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听课应学会转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426840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会听课应学会转变 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学会听课应学会转变 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会听课应学会转变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会听课应学会转变 (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会听课应学会转变 学会听课应学会转变通过学习使我懂得了,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 理论是听好课的前提,学会听课应学会转变。新课程改革在不断地 深入,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经验、新的问题不断涌现。听课 者就应该不断地关注和学习有关学科的新的理论、方法和经验等, 了解课程改革的新的政策形势、教学要求等,获取新的信息、新的 知识,思考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措施和要求等。从而提高听课的品 位,准确地发现教师课堂教学优缺点,提高听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育论文学会听课应学会转变()。所以,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 的教学做到如下转变: 一:树立问题意识 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二:树立主体意识 由重结

2、果向重过程转变。 三:树立训练意识: 由“师道尊严”向“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转变。 四:树立情感意识 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五:树立特色意识 由研究教师教什么和怎样向研究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转变。 六:树立角色转换意识。 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新的要求,就不可能用新的教学理念去审视课 堂教学,就可能出现“听不懂”,甚至有可能做出错误的判断。学会听课应学会转变 2 第 2 篇 提高小学生美术课堂听课 效果的有效途径之探索预览在美术课堂上,常常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 所讲内容听不入耳或一知半解等现象,严重影响学生听课效果,无 法保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因而,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课 堂

3、听课的效果便成了广大美术教学工作者深思、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近些时间以来,我进行过许多教学上的尝试、对比和探索,取得了 一些效果。现整理、归纳如下。 一、途径之一:精心备课 教师备 课通常包括: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与学生情况的了解,对教学方法、教 学环节和板书的设计,对教具(学具)的准备。一堂经过精心设计、 科学安排和全面准备的美术课,教师上起课来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教程流畅,既节省教学时间,又能提高课堂效率。反之,你的课堂 教学便可能是松散的、零乱的和低效的,甚至连基本的教学目的要 求也可能无法实现。精心备课是提高听课效果,实现课堂教学有效 性的重要途径,也是保证美术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要精心

4、备好一堂美术课,美术教师就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加深对教材的分 析和学生的了解 对美术教材的分析应从四个方面着手:(1)了解教材 所包含的知识内容;(2)了解这些内容是在哪些知识基础上学习的?与 什么知识有关?它在整册教材中或对整个小学(甚至是初中)阶段的美 术学习处于何种地位?有什么作用?(3)了解教材的教学目的要求、重 点、难点;(4)为实现这些教学目标、突出教材重点、解决教学难 点学会听课应学会转变 3 第 3 篇 让孩子学会感恩预览在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里,大多数孩子是家中的“小 太阳”,一切一孩子为中心。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孩子生活在富 裕的生活环境中,要什么有什么,得到所有的东西

5、似乎是理所当然。 其结果,造成大部分孩子自私,狭隘,霸道,不容人,不讲道理, 缺乏或者没有爱心,不知道也不懂的怎么关心别人。有的孩子对于 社会的恩惠,表现为麻木不仁,浑然不知,甚至在受到别人的资助 或者帮助时,也会因自己的要求得到不满足,而要指责和埋怨他人, 更甚者对社会心生无端仇恨心理。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一个孩子成长 的前提。感恩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德育教育的范畴。 目的就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使其 成为有事业心,有责任感的合格公民。 感恩,自古以来就是美德。 家长要让孩子明白父母的养育之恩是要用一生来回报的。着力培养 孩子的感恩意识,使他“吃水不忘打井人”,永不忘记别人的帮助 之恩,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 应该发自内心的感激,而不是表面上做做的样子,更不能忘恩负义。 所以,家长在培育孩子的感恩意识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家长要 为孩子作出表率 俗话说,言教不如身教。要想让孩子学会感恩,父 母的榜样作用也是很重要的。用你对长辈关爱的言行来不知不觉的 慢慢影响,感染孩子,使之能深深的印在孩子心灵。同时,在家庭 活动中,父母和子女 学会听课应学会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