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教散文的教学设计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429512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招教散文的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招教散文的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招教散文的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招教散文的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招教散文的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招教散文的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招教散文的教学设计(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招教散文的教学设计招教散文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散文 初中散文的教学设计 散文片段教学设计语文 散文 教学设计的原理 篇一:招教 面试 技巧类 语文试讲之散文教学 语文试讲之散文教学 杨钧 散文是中小学阅读教学中的主导文体, 散文阅读教学占据语文教学的大部分课时。散文也是学员在阅读教 学中普遍觉得比较难的一项,这与散文的文体特征难以把握有直接 关系。因为散文并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文体概念,它只是在文学 实践过程中约定俗成的文体概念。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散文”特 指“现代散文”,主要是指除去诗歌、小说、戏剧等纯文学和实用文 章之外的那些文学作品。散文最大的特征是“形散神不散”,这点表 现在散

2、文的内容上是题材的广泛多样,散文的内容,纵贯古今,横 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取材十分广泛。表现在形式上,是写法自 由和体式不拘。 以上是对散文这种文体做了一个简要的介绍,那么 散文阅读其要领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体味精准的语言表达,分享作 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经验。 (一)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 感悟到的人生经验。 所谓“分享”,是体察、认识和理解。在阅读中, 我们突破自身直接生活经验的局限,通过阅读扩展、丰富对世界和 他人的认识与理解,通过认识与理解,观照自我,触发或启迪自己 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 (二)体味精准的语言表达。 所谓体味, 就是仔细领会,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仔细领会作者言语表

3、达的 功力。优秀的散文作家,能够用语言精准地捕捉精微的感觉和知觉, 能够用语言贴切地传达丰富而细腻的人生经验。二是精准的言语表 达所蕴含的意味。作者精准的言语,精准在对细腻的人生经验的贴 切表达,学生体会优秀散文的精准语言,落实在对作者感悟到的人 生经验的领会上。 具体来说散文阅读课的教学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散文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区分作者与“我”,引导学生 体察在散文中作者所表露的,对学生来说可能是陌生的经验。 其次, 散文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分享,在认识和理解别人的所见所 闻。所思所感的过程中观照自我。 最后,散文阅读教学,要引导学 生细读,体会作者言语表达的功力,体味精准的

4、言语表达所蕴含的 意味,体味语言的滋味和作者的情调。 总的说来,散文阅读教学, 要着眼于主体,揣摩作者的情思,严防滞留在所记叙、描写的客体, 演变为单纯谈论人、事、景、物的活动。同时还要关注作者独特的 情感认知,引导学生从“作者的独特经验”出发,严防受固有经验的 影响,演变为各抒己见的活动。 以上是对散文这种文学体裁的分析, 针对散文的阅读教学,现提供一般性的教学设计思路: 导入:从事 的感受转移到文本的体验。 1.播放与散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让学 生交流观后感受。 2.把看多媒体的感受,迁移到对课文的理解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学生小组交流阅读感受。 新授 步骤一:体 味散文言语表达的效果

5、1.学生自由圈画自己感受强烈的语句。 2.组 织学生交流;学生朗读自己感受深的语段。 步骤二:从感性体验到 对言语表达的理性认知 1.延伸:能不能把思考推进一步,想想这些 感受深刻的句子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2.组织小组合作讨论。 3.小 组代表发言,其他成员补充。 4.学生再自由朗读,让学生感受刚才 的交流成果。 结课:意识到语句传达的精神。 最后,教师适当介 绍与本课相关的时代背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篇二:散文的 阅读技巧教学设计 散文的阅读技巧教学设计 主导思想: 中 考中的散文阅读是学生得分率最低的试题部分,很多学生从心理上 就对其产生恐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度也很大,面对教师讲课

6、难, 学生理解难,答题得分难的三难问题,特将总结出的一些相对简单 易懂的阅读及答题方法介绍给面临中考的考生们。 训练目标 1 明 确散文特点:“形散神不散”。 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 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整体感知 内容,准确把握主旨散文的思想性和情感性决定了阅读训练应该注 重对文章主旨的感悟和情感的体味;品析优美语言,辨析艺术(散 文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决定了阅读训练应注意对文章语言的揣摩和艺 术特色的理解) 3 汲取文化营养,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 一 训练 方法讲练结合法 思维的敏捷性是以思维的条理性为前提的,所 以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就要教给学生规律性的知识

7、,这样有利于 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和迁移;同时,“学生的认识能力是在认识活动中 发展起来的”这一点也决定了训练课一要给学生以充裕的自学活动余 地。所以,本节课采取精讲实练结合法。 近年来中考的试题给我们 带来这要的信息:靠强行灌输、死记硬背、搞题海战术已无益于教 学质量的提高,只有教学生以方法、规律,交学生以“钥匙”,才能 培养他们独立的阅读能力。 1、领悟能力 新课程标准在 79 年级的 “阅读要求”15 条中有 5 条对“领悟”提出了要求,此外,中考文学性 的不断加强,这些都要求重视培养学生领悟题意、语义、文意和语 境的能力。 2、筛选信息能力 加强信息意识,提高综合能力,是信 息社会对人才的

8、要求,也是我们教学中重点追求的目标。 3、评价 鉴赏能力 评鉴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级,尽管只是初中生,但仍 要求他们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养成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 训练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 知识储备 有备无患 设计思 路:通过此环节使学生对散文的知识掌握的更牢固,头脑中有这些 知识,分析时才能有依据。 (一) 概念 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 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 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二) 特点:形散神不散 形散: 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等。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 3、表达方式不拘

9、一 格:往往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 明。 (三) 散文分类 狭义的散文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 把散文分作三类: 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 (四) 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1、 内容方面 象征、对比、衬托、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以小见大、 联想、想象等。 2、 结构方面 开门见山、卒章显志、承上启下、 首尾照应等。 (五) 散文的语言 质朴、自然 生动、形象 深刻、 隽永 第二课时: 二、 明确考点 百战不殆 设计思路:学生结合 经验,归纳考点、题型,做到心中有数。并结合收藏幸福,了 解题型,明确答题思路。 (一)

10、 整体感知 考点 1.写什么(文章的 主要内容) 考点 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 考点 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 什么) 多数阅读的第一题就是提问整体感知中的写作内容或写作意 图,感知题停留在知道的层面上,所以多数信息应从文中来。 解题 时要抓住六种重要句子: 1. 首句。一个语段的首句往往有提示、 概括和承转的作用。 2. 反复出现的语句。 3. 感情句。语段中明显 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的句子。 4. 描写句。那些刻画人物和环 境的句子往往有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 5. 修辞句。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运

11、用 一些修辞手法。 6. 尾句。语段的尾句或概括总结全文,或照应开 头,或留下思考的余地,或抒发感情。表达效果上有些句子有升华 主题,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二) 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及 作用 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 推知其语境义。切忌“断章取义”。 (三)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和作 用 含义: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 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就好像为它遮上了一层面纱。理解句子的 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术,有的放矢地去分析。 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应从两个方面去分析: 1内容上, 应从句子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

12、虑。 2结构上,常见的 作用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 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 (四)语言欣赏 A、用词之美找 精美的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 B、修辞之美 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 几种修 辞方法的分析与表述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 ,表达了 情感。 排比:表现了 ,抒发了,增强语势,加强了感情。 反复, 夸张:突出了(强调了) (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 使文章有起伏。 反问:表达了(的 情感),加强语气,使文章有起伏。 、句式之美如长短句、 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

13、联词语的句子等等。 (五) 感悟拓展 语文中考说明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 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 想情感倾向,能做作出评价。” 方法指导: 1.启示应从原文中引出 来; 2.评价应表明态度及说明支撑的理由。 3.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 或结合实际。(语言通顺,条理清晰,简明完整) 总结: 为了准 确的筛选、整合和表达,答题时还需重视以下几个细节: (1) 筛 选时,理清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抓准核心句子起始句、重 点句、归纳句,这些句子常常是提炼文段(或全文)内容要点(或 中 心意思)的依据。 还要注意文段中多次出现的词语、意义相近 的词语,这些词语

14、是内容 要点、中心意思的外在表现,不可忽视。 (2) 表述时,要注意保持角度一致,概括的层次要恰当,结构要 大体一致, 内容要涵盖的全面正确,概念要限制准确,表述要精练 确切。 三、掌握钥匙 临渊垂钓 收藏幸福 1、渐渐地,日子一天 天过去了;渐渐地,人们一岁岁变老了。 何谓幸福?每个人自有不 同的衡量标准,虽然幸福的结局都是那样地皆大欢喜。幸福可以漾 在脸上,幸福也可以写在心里,当幸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时,幸福 是灼人的。 2、为什么幸福是灼人的?因为幸福是一种力量,是千 锤百炼之后提升出来的一种力量。一种踏遍阴森荆棘的勇气,一种 翻越陡峭山崖的气魄,一种走过血雨腥风的从容,一种透析人生苦 短

15、的姿态。因此,幸福就像退潮的一刻,黄昏的一刻,在天地交会 中画出美丽的宁静之弧,又在宁静中蕴含无数智慧的精灵。 3、因 此,幸福,其实是妙不可言的。 4、幸福的妙不可言在于幸福不是 轻易得来的,就像从前一首歌中所唱的“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 从天上掉下来”。任何美丽的鲜花都始于一粒被人忘却的种子,幸福 是创造的过程, 5、幸福是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征程。 6、有人说, 幸福其实可以很简单,简单到喝一杯自己喜欢的饮料,穿一件自己 喜欢的衣服,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或者,喜欢一个陌生人,或者, 对着镜子微微一笑 这浅浅的感觉,我更愿意称之为“开心”,因 为它们是瞬间展露的,或是此时彼刻的。而幸福,是有

16、深度的,是 由内而外的一种欢愉,是付出了耕耘的一种收获。 7、因此 8、幸福是不需要表白的,幸福更不是用来炫耀的,幸福是用来感受 的,就像欣赏宇宙星空一样,在沉默中感受它的博大精深。 9、幸 福是伪装不出来的,幸福更不是攀比出来的,幸福是用来品尝的, 就像面对一道人的佳肴,十个人的味蕾会品出十种不同的滋味。 10、幸福是要小心呵护的,幸福更是需要秘密收藏的,幸福就像世界上最香醇的泉水,唯有远离污染才能永葆清澈。 11、有人说,分 享快乐,快乐就变成双份;分担痛苦,痛苦会减轻一半。快乐,其 实也是开心的感觉,比起幸福的深厚,快乐就像鲜花上的露珠,阳 光普照的时候,露珠就会消失而幸福,则是那粒在泥土中不断 舞蹈的种子,它的美妙的肢体暗藏在一份冷静的喜悦中。 12、 看 到鲜花,人们知道这个世界上存在着美好的事物,有些人可以从心 里深深地感知,有些人可以在梦中暗暗地向往,有些人只能从眼角 偷偷地窥视,也有些人,连偷窥的勇气都无以产生 曾经,每 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幅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