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物人工肝的研究需要加强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428986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生物人工肝的研究需要加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国生物人工肝的研究需要加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国生物人工肝的研究需要加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生物人工肝的研究需要加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生物人工肝的研究需要加强(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我国生物人工肝的研究需要加强 关键词:生物人工肝;肝衰竭;治疗 尽管传统对症支持疗法有了长足进步,肝衰竭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 国外报道暴发性肝衰竭(FHF)病死率在 80%左右;国内由于重症肝炎 诊断标准与国外不一致,具体应用中亦各不相同,各家报道的病死率高 低不一,但如以相同标准比较,病死率不应比西方国家低1。为此,国 外学者一直致力于人工肝和肝移植治疗的研究。肝移植被认为是此 类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存在以下问题:供体不足问题突出,众 多患者在等待供体期间死亡;肝移植手术生命危险性高;须终生使 用免疫抑制药物;易发生各种致命性感染;易继发肾功能衰竭及癌 变;耗资巨大。 肝脏是人体的重要

2、器官之一,具有解毒、生物合成和生物转化等多种 功能。由于多种原因所致肝衰竭必然导致机体的代谢紊乱和毒性物 质的大量堆积,二者又进一步影响肝细胞功能,形成肝衰竭的恶性循环。 人工肝研究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以细胞为基础的人工肝支持系统,为肝 衰竭患者等待肝移植或肝再生而自然恢复争取时间、创造条件。人 工肝支持系统分为非生物型及生物型。广义上讲,生物人工肝应包括 体外肝细胞培养支持系统、肝细胞移植及肝移植,狭义生物人工肝指 体外肝细胞支持系统2。人工肝研究 40 余年来的主要的进展,是近 10 余年的体外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BALSS),从而被美国学者 Jauregui3形容为“从婴儿期发展到青少年期

3、”,并成为人工肝研究 的主流。 与非生物人工肝相比,生物人工肝究竟有无明显的优越性?回答应当 是肯定的。新近 Kamohara 等4报道生物人工肝在改善肝功能、提 高脑灌流压、降低颅内压及延长模型动物存活时间等方面均明显优 于血浆置换。Cuervas 等5报道生物人工肝可促进猪暴发性肝衰竭 模型肝功能的自然恢复。在当前正在进行体外人工肝的临床验证中, 压倒多数为生物型,亦反映了它的巨大优越性和潜力。 我国有关人工肝研究始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如原重庆医学院(现重庆 医科大学)消化内科教授及原第七军医大学(现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 院传染科的教授等分别开展过非生物型人工肝研究,但由于当时采

4、用 全血活性炭灌流,易出现血小板的活化,产生血液相容性问题。于 1990 年赴日本岐阜大学第 1 内科留学,所在科室开展了血浆置换/血 浆灌流及生物人工肝的基础研究工作,前者在日美欧国家已属较为成 熟的方法。自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起我国兴起的人工肝研究主要形 成了两大体系:一是以浙江大学(即原浙江医科大学)为代表的物理型人工肝,含血浆置换或/和血浆灌流,二是我科借助于过去有关人胎肝 细胞悬液治疗重症肝炎及肝细胞分离培养等研究基础,利用国际上刚 刚兴起的生物人工肝研究热潮,开展了相关研究,并于 1992 年获得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有关生物人工肝的首项资助。此后承担了有关生物 人工肝的国家自

5、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4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 专项基金 1 项、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 1 项、国家“863”项目 1 项、全军“十五”攻关及临床应用项目各 1 项及重庆市攻关项目 1 项。如同人体、心脏及红细胞之间的关系一样,生物人工肝的核心 问题有装置、生物反应器及肝细胞。我们针对这三大难题,经过 10 余年的努力,在生物人工肝研究领域取得一定成绩,解决了一系列关键 技术,如建立了肝细胞分离与高密度培养的可靠方法,构建了培养肝细 胞-中空纤维型生物人工肝。在系统评价和动物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 建立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混合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并将其成 功应用于重症肝炎/肝衰竭的治疗

6、,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果。本期学报重 点刊登的 8 篇论文,是我科近年来深入开展生物人工肝基础与临床研 究的部分结果,内容涉及生物人工肝肝细胞大量分离、保存、培养,反 应器研究、猪肝细胞安全性与临床应用可靠性,以及混合人工肝疗效 评价等,这些均为目前生物人工肝研究的热点问题。此外,新近我们在 有关生物人工肝装置的全能化、智能化及微型化等,以及肝干细胞作 为生物人工肝细胞的研究方面均取得初步成效,可望进一步促进生物 人工肝研究的发展。 新近美国华盛顿大学 Rajvanshi 等6对 1960-1999 年 Med-line 英文文 献进行了有关急性肝衰竭(ALF)包括慢性肝衰竭急性发作(Acute

7、on chronic liver failures, ACF)短时支持疗法进行了总结,其病例包括个案 报道、病例系列、综述中的未发表病例报道及对照临床验证等。临 床疗效包括肝功能改善、成功的肝移植桥接治疗、无须肝移植而恢 复及死亡等不同状态。由于缺乏多组病例对照研究,故未行统计学分 析。分析结果提示,以细胞为基础和以非细胞成分为基础的支持疗法 对肝衰竭均见满意疗效,初步经验表明这些方法是安全的;然而上述资 料尚不适宜进行疗效评价。据此认为目前人工肝支持系统尚不宜推 荐作为常规疗法。然而,鉴于当前这些肝支持系统安全性无问题,支持 进一步进行期临床验证。 今后我国有关人工肝的研究如何发展,国内专家

8、意见尚不一致。不过,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对人工肝的共同意见是:有需求:原因是乙型 肝炎和丙型肝炎所致肝衰竭发病率居高不下,同时药物性和酒精性肝 病/肝衰竭及创伤所致肝衰竭呈增加趋势,肝移植只能解决极少数病人 需求;有保障:正如 Raj-vanshi 等6总结的那样,虽然采用循证医学 的方法尚不能科学总结人工肝对肝衰竭的疗效(事实上,考虑到肝衰竭病因、诊断、分型、并发症等的复杂性7,其各种治疗均难以采用随 机双盲或循证医学的方法进行分析),但人工肝的安全性则是有保障的; 有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将血浆置换、血浆灌流、生物人工肝、 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即肾脏替代疗法(CR-RT)及腹水浓缩回输 等功能合为一体的全能化仪器已指日可待;人肝干细胞研究的发展更 可望解决细胞问题7;迄今为止,生物反应器均沿用了肾透析用的中 空纤维管,其细胞的稳定性、粘附性及其与血浆交换均存在众多问题。 因此,有关研究大有可为8,9。 当前,全国有关人工肝研究队伍不断壮大,临床应用及课题经费日益增 多,生物人工肝研究亦成为多家单位的主攻方向。如能加强协作,稳步前进,必将大大提高肝衰竭救 治水平,使我国有关研究步入国际先进行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