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大纲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430012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概论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文学概论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文学概论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文学概论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文学概论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概论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概论大纲(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编写说明一、编写说明本课程为高等师范院校文学院语言文学专业的理论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文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具体、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 的样式、类型、形态、结构、层次、叙事与抒情的技巧和风格特征,使学生具 有分析、鉴赏和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为学习其它课程,为今后从事语言、文 学工作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在大纲中,每章都分为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内容两部分。教学内容共十三章, 每章节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均用符号注明。每章所要掌握的要点和重点要 求学生必须理解掌握,基本概念和思考问题,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学时 72, 学分 4。本课程所需要的实践环节就是鉴赏、分析、评论文

2、学作品,这样可以加深对文 学理论的理解,使所学理论得到应用。这一环节在课外进行。二、教材与主要参考书二、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 材:文学理论教程 童庆炳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年版。主要参考书:1、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陆贵山 周忠厚 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2、文学理论美韦勒克 、沃伦 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1984 年版。3、文学原理苏波斯彼洛夫 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1985 年版。4、欧洲文论简史伍蠡甫 翁义钦合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 年版。5、西方文论史 马新国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年版。6、西方文论选(上、下) 伍蠡甫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

3、79 年版。7、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朱立元 华东师大出版社 1997 年版。8、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张少康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9、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中、下) 王永生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8 年版。10、西方 20 世纪文论史张首映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11、中国现代文学批判史新编许道明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12、中国现代文学批判史温儒敏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年版。13、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上中下伍蠡甫 胡经之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 年版。14、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英拉曼赛尔登编,北京大学出 版社 2000 年版。三

4、、教学内容纲要三、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 文学概论的性质和形态 一、教学基本要求:(一)掌握文艺学、文学活动、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等基本概念;(二)思考下列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分别说明文学的性质。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性质 (一) 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五个分支之一,它与其它四 个分支有极其密切的联系,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 普遍规律,它指导、制约着其它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 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二) 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

5、务。文学理论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其研究对象,它 的任务一般规定为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 受论。(三) 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 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形态 (一) 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由于同一客体可以形成多对象,并运用多 视角、多方法加以研究,文学理论就形成了多样化形态。(二) 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七种: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 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第二章 文学作为活动一、教学基本要求活动的“四个要素”、文学本体论、文 学起源的劳动说、物质生产与文学生产 在发展上的“不平衡关系”等基本概念

6、。(二) 思考下列问题:1、 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的关系?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置?2、 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各自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请简述之,并说明它们 的片面性。3、 为什么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比其它诸说有更大合理性?4、试辩正说明文学发展的诸种原因。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学活动及其构成(一)世界。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它在这里主要是指文学活动所 反映的社会生活或社会现实。(二) 作者。作者通过文学作品以表达他的感受,并试图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 感受。这样,作者成为文学活动的又一基本要素。(三) 作品。文学活动的根本是作品。作品价值、作品在文学阅读经验中的地 位、以及

7、作品在整个文学活动中的自足性等形式问题,是文学研究的焦点。(四) 读者。只有经过读者阅读,作者创作的本文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读 者是文学活动的又一基本要素。(五) 对文学活动的整体关照。四个要素处于一个有机整体中,它们是相互依 存的,无法孤立对待。同时,在这个整体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 发展与变化之中。第二节 文学活动作为人类活动的性质 (一) 人类生活活动的性质。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 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二) 人类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与对象的诗意情感关系; 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生活活动特性使文学成为人的本 质力量的

8、确证。(三) 文学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的位置。文学属于意识形态性的精神活动, 它建立在一定的物质经济基础之上,并为该经济基础服务。第三节 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一)文学活动的原始发生。关于文学发生问题的几种学说是:巫术仪式发生 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文学发生根本原因的揭示劳动说。(二) 文学活动的发展。文学发展问题的复杂性:平衡与“不平衡”。文学发 展的终极原因:以生产劳动为中心的人们的经济活动,是推动文学发展的终极 原因,但在直接意义上往往是上层建筑各部门的相互影响制约文学的发展。文 学发展是在诸多因素的“合力”中进行的。第三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一、教学基本要求 (一)掌

9、握广义文学、狭义文学、折中义文学、一般意识形态性质、审美意识 形态性质、话语、话语蕴藉、文学等基本概念。(二)思考下列问题:1、 文学概念有哪三种含义?我们的解决办法是什么?2、怎样理解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3、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4、什么是文学的双重性质?5、什么是话语蕴藉?试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说明。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学概念辨析 (一) 文学概念三义。文学概念的三种不同含义分别称作广义文学、狭义文学 和折中义文学。(二) 文学作为文化。在中国魏晋以前和西方 18 世纪以前,文学通常是被作 为一般文化形态即广义文学看待的。即便在今天,这种文学概念仍有其生命力。(三) 文学作

10、为审美。无论中西文论对文学的审美性质存在如何不同的传统见 解,但毕竟都持有同一立场:文学不同于一般文化形态,文学具有特殊的审美 性质。(四) 文学作为惯例。惯例是指人们在使用文学概念时,有意或无意地遵循或 建立的某种未经言明而又约定俗成的规范。(五) 文学界定的困难及解决办法。承认狭义文学和审美的文学观念的中心地 位,在此中心地带吸收广义文学和文化的文学观念、折中义文学和惯例的文学 观念的某些合理成分,初步指出: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 第二节 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 (一) 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文学作为意识形态,一方面,最终决定于经 济基础,另一方面,它往往通过与上层建筑中的政治、法律

11、制度发生直接关系 而间接地领受经济基础的根本性支配力量。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即 审美意识形态。(二) 文学与话语。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话语。(三) 文学与社会。文学是一种社会性话语活动,它或隐或显地代表着超个人 的阶层、阶级、民族或人民的利益。(四) 文学与反映。文学是一种反映现实生活的社会性话语活动。 第三节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一) 文学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文学是无功利的,在文学活动中,无论 作家还是读者在创作或欣赏的状况中都没有直接的实际目的,并不企求直接得 到现实利益。但文学的无功利性背后又总是存在着不可否认的功利考虑。直接 的功利性总是实现间接的功利性得手段。(二) 文学

12、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文学是形象的,这是由文学的直接的审 美感性特征决定的;同时,文学又是理性的,即文学创作、阅读及形象本身都 可能与某种间接的或深层的理性考虑有关。文学直接地是形象的,但在深层又 是理性的。(三) 文学既是情感的也是认识的。在文学中,审美情感是直接的,理智认识 则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四)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文学既是审美的,又是意识形态的。在这种 双重性质中,审美性质总是直接的和突出的,而意识形态性质,则是间接的和 隐蔽的。 第四节 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一) 话语蕴藉。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

13、括,指 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文学的话语蕴藉特点 常常更充分地体现在两种较为典范的本文修辞形态中:含蓄和含混。(二)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第四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一、教学基本要求 (一) 掌握精神生产、艺术生产、文学创造的客体、文学创造的主体等基本概 念。(二) 思考下列问题:1、“艺术生产”的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 产的关系如何?2、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 说文学创造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3、 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话语”与日常话语、科学话语

14、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 文学话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4、 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的客体,它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只有经过作家 体验过的社会生活才是文学创造的现实客体?5、 能否说“凡是写作的作家就是文学创造的主体”?为什么?如何理解“作 家是没的体验者、评论家和创造者”?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 (一)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精神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以物质生产为前提 和基础的,精神生产总是受着物质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并“随着物质生产 的改造而改造”。精神生产一旦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精神生产的特殊性:精神生产是观念的创造对象世界的生产;精神生产是以符 号为

15、手段创造观念世界的符号活动;精神生产是富于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二) 文学创造与其它精神生产的区别。文学创造与科学、宗教活动的区别; 文学话语与科学话语、日常话语的区别。 第二节 文学创造的主客体 (一) 文学创造的客体。文学创造的客体是特殊的社会生活:文学创造的客体 是整体性的社会生活;文学创造的客体是具有审美价值的或经过审美提炼而具 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文学创造的客体是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二) 文学创造的主体。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特殊的艺术生产者:文学创造的主 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 价者和创造者;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具体的社会人。第五章 文学创

16、造过程一、教学基本要求(一)掌握材料、艺术发现、创作动机、艺术构思、直觉、灵感、综合、突出、 简化、变 形、陌生化、即兴、推敲等基本概念。(二)思考下列问题:1、 文学创造材料的特征极其来源是什么?2、 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是什么?3、 理智与情感在艺术构思中的作用何在?4、 意识与无意识在文学创造中的意义何在?5、 试谈作品与意图的冲突。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 (一) 材料(信息)储备。文学创造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 接受或无意获得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二)艺术发现。艺术发现是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材料的基础 上,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 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感知。它是文学创造发生的契机,对整个文学 创造都具有重要作用。(三) 创作动机。创作动机是由需要产生的,在作家心理失衡的情况下行成易 感点,遇 有外部刺激的触动,便产生了带有极强行动力量并对整个创作过程起 支配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