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中兽医学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429368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中兽医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中兽医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中兽医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中兽医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中兽医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中兽医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中兽医学(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中兽医学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中兽医学第一部分 基本理论 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 2、辩证论治第一章 阴阳五行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一)阴阳的含义(二)阴阳的相互关系1、阴阳的对立2、阴阳的互根3、阴阳的消长4、阴阳的转化二、五行(一)五行的概念1、五行相生:木 火 土 金 水 木2、五行相克木土水火金木3、五行相乘:(1)五行相乘:相乘即指相克得太过(2)五行相侮:相侮即反克。第二章 脏腑一、 五脏|:心,肝,脾,肺,肾(一)心1、心主血脉2、心藏神3、心主汗4、心开窍于舌:心血充足,舌体柔软红润,运动灵活;心血不足,舌色淡而无光;心血瘀阻,则舌色青

2、 紫,心经有热,则舌质红绛,口舌生疮。(二)肺1、肺主气、司呼吸2、肺主宣降、通调水道3、肺主一身之表,外合皮毛4、肺开窍于鼻。(三)脾1、脾主运化2、脾主统血3、脾主肌肉及四肢。4、脾开窍于口:脾有湿热,口唇红肿,脾经热毒上攻,口唇生疮。(四)肝1、肝藏血肝血不足,血不养目,发生目眩、目盲,血不养筋,筋肉拘挛或屈伸不利肝不藏血,引起精神不安或出血。2、肝主疏泄(1)保持脾胃正常消化功能(2)保持精神活动正常3、肝主筋,其华在爪: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四肢拘急,或萎软无力,伸屈不灵;或角弓反张4、肝窍于目(五)肾:肾为先天之本1、肾藏精2、肾主命门之火肾阴虚-内热肾阳虚-形寒肢冷3、肾主水4、肾

3、主纳气5、肾主骨、生髓、通于脑6、肾开窍于耳,司二阴:肾阳不足,尿频繁、阳萎;肾阳不足阳虚火衰落,便秘或便溏等。二、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第三章 气血津液一、 气气指维持生命的精微物质或脏腑组织机能活动的动力。气的运动称为气机,它的基本形式有升、降、出、入四种。气的功能:具有生化、推动和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推动脏腑,经络的活动等。气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常见的气病有:气虚证(四君子汤),气陷证(补中益气汤),气滞(橘皮散),气逆证(旋覆代赭汤)二、血血是一种含有营气的红色液体,通过气的推动,循着经脉运行周身,是维持动物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常见的血病有血虚证(四物汤),

4、血淤证(桃红四物汤),血热证(犀角地黄汤),出血症三、津液津液是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津液来源一致,但清而稀的称为 “津”,浊而稠的称为“液”。临 证不能截然分开,而常常津液并提。第四章 经络一、 经络的组成(一)经脉:经脉有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和奇经八脉(二)络脉:络脉包括十五大络、络脉、孙络、浮络和血络。(三)内属脏腑部分(四)外连体表部分第五章病因与病机病因:或称为“病源”或邪病因包括外感、内伤及其他(外伤、虫兽伤、寄生虫、中毒、痰饮及瘀血)一、 外感致病因素:外感致病因素包括六淫和疫疬六淫指风、寒、暑、湿、燥、热(火)等六种异常气候转化为病(一)风邪特性及致病特征风为六淫之首(百病之

5、始)风性轻扬开泄风善行数变风性主动(二)寒邪特性及致病特征寒性阴冷,易伤阳气寒性凝滞,易致疼痛寒性收引(三)暑邪特性及致病特征暑性炎热,易致发热暑性升散,耗气伤津暑多挟湿,易困脾胃(四)湿邪特性及致病特征湿郁气机,易损脾阳湿性重浊,其性趋下湿性粘滞,缠绵难退(五)燥邪特性及致病特征(六)火1、火邪特性及致病特征火为热极,其性炎上,炎灼脉络,迫血妄行火邪易伤津液二、 内伤内伤主要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引起,概括为饥、饱、劳、役四种。三、其他致病因素四、 病机(一)邪正消长(二)升降失常(三) 阴阳失调第六章 四诊(望、闻、问、切)一、察口色(一)察口色的部位(二)口色1、舌诊所应舌色应心,唇色应脾,金

6、关应肝,玉户应肺,排齿应肾,口角应三焦2、口色分类正色、病色、绝色有病口色(1)白色:主虚证,为气血不足之征兆(2)赤色:赤色主热,为气血趋向于外的反应(3)青色:青色主寒、主痛、主风,为感受寒邪及疼痛的象征(4)黄色:黄色主湿,多为肝、胆、脾的湿热引起3、病苔:舌苔为胃气熏蒸而成。其变化反映胃气强弱、病位深浅(1)白苔:主表证和寒证,临床最常见(2)黄苔:主热证和里证,淡黄色为微热,深黄为热重(3)灰黑苔:主热、寒湿或虚寒证,表示湿浊重,病情危重二、切 脉(一)切脉的部位1、马切颌外动脉或颈总动脉2、牛切尾中动脉或颈总动脉3、猪、羊切股内动脉(二)脉象1、平脉:正常脉象。2、反脉:常见的基本

7、病理脉象有以下六种(1)浮脉与沉脉(2)迟脉与数脉(3)虚脉与实脉第七章 辩证第一节 八纲辩证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是概括证候类型的纲领。一、表 里(一)表证表证特点: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证候特点:发热、恶寒、舌苔薄白、脉浮,常伴有咳嗽、鼻流清涕等症状。(二)里 证二、寒 热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热可以概括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两种证候。(一)寒证1、寒实证:阴盛所致,起因为外感风寒或内伤阴冷,所谓“阴盛则寒”治则与风寒表实证。2、虚寒证:阳衰所致,起因为慢性或消耗性疾病消耗了畜体阳气,所谓“阳虚则外寒”,治则宜温补。(二)热证热证形成的原因为阳盛与阴虚。1、实热证:

8、起因为外感风热、暑热、或风寒湿等入里化热,或为内伤火毒。临床反映出发热、脉象洪数 等阳盛证候。治则清热泻火。2、虚热证:瘦弱或长期患病后期,体液消耗,所谓“阴虚则内热”治则养阴清热。三、虚实虚证和实证是辨别畜体正气的强弱和病邪盛衰的两个纲领。(一)虚证虚证的症状:毛焦体瘦,耳耷头低,精神倦怠,行走无力,卧多少立,口色淡白,舌质如绵,舌无苔,脉 虚无力,易汗,虚喘,粪便稀薄等。虚证有表虚、里虚、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等。(二)实证主要症状:一为有形实邪停滞存在,二为功能亢奋,脉沉或洪而有力。四、阴阳:阴阳为八纲辩证的总纲第二节 脏腑辩证一、心与小肠病辩证(一)虚证1、心气虚与心阳虚病因:为年老体

9、弱,或由其他疾病转变,或由于汗、下太过及各种损伤气血的原因而成。治则:心气虚益心气;心阳虚温心阳;心阳虚脱宜回阳救逆。2、 心血虚与心阴虚心血虚与心阴虚,或由于血液生化之源不足,或继发于失血之后。心血虚者证见心悸、躁动,口色苍白,脉细弱。心阴虚者证见心悸、躁动,午后发热或低热、盗汗、口干,脉细数。(二)实证1、心热内盛证见高热,大汗、神昏狂燥,口色赤红,脉洪数。治则宜清心泻火,养阴安神方剂可用白虎汤2、痰火扰心主证:眼急惊狂、狂燥奔走、咬物伤人,口色赤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则:清心祛痰,镇惊开窍方剂:朱砂散加减3、痰迷心窍主证:神识痴呆,行如酒醉,口垂痰涎、苔白腻,脉滑治则:祛痰开窍方剂:导痰汤

10、加减4、心火上炎治则宜清心泻火,利水通淋5、小肠冷痛治则宜温中散寒,和血顺气二、肝与胆病辩证(一)虚证1、肝血虚及肝阴不足主证:贫血、眼干、夜盲、视力减退治则:滋肾益肝,明目退翳方例:八珍汤加减2、阴虚阳亢主证:神识痴呆,肢体麻木,口眼歪斜,瘫痪或抽搐,脉弦细治则:滋阴潜阳,平肝熄风方例:镇肝熄风汤3、血虚生风及阴虚生风主证:肢体麻木,肌肉震颤,四肢拘挛治则:滋阴养血,平肝熄风方例:天麻散加减(二)实证1、肝火上炎主证:急性结膜炎或角膜炎等视力障碍治则:清肝泻火,祛风散热,明目退翳方例:决明散或龙胆泻肝汤加减2、热动肝风主证:高热、四肢痉挛抽搐,角弓反张治则:清热、熄风、镇痉方例:羚羊钩藤汤加

11、减3、肝胆湿热主证:黄疸,尿液短赤,带下或瘙痒治则:清得肝胆湿热方例:茵陈蒿汤或龙胆泻肝汤加减4、寒滞肝脉主证:形寒怕冷,耳鼻和外肾冰冷治则:温肝暖经,行气破瘀方例:茴香散加减三、脾与胃病辩证(一)虚证1、脾气虚(1)脾虚不运主证:草料迟细,体瘦毛焦、腹胀体肿治则:益气健脾方例:香砂六君子汤加减(2)脾气下陷(中气下陷)主证:中气下陷治则:补气升提方例:补中益气汤加减(3)脾不统血主证:各种慢性出血治则:益气摄血,引血归经方例:归脾汤加减2、脾阳虚主证:脾不健运,形寒怕冷,腹痛泄泻治则:温中健脾方例:理中汤加减3、胃阴虚主证:食欲差,口干唇燥,粪干尿少治则:温中健脾方例:养胃汤加减二)实证 1

12、、寒湿困脾主证:耳耷头低,草料迟细、浮肿治则:温中化湿方例:胃苓汤加减2、湿热困脾主证:食欲废绝,肚腹胀大治则:清热利湿方例:茵陈五苓散加减3、胃寒主证:形寒怕冷,口腔滑湿,粪软尿清治则:温胃散寒方例:桂心散加减4、胃热主证:耳鼻温热、草料迟细、粪球干小治则:清胃泻火,生津止渴方例:清胃解热散加减5、胃食滞主证:废食肚胀,起卧翻滚,嗳气酸臭治则:消食导滞方例:曲麦散或保和丸加减四、肺与大肠相表里(一)虚证1、肺气虚主证:久咳久喘,咳喘无力,日渐消瘦治则:补肺益气,止咳定喘方例:补肺散加减2、肺阴虚主证:日轻夜重,干咳气喘治则:滋阴润肺方例:百合固金汤加减3、痰饮阻肺主证:咳嗽气喘,量多胸胁疼痛

13、治则:燥湿化痰、泻肺行水方例:二陈汤和三子养亲汤加减4、大肠液亏主证:粪便秘结、弩责难下、口臭治则:润肠通便方例:麻仁汤和当归苁蓉汤加减(二)实证1、风寒束肺主证:咳嗽气喘、遇寒加重治则:宣肺散寒,祛痰止咳方例:紫苏散加减2、风热犯肺主证:鼻涕黄稠,咽喉肿痛,发热治则:疏风清热,宣通肺气方例:银翘散或桑菊饮加减3、燥热伤肺主证:干咳无痰,唇焦鼻燥治则:清燥润肺方例:清燥救肺汤加减4、肺热咳喘主证:气喘息粗,鼻流浓涕,咳声洪亮治则: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方例:清肺散或麻杏石甘汤加减5、食积大肠主证:肚腹胀满、粪便不通、口腔酸臭治则:通便攻下,行气止痛方例:大承气汤加减6、大肠湿热主证:腹痛发热、泻痢

14、腥臭治则:清热利湿,调气和血方例:郁金散或白头翁汤加减7、大肠冷泻主证:耳鼻俱冷,肠鸣泄泻治则:温中散寒、渗湿利水方例:加味猪苓散加减五、肾与膀胱病辩证(一)虚证1、肾阳虚(四种类型)(1)肾阳虚衰主证:形寒怕冷、腰痿、阳痿或不孕治则:温补肾阳方例:肾气散或右归丸加减(2)肾气不固主证:尿濒数清、滑精早泻治则:固摄肾气方例:缩泉丸或固精散加减(3)肾不纳气主证:久咳气喘、形寒怕冷、遗尿多汗治则:补肾纳气方例:人参蛤蚧散加减(4)、肾虚水泛主证:后肢浮肿、宿水停脐或阴囊水肿治则:温阳利水方例:肾气丸或真武汤加减2、肾阴虚主证:腰胯无力,低热盗汗、滑精不孕治则:滋阴补肾方例:六味地黄汤加减(二)实证主证:尿濒或尿难,或尿有砂石脓血治则:清利湿热方例:八证散或滑石散加减第三节 防治法则治法一、八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是中兽医药物治疗的是基本的方法。第二部分 中草药与方剂第八章 中药性能及组方原则第一节 中草药的一般性能一.四气五味(一)四气:四气指温、热、寒、凉四种药性。(二)五味: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药味。二、升降沉浮三、归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