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活中关于文明行为的小故事对自己的影响(不少于800)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424511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生活中关于文明行为的小故事对自己的影响(不少于800)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写生活中关于文明行为的小故事对自己的影响(不少于800)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写生活中关于文明行为的小故事对自己的影响(不少于800)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写生活中关于文明行为的小故事对自己的影响(不少于800)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写生活中关于文明行为的小故事对自己的影响(不少于800)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写生活中关于文明行为的小故事对自己的影响(不少于80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生活中关于文明行为的小故事对自己的影响(不少于800)(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写生活中关于文明行为的小故事对自己的写生活中关于文明行为的小故事对自己的 影响影响( (不少于不少于 800)800) 篇一:我身边的文明小故事 我身边的文明小故事 倘使你失去了款项,不妨,人需要的不是身边的钱袋。 倘使你失去了今天,不妨,还会有明天。 但是,倘使你失去了文明,你就彻彻底底的失败了。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讲究品德教育,个人修养的 民族,一种执着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宽容微笑都能融 汇成美德赞颂曲上,一个个动人心弦的音符。 千百年来的文明美德之风传承至今,因此我国向来就有 文明古国之称。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现代 文明人,必须有良好的礼仪文明。文明美德处处可见,这 些就常常发

2、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们忽略。 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 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 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经 走到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 请字说的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 墙,让女工上楼,他才上楼。这不是良好文明礼仪体现么? 其实,文明美德是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表现出来的。下 课时,主动向老师问好;进老师办公室前,先敲门;坐公 共汽车时主动给老人让座;不乱扔垃圾? 文明美德是自身的修养,它就如同一棵小树,只要你注 重它,从点点滴滴的事去表现它,它就会在你的心中扎根、 成长。但丁说过人不能像走兽那

3、样活着,应该追 求知识和美德。这说明美德是人生中必不可缺少的 一部分,虽微不足道,但却是我们每个人必不可少的。 想 起曾经看过的一个故事,他的大意是这样的:北京某大公 司招聘,引来一大批高素质人才竞相比赛,颠未一系列的 筛选,其中五个人,接受最后的面试。这些人都已过五关 斩六将,以为最后的面试只是逛逛过长而已,无甚打紧。 于是他们都满怀信心走进经理办公司。20 分钟后,经理归 来了,说面试结束,五人均为录取。竞聘者问其原因,经 理说:20 分钟就是你们的面试时间,你们未经同意 随便乱翻看旁人的东西,虽然你们很优秀,但连最基本的 礼貌都不懂,我们不要! 是啊,即使在优秀,但连最基本的礼貌都不懂,

4、那又有 什么用呢?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集中体现,但是公共文明是建立 我们每个人的道德修养之上,所以,个人文明才是根本。 鲁迅曾说过:中国欲有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 立而后反举。所以首先要完善个人修养,人的文明 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 其实文明礼仪可以变现在更多地方,可以表现在小事上, 也可以表现在大事上,可以表现在小我私家上,也可以表 现在集体上。小小的一个细节,或一个动作,都可以侮辱 一个国度的荣誉,可见文明礼仪非同凡响。 你们也许会看到一些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旁若无人地坐 在公交车的老弱病残席上;也许会听到两个高谈阔论的时 髦姑娘,如何兴高采烈地发出“TMD”之声;也

5、许会遇到有 人撞了你一下,不打招呼便扬长而去的情况。每当你看到 这一切的时候,你一定会觉得这与我们物质文明的发展是 多么不相称!但是,当前社会上仍然有些人对于这些不文 明礼貌的行为不以为耻不以为怪,并且为之辩护说:区区 小事,何足挂齿。难道这真的是区区小事吗?我们要向有 这种思想的人大喝一声:“你们错了!如果任其这样发展 下去,那么文明何在?礼貌又何在呢?” 我们伟大祖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我们中华民 族历来十分注重文明礼貌。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多 少名人志士以礼待人的故事至今还被人们广泛传诵, “融四 岁,能让梨”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毛泽东是 上个世纪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

6、他从小养成了对长辈有礼 貌的美德,后来当了国家主席,仍然能以礼待人。一九五 九年,毛主席回韶山,曾专门邀请亲友的老人吃饭,毛主 席给老人敬酒,老人们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 主席回答:“敬老尊贤,应当应当!”由此可见,文明礼 貌是多么重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生活中最主要的是文 明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一切的学识都重要。我们共同 生活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中,文明礼貌地处事待人,是我 们每个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修的一课。因此,我们一定要 养成讲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为了做一个讲文明礼貌的社会小标兵,我们要养成哪些 习惯呢?比如说,你在公共汽车上,不小心踩了别人的脚, 请先说声“对不起” ;别人帮你

7、做了事,要对别人道一声 “谢谢” ;在校内外,见到老师要热情打招呼问好;吃饭时, 要把最舒适的座位让给长者,等等,这些都是讲文明礼貌 的起码要求,有了这些习惯,才算具备了文明人的基本素 质。但这些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逐渐养成。 那么怎 样才能养成讲文明礼貌的习惯呢?首先要重视自身的道德 修养。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对别人、对社会是有益还是 有害,要有一个衡量的准则,我们通常把这种衡量和指导 人们思想、行为的准则,叫做道德。而礼貌与道德是互为 表里的。礼貌是道德的外衣,道德是礼貌的内涵,因此, 我们要认清哪些是我们应该做的,哪些是我们不应该做的, 以此来规范我们的行为。其次,采取一些有效措施,

8、来培 养习惯。比如,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在放置着“不准践 踏草地” 、 “请您足下留情”告示牌的公园里、绿化带中, 照样有人践踏青草。光靠布置告示来提醒,对有些人看来 是无效了,他们对这些告示倒 不一定是故意违反,因此,在没有养成好的习惯的时候, 采取一些强制手段也是十分必要的。 同学们,我们是 21 世纪建设祖国的主力军,共同担负着创造物质文明的重要 使命,更担负着创造精神文明的神圣职责。让我们从身边 做起,做一个文明人,心中牢记文明礼貌 篇二:文明礼仪小故事 1 文明礼仪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 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 等内容。从个人修

9、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 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 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 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 惯做法.。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 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 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道德也许是一张纸的厚度,也许是一点耐心的等待,也 许是一句善良的问候,更也许只是一个微笑。一言一行总 关情,在不经意间,我们传播着热情,尊重,关爱和友谊, 这就是讲文明。这点点滴滴的赞美和欣赏,如甘霖似雨露, 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文明礼仪小故事 有一次

10、,我在电视里看到欧洲文明古国德国,在号召全 国人民讲文明、讲礼貌,找回日耳曼民族古老的礼仪。同 时,举例讲了一个老奶奶经过马路,路上虽然只有她一个 人,但她依然等红灯变绿灯才走。老奶奶回答说:“我怕 楼上的孩子们看到后,以为红灯是可以通行的。 ” 英国著 名教育家约翰洛克说:“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 小心养成习惯的一种大事。 ”这点,我们应向周总理学习, 美国总统尼克松曾在他写的领袖们一书对此作过评价。 尼克松说:“周恩来的敏捷机智大大超过我能知道的其他 任何一位世界领袖。这是中国独有的特殊的品德,是多少 世纪以来的历史发展种种中国文明的精华结晶,他待人很 谦虚但很沉着坚定。 ”周恩来的文

11、明谈吐、礼貌举止和他所 具的令人折服的气质和风度,正是他那高尚的品德、宽阔 的胸襟、超群的智慧、美好高尚心灵的生动体现。 看来, 文明、礼仪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首先,注意培养自己美好 高尚的心灵。从表面上看,文明礼貌是外在的,而实际上 外在的形式下蕴含着内在思想和情感。真正讲文明懂礼貌 的人,是有着美好心灵的人,美好的语言来自于美好的心 灵,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言为心声” 、 “形为 内现” 。 其次,要在实践中用文明礼貌的道德标准要求来规范自 己的言行举止。文明礼貌,重在表现。主要包括四点: 谦虚礼让 谈吐文明 举止端庄 讲究卫生。我想, 你若能做到以上四点,也不愧为“礼

12、仪之邦”的成员了。 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的礼貌就是 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 ”的确,人们总是根据你的言谈 举止评价你。因为,礼貌是人类和谐相处的金钥匙,只有 拥有它 才会有幸福、快乐。 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 年) ,鲁国人(今山东曲阜) ,是东汉末 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 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 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 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 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 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 应该吃

13、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 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 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 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 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孔子尊师 公元前 521 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 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 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 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 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 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 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 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

14、行 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 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 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 ”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 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 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 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 ”同时还打比方 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 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 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 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 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汉明帝敬师 汉

15、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 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 。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 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 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 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 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 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 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 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桓荣去 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 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 妥善安排。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 ,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

16、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 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 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 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 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 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 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 这里, “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 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 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 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程门立雪 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 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 。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 求学。 程颢(1032?1085) 、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 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 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 世称程朱学派。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 拜师求学,4 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这时他年 已 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