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旧工业厂区景观再生的文脉传承研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431331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市旧工业厂区景观再生的文脉传承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武汉市旧工业厂区景观再生的文脉传承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武汉市旧工业厂区景观再生的文脉传承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武汉市旧工业厂区景观再生的文脉传承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武汉市旧工业厂区景观再生的文脉传承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武汉市旧工业厂区景观再生的文脉传承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市旧工业厂区景观再生的文脉传承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武汉市旧工业厂区景观再生的文脉传承研 究 1 绪论1.1 研究背景 20 世纪 60 年代,随着高科技制造业和服务业代替传统工业成为经 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传统工业逐渐衰退,西方国家率先进入后工业 社会。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不断向外围迅速扩展, 城市建设对土地建设需求量不断上升,城区内用地在产业升级优化 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闲置用地,这些都促使了新一轮城市更新运 动的进行。1999 年,武汉市加大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在中心城区 实施了污染工业企业搬迁计划,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原本占据城市中 心区的工业厂区移至城市外围,城市中心出现了大量的旧工业用地, 亟待进行功能的置换和物质的更新。

2、至 2010 年,武汉市基本完成了 7 个中心城区的工业企业搬迁,旧工业用地的开发建设迫在眉睫。 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了城市间经济、文化、技术等的合作与交流,实 现了信息的共享。与此同时,新的消费文化给传统文化带来了冲击, 城市文化趋于雷同,逐渐丧失了自身独有的特色,人们在一轮轮的 城市建设和更新运动中逐渐迷失了自己,找不到自身价值的归属和 认同。因此,如何在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今天,挖掘自身特色文化, 在文脉传承的基础上实现不断的发展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以往 人们对工业的认识往往仅停留在“丑陋的机器、污独的场地”的观 念基础上。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旧工业厂区在当代社 会的价值,旧工业厂

3、区记载着与工业有关的历史文化故事和事件, 是一个城市重要的历史记忆,寄托着人们对工业时代独特的情结和 诉求,是场所精神表达的重要载体。旧工业厂区通过物质的更新和 功能的置换具有了一种新的审美意趣和风格,在现代社会继续体现 其使用价值。以往对旧工业厂区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场地遗存 的做法不仅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而且割裂了场地自身文脉。此种推 倒重来的做法已经广为人们所据病,一种新的工业美学价值观正在 逐渐影响着人们对待旧工业厂区的态度和处理方式。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2.1 研究目的 (1)分析旧工业厂区文脉的构成要素,总结文脉表现的主要手法。(2)以文脉传承为出发点,分析武汉市旧工业厂区

4、再生的现状特征, 提出现阶段适合武汉市旧工业厂区景观再生的策略。1.2.2 研究意义 (1)通过对旧工业厂区文脉的研究,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工业遗存的 价值,从而合理地利用原有场地资源,延续城市文脉,实现新旧景 观的和谐共存,减少城市建设与历史环境的对抗性,为展现其特有 的文化价值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保证城市的可持续性发 展。 (2)有利于完善城市旧工业厂区再生的理论体系。 (3)为今后同类型城市旧工业厂区的景观再生提供理论支撑。 (4)通过对武汉已完成旧工业厂区再生的实例进行调查研究及分析, 为武汉市今后的相关项目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 文脉与城市旧工业厂区景观再生的相关理

5、论研究2.1 文脉 文脉(context) 词的提出最早源自 20 世纪 60 年代建筑学对语言学 术语的借用,其原指背景、环境、上下文,是语言学上帮助确定词 汇或句子意义的上下文关系或事件的具体背景环境,从这个意义上 说,文脉是用来阐明各要素之间内在关联的术语,而任何脱离其上 下文关系单独存在的要素,其涵义都是模糊不清,难以确定的,因 此,只有将其放在特定的背景环境之下,才能真正表达其所具有的 特定意义。文脉最初在建筑学中的提出是为了解决现代主义建筑过 分强调功能主义和标新立异,而忽视传统的城市环境和整体秩序。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它本身就蕴含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集 中反应了人类的智慧和

6、情感,城市千篇一律的建筑风格,显示的是 对周围环境的冷漠,而无视城市精神内核的表达,不但造成了新旧 元素间的难以融合,而且导致了传统历史文化特色的缺失和割断了 人们心理的延续。在此种背景之下,后现代主义建筑开始探索从城 市的传统语汇中寻找灵感,试图舍弃简单的复古主义做法,通过对 历史片段的移植、隐喻、拼贴等创作手法的使用实现传统与现代的 结合。建筑学对于文脉的借用和定位已经超出了传统语言学的范畴, 而更多趋向于如何处理新旧建筑之间的协调关系和新建筑与城市之 间的联系以及建筑文化的延续问题。 2.2 城市旧工业厂区 城市旧工业厂区是指过去曾作为工业厂区使用,目前已不能满足现 代城市的发展需求,在

7、功能和物质等方面表现出衰退特征而被废弃 或闲置的场地。由于原有场地包含有部分能反应城市发展脉络或地 域文化特征的历史信息,在基于尊重场地遗存理念的基础上,需要 采取多样化的方式综合处理场地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实现旧工业厂 E 的资源再利用。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指的城市旧工业厂区没有 或仅包含少量的工业遗产,与工业遗产最大程度保存原有遗迹的方 式不同,城市旧工业厂区则更加强调对原场地的再开发过程,是一 种在考虑场地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功能置换和物质更新。城 市旧工业区有两方面的涵义,广义上的城市旧工业区是相对于现代 城市中新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或工业园区而言的,其新旧关系主 要体现在建设时间的

8、先后上。而狭义上的城市旧工业区是针对功能 和物质结构的衰退程度而言,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以及城 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环境容量被不断突破,原有的用地布局已不能 适应新的发展变化,需要进行功能和结构的重整,加之使用年限的 原因,场地内有些建筑和构筑物出现自然老化的现象,使得位于城 市或临近城市的工业区出现物质性的衰退,急需进行更新和改造。 .3 武汉市旧工业厂区现状概况21 3.1 武汉市工业的发展历程21 3.1.1 近代工业的形成与发展21 3.1.2 现代工业的发展与转型22 3.2 武汉市旧工业厂区的利用现状简述23 3.2.1 武汉市旧工业厂区的现状分布特征23 3.2.2 武汉市旧

9、工业厂区景观再生的发展模式32 3.3 武汉市旧工业厂区的价值分析34 4 武汉市旧工业厂区景观再生的文脉要素表达分析36 4.1 隐型文脉要素36 4.2 显型文脉要素37 5 武汉市旧工业厂区景观再生的文脉传承手法56 5.1 现存问题56 5.2 武汉市旧工业厂区景观再生的文脉传承手法57br /5.3 武 汉市旧工业厂区景观再生策略探讨625 武汉市旧工业厂区景观再生的文脉传承手法和策略研究5.1 现存问题 目前,从考虑场地遗存的角度出发,武汉市旧工业厂区景观再生的 发展模式较为单一,多以文化博览类和居住型开发模式为主,其中, 文化博览类的模式当中又以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方式为主,整体上缺

10、 乏其他功能形式的置换,如开放空间、商业及综合类的开发模式。 近年来,旧工业厂区与创意产业结合的模式逐渐在国内兴起,作为 一种历史资源与现代功能相契合的更新方式,随着北京 798 和上海 莫干山 50 号等创意产业园的成功,创意产业园在各地如雨后春夢般 涌现,但单纯以创意为主的功能模式难免有盲目模仿的痕迹,多数 都未从自身的资源和所处区域的整体需求出发加以考虑,导致与城 市功能结构的断裂,再生后的成效并不明显。如笔者在龟北路一号 创意产业园的调查中发现,园区以设计艺术类入驻的团体为主,结 合小部分商业服务类企业,业态相对单一,这主要由于园区以“自 下而上”自发的方式进行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

11、定的盲目性, 园区多以少数游客的参观为主,整体缺乏活力。而江城一号文化创 意产业园集合了购物、餐饮、艺术展示、旅游等多种活动内容,满 足了人们多元活动的需求,在延续历史文脉的同时,也带动了园区 的发展。结论武汉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面临 再生的旧工业厂区数量众多,遍布全市的各个区域。旧工业厂区在 当代具有重要的历史、社会、经济和美学价值,但目前国内厂区再 开发往往仅关注场地改造后的功能和视觉效果,而忽略了场地文脉 的延续。武汉市工业景观资源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形成背景和场所特 征,具有不可再生和不可复制的特点,因此,研宄如何使场所特征 得以延续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正是

12、从这个角度切入,通过梳理 武汉市工业的发展历史,分析了旧工业厂区文脉的构成要素以及景 观再生的手法,进而总结了文脉表达的手法和景观再生的策略。本 文主要具有以下研究成果:(1)解析了武汉市主城区内旧工业厂区的 现状分布特点:零散、数量多;个体地块面积相对较小;沿江两岸 及二三环线分布较为集中;场地遗留部分工业设备和建筑;环境污 染严重等。(2)通过一系列的分析过程,解读了文脉的显、隐型构成 要素,并深刻剖析了各要素的景观再生手法和文脉表达的手法。(3) 从文脉的角度出发,指出武汉市旧工业厂区景观再生中的现存问题:开发模式较为单一;公共空间单调、布局散乱;景观要素孤立、无 序;场所活力缺乏。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功能的多元复合、空 间的整合、景观要素的重组、场所活力的再造等景观再生的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