ()n3nHONO242SOH浓()n3nH2O。强强化化闯闯关关1.据报道,全氟辛酸铵(C7F15COONH4)是在生产不粘锅涂层材料-特富龙(化学成分为聚四氟乙烯)过程中使用的 一种加工助剂,可能对人体有害,下列有关特富龙和全氟辛酸铵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两者均属于有机物 .两者均属于纯净物 D.两者均属于混合物2.下列物质中,均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 二氧化碳 二氧化硅 钠蒸气金刚石 单晶硅 白磷 硫氨 溴化氢 碘蒸气 A.B. C. D. 3.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